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奇異、迷人卻悲傷的冒險旅程這是一個涉及深層而複雜的心理活動的故事,也是轟動社會的大事件本書以一生作為證據推導二十世紀離奇海上謎團,逼近傳奇水手唐諾・克羅赫斯特之死的真相向海冒險,是為了金錢,聲名,或者想成為英雄?以分秒為單位的報導文學細述兩百四十三天的海上孤寂他們拆解唐諾一生之遇,代入其正負相衝的複雜性格終得出此趟旅程的唯一解答「必須暫時忘記最終的災難,甚至要暫時忘記當他啟航時,船根本就還沒準備好,以致於他所有神奇的電子設備成了無用的半成品。幾乎所有成功的冒險故事在它最初的篇章裡,都會包含過度樂觀、混亂和推銷手段的敘述。一旦故事發展到了圓滿的結局,這些早期的挫折都只會像是在證明主角多有決心、多正直。克羅赫斯特的冒險故事也有類似的開頭:唯在結局的部分讓讀者的記憶變了質。」原著出版於1970年的英國報導文學,由一場發生於1969年極具傳奇性的新聞事件開始:唐諾・克羅赫斯特,一名參加《週日泰晤士報》舉辦的不靠岸單人帆船環球賽的選手,在全英國關心著賽事的大眾都認為唐諾必勝無疑、小鎮準備大舉以英雄式歡慶迎接之時,卻傳來克羅赫斯特的空船飄蕩在海上的消息,而不見他的蹤跡。後人檢視唐諾的航海日誌,發現他可能從未離開大西洋,比賽的壓力、獨自面對海洋的孤寂,再加上因得勝可能遭受嚴格檢視的航海紀錄,跟輸了必須面對現實等因素,讓專家推論唐諾在長期心理衝突下跳海自殺了。本書作者以時間為軸,詳實記下唐諾的一生,力圖以最嚴謹的方式導出整件事的脈絡,然而隨著越深入的調查,便發現這是他們成為記者以來,記錄下來最特別、最離奇的逐夢和夢碎的故事。●同名電影《獨帆之聲》,由奧斯卡影帝科林・佛斯、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瑞秋・懷茲主演,同一真人真事震撼改編,《愛的萬物論》、《偷天鋼索人》金獎導演詹姆士・馬許及製作群再次攜手。●事件於二〇〇六年拍為紀錄片《Deep Water》,由蒂妲・史雲頓擔任旁白,獲羅馬影展和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最佳紀錄片奬。推薦文化評論家詹偉雄——專文推薦精神科醫師王浩威/《週刊編集》總編輯李取中/海洋文學作家●航海人夏曼・藍波安/海洋暨報導文學作家廖鴻基/船長●台灣環球航行第一人劉寧生——一致推薦「專業、充分研究,且充滿憐憫,極引人入勝,這是真正傑出的新聞寫作標誌。這本書對我來說是全新的閱讀體驗,它讓我一夜無眠。」——《鐵達尼號》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出版史上最非凡的航海著作。」——《華盛頓郵報》「一部傑作。」——《紐約客》本書特色隨書附贈「週日泰晤士報金球盃不靠岸單人環球航行賽1968路線地圖」海報一張(52×74cm)。收錄20幅珍貴紀實影像、4張克羅赫斯特的海上沉思錄手稿、10張紀錄兩百四十三天航程的真實與造假航線地圖,以及航海日誌、書信、無線電紀錄、錄音帶與攝錄影像逐字稿等大量賽前賽後與航行途中的遺留文獻,完整重現事件原貌。
作者簡介
作者——尼可拉斯・托馬林Nicholas Tomalin(1931-1973)曾在劍橋大學三一學堂修習英國文學,後於《每日快報》、《週日泰晤士報》和《倫敦標準晚報》擔任專欄編輯,三十多歲時寫下《獨帆之聲》,接著任職雜誌《新政治家》文學編輯。1967年,以越戰為主題的報導贏得年度最佳記者提名。1973年,尼可拉斯・托馬林在中東地區報導贖罪日戰爭時,遭飛彈波及而罹難。2005年追贈為當代最優秀新聞記者。——羅恩・霍爾Ron Hall(1934-2014)曾於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修習數學和統計學。羅恩・霍爾是《週日泰晤士報》優秀的共同管理編輯,也是該報社革命性的調查報導部門「洞察」(Insight)小組的創立者之一。由於克羅赫斯特顯然為之自殺的競賽是由《週日泰晤士報》所贊助,因此霍爾和托馬林合作撰寫《獨帆之聲》。曾在各大媒體擔任要職的霍爾,其優異的寫作風格更影響了整個英國新聞產業,是為當時業界的傳奇人物。譯者——聞若婷畢業於師大國文系,曾任職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譯者。嗜讀小說。譯作包括《虎丘情濃》、《沒有名字的人》、《蜂》等。
內容目錄
悲欣於汪洋——《獨帆之聲》推薦序 詹偉雄作者序楔子 男孩中的勇者 盛事 革新之船 處女航 廷茅斯 最後一封信 在海上的最初兩週 自相矛盾的兩種證詞 欺世盜名 計畫 聖誕節 寂靜與孤獨 祕密登陸 「前往滴哥拉雷斯」 午夜油燈 要贏還是輸? 躲不掉的勝利 進入陰暗的隧道 宇宙心靈 真相的無限美麗 尾聲 世人說…… 附錄 唐諾・克羅赫斯特生平年表 週日泰晤士報金球盃不靠岸單人環球航行賽1968 ——比賽規則暨參賽選手基本資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