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失智者的零距離溝通術:第一本專為照護失智症所寫的對話技巧,照著說,就能克服他偏執易怒、失控的情緒! | 拾書所

面對失智者的零距離溝通術:第一本專為照護失智症所寫的對話技巧,照著說,就能克服他偏執易怒、失控的情緒!

$ 280 元 原價 280

第2章 讓他情緒不失控的「減法話術」

◎連接兩個世界的橋樑
所謂的「減法話術」簡單來說就是「說謊」。「說謊」聽起來就像是要去欺騙別人,確實是不怎麼好聽,但其實這是和失智症患者拉近距離的最佳方法。
失智症患者是活在不同於現實的「減法世界」中,由於已經生病了,所以不可能再把他們拉回我們所在的「加法世界」。因此我們必須試著貼近他們的世界,找出可以溝通的橋樑,這樣的「謊言(=不同於現實的話語)」正是進入減法世界的最佳途徑。
對於失智症患者來說,把在我們所處世界中對的事物(=事實)強加在他們身上,也只會讓他們更加混亂而已。當他們開始情緒混亂甚至發怒時,照護者也會在無形之中累積許多壓力,於是長期陷入勞累的負面循環。
那麼該如何斷絕這個惡性循環呢?這個講法可能有點極端,不過比起「說服」患者不要做某些事,還不如就任他去做到感覺「滿足」,反而更能引導到較好的方向。
舉例來說,對於明明就在家中卻老是說要「回家」的人而言,就讓他回家吧。儘管現實上不可能辦到,不過仍可以運用「減法話術」讓他回家。譬如,配合當時的氣候,像是外頭風很強的情況下,就可以這麼說:「外面風很強,今天就麻煩你先暫住我這裡,明天再送你回去。」失智症患者聽到這段話,真的就會冷靜下來。
再舉一個例子,有一位女性患者,一直到處吵著要找一個月前過世的寵物貓,無論她的兒子、孫子再怎麼告訴她「貓已經過世囉!」、「之前不是還為牠舉辦喪禮了嗎?」等,但她還是嚷嚷著「貓咪不見了」。前來諮詢的是她的媳婦,我便提供了以下建議:請告訴患者「貓咪正在住院」。後來患者似乎就接受了這項事實,漸漸不再提貓咪的事。
就像這樣,光是一句話就可以解決這類狀況的話,無論是對患者還是照護者來說,沒有比這更棒的方法了。「減法話術」可以說是「方便的謊言」,「減法運算」會成為我們居中協調的最佳橋樑。

◎化「遺忘」為利器
不過,如果使用這種方法,會不會看起來只是苟且應付當下而已呢?有些人會擔心,事後謊言被揭穿了怎麼辦?失智症患者會不會因此受傷呢?
希望大家能想起一件事,失智症是一種會「遺忘」的疾病。健康的人一定會留下印象的事物,對失智症患者而言,只要隔一段時間就會忘記。所以,只要是能成功的方法,無論使用幾次都無妨,也不會使對方受傷。
那麼就來介紹政男先生(88歲)的案例吧。他每次來日間照護中心時,都一副很開心的樣子,但每次回到家後就會打電話過來。一般來說,得了失智症就忘記如何操作機械是很普通的現象,光是他還能夠撥打電話這點,就是多麼地不可思議。他每次打來一定會這麼說:「我應該已經提出退出申請了,請不要再到我家來接我。」接到電話的工作人員便會回應:「好的,我們知道了。」於是,他就心滿意足地掛上電話。
到了下一個須前往照護中心的日子,前去迎接政男先生時,他便會說:「我已經提出退出申請了!竟然還來接我,真是傷腦筋。」負責接送的司機也是知情的人,便會裝出一副傷透腦筋的樣子說:「我也很傷腦筋啊。明明您提出了退出申請,主治醫師卻要我來接您……。可以請您幫幫忙嗎?」
一聽這話,政男先生說:「原來你也很頭疼啊!真是敗給你們了。好吧,我跟你走。」然後在日間照護中心裡又快樂地度過一天。不過回到家後還是會再打電話來說:「我應該已經提出退出申請了……」就這樣日復一日,已經持續了兩年。
其實每次都會重複相同的對話,但政男先生完全忘記司機對他說過的話。兩相對照後便能發現,司機的應對是非常成功的「減法話術」,這正是利用失智症最大的特徵—「遺忘」而採取的致勝方法,只要掌握「時間一過,患者就會忘記」這項要點就行了。

