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奇蹟、愛與重生的故事。波拉蔻以她一貫深刻動人的文字和張力十足的插圖,讓人們在多元異質的世界中,看見人性共通的愛與溫暖。
「阿嬤,我好想你,我需要一個暗號。」
每天晚上,派翠西亞都站在窗前眺望星空,祈禱星星可以給她一個暗號。
摯愛的阿嬤答應她,每天晚上會從星星的另一端看著派翠西亞和她弟弟。
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她遲遲沒收到阿嬤給她的暗號……
當派翠西亞.波拉蔻的外婆離開人世,她認為自己永遠失去她的阿嬤了。
在旱季中搬到加州後,她遇見了史都華,他們成了最好的朋友。派翠西亞還認識了史都華的外婆──熱情、堅定,又富行動力的尤拉奶奶。因為派翠西亞和史都華的提議,尤拉奶奶動員了整個社區,打算為一位傷心的鄰居準備一個驚喜……
聯合推薦
★ 美國亞馬遜5顆星評價!
★ 美國出版者週刊好評推薦!
★ 美國書單雜誌好評推薦!
★ 美國科克斯書評好評推薦!
★ 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好評推薦!
好評推薦
「在這本動人的圖畫書中,人性共通的愛足以勝過一切因種族或宗教差異導致的仇恨。」──美國《書單》雜誌(Booklist)
「這些歡欣動人的插圖超越了波拉蔻以往的作品,她在本書中濃郁、鮮豔的用色,比先前的作品更為飽滿強烈──就像一塊獨特的美洲切片。」──美國《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文中展露出一股對文化傳承得天獨厚的驕傲。藉由故事角色身為非裔美國人和猶太裔俄羅斯人的豐富文化意象,它歌頌了家族成員間堅不可摧的深厚羈絆。」──美國《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導讀
失去之後,如何重拾希望
父母向孩子們解釋生命的離別容易嗎?
從現實面看來,這個問題困難到連大人自己也沒有答案。因為人們無法解釋不在自己經驗範疇內的事物,更何況孩子有限的生命經驗,他們能否理解那些過於「殘酷無情」的事實呢?
作者並未刻意美化生離死別,也並非忽視孩子的困惑與掙扎。故事一開始,派翠西亞就必須與她親愛的俄國阿嬤告別。許多細節可以看出,她的外婆是個擅長說故事的人,她可以用鮮明的意象解釋蟲魚鳥獸、日月星辰,也能用同樣的方法說自己的人生故事──她不久就會走進星空的另一端,從天堂那端照看孩子們,並用暗號向他們打招呼。在作者筆下,沉重的死亡變得輕盈、俏皮,又溫暖,我們看到童年時的作者因阿嬤承諾的一個「暗號」重新有了希望;而在這個乾旱持續不斷、充滿荒蕪意象的加州,還有另一位成人需要這樣的希望。
失去寶貝兒子的貝琪太太放任庭院枯萎,因庭院中充滿了兒子安傑羅的故事:孩童的歡笑聲和欣欣向榮的花木,在這位母親眼中都是「失去」的記號,讓她悲痛萬分。此處的庭院其實就是貝琪太太心境的寫照──她的人生充滿希望時,曾一度有座美不勝收的花園相襯;而當意外擊垮她的內心後,庭院也就因此荒蕪。
要怎麼幫助正在經歷「失去」的人重拾希望呢?來自各國的鄰居們一同響應尤拉奶奶的號召,投入整頓庭院的大工程,以實際行動表達他們的在乎與關切。充滿智慧的尤拉奶奶更以一句「安傑羅想保有這個花園」,讓貝琪太太能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現狀──因人與人互惠互助、彼此陪伴,使庭院(心靈)變得生機蓬勃,反而是對兒子最好的紀念。
派翠西亞雖然再也看不到自己的阿嬤,卻能看見積極將生命希望帶給人的尤拉奶奶;貝琪太太雖然無法阻止意外發生,卻能再次與鄰居朋友建立關係。每個人原本從「失去」開始的故事,最終都邁向了以「收穫」為名、新生的篇章。
人的一生必然經歷失去,有時是摯愛的親人離開、有時是離開家鄉、有時是找不到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然而,不論當下經歷的是何種失去,我們都有機會重拾希望,就像《聖經》所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尤拉奶奶充滿信心與希望的人生,讓人看見無條件的愛可以帶來改變、促成「奇蹟」;這樣的愛也足以引導人走出傷痛、幫助人正視眼前值得珍愛的人事物,並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希望。
作者派翠西亞.波拉蔻的故事都取材自真實生活,筆下的每個角色都是以生活周遭的真實人物為範本。她來自多元族裔的家庭,媽媽的家庭是猶太裔,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她的爸爸是愛爾蘭人;書中的摯友史都華則是非裔美國人。從小聽著不同民族的傳統故事長大,波拉蔻也成了一個擅長說故事的人。
波拉蔻深深以自己的成長歷程與歸屬的文化傳統為傲,這些故事不止是她的「自傳」,更是她對周遭人們鄭重的珍愛與感謝。在這本書輪廓搶眼、色彩濃豔的圖像中,來自各地不同膚色、國籍及年齡的人們不分彼此、互助合作,不僅呈現出一個多元美好的世界村藍圖,更讓人在不同信仰、種族及文化的差異中,看見人性共通的愛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