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不經意的話,
甚至認為打氣、嘉許的話,
反而對孩子造成傷害。
因此,該怎麼對孩子說話,
才不會扼殺孩子的夢想與未來?
新手父母天天煩惱……
怎麼說,能讓孩子有禮貌、守規矩?
怎麼教,能讓孩子愛學習、成績好?
怎麼相處,能讓孩子善解人意、有自信?
還有,如何讓孩子肯定自己,自動自發?
放心!本書作者都有解答!
話語,擁有無限大的力量。有時候,爸媽不經意的一句玩笑話,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更嚴重的是,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即使沒有惡意,長時間對孩子說不該說的話,很可能造成孩子缺乏自尊與自信,甚至失去夢想的能力。因此,你不該對孩子說:
‧「動作快一點!」──換個說法,孩子才會自己行動。
‧「還有空玩?快去念書!」──爸媽了解學習的樂趣嗎?
‧「你要拿第一名喔!」──在競爭中勝出,不保證未來的幸福。
‧「只要努力,一定做得到!」──粗心大意或做不到,等於不努力?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不許頂嘴!」──頂嘴是建立信任關係的基礎。
‧「看吧,我就跟你說了。」──提供思考空間:「失敗了,該如何改進?」
‧「要我說幾次,才會記得!」──有耐心多說幾次,孩子才能理解吸收。
……
看吧,是不是我們習以為常的話,其實對孩子造成傷害,還達不到效果。
想法不同,說出口的話就會不一樣。從說法來改變想法,嘗試從小地方開始改變,讓每天說出口的話充滿正向樂觀的力量。用心找出生活中的小細節,就能逐漸習慣這樣的說話方式。因此,你可以這樣做:
‧善用「魔法指令」:
當時間緊迫,希望孩子的動作加快時,魔法指令可以讓孩子自動加快速度。例如:「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呀?」
‧稱讚是「強化記憶」的助力:
藉由「要求─行動─稱讚」的循環,強化孩子對生活瑣事的記憶,爸媽教導事半功倍。例如:「鞋子都放好了?真厲害耶!」
‧不逃避問題,不輕易給答案:
不能讓孩子凡事問爸媽,而放棄獨立思考,最好的方法是陪孩子一起找出答案。例如:「你覺得,怎麼樣才能找到答案呢?」
‧當心「第一名」的副作用:
讓孩子了解努力的重要性,看出孩子的性向及興趣,才是競爭的核心本質。例如:「你真的好努力喔!」
‧不以「為了你好」為藉口:
爸 爸媽可能為了彌補過往遺憾,希望孩子達到自己期望標準,但這只是自我滿足的行為。爸媽可以改說:「媽媽覺得這樣做比較好喔。」
‧親子關係良好,孩子才敢說出真心話:
孩子在爸媽面前完整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不滿,正是親子關係良好的最佳證明。爸媽可以說:「原來你是這樣想呀,不過我們家的規矩是……。」
為了讓新手爸媽輕鬆掌握「我該怎麼教小孩」的訣竅,本書提供了55個具體案例,說明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如何更新自己的觀點與說法,同時兼顧爸媽的立場與孩子的感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只能夠為孩子帶來夢想與希望,父母也能體會到教養的樂趣。
【本書特色】
‧作者的親職體驗,提供為人父母依循參考。
‧搭配情境插圖,容易理解,產生共鳴。
好評推薦
親子教養作家 小魚媽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親子教養作家 鍾安淇
目錄
前言 為孩子帶來正面與溫暖的說話方法
第1章 指責無效,激勵才是讓孩子願意守規矩的訣竅!
