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二版)腦神經權威×兒童心理專家教你早該知道的教養大真相![暢銷修訂版]
父母不是神,也會犯錯、生氣、不知所措! 為什麼明明很愛孩子,卻又常常氣他氣得半死? 小時候最討厭父母說的話,總是對孩子脫口而出? ◆腦神經權威×幼教專家聯手step by step親子互動剖析×教養解決方案!◆ ?父母與兒時經歷創傷的自己和解。 ?同理孩子的真實想法,重新建立正面、健康的親子關係。 ?同時提升孩子大腦成熟度、社交互動經驗!讓孩子學會辨別情緒並能體諒他人,在身心平衡中成長! 「媽媽,妳小時候也討厭買新鞋嗎?」 ──原來,童年的創傷經驗,影響我的教養態度! 「面對兒子的哭鬧,我除了無奈竟還有異樣的恐懼」 ──原來,過去未處理的創傷,讓我成了內心脆弱的父親! 兩位作者先從父母角度、自身經驗出發,再從專業領域──「腦神經科學」與「兒童心理發展」進行分析,為人父母者為何會陷入不能解決的教養困境?總過度糾結於生活中的問題,常受情緒影響而反應過度,卻忽略了孩子是該受到照顧的對象。 為了孩子的成長發展,本書以【29個教養練習題】引導父母透過自省與回頭檢視自身的童年經驗,提醒父母在每個判斷的當下應該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再透過【9個大腦運作VS.教養模式】深度剖析左右腦運作差異、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 從心理、生理雙向角度出發,分析大腦「記憶」的過程,找出「過去」如何影響現在!更透視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現,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達到「親子共好」的互動關係! ◆Step by step親子互動剖析×教養解決方案,改變關鍵階段的當下想法,就能扭轉教養態度! 【Step1】父母先思考自己的過往經驗,是否影響了自己的教養態度! 父母的教養習慣是左腦模式還是右腦模式?常用邏輯思考孩子的問題,還是同理孩子的情緒?是因循習慣教養,還是自覺的正念教養態度? ●1.陪伴孩子時,常心有旁騖、心不在焉? VS. 專注當下,秉持正念教養之心 ●2.只專注教養目的,忘了享受陪伴過程? VS. 教養孩子等於終生學習 ●3.常不經思考而過度教養,事後又後悔? VS. 暫停一下,採取有彈性的反應 ●4.只看到孩子行為的表象 VS. 直觀孩子的真實想法 ●5.一直糾結在當下的情緒 VS. 享受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刻 【Step2】確認孩子現在是右腦發達,還是左腦發達? ●1.一~二歲寶寶基本上是右腦動物,當父母了解如何運用自己的右腦和孩子互動,有助於親子關係。 ●2.學齡前兒童,連結左右腦的胼胝體尚未成熟,不易用話語表達感受,常遭到父母誤解是愛亂發脾氣。 ●3.小學階段,孩子的左腦大量使用,甚至勝過右腦,因此幫助孩子發展右腦,並與左腦整合很重要。常和孩子談談他們的想法、回憶和感覺,可以深化孩子自我認知和提升社交技巧,培養孩子辨別情緒與體諒別人的能力。 【Step3】重新調整有助孩子發展的互動模式! ╳當父母只顧及自己當下憤怒、無奈的感受,而不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在和孩子建立親密且有意義的關係時,就可能遭遇困難。 ╳當父母只顧慮孩子、一味尊重孩子的想法,卻忽視自己內在的感受,就可能在替孩子行為設限上遇到困難。 ?父母必須滿足孩子對愛和撫育的需求,同時建立經驗,把規範帶進複雜的親子互動關係中,才能成就健康良好的關係。
父母不是神,也會犯錯、生氣、不知所措! 為什麼明明很愛孩子,卻又常常氣他氣得半死? 小時候最討厭父母說的話,總是對孩子脫口而出? ◆腦神經權威×幼教專家聯手step by step親子互動剖析×教養解決方案!◆ ?父母與兒時經歷創傷的自己和解。 ?同理孩子的真實想法,重新建立正面、健康的親子關係。 ?同時提升孩子大腦成熟度、社交互動經驗!讓孩子學會辨別情緒並能體諒他人,在身心平衡中成長! 「媽媽,妳小時候也討厭買新鞋嗎?」 ──原來,童年的創傷經驗,影響我的教養態度! 「面對兒子的哭鬧,我除了無奈竟還有異樣的恐懼」 ──原來,過去未處理的創傷,讓我成了內心脆弱的父親! 兩位作者先從父母角度、自身經驗出發,再從專業領域──「腦神經科學」與「兒童心理發展」進行分析,為人父母者為何會陷入不能解決的教養困境?