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 | 拾書所

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

$ 450 元 原價 500
內容簡介


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

中文世界第一本 白話版《菩提道次第廣論》
所有學佛者都應深入實修的寶典
以二十一世紀的語言 重新闡釋十四世紀的傳世經典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師,在得到文殊菩薩加持後生起淨觀而寫下的偉大論著。這部論著的遠傳承,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佛所有言教,近傳承就是根據阿底峽尊者所寫的《菩提道炬論》,並引用道次第傳承上師的語錄及言教。

這部經典由法尊法師譯為中文,也是《菩提道次第廣論》目前流傳的版本,以現代的眼光來看,由於語體過於文言,又隱含許多典故,很容易讓人望之卻步。有鑑於此,劉小儂居士(藏名德千汪莫)投入了六年時間,一字字敲、一句句修,戮力將此書寫成一般人容易閱讀的白話文,可說是佛教界的創舉,可以想見,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出版,對學佛之人深入學習藏傳佛教及弘揚佛陀教法極具意義。

作者簡介


宗喀巴大師

宗喀巴大師(1357-1419),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開山始祖、偉大的宗教思想家和改革家,被喻為第二佛陀,也是文殊菩薩的真實化身。在十四世紀西藏佛教墮落之際,開啟復興戒律、重視學習的風潮,令僧人改戴象徵持戒的黃色帽子,建立先顯後密的修行次第,制定五部必修大論,透過嚴格的辯經及考試制度,授以僧人格西學位。

宗喀巴大師,1357年生於青海湟中縣(今塔爾寺址),出生地在藏語稱為宗喀,人稱宗喀巴,意為宗喀地區的人。三歲受居士戒,七歲追隨仁青大師,十六歲前往西藏學習各派教法,圓融小乘、大乘、密乘一切教理,十九歲即以無礙辯才折服許多智者。修習獻曼達時,大師以石板為曼達,磨到手臂流血仍精進不輟。三十四歲時受邀至桑普地區,以三個月時間同時講授17部大論聞名,最高紀錄可以同時講授廿九部大論。

1402年宗喀巴大師在止貢法王、勝依法王及前後藏善知識勸請下造論,以整頓佛教戒律、挽救日漸傾頹的教法;特於熱振寺著名的阿底峽歪頭像面前祈請,於淨觀中親見釋牟尼佛及噶當派傳承上師達一個月之久,寫下《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之前的章節;原本大師打算停筆,文殊菩薩立刻現身請他完成毘缽舍那章節,並在虛空及紙張上顯示甚深空性義理,以使末法眾生獲得中等利益。1409年在小昭寺首創神變祈願大法會,同年創建格魯派第一座寺院甘丹寺;之後弟子陸續興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塔爾寺、拉卜楞寺(格魯六大寺院),後發展為藏地最大教派,形成達賴及班禪兩個重要轉世系統。1419年藏曆10月25日示寂,為紀念大師偉大貢獻,遂定此日為燃燈節。

ISBN: 9789866409103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