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讀 邊走 | 拾書所

邊讀 邊走

$ 480 元 原價 480

下一頁,翻閱自己;
在書與非書之間,漫遊走讀。

因為持續閱讀與漫遊,我們相遇;
因為相遇,我們重新創造了自己。

李明璁邊讀,邊走;
讀書、讀人、讀世界、讀自己……



我總是在翻閱,在相遇,我總是在路上……
本書主要三大精神——「閱讀、相遇、連結」

書名「邊讀」和「邊走」,這兩個詞中間之所以不放逗號,是因為我不希望它們是有先後次序的。不是乍看起來「一邊讀,一邊走」這樣的意思。

「邊讀」和「邊走」是各自獨立、卻又彼此對映、呼應的狀態。也就是一種「讀走/走讀」,像散步也像翻閱般一直持續的動態,但同時又有靜定的力量。

書裡文章分成五大部分:我讀、我思、我走、我遇、我記。以及生命旅途中透過攝影留下的吉光片羽。就像是一個讓自我不斷展開、收斂、再展開、又收斂的反覆過程。

我無時不刻地閱讀著,不只是書本,還包括各種形式的創作,同時連結著生活百態。我也總是抱持旅行的心情,並不是觀光,而是生活的延伸,與世界角落形形色色人們的一期一會。

這因此也是一本寫「相遇」的書:我相遇了各種文本,同時我也相遇了各種有故事的人;然後,在無數次這些相遇的旅途中,我不斷重新遇見自我。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括形容自己這本書,那大概是:在百無聊賴系統化的生活或工作裡,不斷嘗試用各種方式想自由地讀/走出界線(限)。



繼精細書寫「物件生命」與「物我關係」的《物裡學》散文集之後,十年淬鍊,
李明璁沈澱再出發、深刻思索「生命閱讀」的跨文類essay文集。

在這個資訊爆炸,人工智慧崛起,網路閱讀方興未艾,到處充滿速食文化,人們內在晃動不安的時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閱讀?我們可以閱讀什麼?報刊書籍,藝術人文,他方之人,自我行旅……

公共知識分子李明璁,從一個充滿改革理想的叛逆青年,來到了瀟灑隨性的中年;他曾在台大開授多達六百多人擠爆教室的「失敗者社會學」,他也不遺餘力思索時代變遷與個人生命的連結關係。他讀書、讀人、讀世界、讀自己,從內在到外在,歷經十年淬鍊,不斷探尋「我與人相遇的過程」以及「人我閱讀的關係」。他鼓勵所有人,都可以透過閱讀與寫作,在自己人生的蛻變中找到無可替代的意義感與趣味性。

這本書,是他面對所有讀者,一起「重啟生命閱讀之多重探索」的深情邀請。

目錄
推薦文(川本三郎、何式凝、李取中、吳洛纓、李清志、李惠貞、詹宏志、詹偉雄、劉克襄……

自序

我讀
孤讀:書與一個人
恍神地翻,放空地讀
慢讀中的時間無政府主義
書裡書外的優雅身影
書與風尚雜誌(與生活的百種提示)
書中奇觀
那些貓狗與書,以及人生
那些創刊號,我生命中的驚嘆號
關於《戀人絮語》的,戀人絮語
Bizarre Love Triangle

我思
時尚關鍵字:衣附在身體上的詩句
閱讀「住居」的一百種風景
紙本雜誌如好酒之必要
買唱片與聽串流的雙軌文化
不討喜的書評之必要
慢電視,空評論
在說了一億多次的爆料之後
自己的恐懼自己解
能動的三分間
Bitter Sweet Symphony

我走
散步,翻閱城市的樂趣
「掉」書袋的漫遊者
書與床與旅
巷弄裡,時代的氣味
迷路在彩繪村與天空步道
解放耳朵,現在開始熱身
劍橋,一段昆德拉式主題的輪奏
No Surprises
Vehicles and Animals

我遇
駕駛座上的未來作家
莎喲娜啦蛋包飯
莎拉大媽的藍調
宇宙不被塑膠人
在斷章中取義,在浮雲下跳舞
陽子的蹙眉與笑容
關於泰山的青春記憶
我的席丹,她的卡西拉斯,還有你的誰?
世界盃的情熱番外篇
Chasing Cars
Happy Xmas

我記
暢快的戰鬥,一九六八! 
面朝太平洋、大武山,繼續練習當個自由人
在革命廢墟的瓦礫裡尋找新芽
未來,一直吻一直吻
守門員的永恆焦慮
忘記帶手機出門的一天
今晚讓手機先睡,我們聊聊
準備好哭泣,還有重生
這裡就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
下一頁,翻閱自己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