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副食品營養搭配全圖解:簡單好做,成長4階段必備!155道「現煮&冷凍」美味離乳食 | 拾書所

嬰幼兒副食品營養搭配全圖解:簡單好做,成長4階段必備!155道「現煮&冷凍」美味離乳食

$ 350 元 原價 350
副食品的基礎知識①不同階段的副食品
寶寶舌頭的活動能力,會隨著成長而逐漸發達。大約到了5~6個月,舌頭便開始會前後移動,把食物往裡面推移再吞下。7~8個月起,舌頭漸漸可以上下移動,使用舌頭和上顎壓碎食物。邁入9~11個月後,上下左右移動已經不成問題,可以把食物推到口腔邊緣。而到1歲~1歲半左右,寶寶幾乎已經能夠靈活地活動舌頭。

依據上述月齡和發展狀態,本書將副食品分成「吞嚥期」、「含住壓碎期」、「輕度咀嚼期」、「用力咬嚼期」4階段,讓爸媽能夠按部就班改變食材質地,調整成寶寶容易進食的狀態。

■月齡只是參考標準,請重視寶寶自己的步調
每個人發育的速度不同,吃副食品的進展當然也有個人差異。為了配合寶寶成長給予合適的食物,大致可將副食品分為4個階段。但這只是一個參考標準,不需要過於執著。

當寶寶的狀態無法按照月齡進行時,很多家長會心急地直問:「為什麼?」不過其實剛開始有1個月左右的差異,是很常見的情況。進階的速度也會根據每個寶寶的狀況有所不同,並沒有所謂好壞的差別。

爸媽們放寬心吧!保持從容的心態「愉快進食」,也是副食品著重的項目之一。如果身邊的大人焦慮不安,把負面情緒傳染給寶寶,寶寶當然也無法吃得開心。雖然本書以月齡分階段,但希望大家不要過於看重這部分、能夠以寶寶的步調為優先,共同營造愉快的副食品時光。

■副食品的進展是時而停滯、時而回到原點的反覆動作
遲遲無法往前到下一階段、好不容易覺得順利,卻又突然不吃等狀況,是副食品時期常見的事。大人也有受到當天心情影響,而不想吃東西的時候吧!寶寶也不是一直都不吃,所以只要他心情好,就不必過度擔心。.

如果不確定食量是否足夠,可以核對《兒童健康手冊》上記載的兒童生長曲線,確認寶寶的發育狀況是否在正常的範圍內。此外,每個孩子的食量、特徵不同,或是對食物表現出的興趣不一樣,都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請不要以「可是誰家小孩都吃很多」的心態來比較,造成大人和小孩子的壓力。

■依階段調整飲食質地,讓寶寶吃得健康又開心!
①吞嚥期(5~6個月左右):從滑順的10倍粥開始適應
剛開始吃副食品時,建議先準備磨成泥狀的10倍粥,比較容易消化吸收。第1天,從1次1小匙開始餵,一邊觀察寶寶的狀況及進食過後的排便狀態等,確認沒有異狀後,再1匙1匙地慢慢增加。第1次餵食的食材,基本上都要先觀察有無異狀,再往下個階段推進。即使寶寶還想再吃,也要遵守1小匙的守則。

持續約1週左右的時間,每天慢慢增加寶寶的餵食量,接著再嘗試各種蔬菜,等漸漸適應後,便能嘗試看看含有蛋白質的食材。等到嘗試約1個月,寶寶已經適應幾種不同的碳水化合物、蔬菜、蛋白質食材後,就能夠將副食品增加到1天2餐的量。

