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文書名:過度溫柔的社會:不強迫、不否定、不責備,為什麼我們不敢說真心話?
原文書名:「やさしさ」過剰社会 人を傷つけてはいけないのか
內容簡介
不想被孩子討厭、不想被部屬抱怨、不想因此破壞良好的關係……夠了吧?
──自己怎麼想,才是最重要的事。
只想與孩子當「好朋友」而不願意嚴厲的父母、
為了維護下屬自尊心而不願開口責備的上司、
深怕被家長指責而對學生的錯誤眼不見為淨的師長……
這些「好人」們,造就了不能指責的「玻璃心世代」,為社會帶來無盡的鬱悶感。
諮商心理學博士 方格正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教養親職作家 彭菊仙──誠心推薦
為什麼事事都要講求人情?
不強迫、不否定、不責備,就是溫柔的表現嗎?
只做表面溫柔功夫的人愈來愈多──
不斥責孩子的父母只是不想被孩子討厭、不想開口指正下屬的上司只是在意部屬對自己的看法、不想得罪家長的老師只是缺乏熱忱、得過且過──
而這些表面溫柔功夫的人,卻造就了前所未見、不能指責也不能讚美的「玻璃心世代」。
在各式各樣人際關係中的「溫柔」,到底是真誠還是虛偽?「虛偽的溫柔」如何操控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什麼基於為他人著想的溫柔,其實心裡都只想到自己?
真正的「溫柔」,究竟是什麼?
原文書名:「やさしさ」過剰社会 人を傷つけてはいけないのか
內容簡介
不想被孩子討厭、不想被部屬抱怨、不想因此破壞良好的關係……夠了吧?
──自己怎麼想,才是最重要的事。
只想與孩子當「好朋友」而不願意嚴厲的父母、
為了維護下屬自尊心而不願開口責備的上司、
深怕被家長指責而對學生的錯誤眼不見為淨的師長……
這些「好人」們,造就了不能指責的「玻璃心世代」,為社會帶來無盡的鬱悶感。
諮商心理學博士 方格正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教養親職作家 彭菊仙──誠心推薦
為什麼事事都要講求人情?
不強迫、不否定、不責備,就是溫柔的表現嗎?
只做表面溫柔功夫的人愈來愈多──
不斥責孩子的父母只是不想被孩子討厭、不想開口指正下屬的上司只是在意部屬對自己的看法、不想得罪家長的老師只是缺乏熱忱、得過且過──
而這些表面溫柔功夫的人,卻造就了前所未見、不能指責也不能讚美的「玻璃心世代」。
在各式各樣人際關係中的「溫柔」,到底是真誠還是虛偽?「虛偽的溫柔」如何操控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什麼基於為他人著想的溫柔,其實心裡都只想到自己?
真正的「溫柔」,究竟是什麼?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榎本博明
1955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曾任職東芝市場調查課,之後進修東京都立大學研究所心理學系博士課程。擔任過川村短期大學的講師、加里福尼亞大學客座研究員、大阪大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等,目前為MP人類科學研究所的負責人,也是心理學博士,並以心理學為本,受邀於各大企業舉行研習、演講等活動。
主要著作有《「居上位者的視線」的結構》、《半瓶醋響叮噹的人》、《不堪的日本人》(以上均為日經Premiere系列),《一味讚美只會教養出不成材的孩子》(新潮新書)、《中高年容易情緒失控的原因》(平凡社新書)、《拚命扯別人後腿的人》(SB新書)、《為玻璃心所苦的人》(EAST新書,以上書名皆為暫譯)等。
譯者簡介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
譯作有《孤獨的價值》、《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超譯尼采》、《人生的麻煩事全都可以消失》、《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一個人的老後》等。
榎本博明
1955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曾任職東芝市場調查課,之後進修東京都立大學研究所心理學系博士課程。擔任過川村短期大學的講師、加里福尼亞大學客座研究員、大阪大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等,目前為MP人類科學研究所的負責人,也是心理學博士,並以心理學為本,受邀於各大企業舉行研習、演講等活動。
主要著作有《「居上位者的視線」的結構》、《半瓶醋響叮噹的人》、《不堪的日本人》(以上均為日經Premiere系列),《一味讚美只會教養出不成材的孩子》(新潮新書)、《中高年容易情緒失控的原因》(平凡社新書)、《拚命扯別人後腿的人》(SB新書)、《為玻璃心所苦的人》(EAST新書,以上書名皆為暫譯)等。
譯者簡介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
譯作有《孤獨的價值》、《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超譯尼采》、《人生的麻煩事全都可以消失》、《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一個人的老後》等。
內容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這個人,真的溫柔嗎?
不傷別人的心,就是溫柔表現嗎?
對於嚴師充滿感謝的哀悼文
寵溺孩子的父母,能和溫柔劃上等號嗎?
怕被部屬憎恨埋怨的上司
不會嚴詞管教學生的老師
好好先生的煩惱
媽寶大學生與不願放手的母親
有心機的溫柔
明明是出於真心的溫柔卻被誤解
基於「為對方著想」的溫柔,其實心裡只想到自己
第二章 溫柔造就了「玻璃心世代」
不能斥責也不能讚美的年輕世代
玻璃心世代
說不得,也罵不得的人
溫柔之人和內心容易受傷的人,竟然劃上等號?
