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台灣在民國-1945~1949年中國大陸期刊與雜誌的台灣報導
內容簡介
台灣戰後關鍵四年,從進步島嶼到絕望深淵。
「中華民國」人如何看待台灣?
台灣如何透過中華民國的角度看見自己?
※本書特點
一、蒐集中國1400餘篇雜誌、期刊與98張圖片的龐雜史料,首次浮出水面讓世人看見的另類台灣史觀。
二、以戰後時期的「中華民國」視角來觀看台灣,全書呈現輕鬆且故事性濃厚的台灣圖像,能夠重新認識混沌不明的戰後台灣。
三、集結1945至1949年間台灣的政治事件、社會脈動、經濟產業、旅遊景點等珍貴資訊,具有深入淺出的觀點與解讀。
※關於本書
台灣地處亞洲的邊陲島嶼,卻又身陷地緣政治的風暴中心,在世界舞台的競逐中,無法避免地遭遇數次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以及封建官僚的掠奪榨取,而始終處於複雜的歷史脈絡與認同混亂中。戰後台灣進入了現代史上最關鍵的四年──1945年至1949年,台灣處於二次大戰後的國際情勢,以及中國內戰、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敗退來台的夾縫中,猶如一艘太平洋上遭逢狂風暴雨的孤舟,已無法回頭,卻仍不知彼岸在何方。
在這樣曖昧的時間點,「中華民國」如何認識、理解曾為日本殖民地的隔海島嶼?短短四年間,從「光復」到敗退,這些片面理解台灣歷史,對台灣社會的想像,將台灣視為「歷史以來的迷惑者」、「太平洋戰略的美女」的別稱,如何形成錯綜複雜的歷史,深刻影響至今?
本書作者許毓良為台灣少數專精中國所藏相關台灣史料的學者之一,以過往因反共氛圍而被忽略的中國雜誌、期刊史料為範圍,從中進行1945至1949年間台灣相關報導的史料挖掘與研究,試圖從「中華民國」視角來探討戰後初期的台灣,雜誌、期刊相較於報紙新聞,更具有分析、評論與批判的特性,進一步剖析歸納出當時中華民國──中國知識分子對於台灣的好奇與想像。
本書以戰後四年間,中國的雜誌、期刊對台灣的報導為本,其來源遍及中國各主要城市,內容可分成政治、社會、經濟、旅遊四類主題,可見當時中國各地的雜誌期刊,對於台灣有相當豐富的觀察與解讀,甚至對國民黨在台灣的施政,引發二二八事件也有不少詮釋與批判,全書縝密爬梳史料後,將描述出一段在海峽之間激盪洶湧的戰後台灣史。
※名家推薦
李筱峰(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溫振華(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
※專文推薦
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維開(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序
內容簡介
台灣戰後關鍵四年,從進步島嶼到絕望深淵。
「中華民國」人如何看待台灣?
台灣如何透過中華民國的角度看見自己?
※本書特點
一、蒐集中國1400餘篇雜誌、期刊與98張圖片的龐雜史料,首次浮出水面讓世人看見的另類台灣史觀。
二、以戰後時期的「中華民國」視角來觀看台灣,全書呈現輕鬆且故事性濃厚的台灣圖像,能夠重新認識混沌不明的戰後台灣。
三、集結1945至1949年間台灣的政治事件、社會脈動、經濟產業、旅遊景點等珍貴資訊,具有深入淺出的觀點與解讀。
※關於本書
台灣地處亞洲的邊陲島嶼,卻又身陷地緣政治的風暴中心,在世界舞台的競逐中,無法避免地遭遇數次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以及封建官僚的掠奪榨取,而始終處於複雜的歷史脈絡與認同混亂中。戰後台灣進入了現代史上最關鍵的四年──1945年至1949年,台灣處於二次大戰後的國際情勢,以及中國內戰、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敗退來台的夾縫中,猶如一艘太平洋上遭逢狂風暴雨的孤舟,已無法回頭,卻仍不知彼岸在何方。
在這樣曖昧的時間點,「中華民國」如何認識、理解曾為日本殖民地的隔海島嶼?短短四年間,從「光復」到敗退,這些片面理解台灣歷史,對台灣社會的想像,將台灣視為「歷史以來的迷惑者」、「太平洋戰略的美女」的別稱,如何形成錯綜複雜的歷史,深刻影響至今?
