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各種各類的心理問題,是作者彙整十多年心理諮商師生涯的案例實錄,指導並啟迪讀者擺渡自己的靈魂,做個自救的擺渡人。
序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寫書?」
我認真想過。
「名」,我當然喜歡,但肯定沒有愛到要排在第一,甚至,我疏懶得很,偶爾還有明確的逃避行為。再大的「名」也不過是別人飯後、嘴裡咀嚼的一個稱號。也許,這個夏天你靠空調之父卡里爾續命,但誰管他的人生事實上過得如何。
「利」,那則是活見鬼,有多少人因為寫作發財了?如果多,你周圍肯定全是作家,就像滿街的服裝店和飯館,甚至像那些鋪天蓋地、曇花一現的行當。無利不起早,人之常情。我的諮詢費一小時一千三百元起跳,寫一本書則至少要花上幾百個小時,由此可知,這根本蝕本生意。但這不妨礙我希望有更多人能買我的書、讀我的書、收藏我的書,越多越好,就算只是多一個,也好,我承認我貪心。
為什麼要寫書?因為希望有人讀。
為什麼希望有人讀?因為想要表達自我,想要對他人有用。
「自我表達」,是希望自己對他人有用,歸根究柢還是為了自己。被氾濫使用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我在向頂層「自我實現」匍匐前進。這也許說明了我是個非常幸運的人,因為頂層之外的四個層次(生理、安全、情感、尊重)都已經滿足。不過,這更明確地表明--我跟一般人一樣貪婪。
就是這樣不知足的我,懷揣著做心理諮商師的夢想、擁抱著做作家的夢想,然後,居然一個個都實現了。但是,實現夢想一點都不好玩,你得要面對所有你不喜歡的、和目標本質無關的部分。
比如,做一位職業心理諮商師,要面對生意門可羅雀的窘迫,人們半信半疑時的尷尬,人們討價還價時的無奈,人們賒欠賴帳時的辛酸,以及全心全意投入後卻被踐踏的苦楚。相較於諮商內容的黑暗晦澀、諮詢者的花招百出,個案本身的難度都是雲淡風輕般的小事了。
比如,做一名業餘作家,要面對商業市場的功利││出版市場的緊縮,暢銷排行榜的暗流……等。總歸就是「寫得好不代表賣得好」。相比起來,寫作本身反而是最容易的事。
所以,我知道,如果我耐不住寂寞,管理不了情緒,懼怕去直面人性,抗拒著接納自我,就沒有機會在十一年內累積高達七千五百個小時的諮詢時間,更沒有機會將這本書呈現在你的眼前。
所以,我知道,如果我不抛頭露面,不讓自己成為網紅,不這般地不按規則出牌,就不會有人知道我,也不會有人知道我的書,更不會有人去買、去讀。而那些印刷出來的文字,可能過幾個月就會從各地運回倉庫,重新變回紙漿。
正是那些糟糕的部分,鋪就了通往夢想的路。不能繞行,因為生命沒有捷徑。夢想最美妙的時刻,都存在於想像中。因此,如果想要毀滅一個夢想,就努力去實現它。雖然夢想實現的當口,它便毀滅,但至少,它實現了。現實總不那麼好玩。接受現實,卻是人們變得強大的必然要素。
具體來說,這本書汲取了我前十年執業所經歷、積累的一些點和線,雖然尚不能組成面,但可藉由這些點和線來了解端倪。書中的案例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也許做了微幅的合併、調整,但也只有諮詢者的個人資訊不準確,其餘內容皆未更改。
對普羅大眾來說,這是心理諮詢的科普文章,是日常生活的思路。對深受困擾的人來說,這是打開心門的鑰匙,是內觀自我的鏡面。對有諮商師執照者來說,這是鮮活案例的匯整,是技術實際操作的樣本。
而我希望讀者們將本書視為一本實用心理手冊。其實,我狡猾地偷渡了幾篇關於自己的散文,也是我的成長史之片段,供讀者八卦,窺視諮商師真實而不夠美好的個人生活,也滿足了我做為業餘作家的全新體驗。因此,我期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能與我對話││放心,我沒什麼優越感,不會居高臨下。
這輩子最好的我,只是個殘疾的千手觀音。平時我是被兔子遠遠拋下的烏龜,如前文所述,處理著一堆明明想逃跑卻不得不駐足的生活難題。譬如眼下我就在極富責任心的編輯的多次追討下,於淩晨一點的成都青城山上寫下這篇,身邊是熟睡的愛人和孩子。這樣的我,相信買書的你不虧。
如果我一直健在,我們還會再見。在書裡見。
朱佳
西元二○一六年八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