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告別心魔:心理治療室裡的魅影與重生 | 拾書所

勇敢告別心魔:心理治療室裡的魅影與重生

$ 350 元 原價 350
◆發掘真實自我、面對痛苦過往,
愛更好的自己,開啟自我療癒的契機!◆


人生充滿了許多的關卡,在各個不同的階段都可能「卡關」,
卡在幼年痛苦的經驗裡、卡在對自己過度的期許裡,卡在別人庸俗的嘴裡,
也可以卡在自己身體的病痛裡……

這是一本有關「心理治療」的書,「心理治療」是為每個個案量身訂製的「手工藝」,尋求讓個案有發掘真實自我、面對痛苦過往,跟自我療癒的契機。

誰應該來讀這些心理治療的真實故事,我會說是每一個人,只要他們希望,或需要「看見內的在世界」,擺脫困難、苦痛,尋求成長。所以最適合:

——對心理治療有需要:包括現在正在接受心理治療的人。
——對內心世界有興趣:想更深入瞭解自己的心靈,或想去瞭解、幫助別人心靈的苦痛。
——心理治療相關的工作者:包括心理師、諮商師、社工師,以及精神醫學相關專業領域。

心理治療從來不是一個「在愛之中康復」的過程,也從來不是一個「在情緒得到宣洩之後、就會自我療癒」的旅程,而是在聆聽、同理,與治療者攜手共進的一段學習。這世界上除了跟自己共處,可以直到最後一刻之外,所有的關係都是變動的,甚至是不斷逝去的。

學會聆聽自己,努力創造自己生活中的成就與快樂,「學會做自己的父母愛自己」,才是心理治療最終的議題。

◆困惑,才是理解問題的開始◆
這本書《勇敢告別心魔:心理治療室裡的魅影與重生》,對我而言,就像是一幕幕充滿高張力的戲劇場景,不論是「殺死舅舅的女高階主管」、「想把人頭打爆的重考生」、「對人亂吐痰的小李」、「半夜聽到腳步聲的睡眠障礙患者」……等等這些「心理治療室裡的靈魂們」,他們的言行舉止、負面的思考都是不見容於這個「正常」的社會,但透過黃偉俐醫師的第一人稱視角,得以帶領讀者透過抽絲剝繭的對話,一層層揭開這些患者心中的「魅影」是如何產生的,而每段故事中所呈現的戲劇性衝突,讓我們帶著困惑站在天平的兩端思考,學習去理解和你經歷不同生命故事的人。 ——黃致凱 故事工廠藝術總監,舞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誠摯推薦

本書特色

◆告別心魔,重啟人生◆
心理治療,是在聆聽、同理,與治療者攜手共進的一段學習。
學會聆聽自己,努力創造自己生活中的成就與快樂,才是心理治療最終的議題。

◆真實與勇氣,魅影的幻滅與重生——心理治療室裡的靈魂們
心理治療並不止於解除痛苦或疑惑,
還要建立人生的態度,新的關係與生活!
認識自己,是智慧的開始。——蘇格拉底

這本書《勇敢告別心魔:心理治療室裡的魅影與重生》忠實地紀錄了我所曾治療過的個案,創作這一些故事的不單只是我一個人,也包括那些個案、他們的家屬,和其他參與治療的醫療人員,所以故事是屬於大家的。我真正想要和你們分享的是「人心」與「人性」,包括病人的,也包括我自己的……

舊往的創傷與疑惑會同時浮現在那個片刻,過往的數年、數十年畫面在霎那間走過,同時也走過那更迭變化的情緒與思緒。擺脫症狀跟表象的困擾,問題的糾結與核心清楚的被感覺、被面對。就像《歌劇魅影》最後的結果:「她慢慢抬起頭、泛著淚水,走到魅影的面前,告訴他自己已經不再害怕那張醜陋的臉,因為他的心比任何人都脆弱而值得同情。在華麗的音樂中,克莉絲汀上前親吻了魅影的嘴唇,魅影也終於被這偉大愛情所救贖和崩潰,明白愛那個人就該放她自由。」

◆心理治療是:看見、勇氣、往前走!
歌劇落了幕,故事也就演完了,可是人生不會落幕,生命要繼續。被父母缺乏了的愛如何彌補?要靠自己愛自己;被傷害弄殘了的肢體也無法回覆,需要堅持的復健,還要找到新的生活目標。
並不是所有的苦痛都得以救贖,不是所有的人生都得以幸福,也不是所有的心理治療者都能幫個案找出魅影。但只要魅影存在一天,這個世界就被扭曲,充滿了很多痛苦的陰影,要有「看見並面對魅影的勇氣」。

趕走了魅影,還有人生要建立,但這最後的一程,就跟所有的人生一樣,需要建立積極的正向態度、尋找親密的關係與支持,過好每一天的生活,如同覺得自己一無所有的書中故事主角宛紜一樣。

心理治療是:看見、勇氣、往前走!

各界讚譽.聯合推薦

李明濱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精神科兼任教授與兼任主治醫師、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名譽理事長、衛生福利部精神疾病防治諮議會召集人

蔡長哲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葉啓斌
國防醫學院精神科教授、東吳大學心理系教授、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院長暨精神醫學部主任

楊健銘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長

周勵志   
前新光醫院精神科前主任醫師、臺灣向日葵全人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

黃致凱
故事工廠藝術總監、舞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

李惠娟
知名電影、電視編劇

周丹薇
資深模特兒、演員、主持人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