本書作者許毓良為台灣少數專精中國所藏相關台灣史料的學者之一,以過往因反共氛圍而被忽略的中國雜誌、期刊史料為範圍,從中進行1945至1949年間台灣相關報導的史料挖掘與研究,試圖從「中華民國」視角來探討戰後初期的台灣,雜誌、期刊相較於報紙新聞,更具有分析、評論與批判的特性,進一步剖析歸納出當時中華民國──中國知識分子對於台灣的好奇與想像。
本書以戰後四年間,中國的雜誌、期刊對台灣的報導為本,其來源遍及中國各主要城市,內容可分成政治、社會、經濟、旅遊四類主題,可見當時中國各地的雜誌期刊,對於台灣有相當豐富的觀察與解讀,甚至對國民黨在台灣的施政,引發二二八事件也有不少詮釋與批判,全書縝密爬梳史料後,將描述出一段在海峽之間激盪洶湧的戰後台灣史。
※名家推薦
李筱峰(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溫振華(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
※專文推薦
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維開(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許毓良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1971年出生,新北市中和區人
1997年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畢業
1999年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畢業
2004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畢業
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2007年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迄今
會議與期刊論文已著有六十餘篇,主要專長領域:台灣史、清史、軍事史、海洋史。
曾發行研究相關之專書:《清代臺灣的海防》、《清代臺灣軍事與社會》、《台灣二二八大慘案華北輿論集》
許毓良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1971年出生,新北市中和區人
1997年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畢業
1999年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畢業
2004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畢業
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2007年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迄今
會議與期刊論文已著有六十餘篇,主要專長領域:台灣史、清史、軍事史、海洋史。
曾發行研究相關之專書:《清代臺灣的海防》、《清代臺灣軍事與社會》、《台灣二二八大慘案華北輿論集》
內容目錄
目錄
推薦序一 林桶法教授
推薦序二 劉維開教授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1.光復以前大陸期刊、雜誌所見的台灣訊息
2.台灣、大陸學界研究成果回顧
3.1945至1949年大陸期刊、雜誌對台灣報導綜述
第二章 政治報導──從接收台灣到捲入內戰
第一節 政學系要角陳儀治下的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1.接收與復員
2.文化、政治、經濟的重建
3.二二八事件
第二節 唯一的文人省主席魏道明與台灣省政府
1.安定中求繁榮的口號
2.經濟圖振與融入中國
3.日美菲與台灣前途
4.許壽裳案
5.鄭成功主義