總過度糾結於生活中的問題,常受情緒影響而反應過度,卻忽略了孩子是該受到照顧的對象。 為了孩子的成長發展,本書以【29個教養練習題】引導父母透過自省與回頭檢視自身的童年經驗,提醒父母在每個判斷的當下應該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再透過【9個大腦運作VS.教養模式】深度剖析左右腦運作差異、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 從心理、生理雙向角度出發,分析大腦「記憶」的過程,找出「過去」如何影響現在!更透視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現,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達到「親子共好」的互動關係! ◆Step by step親子互動剖析×教養解決方案,改變關鍵階段的當下想法,就能扭轉教養態度! 【Step1】父母先思考自己的過往經驗,是否影響了自己的教養態度! 父母的教養習慣是左腦模式還是右腦模式?常用邏輯思考孩子的問題,還是同理孩子的情緒?是因循習慣教養,還是自覺的正念教養態度? ●1.陪伴孩子時,常心有旁騖、心不在焉? VS. 專注當下,秉持正念教養之心 ●2.只專注教養目的,忘了享受陪伴過程? VS. 教養孩子等於終生學習 ●3.常不經思考而過度教養,事後又後悔? VS. 暫停一下,採取有彈性的反應 ●4.只看到孩子行為的表象 VS. 直觀孩子的真實想法 ●5.一直糾結在當下的情緒 VS. 享受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刻 【Step2】確認孩子現在是右腦發達,還是左腦發達? ●1.一~二歲寶寶基本上是右腦動物,當父母了解如何運用自己的右腦和孩子互動,有助於親子關係。 ●2.學齡前兒童,連結左右腦的胼胝體尚未成熟,不易用話語表達感受,常遭到父母誤解是愛亂發脾氣。 ●3.小學階段,孩子的左腦大量使用,甚至勝過右腦,因此幫助孩子發展右腦,並與左腦整合很重要。常和孩子談談他們的想法、回憶和感覺,可以深化孩子自我認知和提升社交技巧,培養孩子辨別情緒與體諒別人的能力。 【Step3】重新調整有助孩子發展的互動模式! ╳當父母只顧及自己當下憤怒、無奈的感受,而不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在和孩子建立親密且有意義的關係時,就可能遭遇困難。 ╳當父母只顧慮孩子、一味尊重孩子的想法,卻忽視自己內在的感受,就可能在替孩子行為設限上遇到困難。 ?父母必須滿足孩子對愛和撫育的需求,同時建立經驗,把規範帶進複雜的親子互動關係中,才能成就健康良好的關係。
作者簡介
腦神經權威
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M. D.)
畢業於哈佛醫學院,多年來深入研究大腦神經科學、心理治療與兒童發展等領域。目前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擔任臨床精神醫學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正念認知研究中心」(Mindful Awareness Research Center)主任,以及席格博士本人親自主持的「第七感研究中心」(Mindsight Institute)執行長。近年來於世界各地參與研討座談並主持工作坊,也受邀至Google、Blue Man等國際企業演講,分享第七感的研究心得,深受專業人士與一般社會大眾歡迎。其專業著作有:《第七感:自我蛻變的新科學》(Mindsight)、《喜悅的腦:大腦神經學與冥想的整合運用》(The Mindful Brain)、《人際關係與大腦的奧祕》(The Developing Mind)。目前他與妻子及兩個孩子居住於洛杉磯。http://drdansiegel.com/
兒童發展/親職專家
瑪麗‧哈柴爾(Mary Hartzell, M. ED.)
UCLA幼教與心理學碩士,長達40多年的幼教經驗,是幼兒發展專家及親職專家,也是加州聖塔莫尼卡一家幼稚園的負責人,經常舉辦親職講座。https://goo.gl/1iEisw
ISBN: 978986384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