【第1天】從10倍粥開始!
從容易消化吸收、不會對腸胃造成負擔的10倍粥開始。第一天先餵1小匙,經過1週左右,再增加到1大匙。
【第1週】適應吃粥之後,接著嘗試蔬菜
待寶寶適應吃10倍粥後,便可逐步嘗試煮熟、磨成泥的紅蘿蔔或高麗菜等蔬菜。和餵粥時一樣,要先從1小匙開始試。
【2~3週後】漸漸適應蛋白質
等寶寶會吃粥和數種蔬菜泥之後,便可開始嘗試豆腐和白肉魚等蛋白質食材。務必也是從1小匙開始,再慢慢地增加。
【1個月後】換成2道料理
等適應蛋白質食材後,就可將一餐增加為2道料理。如果是已經確認寶寶吃了沒問題的食材,也可以試著換成混合2種食材的料理。但切記第一次接觸的食材,一定要堅守「1次1種、從1小匙開始試」的原則。


②含住壓碎期(7~8個月左右):以舌頭可壓碎的柔軟粒狀為主
此時期,寶寶漸漸可以吃差不多像豆腐硬度的食材。如果是蔬菜,剛開始請先切碎再煮軟,等適應後再慢慢加大食材的形狀,並讓寶寶適應1天2餐的用餐規律。若是馬鈴薯或芋頭類煮好後會變鬆軟的食材,可以切大塊一點,煮好後再用叉子等餐具大致壓成泥,再讓寶寶吃。

剛開始嘗試蛋白質時,建議先從雞里肌或豆類等試起,添加到之前吃過的食材當中;另外,也要慢慢增加可以吃的蔬菜種類。不論什麼食材,調理時都要掌握寶寶可以用舌頭和上顎壓碎的柔軟度。如果寶寶吃起來有困難,可以試著增加黏稠度,或是加一點水煮成泥。

【進入7~8個月前】減少水分的泥狀食材
將食材煮軟後,磨到保留一些顆粒的粗泥程度。若是膳食纖維含量高的根莖類或葉菜類,可以用太白粉水勾芡、增加黏稠度。
【剛開始7~8個月時】處理成柔軟的2mm小丁
先切成2mm的小丁狀再煮軟,約煮到寶寶可輕易用舌頭頂著上顎壓碎、像豆腐的柔軟程度。
【適應7~8個月後】調整食材的大小
當寶寶習慣用舌頭往上顎頂、壓碎食物後,就可以保持豆腐般的硬度,並慢慢加大食材的形狀。
【結束7~8個月】處理成偏軟的3~4mm丁狀
食材太硬或太軟,都是造成寶寶不咀嚼便直接吞下肚的原因。如果發現食物一送進嘴裡時,寶寶就直接吞下,請重新檢視食材的硬度。


③輕度咀嚼期(9~11個月左右):以牙齦可咬斷的硬度為準,增加菜單種類
此時期,爸媽可將副食品增加到1天3餐。由於寶寶的牙齦已經能夠咬斷如香蕉般硬度的食物,所以也漸漸能接受較大的食物形狀。必須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寶寶很容易直接把食物吞下肚,因此要將食材處理成需要咀嚼的大小。仔細觀察寶寶的進食狀況,如果用餐時很頻繁地用舌頭頂出食物,就表示食物的硬度和大小需要再斟酌調整。

還有,因為可以吃的食材種類增加了,爸媽也要開始注重營養均衡的問題。可使用少量的鹽或醬油等調味料,調味和烹調方法也變得比較多樣化。這時期的寶寶對吃很感興趣,可以嘗試製作方便他們拿在手上啃的副食品。

【剛開始9~11個月時】成熟香蕉般的硬度,切成3~4mm丁狀
硬度以牙齦可咬斷為基準,大約等同成熟香蕉般的口感。至於食材的大小,暫時維持和7~8個月快結束時一樣即可。
【適應7~8個月後】硬度一樣,切成4~7mm丁狀
維持如成熟香蕉的硬度,食材的尺寸可以稍微放大,讓寶寶做咬嚼練習。
【結束7~8個月】未熟透的香蕉硬度,切成7~10mm丁狀
慢慢放大食材的形狀,硬度等同一般的香蕉。
【用手抓握啃咬時】切成容易用手抓住的形狀
切成厚度約5cm的薄片,或是厚1cm、長4cm左右的棒狀。硬度保持在牙齦可咬斷的程度。


