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法國人如何思考?
比起任何其他國家來,法國似乎特別重視知識活動,特別是公眾生活中的知識活動,而且這種精神不限於高級知識分子,更遍及每個法國人。法國人對於法國民族的道德與知識高度極有自信,深知法國文化與思想傳統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因而其思維方式也展現出一種大國氣派:當他們發言時,不只是為法國人發言,更是為全人類發言;當他們思考時,不只是為法國人思考,更是為全世界思考。
他們喜歡把如吃、穿、說話等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理論化;強調理性及精準表達;擅長建立宏大的理論框架,但有時流於小題大作;訴諸自由、平等、理性等普世價值進行抽象思考,但傾向忽略個別情況;運用善/惡、文明/野蠻、進步/墮落、保守派/改革派、中產階級/工人階級等二元概念。對法國人來說,思想本身、思想的實踐與對思想的表現,三者息息相關,因而他們透過節慶、紀念活動、遊行、請願等社會與文化活動及儀式,在生活中落實他們的思想傳統所追求的理想與價值,並表現出一種特屬於法國人的優雅與從容,這構成了法國這個知性民族的形象。
作者從各時代政治人物與知識分子的著作、歷史書寫、小說、報刊中辨認法國思維傳統的特性,他認為過去幾百年以來,法國思維主要展現了五種特徵:一是有強烈的歷史性,他們經常回顧、引用歷史為自己的觀點背書,並將之延伸發展;二是有強烈的國家與群體認同,因而傾向公開辯論,這也成為其哲學討論美好生活的基礎;三是相信強烈的信念值得以生命實踐;四是相信知識活動有一部分就是要向群眾溝通專門知識;五是擺盪於理性與想像之間,例如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盧梭的理想熱情之間。
作者追溯這些特徵的思維根源及演變,他認為笛卡兒的心物二元論、我思故我在、演繹法等,代表著法國思維中的理性特徵。笛卡兒認為真理必須透過對一切知識、觀念、經驗的不斷懷疑才能獲得,其理性方法將哲學從宗教中獨立出來,揭開了現代哲學的序幕,再經由19世紀孔德的實證主義、20世紀的共和理想、共產主義等,傳遞至今日法國人的思維與語彙中。
理性的底下,也存在著對超自然力量與神祕事物的興趣。從拿破崙、戴高樂到密特朗都曾尋求占星師給予對於公私事務的建議,法國人每年尋求占星師協助的次數達千萬次以上,每年出版的占星類書籍則有六百萬冊之多。上溯至啟蒙時代來看,作者認為伏爾泰之相信世界的形成有一定規則,背後自有上帝的智慧和設計存在,此一自然神教觀點其實有著傳統基督教的信仰根源,啟蒙時代知識分子對於人類能夠改變環境、邁向進步的觀點,正是建立在此種信仰上,亦即,有神祕意味的自然信仰不僅與啟蒙理性並存,更為啟蒙理想提供了一種內在動力。
本書探索名為法國的思想宇宙之中種種不同面向,特別著重幾項歷久不衰的特質與其演進歷程、在今日文化顯現的樣貌,並闡述心智活動如何(與為何)在法國公眾生活佔有獨特一席之地。除了描繪法國人看待世界和表現自我的多種管道方式,最終目的希望能如書名所言解釋法國思想,包括他們偏愛的概念、框架、模式,特別是對於形式的熱愛,以及他們對國家歷史有強烈認同感,追求共和理想、好辯好思考,好使用抽象概念和二分法,但又容易陷入矛盾,對資本主義懷有敵意等,這些都可做為理解今日法國人的焦慮與樂觀的起點。
比起任何其他國家來,法國似乎特別重視知識活動,特別是公眾生活中的知識活動,而且這種精神不限於高級知識分子,更遍及每個法國人。法國人對於法國民族的道德與知識高度極有自信,深知法國文化與思想傳統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因而其思維方式也展現出一種大國氣派:當他們發言時,不只是為法國人發言,更是為全人類發言;當他們思考時,不只是為法國人思考,更是為全世界思考。
他們喜歡把如吃、穿、說話等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理論化;強調理性及精準表達;擅長建立宏大的理論框架,但有時流於小題大作;訴諸自由、平等、理性等普世價值進行抽象思考,但傾向忽略個別情況;運用善/惡、文明/野蠻、進步/墮落、保守派/改革派、中產階級/工人階級等二元概念。對法國人來說,思想本身、思想的實踐與對思想的表現,三者息息相關,因而他們透過節慶、紀念活動、遊行、請願等社會與文化活動及儀式,在生活中落實他們的思想傳統所追求的理想與價值,並表現出一種特屬於法國人的優雅與從容,這構成了法國這個知性民族的形象。