不該說:「動作快一點!」而是說:「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啊!」
不該說:「你給我好好吃飯!」而是說:「我們一起慢慢吃吧。」
不該說:「不行!你先去……!」而是說:「好啊!不過你要先做好該做的事喔!」
不該說:「你再吵,會被那個叔叔罵喔!」而是說:「我們約定好的,在這邊要怎麼樣呢?」
不該說:「因為你是B型……」,而是說:「血型不一定會影響個性。」
不該說:「不可以挑食,要多吃青菜!」而是說:「今天的紅蘿蔔超好吃!」
不該說:「白痴」「笨蛋」「神經病」,而是說:「最喜歡你了」
不該說:「把東西收好!」而是說:「動作真快,太棒了!」
不該說:「衣服不要弄髒!」而是說:「要去玩之前,先過來換衣服!」
不該說:「要說幾次才會記得啊!」而是說:「鞋子都排好了?幫了媽媽大忙呢!」
不該說:「只有今天比較特別喔!」而是說:「我們不是約好了嗎?」
不該說:「認真一點!」「乖、聽話!」而是說:「你覺得,在這邊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第2章 這樣教,孩子會討厭學習:讓孩子成績進步的訣竅
不該說:「你怎麼就是學不會?」而是說:「你會數到十了耶,真棒!」
不該說:「不要一直看漫畫!」而是說:「那本漫畫,也借媽媽看一下。」
不該說:「在說什麼夢話啊。」而是說:「這樣啊,聽起來好像很棒!」
不該說:「你真的是玩不膩啊。」而是說:「你真的好了解喔!」
不該說:「還有空玩?快去讀書!」而是說:「接下來,我們一起用功喔!」
不該說:「你還沒辦法啦!」而是說:「謝謝你,幫了我很大的忙喔!」
不該說:「好奇怪的畫喔。」而是說:「多畫點不一樣的吧。」
不該說:「這音樂真好聽!」而是說:「媽媽很喜歡這種……」
不該說:「只要努力,一定做得到!」而是說:「堅持了這麼久,真厲害!」
不該說:「你真的很笨手笨腳耶!」而是說:「這邊就讓爸爸媽媽幫你吧!」
不該說:「你很無聊耶!」而是說:「我也不知道耶,我們一起查查看好不好?」
不該說:「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而是說:「今天在學校有發生什麼好事嗎?」
不該說:「媽媽要說故事了,安靜點!」而是說:「我們一起進入故事的世界吧。」
第3章 怎麼教都教不會!如何教出善解人意的孩子
不該說:「你這孩子真沒用!」而是說:「我當然很喜歡你啊,可是這件事不可以這樣做。」
不該說:「就不能好好說話嗎?」而是說:「原來是這樣,然後呢?」
不該說:「妳是姊姊吧!」而是說:「我們一起照顧小貝比好不好呀?」
不該說:「再買新的就好了。」而是說:「我們去找別人幫忙修理好不好?」
不該說:「不要哭了!」而是說:「很難過對不對?」
不該說:「都這麼大了,還撒嬌啊?」而是說:「都這麼大了,還是這麼貼心啊。」
不該說:「矮冬瓜、肥豬!」而是說:「你很漂亮喔!」
不該說:「你真是不可愛!」而是說:「原來還有這種想法啊!」
不該說:「你到底想說什麼!」而是說:「嗯、嗯,然後呢?」
不該說:「你怎麼可以說謊!」而是說:「你為什麼要那樣說呢?」
不該說:「吵死了!」而是說:「發生什麼事了嗎?」
不該說:「哥哥都做得到,為什麼你不行?」而是說:「你真的很會做這個耶!」
不該說:「要是妳是男生就好了。」而是說:「做你自己就好了!」
不該說:「你要跟大家好好相處啊!」而是說:「你交到好朋友了,真棒!」
不該說:「你們這兩個壞孩子!」而是說:「剛才發生什麼事了?」
不該說:「你要拿第一喔!」而是說:「你真的好努力喔!」
第4章 換個說法,孩子自動自發,媽媽更輕鬆!
