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滿懷宗教虔誠的雕塑家所創作的聖特蕾莎像,
一幅描摹露天舞會場面的印象派繪畫,
幾頭被紋身的豬,這些事物之間有什麼共同之處嗎?
答案是,它們都曾引發醜聞。
一幅描摹露天舞會場面的印象派繪畫,
幾頭被紋身的豬,這些事物之間有什麼共同之處嗎?
答案是,它們都曾引發醜聞。
《醜聞藝術博物館》精選十五世紀至今
陷於爭議風波的六十餘部驚世駭俗的藝術名作,
它們或者褻瀆神聖、越界違規,或者導致政治紛爭、觸碰道德底線,
以全新的視角追溯風雨如磐的歷史時期,
探索其深處的禁忌、恐懼及熱望,從而發掘整個時代的精神實質。
誰規定,藝術只能或必須是一種審美的沉思,
除此之外,就絕無其他可能?
數百年來,藝術家們都在突破社會規範的藩籬,而擴大藝術邊界的努力,其表現形式可以是一種新技法、一個新主題或新的觀念。十五世紀,馬薩喬的一幅溼壁畫描繪了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此作採用了透視技法,令人震驚不已。五百年後,莫里齊歐‧卡特蘭的裝置作品《他》因表現出希特勒的脆弱、無力而引發人們強烈的抗議和譴責。
本書所收錄的代表作,包括油畫、版畫、照片和裝置,在問世之初,都曾引起轟動。色彩逼真的大幅畫面之外,還配以簡潔深刻的文字,探尋藝術家的創作意圖,解說作品的歷史情境和社會背景。藝術家的職責就是啟迪心智,將觀者引向新的思維模式,而本書中的作品,便構成一次發人深省的探索和嘗試,闡釋了「藝術家」這種角色的責任。它能引導讀者屏棄先入之見和俗套窠臼,重新審視藝術的價值。
內容連載
■前言
一位滿懷宗教虔誠的雕塑家所創作的聖特蕾莎像、一幅描摹露天舞會場面的印象派繪畫、幾頭被紋身的豬,這些事物之間可能會有什麼共同之處或關聯因子嗎?答案是──它們都曾引發是非糾葛或爭議醜聞。
著眼於藝術創作所掀起的軒然大波,從這一角度來審視這些作品,能夠讓我們對某一特定歷史時代最深處的禁忌、恐懼及渴望產生深刻的洞見,更加理解那一時代的精神實質。本書精選曾陷於爭議風波的六十餘部作品,透過對這些案例的解讀研究,為讀者提供了一條不同的路徑去檢視、探討藝術和社會歷史。
藝術創作常常充滿了各種棘手的主題或素材,例如性、褻瀆神明的言行、政治與藝術革命等,而它們也無一例外的找到了進入藝術領地的路徑,讓那些慣於向後回顧、心態保守的人們大為驚駭、惶惶不安,因為他們只希望看到藝術被封閉在某種形式的象牙塔中,遠離現實生活與輿論爭端。世間一切事物究竟是憑藉其自身特質或原因而誘發爭議,還是取決於「觀看者的眼睛」,這樣的問題由於未能觸及根本,並無實際意義。
藝術家們經常被斥為無足輕重,往往還被指控敗壞時代道德,這樣嚴詞厲色的責難早已屢見不鮮,哪怕是最溫和的離經叛道或是對正統常規的最輕微的偏移,也會遭到人們抨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柏拉圖所創立的那種思想傾向的延續,因為他公開宣告了對藝術的不信任,鄙薄藝術是「對於模仿的模仿」,從而也輕蔑的為藝術家扣上了「兜售幻象之小販」的帽子。
一位滿懷宗教虔誠的雕塑家所創作的聖特蕾莎像、一幅描摹露天舞會場面的印象派繪畫、幾頭被紋身的豬,這些事物之間可能會有什麼共同之處或關聯因子嗎?答案是──它們都曾引發是非糾葛或爭議醜聞。
著眼於藝術創作所掀起的軒然大波,從這一角度來審視這些作品,能夠讓我們對某一特定歷史時代最深處的禁忌、恐懼及渴望產生深刻的洞見,更加理解那一時代的精神實質。本書精選曾陷於爭議風波的六十餘部作品,透過對這些案例的解讀研究,為讀者提供了一條不同的路徑去檢視、探討藝術和社會歷史。
藝術創作常常充滿了各種棘手的主題或素材,例如性、褻瀆神明的言行、政治與藝術革命等,而它們也無一例外的找到了進入藝術領地的路徑,讓那些慣於向後回顧、心態保守的人們大為驚駭、惶惶不安,因為他們只希望看到藝術被封閉在某種形式的象牙塔中,遠離現實生活與輿論爭端。世間一切事物究竟是憑藉其自身特質或原因而誘發爭議,還是取決於「觀看者的眼睛」,這樣的問題由於未能觸及根本,並無實際意義。
藝術家們經常被斥為無足輕重,往往還被指控敗壞時代道德,這樣嚴詞厲色的責難早已屢見不鮮,哪怕是最溫和的離經叛道或是對正統常規的最輕微的偏移,也會遭到人們抨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柏拉圖所創立的那種思想傾向的延續,因為他公開宣告了對藝術的不信任,鄙薄藝術是「對於模仿的模仿」,從而也輕蔑的為藝術家扣上了「兜售幻象之小販」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