老後兩代同垮:互相支持的家人,為何變成了破產危機 | 拾書所

老後兩代同垮:互相支持的家人,為何變成了破產危機

$ 280 元 原價 280
家庭,不再是一張最牢固的安全網
家人,不再是最安心的支持力量
父母兒女同住一處,共享的可能不是天倫,而是生存危機


現在的父母,不敢再霸氣的對遇到挫折的兒女說:「回家,老爸老媽養你!」因為微薄的退休金,支撐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現在的子女,也不敢對老邁的父母承諾:「放心,我回家照顧您。」因為中斷了職涯,沒有了收入,下一個從中產變下流的,就是自己。

在日本,危機已經浮現,低薪資+高失業,讓子女即使成年也無法自立,只能繼續依靠父母;但社會嚴重高齡化,食養者眾、生產者寡,讓退休老人可領的年金越來越少,自己都快養不活,哪裡還能庇蔭子女;少子化又讓問題雪上加霜,過去可以手足分擔的照護父母責任,現在都落在一個人肩上,兼顧工作與孝道,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些「正因為有家人,所以痛苦萬分」的原因與困境,聽在你我耳裡,是不是分外熟悉?因為台灣正亦步亦趨的走向同樣的處境。日本的社會演變,通常早於台灣,但台灣的惡化速度,卻遠高於日本。日本政府推出的各項老後福利政策,相對台灣已是較為完善的,仍無法防止「兩代同垮」現象的發生,更何況我們?所以台灣因為照顧者身心過於疲累,體力、金錢負擔過重,而殺害被照顧親人的人間悲劇,層出不窮。

日本NHK實地踏查,揭露了「兩代同垮」的實像,那些曾經每年冬天都可以去溫泉地滑雪度假的中產家庭,那些年輕時勤勤懇懇努力工作的上班族,還有為了照顧父母,放棄自己職涯的孝順兒女,都不解又沉痛的說出了心聲:「從來沒想到有一天會淪落至此。」他們是現實真相,也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我們。

我們都有家人,也都會老,想要與親愛的家人安心相守,又不想淪落到這一步,可以看看別人怎麼做,想想自己應該怎麼做。

序一

不僅兩代同垮,家庭也在垮


我帶著沉重但不訝異的心情閱讀全書,唯一確定的是台灣日後「兩代同垮」的問題將比日本還嚴重。因為日本鮮少發生殺死家人的案例,而台灣已經頻繁出現,尤其是照顧者以殘忍的手段殺死被照顧者的悲劇,層出不窮。也因為日本政府至少早已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去迎接高齡化、少子化、年輕人窮忙等的挑戰,主要媒體(包括NHK)持續關注此議題,反觀我們的政府、媒體,又做了多少呢?

台灣至今,沒有一個家庭法、沒有一個家庭政策、沒有一個主管家庭業務的部會、沒有一個專門研究家庭的科系、沒有一個處理家庭困境的專業,當然也沒有一個專門報導、分析、關懷家庭的電視台或廣播公司或報紙。

民國八十年,像我這樣擁有博士學位及十多年社會經驗的人很多,有些投身政治,有些在商場上展現才華,也紛紛成家立業。四分之一世紀過去,許多人成了部長或立委,有些人成了董事長或億萬富翁,但這些成功的精英每天都得回家,家,幸福嗎?有名有利絕不能保證有溫暖的家,在外能管理成百上千的部屬,回家卻無法面對高堂父母、身邊配偶、自己骨肉。

因此,不僅兩代同垮,家庭也在垮,親愛的讀者,想想親朋好友、同事鄰居,想想自己的家吧!如果民國八十年,就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傻瓜,致力於自己和千萬人的幸福,台灣的家庭絕對不至於垮得這麼快。

我只希望:因為此書和這篇序言的提醒,有一些人願意改變向名利臣服的思維,願意把家庭的幸福放在生活裡重要的位置。

彭懷真
(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理事長)

序二

中青壯年,也應納入社會安全體系


現下日本,是個高齡化及非正職工作盛行的社會,這些社會特徵,正逐漸改編日本人熟悉的傳統生活劇本。傳統上認為有家人相伴、共同依附及相互扶持的生活才是理想,但這個傳統橋段,對書中家庭來說卻是:為照顧家人而離職或從事非正職工作、為家人退而不休的工作、與家人同住卻失去政府的津貼……家人同住不再是喜悅的來源,反而成為彼此的牽絆,並預約兩代同垮的未來。此一現實,有意無意地彰顯出:家人是理所當然的照顧者,陷入困境,家人應付最大責任;再努力一點,努力一定有成果,家人是幸福的泉源等等社會隱形規範。此類社會隱形規範,不僅成為社會及政府很少將援手伸向家庭的合理化說辭,也成為家庭照顧者執著的迷思。