不該說:「我很忙,等一下再說!」而是說:「媽媽現在在忙,三十分鐘後再聽你說喔。」
不該說:「我是為你好!」而是說:「媽媽覺得這樣做比較好喔。」
不該說:「你到底是像誰啊?」而是說:「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你都很像爸爸媽媽喔。」
不該說:「以後不要跟你爸爸一樣。」而是說:「爸爸說他很喜歡你喔。」
不該說:「不許頂嘴!」而是說:「原來你是這樣想呀,不過我們家規定是……」
不該說:「雨老是下不停,真討厭!」而是說:「下雨天也很棒啊!」
不該說:「你就是這副死德性。」而是說:「你也蠻有個性的嘛!」
不該說:「真的很煩耶。」而是說:「今天只能看三遍喔。」
不該說:「我們家沒有你這種小孩!」而是說:「你這樣做,媽媽真的覺得好難過。」
不該說:「再不聽話,媽媽要打人喔!」而是說:「不可以這樣子,知道嗎?」
不該說:「看吧,我就跟你說了。」而是說:「真可惜,還是失敗了。」
不該說:「你根本沒把媽媽看在眼裡!」而是說:「我們一起遵守約定吧。」
不該說:「唉……(嘆氣)」,而是說:「媽媽好累了,我們一起睡午覺吧。」
不該說:「早知道,當初就不該生下你!」而是說:「媽媽真的以你為榮。」
結語 改變說話方法,得到正向與樂觀的力量
前言 為孩子帶來夢想與希望的說話方法
不經意的一句話,卻會傷害孩子自尊,讓孩子失去自信,甚至讓他的未來蒙上陰影,這是多麼讓人懊惱的錯誤?
我們每天說出口的話,其實都擁有很大的力量,甚至能影響一個人的心情與決定。就算當媽媽的沒有惡意,長時間說一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可能會讓孩子缺乏自信,甚至失去未來無限的發展可能。
相反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應該避免,不只能為孩子帶來夢想與希望,自己也能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體會到教育的樂趣。
為了讓剛開始接觸親子教育的新手媽媽,輕鬆掌握「該怎麼教導孩子」的訣竅,本書具體指出案例,什麼話不該說?又該如何換個說法,才能夠兼顧母親的立場與孩子的心情?
閱讀本書,如果能減輕媽媽的負擔,在與孩子共享童年珍貴時光的同時,也兼顧良好的親子教育,那將會是筆者至高的榮幸。
內文試閱
第1章
指責無效,激勵才是讓孩子願意守規矩的訣竅!
★★不該說:「動作快一點!」而是說:「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啊!」
孩子做事老是慢半拍。
起床慢吞吞,慢慢吃飯、換衣服……總是拖到快遲到了才出門,就算同學在家門外等他,動作還是快不起來。就算我催他「動作快一點!」他也依然故我。
有沒有辦法能改善這種狀況呢?
■時間真的有這麼不夠用嗎?
有時,每天該做的事多到數也數不完,就會覺得早上可以用的時間真的很少。不過反過來想想,既然孩子沒有賴床,上學也不至於會遲到,媽媽卻總覺得早上時間很緊迫,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因為時間不夠用,而是爸媽「總覺得」時間老是不夠用。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沒有必要特別催孩子加快速度。
你可以試著回想親子間早上的對話。在孩子實際做什麼事之前,你是不是有開口催促的習慣呢?如果爸媽總是習慣催促孩子,就算時間充裕,自己也會不由自主地心急。
希望孩子加快動作時,把「趕快起床了!」改成「七點囉~」,把「快來吃早餐!」改成「早餐準備好了~」,把「動作不快點會遲到喔!」改成「你今天要幾點出門?」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你也不會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
■讓孩子從遲到學經驗?
我之前曾在親子教育書籍上看過一段話:「乾脆就讓孩子遲到一次看看,這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也就是讓孩子親身體驗,不守時是多麼羞恥、難堪的事,他才會了解遵守時間的重要。
在我們家,其實就曾經讓大女兒嘗試過這種方法,不過最後卻失敗收場。可能托兒所的老師不願意讓她當場出糗,並沒有特別責罵或處罰她。
老師只是事後委婉地跟我說:「以後還是盡量全家一起早起吧。」結果變成當媽媽的覺得很不好意思,我也因此下定決心:「下次別再讓她遲到了。」但孩子本身卻一點感覺也沒有。
老師當時認為,如果這麼做,年紀小的孩子有可能難過地覺得「爸爸、媽媽不想理我了」,而在心中留下陰影。所以這種故意讓孩子遲到的方法,可能比較適用於國小以上的小孩。