朋友之間,更不能親暱生侮慢
讓座時的內心糾葛
崇尚不傷害別人,就是一種溫柔的社會
扭曲的溫柔
從「療癒性溫柔」變成「預防性溫柔」
誰都不想刻意傷害別人
連提醒別人也不行?
「溫柔」在辭典裡的意思
溫柔本來就容易流於「虛偽」
讓人疲憊不堪的人際關係
第三章 這樣的朋友和情人,稱得上溫柔嗎?
含糊的表達方式
勉強迎合對方
表面迎合你的朋友vs真心糾正你的朋友
不說真心話
朋友之間無法深入彼此內心
在社群網站上總是立即回應朋友
是包容,還是根本不在乎對方?
重點在於「溫柔的深度」
與對方保持友善距離的「自閉型溫柔」
第四章 這樣的父母,稱得上溫柔嗎?
父母自己也沒察覺的問題
盡是「不責備孩子」與「以讚美教養孩子」的父母
只想輕鬆教養的父母
心靈創傷?
愈來愈多嘮叨不得的年輕人
對孩子言聽計從的父母
美國對於「讚美教養」的批判
互動如同朋友的親子關係
喪失權威感的現代父母
嚴格的法國父母
不想被孩子討厭的父母
讓孩子覺得缺乏安全感的父母
為什麼老師不斥責我們?
覺得自己不被關愛的寂寞年輕世代
第五章 這樣的上司,稱得上溫柔嗎?
嚴格的上司討人厭
心不甘,情不願接受建議的部屬
恐懼自己被說是仗勢欺人的上司
過度在意部屬怎麼看待自己
凡事都要插手的上司
嚴師出高徒的時代
沒有說出口的溫柔
第六章 對別人溫柔,是利他,還是利己?
「應該這麼做」vs「聽從自己的心意而活」
寧可有個管教甚嚴的母親
只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企圖以讚美操控人心
第七章 身處在人情文化的社會裡
不擅長表達自我意見的日本人
「自我中心文化」與「人情文化」
不強迫別人接受意見
不否定別人
不想讓對方失望
自然而然展現的溫柔
第八章 真心的溫柔與虛偽的溫柔
對於「有心機的溫柔」一定要提高警覺
嚴厲中的溫柔
只想迴避尷尬的溫柔
別將明哲保身與溫柔混為一談
真心的溫柔是嚴以律己,也嚴以待人
真心的溫柔是不失寬容對方的心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這個人,真的溫柔嗎?
不傷別人的心,就是溫柔表現嗎?
對於嚴師充滿感謝的哀悼文
寵溺孩子的父母,能和溫柔劃上等號嗎?
怕被部屬憎恨埋怨的上司
不會嚴詞管教學生的老師
好好先生的煩惱
媽寶大學生與不願放手的母親
有心機的溫柔
明明是出於真心的溫柔卻被誤解
基於「為對方著想」的溫柔,其實心裡只想到自己
第二章 溫柔造就了「玻璃心世代」
不能斥責也不能讚美的年輕世代
玻璃心世代
說不得,也罵不得的人
溫柔之人和內心容易受傷的人,竟然劃上等號?
朋友之間,更不能親暱生侮慢
讓座時的內心糾葛
崇尚不傷害別人,就是一種溫柔的社會
扭曲的溫柔
從「療癒性溫柔」變成「預防性溫柔」
誰都不想刻意傷害別人
連提醒別人也不行?
「溫柔」在辭典裡的意思
溫柔本來就容易流於「虛偽」
讓人疲憊不堪的人際關係
第三章 這樣的朋友和情人,稱得上溫柔嗎?
含糊的表達方式
勉強迎合對方
表面迎合你的朋友vs真心糾正你的朋友
不說真心話
朋友之間無法深入彼此內心
在社群網站上總是立即回應朋友
是包容,還是根本不在乎對方?
重點在於「溫柔的深度」
與對方保持友善距離的「自閉型溫柔」
第四章 這樣的父母,稱得上溫柔嗎?
父母自己也沒察覺的問題
盡是「不責備孩子」與「以讚美教養孩子」的父母
只想輕鬆教養的父母
心靈創傷?
愈來愈多嘮叨不得的年輕人
對孩子言聽計從的父母
美國對於「讚美教養」的批判
互動如同朋友的親子關係
喪失權威感的現代父母
嚴格的法國父母
不想被孩子討厭的父母
讓孩子覺得缺乏安全感的父母
為什麼老師不斥責我們?
覺得自己不被關愛的寂寞年輕世代
第五章 這樣的上司,稱得上溫柔嗎?
嚴格的上司討人厭
心不甘,情不願接受建議的部屬
恐懼自己被說是仗勢欺人的上司
過度在意部屬怎麼看待自己
凡事都要插手的上司
嚴師出高徒的時代
沒有說出口的溫柔
第六章 對別人溫柔,是利他,還是利己?
「應該這麼做」vs「聽從自己的心意而活」
寧可有個管教甚嚴的母親
只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企圖以讚美操控人心
第七章 身處在人情文化的社會裡
不擅長表達自我意見的日本人
「自我中心文化」與「人情文化」
不強迫別人接受意見
不否定別人
不想讓對方失望
自然而然展現的溫柔
第八章 真心的溫柔與虛偽的溫柔
對於「有心機的溫柔」一定要提高警覺
嚴厲中的溫柔
只想迴避尷尬的溫柔
別將明哲保身與溫柔混為一談
真心的溫柔是嚴以律己,也嚴以待人
真心的溫柔是不失寬容對方的心
後記
ISBN: 978957137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