但因果真是如此嗎?NHK團隊為我們解開迷惑:政府生活支援措施的不足、片斷、被動與僵化,使得照護離職者,只能疲憊地應付照顧者與工作者二種社會角色,並希望以一己之力面對照顧家人的困境。這些照顧者不努力嗎?不是的,而是因為日本長年經濟不景氣,讓照顧者「不論多想工作,都找不到工作」。社會假定照顧這件事應由家人來承擔,加上政府亦未將兩代互照困境納入協助的範圍,使得家庭照顧者難以喘息,甚至有苦在心口難開。以上各因素交織共伴影響下,讓照護離職、父母責任展期、非正職工作兼照護,皆等同於宣告邁入兩代同垮的未來。

日本富裕社會角落家庭的生活掙扎及無奈,雖無法完全感同身受,但閱讀他人苦痛後的情緒流動比想像中強,且隱隱刺痛。為何如此呢?因為類似書中的各個家庭生活故事,在當下臺灣也常有所聞。如果遮掉情境發生地「日本」二字,則書中描寫的兩代同垮的向下流沙,仿彿就是全世界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臺灣,當下的寫照。此書文字平易,內容誠懇、真實,值得閱讀,除能豐富知識外,相信內心的慈善存摺亦會有所增值。

呂朝賢
(本文作者為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序三

架好三張人生安全網,才能自保


從日本回頭看看台灣,目前老年破產的現象似乎還沒日本那麼嚴重,這是因為台灣開始失落的年代,比日本晚了約十年;而且目前屆齡退休的戰後嬰兒潮世代,三、四十年的職場生涯,正逢二戰後全球重建、經濟起飛,全球化和資本主義的盛行,把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推向高峰。2006年起,他們開始邁入六十歲的退休階段,帶著努力大半生的積蓄,多數人都可自給自足、安養天年,還不致陷入老年破產的境地。

但是1964年之後出生的人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們在1990年代開始進入職場,當時經濟狀況還算不錯,但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接連遭受科技泡沫、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的巨大衝擊。至今不但自己國家認同分裂、人才資金外移、產業空洞化、產業結構扭曲、教育改革失敗;更在近年反全球化、反資本主義的詭異浪潮中載沉載浮!以六十歲退休來算,2024年起,這群堪稱目前台灣中產階級主力的後嬰兒潮世代,也將陸續退休,離現在剩下僅僅不到十年。

值得警惕的是,他們退休時正逢政府年金制度岌岌可危,自己手邊的錢也比嬰兒潮世代少,應付危機的本錢明顯較差,退休後落入老年破產的機率將大大升高!且年輕人薪資長期停滯的現象已經在台灣持續近二十年,少子化也持續了二十多年,這意味著後嬰兒潮世代若想靠更少的子女數,和子女更少的收入來奉養照護自己,最後恐將拖垮子女,步入兩代同垮的悲哀。

要改革,必須政府、民間、個人同心協力。但在期待之餘,我們更應該自求多福,趁早謹慎投資、備妥自己的退休金,然後把政府年金、子女奉養都看成是多出來的,這樣就會更快樂、更安心。

另外,該有的壽險、醫療險、意外險、殘廢險,甚至癌症險、重大疾病險、長照險等,也都應該買對、買夠。當然,健康更是重要,儘量吃原形食物不吃加工食品、持續規律運動、經常靜心啟靈,這樣身心靈合一,就能活得老更活得好。從初入職場到退休,一步一步架好投資、保險、健康這三張人生安全網,方不至落入老年破產、兩代同垮的窘境。

宋炎本
(本文作者為《一生三錢過四關》作者)

序四

老年貧窮與中年失業交織的悲歌


老年時與孩子兩代共居,互相照顧扶持,原本是一個美好的老年生活願景,但曾幾何時,兩代共居卻可能導致同垮的現象。日本NHK2015年所製作的「防止兩代同垮」專題報導,讓我們看到兩代同居可能造成風險加劇、共同崩解的現象。

台灣自一九九○年代中期,也受全球化、企業外移與產業結構改變的影響,開始出現大量失業現象,愈來愈多中年人發現他們的「工作不見了」。早期失業大多是短暫、有期限性且規模不大,現在卻逐漸轉變為龐大且結構性的失業,波及中產階級,成為新的貧窮階級。同時外籍移工不斷進入台灣市場,加上企業為靈活運用人力、壓低成本,開始大量使用約聘雇人員,使得低薪與工作貧窮現象更為加劇。這樣的家庭如再遭逢父母需要長期照顧,更是雪上加霜。

台灣的長照才剛起步,不如日本完備,經濟與照顧的負擔仍多落在個別家庭身上,且台灣老人不如日本老人普遍可得到適足年金的保障,所以如果相同的現象發生在台灣,面臨的考驗只會更加嚴峻。

這本書提醒我們,當今我國努力發展老年長期照顧,可謂走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也有助於部份問題的解決,但我們更應看到青年及中高齡失業及貧窮的問題,如不妥善處理,它並不會消失,只會延後爆發。我國在發展長照之餘,也當正視青年及中高齡所面臨的失業與貧窮的問題,才能真正防範兩代同垮於未然。
 
李淑容
(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