但是,就算孩子真的因此被老師責罵,媽媽也不可以趁機說:「看吧,就跟你說過好幾次了。」或「誰叫你老是說不聽!」這種責備孩子的話。必須讓他自己思考,失敗了該怎麼改進?如果媽媽不設法讓他反省自己的行為,那麼故意讓他經歷失敗,也就沒有意義了。
■利用小工具,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
「快去刷牙!」「手帕帶了嗎?面紙呢」「快背上書包。」每天早上要一一叮嚀孩子,當爸媽的可能已經說到很煩了。如果孩子已經上小學,不如跟他討論看看,要如何安排早上的時間。
例如,幾點幾分之前要準備好什麼?上課要記得帶什麼?跟孩子一起寫張備忘錄,逐條列出注意事項,貼在早上會經過的地方。
學習自我管理,與守時這件事有相當程度的相關。要培養孩子守時的好習慣,自然可以利用一些小工具來達成。舉我們家老二與老么的例子,他們在剛上小學時,因為很高興有了「自己的鬧鐘」,於是願意自己設定時間,每天準時起床上學。
■善用「魔法的指令」
有時候不只是早上,當時間緊迫,希望孩子動作加快時,有幾句「魔法的指令」,可以讓孩子自動加快速度,而不用一一催促他們「動作快一點!」
每個小孩都喜歡玩遊戲,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例如,孩子早上磨磨蹭蹭,不想換衣服時,與其催促「趕快換衣服!」不如提議「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呀?」激起孩子的好勝心,促使他自己換好衣服。
趕孩子上廁所時也一樣,可以說「尿出來就是你贏,沒有就是媽媽贏。」也許在最後離開廁所時再加上一句:「哼哼~我贏定了!」通常最後孩子離開廁所時,都會高興地叫著「是我贏了!」
至於晚上哄孩子睡覺時,可以提議「你要不要假裝睡著,讓爸爸嚇一跳呀?」孩子如果真的照做,通常在不知不覺間,就會安靜地睡著。這些都是我實際試過,對孩子有效的方法。
對孩子說的話,如果只有一種固定模式或選項,通常很難引起他們注意;但只要稍加變化,孩子其實自己就會採取行動。看見孩子躍躍欲試的興奮模樣,自己也會跟著會心一笑。有時候,只要換個方式說話,就能讓教育變成一種樂趣。
【換個說法試試看!】
「速度這麼快啊!」「你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呀?」
★★不該說:「你給我好好吃飯!」而是說:「我們一起慢慢吃吧。」
雖然不想在餐桌上發脾氣,我總是受不了孩子在餐桌上的樣子。
有時候忘記吃飯,只顧著看電視;有時候亂玩餐具,坐也沒坐相;或是明明嘴巴裡還有食物,話卻講個沒完。警告他好幾次都不聽,最後我終於生氣地對他吼:「你給我好好吃飯!」
想要一起好好吃頓飯,有這麼難嗎?
■教導用餐禮儀,需要父母以身作則
我了解這種除了「想跟孩子好好吃飯」之外,也擔心「要是以後上學或出社會,吃沒吃相該怎麼辦?一定得趁現在好好教導他」的心情。
社會上的各種「禮儀」,原本就是為了避免造成他人不快的一種「體貼」。而用餐禮儀不只是心態,包括筷子拿法、用餐姿勢等,都有一定的規則存在。
孩子都有模仿爸爸、媽媽,以及周遭大人行為的習慣。所以想教導孩子正確的用餐習慣,在一起吃飯的大人,就應該表現出良好的用餐禮儀。
如果媽媽自己姿勢不端正,以手托腮,邊吃飯邊指正孩子:「你要坐好吃飯!」爸爸邊瞄電視,邊罵孩子說:「你筷子拿好!」這樣不管怎麼教,都不會有效果。
如果想教孩子用餐禮儀,爸媽也必須好好想想,自己和其他家人在用餐時,能不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壓力會造成消化不良
用餐時盡量別罵孩子的理由還有一個,那就是責罵會造成壓力,容易影響到食物的消化。
人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共同組成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在大部分情況下,兩者相互抗衡。而用餐時放鬆心情,盡情享受眼前的餐點,能讓副交感神經正常運作,在消化系統的活躍下,食物自然容易消化吸收。
反之,如果用餐時心情煩躁不安,餐桌上氣氛沉重,會使人的交感神經運作活絡,消化系統的功能就會減弱。
而孩子在被催促下用餐,為了快點吃完,咀嚼次數自然會變少,這樣不僅對消化系統有害,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減少了對中樞神經的刺激,用餐飽足感也會因而減少,可能導致飲食攝取過量。
■明確訂下用餐時間&
甚至認為打氣、嘉許的話,
反而對孩子造成傷害。
因此,該怎麼對孩子說話,
才不會扼殺孩子的夢想與未來?