◎藉由「減法話術」與患者拉近距離
透過上述的實際案例,各位若開始覺得減法話術還頗有道理,我本人會非常開心,除此之外,我更想傳達給各位知道的是,減法話術是一種與患者拉近距離的好方法。接下來,便以我親身負責過的芙佐子女士做舉例。
芙佐子女士(86歲)明明背上什麼東西都沒有,卻老是嚷嚷著:「幫我把背上的孩子卸下來啦!」令家屬覺得毛骨悚然,甚至以為「是不是被惡靈附身」。有一次我藉著「健康檢查」名義前去家庭訪問,當我問她「請問有幾位子女呢?」她回答:「只有一個小孩。」我對於她使用「只有」這個字感到很奇怪,一般而言都會回答「一位」或「兩位」。詢問家屬後,才得知了芙佐子女士辛苦的過去。
芙佐子女士在二戰時期結婚、生子。由於產後恢復不佳,虛弱到無力照顧小孩,便到醫院接受診療,卻遭醫生診斷為「肺結核」。在當時,肺結核是會致死的疾病,因此,她立刻被送到山中的療養機構,住院隔離。而甫出生的兒子便託付給她的親妹妹照顧。
芙佐子女士與病魔對抗的生活長達15年,儘管後來平安地恢復健康,但已經回不去原來的「家」。她的妹妹不只照顧她的兒子,就連她的丈夫也一併照料,兩人成為像夫婦似的關係。於是,芙佐子女士只好回到老家,過著壓抑自我的日子。
之後,又經過了10年的光陰,芙佐子女士的丈夫以及妹妹相繼過世。這時候,她那位知道一切實情的親生兒子,就提出希望可以和芙佐子女士同居的請求。芙佐子女士便也滿心歡喜地接受了。
但是,回到兒子身邊,享受含飴弄孫的幸福時光卻相當短暫。過沒多久,開始發生許多狀況,像是把街坊的傳閱板收進壁櫥裡後忘得一乾二凈,還有忘記把電話連接上線路等等。
由於兒子並不知道母親其實生病了,便責怪她的過失,最後芙佐子女士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並開始嚷嚷著:「把小孩放下來」,老是叫別人把她身上那根本不存在的孩子放下來,陷入精神混亂的狀態。於是我就向她的家人建議:「請給芙佐子女士背一個和真正的小嬰兒差不多重量的娃娃」。
從此之後,芙佐子女士相信「親身骨肉就在背上,正由自己守護」的這個事實,再也不會要求別人「把小孩放下來」,又恢復安穩且寧靜的生活。對芙佐子女士來說,戰爭時期無法抱自己的孩子、失去家庭的痛苦經驗仍在她心中揮之不去吧。她的兒媳除了感到驚訝,也為母親的悲慘遭遇流下了心痛的淚水。
所謂「失智會反映出以前的生活寫照」。減法話術不但可以配合當事人的「痴呆狀況」,也會配合「過去的生活寫照」。在現代,即使罹患了失智症,普遍都認為「要讓他活出自我」,而從貼近當事人生活寫照這點來看,減法話術可說是符合「讓他活出自我」的最佳應對。

◎「加法運算」的話語可能會形成霸凌
即便如此,可能還是會有人認為「好像無良商業手法一樣」、「不可以騙老人」等。以前也有精神科醫師對我說:「就算患者失智,也不可以對他們說謊。」這確實是個「正確」的意見,然而光是這樣想,在實際照護上就能順利嗎?
這讓我想起很久以前在電視上看到的有關失智症的特別節目。那集的內容是透過某一間照護機構平時的狀況,來解說何為失智症。
其中有一個場景是護理師與年長者針對血壓藥起了衝突。護理師一開始還好聲好氣地向患者說明:「您血壓很高,請把這個藥吃了」、「這是醫生吩咐的」,但患有失智症的年長者卻說什麼也不肯服藥。由於說服不了,護理師的口氣也越來越沒耐性,更質問患者「為什麼不吃藥!」最後硬是把藥劑塞入年長者口中,幾乎演變成一場戰爭。
另一個場景是,患失智症的年長者對護理師說:「我明明就有三個小孩,卻誰也不願意來接我」。而護理師不知是否因為過於忙碌而略顯不耐煩,竟以一副吃驚的口吻說:「不是三個,是兩個吧!」
我的同事們也有看這個節目,他們都和我一樣覺得「那些年長者好可憐」、「好心痛」。說出「心痛」這樣字眼的同事,曾經到其它機構實習,接觸過那些對於工作人員的說服方式心生恐懼的失智症患者,因此歷經過心痛的體驗。
的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可以看出照護機構的工作人員「希望失智症患者可以理解」、「想好好應對他們」的心情,實際上他們也非常努力。但是,每天都這樣產生摩擦的話,照護者的心也會傷痕累累。另一方面,站在患者的立場來看,周遭每天都充斥著嚴厲的言語,以致於所有的事都是被「強迫」去做的,我認為沒有比這種生活還要更痛苦的了。
當然,我也不能否認,可以根據失智症的輕重病況以及患者的狀態,傳達真實的情況。不過每當我回想起那個節目時便會開始懷疑,隨時把「正確的事」告訴失智症患者,真的是「親切的舉動」嗎?如果會造成他們混亂、痛苦的話,或許根本就是一種霸凌。

