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以余德慧教授在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開設之「宗教與自我轉化」的課程紀錄整理而成。余教授在此課程中帶領學生批判地閱讀坊間「心靈療癒」書籍,或不歸在此類、卻可能具有療癒機制的著作(如文學小說),探索何謂「修行」與「自我轉化」。
修行與自我轉化看似高深,然而這個課程中不採任何「法門本位」的語言,而是透過閱讀、比較十幾本各類「轉化書」,讓人將修行與轉化回到個人「存有的大地」的經驗層次、回到日常生活的處境中來思考。
藉由《流浪者之歌》、《生命告別之旅》、《凝視太陽》等不同語境文本的閱讀,余教授帶領讀者深入探討改變的機轉如何可能,並反思、觀照我們一己生命脈絡中的種種轉化機緣。
真正神聖的發生與顯現,應該是直接性的綿密流動,在無法被意義所捕捉的「域外」被經驗著。轉化終究不可能由意識所促成。
閱讀本書,就像親臨大師說書的現場,讀者用自己的肉身體會、聆聽,從各種具體案例中琢磨自身生命的療癒與轉化。
本書特色
■ 閱讀本書,體驗親炙大師課堂的親切感與臨即感。
■ 將「修行」或「轉化」從高不可攀的理論世界,放回我們具體落身的生活世界――每個人都能沿著自身的條件,走一條自己獨特的轉化路徑。
■ 視野寬廣,不以任何「宗教」或「法門」的語言立說,只從個人經驗層次談修行轉化的可能。
■ 翻轉既定的價值,帶領讀者讀出現實話語之外、種種沒有被說出的廣大幽微。
■ 面對生命難關,不以「面對」或「接受」這類智性語言說教,而是引導我們注意日常生活中種種不經意的手藝所給出的情義與情感――「小東西行巫」這種生活技藝亦是一種促成療癒轉化的修行工夫。
■ 邀請讀者把自己的生命看成一個不斷實驗、創造的場所――自我轉化作為一種「自己對自己的工夫」,就像以匠人的技藝,創造、發明我們自己。
名人推薦
丁興祥(輔仁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王心運(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汪文聖(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宋文里(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兼任教授)
余安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維倫(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沈志中(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林安梧(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元亨書院創辦人)
林耀盛(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翁士恆(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畢恆達(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大學哲學系合聘教授)
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楊儒賓(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楊凱麟(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
蔡錚雲(前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盧蕙馨(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龔卓軍(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專業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宗教具身化是余老師的踐行;這本書是自在自由的余老師在說話,以具身經驗的方式開創出現象學心理學的人文臨床的踐行,是默會力量的聚集。――林耀盛
余老師話語的療癒力量,仍然在人世間迴盪,為你我的受苦經驗祈願轉化的可能。――翁士恆
明明說的是深淵,湧現的卻是汨汨的生命感。余老師最後奉獻給世界的手藝是轉化生命的技藝,從哀傷與苦痛所轉化成的溫柔之味,療癒之光。――蔡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