新手父母天天煩惱……
怎麼說,能讓孩子有禮貌、守規矩?
怎麼教,能讓孩子愛學習、成績好?
怎麼相處,能讓孩子善解人意、有自信?
還有,如何讓孩子肯定自己,自動自發?
放心!本書作者都有解答!
話語,擁有無限大的力量。有時候,爸媽不經意的一句玩笑話,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更嚴重的是,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即使沒有惡意,長時間對孩子說不該說的話,很可能造成孩子缺乏自尊與自信,甚至失去夢想的能力。因此,你不該對孩子說:
‧「動作快一點!」──換個說法,孩子才會自己行動。
‧「還有空玩?快去念書!」──爸媽了解學習的樂趣嗎?
‧「你要拿第一名喔!」──在競爭中勝出,不保證未來的幸福。
‧「只要努力,一定做得到!」──粗心大意或做不到,等於不努力?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不許頂嘴!」──頂嘴是建立信任關係的基礎。
‧「看吧,我就跟你說了。」──提供思考空間:「失敗了,該如何改進?」
‧「要我說幾次,才會記得!」──有耐心多說幾次,孩子才能理解吸收。
……
看吧,是不是我們習以為常的話,其實對孩子造成傷害,還達不到效果。
想法不同,說出口的話就會不一樣。從說法來改變想法,嘗試從小地方開始改變,讓每天說出口的話充滿正向樂觀的力量。用心找出生活中的小細節,就能逐漸習慣這樣的說話方式。因此,你可以這樣做:
‧善用「魔法指令」:
當時間緊迫,希望孩子的動作加快時,魔法指令可以讓孩子自動加快速度。例如:「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呀?」
‧稱讚是「強化記憶」的助力:
藉由「要求─行動─稱讚」的循環,強化孩子對生活瑣事的記憶,爸媽教導事半功倍。例如:「鞋子都放好了?真厲害耶!」
‧不逃避問題,不輕易給答案:
不能讓孩子凡事問爸媽,而放棄獨立思考,最好的方法是陪孩子一起找出答案。例如:「你覺得,怎麼樣才能找到答案呢?」
‧當心「第一名」的副作用:
讓孩子了解努力的重要性,看出孩子的性向及興趣,才是競爭的核心本質。例如:「你真的好努力喔!」
‧不以「為了你好」為藉口:
爸 爸媽可能為了彌補過往遺憾,希望孩子達到自己期望標準,但這只是自我滿足的行為。爸媽可以改說:「媽媽覺得這樣做比較好喔。」
‧親子關係良好,孩子才敢說出真心話:
孩子在爸媽面前完整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不滿,正是親子關係良好的最佳證明。爸媽可以說:「原來你是這樣想呀,不過我們家的規矩是……。」
為了讓新手爸媽輕鬆掌握「我該怎麼教小孩」的訣竅,本書提供了55個具體案例,說明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如何更新自己的觀點與說法,同時兼顧爸媽的立場與孩子的感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只能夠為孩子帶來夢想與希望,父母也能體會到教養的樂趣。
【本書特色】
‧作者的親職體驗,提供為人父母依循參考。
‧搭配情境插圖,容易理解,產生共鳴。
好評推薦
親子教養作家 小魚媽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親子教養作家 鍾安淇
目錄
前言 為孩子帶來正面與溫暖的說話方法
第1章 指責無效,激勵才是讓孩子願意守規矩的訣竅!
