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探索 X 互助合作 X 問題解決
「小粉,快來幫幫我們吧!」
青蛙家族遇上大麻煩了!
龍蝨、水蠆、鯰魚……牠們都想吃掉蝌蚪寶寶!
該怎麼辦呢?
你是否曾經注意到池塘邊、水池裡有哪些可愛的生物呢?小朋友們都知道蝴蝶、蜻蜓、獨角仙等昆蟲,但有沒有聽過水黽、龍蝨,或是藍腹細蟌呢?現在的小朋友比較少有機會認識水生昆蟲,建築物林立的都市中也很少看見牠們的蹤影,這次不妨跟著知名自然繪本作家松岡達英,一起來看看牠們長什麼樣子吧!透過趣味橫生的故事,教導孩子與同伴互相合作、一起動腦解決問題。
書中圖文並茂的生物介紹,帶著孩子一起認識不一樣的水生昆蟲。本書特別邀請生態觀察家李鍾旻老師審訂內文知識,並撰寫附錄,帶領小讀者們深入了解青各種蛙類、水生昆蟲,透過淺白的介紹搭配手繪圖片,加深孩子對於書中生物的認識。
本書特色
★ 透過趣味橫生的故事,教孩子與同伴互相合作、一起動腦解決問題。
★ 圖文並茂的生物介紹,帶孩子一起認識不一樣的水生昆蟲。
★ 特別邀請生態觀察家李鍾旻老師,為孩子撰寫附錄「小粉的生態筆記」,帶領小讀者們深入認識書中的生物。
★ 書末附「生字小百科」,幫助孩子認識生物名詞中的生難字。
專業推薦
如何啟發孩子觀察自然環境中細小的水生昆蟲呢?
《變成了青蛙──搶救蝌蚪大作戰》就是一本學習微觀水生動植物的好媒介。這本繪本由日本知名繪本作家松岡達英創作,故事從主角「變成」青蛙開始,引領翻書的孩子走入繪本,走向都會近郊,看到田野水池充滿生機的動植物。
孩子或許不知道,生態豐富的池塘也潛藏著危機。故事裡到底發生甚麼危險?青蛙小女孩與蛙類以怎樣的巧思解除困境?水中公寓又是什麼?
透過圖文不只享受故事的樂趣,同時認識常見的水生動植物,是本兼具故事與知識的多元繪本。──李明足/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翻開書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生態豐富的池塘,正值春雷驚蟄萬物復甦,各種水生生物活躍於池中,蛙鳴交配產卵好不熱鬧。當這些蛙卵和蝌蚪出現在池塘中的時候,大自然界的捕食與被捕食的戲碼也跟著上演起來,天敵會想盡辦法去吃這些獵物,而獵物也有一套避免被天敵吃掉的策略。在青蛙的世界中,大部分的物種運用的策略就是一次生很多後代,數量多到天敵吃也吃不完,這些沒被吃掉的個體就有機會來延續族群,其中只有很少的物種會有親代照顧的行為。
故事中作者以童話的方式,突顯青蛙不畏艱難的去面對生存的困境,並運用智慧,以身邊的廢料寶特瓶來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樣的創作風格,很能引發小讀者的興味,達到啟發和寓教於樂的效果。──梅慧玲/閱讀寫作教師
每年總會遇到幾位二升三年級的小朋友,不敢直視科普書裡的真實圖片,甚至不敢翻開自然課本,確實,動物的特寫,常常讓孩子看得觸目驚心,敬而遠之。
最近為三年級的小朋友導讀松岡達英的作品──《變成了青蛙──搶救蝌蚪大作戰》,學生對作者細膩寫實又充滿童趣的畫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尤其是小蝌蚪在池塘面臨的危機、外來生物的入侵、動物間的互助、以及作者安排池邊垃圾「寶特瓶」成為寶寶公寓的救星等……學生間的討論顯見繪本帶出許多生態探索的「對話」!──高毓屏/臺北市龍安國小老師、108年度教育部閱讀推手
繪本的優勢就是──短篇、有趣、好讀,《變成了青蛙──搶救蝌蚪大作戰》 因為故事不長,所以閱讀起來不會費力;因為圖畫豐富,所以閱讀時圖文對照,大人小孩都理解容易;因為是繪本,讓讀者沒壓力,隨手翻閱覺得趣味!
對引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來說,老師們一拿起繪本時就佔了很大的優勢。「科普閱讀」是現在重視閱讀理解策略、跨領域學習中,孩子們必備的閱讀技巧及學習能力之一。「科普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將生硬難懂的「科學知識」運用記敘、說明的寫作方式,讓讀者能了解、熟悉,從生活周遭取材,激發讀者想像及感同身受,進而達到「共榮共生」的人文情懷,這是很多科普式文本想傳達的目的。
本書從小粉著青蛙裝,角色扮演開始,帶著讀者開始感同身受,一幅幅不同場域的生態、一個個物種的介紹,吸引著大小孩子的目光。不管是抱著好奇去探索,還是持著舊有經驗去驗證,每一段文字、每一頁圖畫,都能引起豐富的想像,更藉由問題的產生,教導孩子與同伴互相合作、一起動腦解決問題。
十二年國教的「素養導向」教學,強調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學習不能只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而閱讀《變成了青蛙──搶救蝌蚪大作戰》這類書籍,正可引領孩子達到「自發、互動、共好」的終身學習者。──王慧君/宜蘭縣北成國小教師
閱讀年齡:4~7歲親子共讀;8歲以上自己閱讀
閱讀年齡:4~7歲親子共讀;8歲以上自己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