◎減法運算是「智慧」也是「技術」
有人認為「說謊=不好」,也有人是情感上無法說謊。有一位女性,在我向她提到減法話術的時候,對我說:「我沒有辦法對我母親說謊。」這位女性負責照顧的是患有失智症的親生母親。她的母親自從生病以來,性格大變,還會常常斥責她,因此這位女兒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已經疲憊不堪。
然而有一次,她想說「偶爾來吃一頓豐盛的好料」,做了一桌豪華料理打算轉換心情,結果她母親竟然向她敬了一個禮說:「唉呀,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麼豐盛的料理。雖然我不知道您是從哪來的,但仍舊感謝您的這番心意。」
她的母親一時之間不知道自己眼前的人究竟是誰。當母親的這番話一說出口,她女兒突然發現:「對啊,只要用這個方法就好了,假裝是毫不相干的別人就可以了。」於是,她便藉著這種佯裝成外人的「謊言」和母親繼續生活。這也是相當成功的減法運算的實踐,我認為,減法運算就是為了與失智症患者和平相處,一起生活下去的「智慧」。
這種智慧的重要性,在失智症照護的先進國家瑞典,已經獲得廣大的認同。在某篇雜誌的報導中,一位擔任瑞典失智症聯盟理事的女性分享了以下的經驗。
來自日本的照護幫手詢問她:「我所負責的患者以前是菁英級的國家公務人員,他的自尊心非常地高。當我跟他說『我們去餐廳吧』或『回房間吧』等,他都完全不理會。請問該怎麼辦才好呢?」
那位理事回答:「是我的話,我會對他說:『因為今天要召開縣長的諮詢會議,請移駕去會場吧』,盡量使用自尊心高的人喜歡的字眼。這樣的話算是謊言嗎?我認為這是為了接近對方而使用的話語。」
聽了她的那番話後,使我再次確信「以減法運算為出發點的減法話術」是了不起的照護技術。
罹患失智症的年長者,因為生病關係,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也充滿了不安的情緒。如果沒有任何人對他伸出援手的話,他的生活可能就暴露於危險之中。想要保護失智症患者的生命、健康、財產,不能只是說些好聽話而已。為了妥善照護患者,不得不請照護幫手進入家裡時,或者患者情緒不穩的時候等等,這時就要思考「貼近患者的話術」。
當然,惡意的謊言是絕對不被允許的。不過,負責保護銀髮族不要遭到無良商業手法欺騙,或防範各種災害危險等,應該是警察、消防、國家政府機關的工作。而我們這些照護者則是使用減法運算的方式,正大光明且確實地完成照護任務就好。
本來,日本就擁有視謊言為一種智慧,並加以重視的文化。有一句諺語叫做:「謊言成真」,也就是抱持著「謊言誠真」的心情,不需顧慮太多,使用減法運算就可以了。至於謊言深處有沒有體貼或愛,並不是問題所在。

◎使用「減法運算」的十項要點
1捨棄舊有知識,用「減法」思考取代「加法」思考——配合當事人的世界。
2說服等同於「竹籃打水」做白工——即使論點正確但不一定能接受。
3配合患者過去的「生活寫照」——時時不忘當事人的人生經歷。
4面對患者「不願妥協的堅持」,必須以退為進——輸就是贏。
5盡量以短句說出「重點」,長話分成多個重點短說——用簡短的話語傳達。
6記取「北風和太陽」的寓言,勉強會導致受傷——「蠻力」是糾紛的來源。
7過於誠實會引來麻煩,「方便的謊言」是安定劑——不見得「誠實就是好」。
8溝通宛如「鬥智」,對於偏執的患者要以智慧應戰——事先想好各種說法。
9藉由表達「感謝」,撒下元氣的種子——適時地以致謝的話語緩和場面。
10善用「遺忘」,造就相互體貼的關係——利用失智症疾病的特性。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