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女兒:你難道會不愛媽媽? | 拾書所

厭世女兒:你難道會不愛媽媽?

$ 350 元 原價 350

圖文作家厭世姬以自己和母親的故事,談親子關係的糾葛與和解,以及被高度期待下成長的辛酸和壓力。

媽媽死了,我會難過嗎?
爸爸為什麼不能為我活下去?
我在家庭的廢墟撿拾自己。

●聽話的孩子傷更重
「媽媽生病了,不要惹她生氣。」
「媽媽住院了,因為妳不乖。」
「你就不能讓著她一點嗎?」
●母愛不是天生的
「你怎麼不去死!你現在就給我去跳樓!」
「我要你這樣的小孩幹嘛?」
「我這麼多年做牛做馬,你怎麼這麼不知感恩?」
●親情也不是必然的
「人可以希望自己的媽媽去死嗎?」
「親子關係也有賞味期?」

二〇一六年,因一則挺同「別人結婚,干你屁事」圖文,臉書專頁「厭世動物園」瞬間爆紅,至今累積十九萬多個粉絲,版主厭世姬耍廢的風格,成了年輕族群宣洩情緒的出口,新生代圖文作家的明日之星,加上過去大學聯考且以全國前百名高分進入台大,儼然人生的勝利組無誤。但這些看似一帆風順的外在底下,卻鮮少人知道,才不過十年前,厭世姬驟然面對重大的家變,父母相隔半年相繼離世,舉目無親,曾獨自一人睡在父母的套房中,靠保險金生活;而更早之前,不明白母親罹患憂鬱症的她,從小更生活在情緒化、過度期待的「母愛」底下,自我厭棄的成長。厭世女兒,可不是一日造成的。

媽媽,那些我在五歲、六歲、十歲、十五歲、十七歲時流著淚睡去的夜晚,那些嘶吼與冷戰,那些毒打、逼迫我學習的時刻,可不會輕易成了過眼雲煙。

當傳統世代紛紛跳出來大聲說出「我不喜歡媽媽」,新世代的孩子為何還依然「一切都是我的錯」?母親這個位置,不需領執照,小孩出生也未附說明書,母愛、親子關係都並非天生,一味歌頌、推崇其神聖性,只會讓人窒息。愛,需要學習,無論孩子,無論母親。精神學家說,身為女兒,「否定母親」也是一種自我傷害,對臨終的母親說:「不管你以前做了什麼,我都原諒你了,你安心的走吧。」面具下的厭世姬,是否仍帶著悲傷,還是懂得了的表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