作者從各時代政治人物與知識分子的著作、歷史書寫、小說、報刊中辨認法國思維傳統的特性,他認為過去幾百年以來,法國思維主要展現了五種特徵:一是有強烈的歷史性,他們經常回顧、引用歷史為自己的觀點背書,並將之延伸發展;二是有強烈的國家與群體認同,因而傾向公開辯論,這也成為其哲學討論美好生活的基礎;三是相信強烈的信念值得以生命實踐;四是相信知識活動有一部分就是要向群眾溝通專門知識;五是擺盪於理性與想像之間,例如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盧梭的理想熱情之間。
作者追溯這些特徵的思維根源及演變,他認為笛卡兒的心物二元論、我思故我在、演繹法等,代表著法國思維中的理性特徵。笛卡兒認為真理必須透過對一切知識、觀念、經驗的不斷懷疑才能獲得,其理性方法將哲學從宗教中獨立出來,揭開了現代哲學的序幕,再經由19世紀孔德的實證主義、20世紀的共和理想、共產主義等,傳遞至今日法國人的思維與語彙中。
理性的底下,也存在著對超自然力量與神祕事物的興趣。從拿破崙、戴高樂到密特朗都曾尋求占星師給予對於公私事務的建議,法國人每年尋求占星師協助的次數達千萬次以上,每年出版的占星類書籍則有六百萬冊之多。上溯至啟蒙時代來看,作者認為伏爾泰之相信世界的形成有一定規則,背後自有上帝的智慧和設計存在,此一自然神教觀點其實有著傳統基督教的信仰根源,啟蒙時代知識分子對於人類能夠改變環境、邁向進步的觀點,正是建立在此種信仰上,亦即,有神祕意味的自然信仰不僅與啟蒙理性並存,更為啟蒙理想提供了一種內在動力。
本書探索名為法國的思想宇宙之中種種不同面向,特別著重幾項歷久不衰的特質與其演進歷程、在今日文化顯現的樣貌,並闡述心智活動如何(與為何)在法國公眾生活佔有獨特一席之地。除了描繪法國人看待世界和表現自我的多種管道方式,最終目的希望能如書名所言解釋法國思想,包括他們偏愛的概念、框架、模式,特別是對於形式的熱愛,以及他們對國家歷史有強烈認同感,追求共和理想、好辯好思考,好使用抽象概念和二分法,但又容易陷入矛盾,對資本主義懷有敵意等,這些都可做為理解今日法國人的焦慮與樂觀的起點。
作者簡介
蘇迪爾‧哈札里辛格 Sudhir Hazareesingh
一九六一年生於模里西斯,從小就是個戀法癖。父親曾在英國劍橋和法國索邦大學做過歷史研究,也擔任過模里西斯總理首席私人祕書,因此全家與法國和非洲諸國的政界及學界精英往來密切。
蘇迪爾於一九九○年起任職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政治系講師,並為英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士。每年有一段時間會住在巴黎,參與許多知識社群的活動,因此得以從絕佳的制高點觀察法國思想的燦爛豐富,並深深體會到法國人將其思想傳統的理念及價值觀實踐在生活中。
著有《拿破崙傳奇》(The Legend Of Napoleon, 2004),獲得拿破崙基金會的歷史寫作獎;《戴高樂主義神話》(Gaullien, 2010),獲得法國參議院的歷史寫作獎。
一九六一年生於模里西斯,從小就是個戀法癖。父親曾在英國劍橋和法國索邦大學做過歷史研究,也擔任過模里西斯總理首席私人祕書,因此全家與法國和非洲諸國的政界及學界精英往來密切。
蘇迪爾於一九九○年起任職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政治系講師,並為英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士。每年有一段時間會住在巴黎,參與許多知識社群的活動,因此得以從絕佳的制高點觀察法國思想的燦爛豐富,並深深體會到法國人將其思想傳統的理念及價值觀實踐在生活中。
著有《拿破崙傳奇》(The Legend Of Napoleon, 2004),獲得拿破崙基金會的歷史寫作獎;《戴高樂主義神話》(Gaullien, 2010),獲得法國參議院的歷史寫作獎。
ISBN: 97898647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