第三節 蔣介石嫡系愛將陳誠與台灣省政府
1.復興基地的塑造
2.中共建政與解放台灣
第三章 社會經濟專欄──二個迥異地域人們的接觸
第一節 台灣女性與高山族的描述
1.職業婦女、下女、色情業女
2.「未開化民族」的印象與探訪
第二節 最早的省籍對立與疏通
1.台灣人對「阿山」、「外省人」與官員貪贓的反感
2.外省人對台灣人正、負兩面評價
第三節 台灣農、林、漁業成就的讚賞
1.日治時期各項的傲人成果
2.光復後水利、農耕與作物的栽培
3.光復後林、漁業的延續發展
第四節 台灣工、礦、商業發展的肯定
1.日治時期各項的堅實基礎
2.光復後農、林、畜加工業──糖業、樟腦、製革
3.光復後輕工業──橡膠、玻璃、造紙、紡織
4.光復後化學工業──碱業、肥料
5.光復後重工業──電力事業、機械造船、煉鋁製鉛、鋼鐵業
6.光復後礦業──水泥、煤礦、石油、金銅礦、硫磺
7.光復後商業──交通、貿易
第四章 旅遊見聞──《旅行雜誌》對台灣的介紹
第一節 北部現代化建設的驚嘆
1.台灣地理歷史與當代社會風貌
2.台北市區
3.北投與草山溫泉
4.圓山、淡水、碧潭、烏來
5.板橋、木柵、螢橋、基隆、宜蘭
6.新竹、金瓜石、獅頭山
第二節 中部與南部的湖光山色
1.日月潭
2.台中市區、大甲、梧棲、霧峰、霧社
3.阿里山
4.嘉南大圳、嘉義市、台南市、關仔嶺溫泉
5.高雄市
6.屏東市、里港、四重溪溫泉、鵝鑾鼻
第三節 東部的人文景緻與雜誌報導整理
1.台東市、綠島、蘭嶼、知本溫泉
2.蘇花公路、花蓮市、太魯閣、瑞穗溫泉
3.台灣景點總評與大陸景點比較
第五章 結論
照片資料來源
表目次
附錄
參考書目
推薦序一 林桶法教授
推薦序二 劉維開教授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1.光復以前大陸期刊、雜誌所見的台灣訊息
2.台灣、大陸學界研究成果回顧
3.1945至1949年大陸期刊、雜誌對台灣報導綜述
第二章 政治報導──從接收台灣到捲入內戰
第一節 政學系要角陳儀治下的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1.接收與復員
2.文化、政治、經濟的重建
3.二二八事件
第二節 唯一的文人省主席魏道明與台灣省政府
1.安定中求繁榮的口號
2.經濟圖振與融入中國
3.日美菲與台灣前途
4.許壽裳案
5.鄭成功主義
第三節 蔣介石嫡系愛將陳誠與台灣省政府
1.復興基地的塑造
2.中共建政與解放台灣
第三章 社會經濟專欄──二個迥異地域人們的接觸
第一節 台灣女性與高山族的描述
1.職業婦女、下女、色情業女
2.「未開化民族」的印象與探訪
第二節 最早的省籍對立與疏通
1.台灣人對「阿山」、「外省人」與官員貪贓的反感
2.外省人對台灣人正、負兩面評價
第三節 台灣農、林、漁業成就的讚賞
1.日治時期各項的傲人成果
2.光復後水利、農耕與作物的栽培
3.光復後林、漁業的延續發展
第四節 台灣工、礦、商業發展的肯定
1.日治時期各項的堅實基礎
2.光復後農、林、畜加工業──糖業、樟腦、製革
3.光復後輕工業──橡膠、玻璃、造紙、紡織
4.光復後化學工業──碱業、肥料
5.光復後重工業──電力事業、機械造船、煉鋁製鉛、鋼鐵業
6.光復後礦業──水泥、煤礦、石油、金銅礦、硫磺
7.光復後商業──交通、貿易
第四章 旅遊見聞──《旅行雜誌》對台灣的介紹
第一節 北部現代化建設的驚嘆
1.台灣地理歷史與當代社會風貌
2.台北市區
3.北投與草山溫泉
4.圓山、淡水、碧潭、烏來
5.板橋、木柵、螢橋、基隆、宜蘭
6.新竹、金瓜石、獅頭山
第二節 中部與南部的湖光山色
1.日月潭
2.台中市區、大甲、梧棲、霧峰、霧社
3.阿里山
4.嘉南大圳、嘉義市、台南市、關仔嶺溫泉
5.高雄市
6.屏東市、里港、四重溪溫泉、鵝鑾鼻
第三節 東部的人文景緻與雜誌報導整理
1.台東市、綠島、蘭嶼、知本溫泉
2.蘇花公路、花蓮市、太魯閣、瑞穗溫泉
3.台灣景點總評與大陸景點比較
第五章 結論
照片資料來源
表目次
附錄
參考書目
ISBN: 9789578018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