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人受的傷最重:精神科醫師教妳立下界線,智慧突圍 | 拾書所

好女人受的傷最重:精神科醫師教妳立下界線,智慧突圍

$ 330 元 原價 330
一本為所有遍體鱗傷的「好女人」
所寫的療癒書。


媽媽:「如果妳不拿錢給弟弟,就是對我不孝。」
婆婆:「我也知道是我兒子不對,但妳忍一忍就過去了啊!」
先生:「之前爸媽的賭債,都是妳幫忙還的。這一次,妳不會見死不救吧?」

面對家人,妳總是難以拒絕,
於是,妳一再的妥協、忍讓與犧牲,
雖然妳早已心力交瘁……
妳懷疑,這真的是愛嗎?

我們都想成為他人口中的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
但妥協、忍讓與犧牲,無法讓妳被愛。


請放下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的迷思與包袱。

 好女人不會被愛,只會被控制、支配與索討無度。
我們應該從「好女人」的桎梏與牢籠裡走出來。


‧丈夫的外遇對象是她的親姊。娘家和夫家都勸她吞忍,跟她說「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她不斷償還公婆欠下的千萬賭債,最後卻連兒子的留學費都付不出來。
‧因為怕媽媽崩潰,她聽躁鬱症媽媽的話,扛下了800萬房貸,卻落到抱著孩子徹夜痛哭……

在台灣傳統的家庭教育與文化中,女性往往被隱性、幽微地要求,要乖巧、聽話、順從,甚至妥協、忍讓、犧牲。於是,哪怕女性已經萬般委屈求全了,但糾葛在女性心中的仍然是:是不是自己只要再退讓一些、是不是自己只要再犧牲一些,這些爭執與紛爭就不會發生了?

看診多年,傾聽無數女性患者心事,但也更曾被傳統好女人的束縛,綑綁到想輕生的賴奕菁精神科醫師,她想對這些女性說:

「不是的,我們再退讓、再犧牲,對方也不會感激或改變,只會更食髓知味、一再進逼,不會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天。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立下界線,設下停損點,更別害怕拒絕他人,我們有拒絶他人的權利。而關係裡的尊重與平等,不會從天下掉下來,別人也不會自動給妳,妳必須自己爭取與捍衛。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深刻了解自己,為自己做適合的選擇與決定,並勇敢地承擔結果,而不是被動、消極地等待別人的看見、給予或成全。」

因為曾走過心痛與心碎,賴醫師特別能體會為了做到社會或他人眼中的好女人,女性們所付出的代價與眼淚。這是賴醫師特地為所有遍體鱗傷的「好女人」所寫的一本療癒書,也是勇氣之書。

本書特色

◎給習慣委屈求全、忍辱負重、息事寧人的妳。

◎犧牲、委屈不是妳愛對方的唯一選擇。

◎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撰推薦序;呂秋遠(律師)、林靜如(律師娘)、陳安儀(資深媒體人)、黃大米(作家)、鄧惠文(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同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因為溫柔的同情共感,書中每一段落的故事,真實呈現了無數受苦的女性生命的縮影,幾乎所有女性讀者都可以在不同的情節中,找到自身的共鳴點,而男性讀者也可以從中發掘出身邊無數女性說不清、道不明的深沉傷痛。由於堅毅的解構洞察,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分析散發出自我賦權的能量與勇氣,讓透過這本書得到某種程度救贖的讀者,可以借著本書所給予的力量,從逆境中得到脫困的契機。」──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其實,我同時是兩個孩子的媽,婚齡二十年,唸到博士,做過主管,生活會輕鬆、簡單嗎?在我這樣看似凶悍、能幹的外表下,我也曾經著過傳統教誨的道,婚後秉持著莫名的自我期許,想當賢妻良母、好媳婦,最後弄到心力交瘁。

當時即使我想求援,但丈夫比我還忙,而長輩也都在外地,愛莫能助。兩個孩子還小,只會需索,無法體諒。在最糟糕的時候,站在通勤的月台邊等火車的我,常想著要跳軌,因為我已經被壓榨到無法有轉圜的心力了。很慶幸,最後我並沒有衝動行事,而是鬧了一場家庭革命,畢竟「命都可以不要了,我還怕什麼?」

對於心理上已經死過一次的我,領悟到──別被自己困住了,尤其是別人加諸的觀念。」──本書作者賴奕菁醫師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