④用力咬嚼期(1歲~1歲半左右):食量大幅增加,設計菜單時要顧及營養均衡
寶寶漸漸可以用後面的牙齦咬嚼食物,差不多已經有健全的咀嚼能力。菜單的設計上,也相當接近大人的菜色。食材不一定要切丁,也可變換成薄片輪切、滾刀切、切長條等各種形狀,讓寶寶練習咀嚼。以肉丸子的硬度為標準,一邊確認寶寶是否確實咀嚼,一邊調整硬度和大小,往下個階段邁進。

此外, 這個時期的活動量大增,而且幾乎可藉由副食品取得所有必須營養素,必須多加留意營養上是否均衡。尤其在完全斷奶後,營養來源百分百仰賴副食品時更是如此,也可適時提供點心,讓寶寶攝取更充分的營養。

【剛開始1歲~1歲半時】肉丸子的硬度,切成約6mm的丁狀
硬度比大人吃的再軟一點、可輕易用湯匙切斷,約等同肉丸子或煎蛋捲。
【結束1歲~1歲半】漢堡肉的硬度,切成8~10mm的丁狀
食材的尺寸比剛開始大一點,以可用深處牙齦咬斷的漢堡肉硬度為標準。
【用手抓握啃咬時01】做成飯糰的形狀
做成一口大小,或是寶寶可輕易用手抓握的棒狀。海苔片太大塊不容易咬斷,因此請先切碎或撕小塊再使用,也可撒海苔粉代替。
【用手抓握啃咬時02】使用麵包
將土司或三明治切成5cm左右的長條,以便寶寶用手抓握。三明治的配菜可以使用南瓜泥等,即使用力抓也不易掉落的食材。


副食品的基礎知識②副食品必要的營養
學會基本的營養搭配法,輕鬆滿足成長所需,讓寶寶健康長大!

■從出生後9個月開始,注意「黃、紅、綠」的營養搭配!
截至7~8個月左右,副食品的主要目的都是讓寶寶適應吃的動作,不必太在意營養或分量問題。但等到9個月大後,副食品增加到1天3餐,寶寶需要的熱量和營養幾乎都是從食物中攝取,就必須認真考量飲食的均衡才行。

設計菜單時的重點,在於要均衡地調配產生身體活動熱量的「碳水化合物(黃色食材)」、製造血液和肌肉的「 蛋白質( 紅色食材)」、調整身體狀況的「維生素、礦物質(綠色食材)」。菜單設計以主食、主菜、配菜(湯品)為主,雖然建議每次都做3道菜,但也可以採用魚肉粥或添加大量蔬菜的湯品等,兼具主食+主菜、配菜的烹調方式。不需要斤斤計較每餐攝取的營養素,只要每隔2~3天檢視營養均衡的狀況,在合理範圍內進行即可。

①黃色食材:碳水化合物(主食)
作用:活動身體的熱量來源
碳水化合物在米飯或麵包、麵類、薯類等可以當「主食」的食材中含量很豐富,是維持身體成長、延續生命必要的熱量來源,也是寶寶活動時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每天都要確實攝取!

②紅色食材:蛋白質(主菜)
作用:製造身體的血液和肌肉
富含在魚、肉、蛋、乳製品、大豆製品等常被當成「主菜」的食材中。蛋白質是形成肌肉和血液的材料,是身體構成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可分為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蛋白質,請均衡地添加在菜單中。

③綠色食材:維生素、礦物質(配菜、湯品)
作用:調整身體的狀態
在黃綠色蔬菜及水果、海藻等做為「配菜、湯品」的食材中含量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是調整身體狀況的營養素。富含於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可提高免疫力,青菜及海藻類中的礦物質則具有強健骨骼及牙齒的功效。有些成分無法在體內合成,必須從飲食中獲取。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