不該說:「動作快一點!」而是說:「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啊!」
不該說:「你給我好好吃飯!」而是說:「我們一起慢慢吃吧。」
不該說:「不行!你先去……!」而是說:「好啊!不過你要先做好該做的事喔!」
不該說:「你再吵,會被那個叔叔罵喔!」而是說:「我們約定好的,在這邊要怎麼樣呢?」
不該說:「因為你是B型……」,而是說:「血型不一定會影響個性。」
不該說:「不可以挑食,要多吃青菜!」而是說:「今天的紅蘿蔔超好吃!」
不該說:「白痴」「笨蛋」「神經病」,而是說:「最喜歡你了」
不該說:「把東西收好!」而是說:「動作真快,太棒了!」
不該說:「衣服不要弄髒!」而是說:「要去玩之前,先過來換衣服!」
不該說:「要說幾次才會記得啊!」而是說:「鞋子都排好了?幫了媽媽大忙呢!」
不該說:「只有今天比較特別喔!」而是說:「我們不是約好了嗎?」
不該說:「認真一點!」「乖、聽話!」而是說:「你覺得,在這邊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第2章 這樣教,孩子會討厭學習:讓孩子成績進步的訣竅
不該說:「你怎麼就是學不會?」而是說:「你會數到十了耶,真棒!」
不該說:「不要一直看漫畫!」而是說:「那本漫畫,也借媽媽看一下。」
不該說:「在說什麼夢話啊。」而是說:「這樣啊,聽起來好像很棒!」
不該說:「你真的是玩不膩啊。」而是說:「你真的好了解喔!」
不該說:「還有空玩?快去讀書!」而是說:「接下來,我們一起用功喔!」
不該說:「你還沒辦法啦!」而是說:「謝謝你,幫了我很大的忙喔!」
不該說:「好奇怪的畫喔。」而是說:「多畫點不一樣的吧。」
不該說:「這音樂真好聽!」而是說:「媽媽很喜歡這種……」
不該說:「只要努力,一定做得到!」而是說:「堅持了這麼久,真厲害!」
不該說:「你真的很笨手笨腳耶!」而是說:「這邊就讓爸爸媽媽幫你吧!」
不該說:「你很無聊耶!」而是說:「我也不知道耶,我們一起查查看好不好?」
不該說:「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而是說:「今天在學校有發生什麼好事嗎?」
不該說:「媽媽要說故事了,安靜點!」而是說:「我們一起進入故事的世界吧。」
第3章 怎麼教都教不會!如何教出善解人意的孩子
不該說:「你這孩子真沒用!」而是說:「我當然很喜歡你啊,可是這件事不可以這樣做。」
不該說:「就不能好好說話嗎?」而是說:「原來是這樣,然後呢?」
不該說:「妳是姊姊吧!」而是說:「我們一起照顧小貝比好不好呀?」
不該說:「再買新的就好了。」而是說:「我們去找別人幫忙修理好不好?」
不該說:「不要哭了!」而是說:「很難過對不對?」
不該說:「都這麼大了,還撒嬌啊?」而是說:「都這麼大了,還是這麼貼心啊。」
不該說:「矮冬瓜、肥豬!」而是說:「你很漂亮喔!」
不該說:「你真是不可愛!」而是說:「原來還有這種想法啊!」
不該說:「你到底想說什麼!」而是說:「嗯、嗯,然後呢?」
不該說:「你怎麼可以說謊!」而是說:「你為什麼要那樣說呢?」
不該說:「吵死了!」而是說:「發生什麼事了嗎?」
不該說:「哥哥都做得到,為什麼你不行?」而是說:「你真的很會做這個耶!」
不該說:「要是妳是男生就好了。」而是說:「做你自己就好了!」
不該說:「你要跟大家好好相處啊!」而是說:「你交到好朋友了,真棒!」
不該說:「你們這兩個壞孩子!」而是說:「剛才發生什麼事了?」
不該說:「你要拿第一喔!」而是說:「你真的好努力喔!」
第4章 換個說法,孩子自動自發,媽媽更輕鬆!
不該說:「我很忙,等一下再說!」而是說:「媽媽現在在忙,三十分鐘後再聽你說喔。」
不該說:「我是為你好!」而是說:「媽媽覺得這樣做比較好喔。」
不該說:「你到底是像誰啊?」而是說:「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你都很像爸爸媽媽喔。」
不該說:「以後不要跟你爸爸一樣。」而是說:「爸爸說他很喜歡你喔。」
不該說:「不許頂嘴!」而是說:「原來你是這樣想呀,不過我們家規定是……」
不該說:「雨老是下不停,真討厭!」而是說:「下雨天也很棒啊!」
不該說:「你就是這副死德性。」而是說:「你也蠻有個性的嘛!」
不該說:「真的很煩耶。」而是說:「今天只能看三遍喔。」
不該說:「我們家沒有你這種小孩!」而是說:「你這樣做,媽媽真的覺得好難過。」
不該說:「再不聽話,媽媽要打人喔!」而是說:「不可以這樣子,知道嗎?」
不該說:「看吧,我就跟你說了。」而是說:「真可惜,還是失敗了。」
不該說:「你根本沒把媽媽看在眼裡!」而是說:「我們一起遵守約定吧。」
不該說:「唉……(嘆氣)」,而是說:「媽媽好累了,我們一起睡午覺吧。」
不該說:「早知道,當初就不該生下你!」而是說:「媽媽真的以你為榮。」
結語 改變說話方法,得到正向與樂觀的力量
前言 為孩子帶來夢想與希望的說話方法
不經意的一句話,卻會傷害孩子自尊,讓孩子失去自信,甚至讓他的未來蒙上陰影,這是多麼讓人懊惱的錯誤?
我們每天說出口的話,其實都擁有很大的力量,甚至能影響一個人的心情與決定。就算當媽媽的沒有惡意,長時間說一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可能會讓孩子缺乏自信,甚至失去未來無限的發展可能。
相反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應該避免,不只能為孩子帶來夢想與希望,自己也能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體會到教育的樂趣。
為了讓剛開始接觸親子教育的新手媽媽,輕鬆掌握「該怎麼教導孩子」的訣竅,本書具體指出案例,什麼話不該說?又該如何換個說法,才能夠兼顧母親的立場與孩子的心情?
閱讀本書,如果能減輕媽媽的負擔,在與孩子共享童年珍貴時光的同時,也兼顧良好的親子教育,那將會是筆者至高的榮幸。
內文試閱
第1章
指責無效,激勵才是讓孩子願意守規矩的訣竅!
★★不該說:「動作快一點!」而是說:「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啊!」
孩子做事老是慢半拍。
起床慢吞吞,慢慢吃飯、換衣服……總是拖到快遲到了才出門,就算同學在家門外等他,動作還是快不起來。就算我催他「動作快一點!」他也依然故我。
有沒有辦法能改善這種狀況呢?
■時間真的有這麼不夠用嗎?
有時,每天該做的事多到數也數不完,就會覺得早上可以用的時間真的很少。不過反過來想想,既然孩子沒有賴床,上學也不至於會遲到,媽媽卻總覺得早上時間很緊迫,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因為時間不夠用,而是爸媽「總覺得」時間老是不夠用。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沒有必要特別催孩子加快速度。
你可以試著回想親子間早上的對話。在孩子實際做什麼事之前,你是不是有開口催促的習慣呢?如果爸媽總是習慣催促孩子,就算時間充裕,自己也會不由自主地心急。
希望孩子加快動作時,把「趕快起床了!」改成「七點囉~」,把「快來吃早餐!」改成「早餐準備好了~」,把「動作不快點會遲到喔!」改成「你今天要幾點出門?」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你也不會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
■讓孩子從遲到學經驗?
我之前曾在親子教育書籍上看過一段話:「乾脆就讓孩子遲到一次看看,這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也就是讓孩子親身體驗,不守時是多麼羞恥、難堪的事,他才會了解遵守時間的重要。
在我們家,其實就曾經讓大女兒嘗試過這種方法,不過最後卻失敗收場。可能托兒所的老師不願意讓她當場出糗,並沒有特別責罵或處罰她。
老師只是事後委婉地跟我說:「以後還是盡量全家一起早起吧。」結果變成當媽媽的覺得很不好意思,我也因此下定決心:「下次別再讓她遲到了。」但孩子本身卻一點感覺也沒有。
老師當時認為,如果這麼做,年紀小的孩子有可能難過地覺得「爸爸、媽媽不想理我了」,而在心中留下陰影。所以這種故意讓孩子遲到的方法,可能比較適用於國小以上的小孩。
但是,就算孩子真的因此被老師責罵,媽媽也不可以趁機說:「看吧,就跟你說過好幾次了。」或「誰叫你老是說不聽!」這種責備孩子的話。必須讓他自己思考,失敗了該怎麼改進?如果媽媽不設法讓他反省自己的行為,那麼故意讓他經歷失敗,也就沒有意義了。
■利用小工具,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
「快去刷牙!」「手帕帶了嗎?面紙呢」「快背上書包。」每天早上要一一叮嚀孩子,當爸媽的可能已經說到很煩了。如果孩子已經上小學,不如跟他討論看看,要如何安排早上的時間。
例如,幾點幾分之前要準備好什麼?上課要記得帶什麼?跟孩子一起寫張備忘錄,逐條列出注意事項,貼在早上會經過的地方。
學習自我管理,與守時這件事有相當程度的相關。要培養孩子守時的好習慣,自然可以利用一些小工具來達成。舉我們家老二與老么的例子,他們在剛上小學時,因為很高興有了「自己的鬧鐘」,於是願意自己設定時間,每天準時起床上學。
■善用「魔法的指令」
有時候不只是早上,當時間緊迫,希望孩子動作加快時,有幾句「魔法的指令」,可以讓孩子自動加快速度,而不用一一催促他們「動作快一點!」
每個小孩都喜歡玩遊戲,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例如,孩子早上磨磨蹭蹭,不想換衣服時,與其催促「趕快換衣服!」不如提議「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呀?」激起孩子的好勝心,促使他自己換好衣服。
趕孩子上廁所時也一樣,可以說「尿出來就是你贏,沒有就是媽媽贏。」也許在最後離開廁所時再加上一句:「哼哼~我贏定了!」通常最後孩子離開廁所時,都會高興地叫著「是我贏了!」
至於晚上哄孩子睡覺時,可以提議「你要不要假裝睡著,讓爸爸嚇一跳呀?」孩子如果真的照做,通常在不知不覺間,就會安靜地睡著。這些都是我實際試過,對孩子有效的方法。
對孩子說的話,如果只有一種固定模式或選項,通常很難引起他們注意;但只要稍加變化,孩子其實自己就會採取行動。看見孩子躍躍欲試的興奮模樣,自己也會跟著會心一笑。有時候,只要換個方式說話,就能讓教育變成一種樂趣。
【換個說法試試看!】
「速度這麼快啊!」「你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呀?」
★★不該說:「你給我好好吃飯!」而是說:「我們一起慢慢吃吧。」
雖然不想在餐桌上發脾氣,我總是受不了孩子在餐桌上的樣子。
有時候忘記吃飯,只顧著看電視;有時候亂玩餐具,坐也沒坐相;或是明明嘴巴裡還有食物,話卻講個沒完。警告他好幾次都不聽,最後我終於生氣地對他吼:「你給我好好吃飯!」
想要一起好好吃頓飯,有這麼難嗎?
■教導用餐禮儀,需要父母以身作則
我了解這種除了「想跟孩子好好吃飯」之外,也擔心「要是以後上學或出社會,吃沒吃相該怎麼辦?一定得趁現在好好教導他」的心情。
社會上的各種「禮儀」,原本就是為了避免造成他人不快的一種「體貼」。而用餐禮儀不只是心態,包括筷子拿法、用餐姿勢等,都有一定的規則存在。
孩子都有模仿爸爸、媽媽,以及周遭大人行為的習慣。所以想教導孩子正確的用餐習慣,在一起吃飯的大人,就應該表現出良好的用餐禮儀。
如果媽媽自己姿勢不端正,以手托腮,邊吃飯邊指正孩子:「你要坐好吃飯!」爸爸邊瞄電視,邊罵孩子說:「你筷子拿好!」這樣不管怎麼教,都不會有效果。
如果想教孩子用餐禮儀,爸媽也必須好好想想,自己和其他家人在用餐時,能不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壓力會造成消化不良
用餐時盡量別罵孩子的理由還有一個,那就是責罵會造成壓力,容易影響到食物的消化。
人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共同組成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在大部分情況下,兩者相互抗衡。而用餐時放鬆心情,盡情享受眼前的餐點,能讓副交感神經正常運作,在消化系統的活躍下,食物自然容易消化吸收。
反之,如果用餐時心情煩躁不安,餐桌上氣氛沉重,會使人的交感神經運作活絡,消化系統的功能就會減弱。
而孩子在被催促下用餐,為了快點吃完,咀嚼次數自然會變少,這樣不僅對消化系統有害,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減少了對中樞神經的刺激,用餐飽足感也會因而減少,可能導致飲食攝取過量。
■明確訂下用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