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國運-近代中國的地方博弈 | 拾書所

山河國運-近代中國的地方博弈

$ 427 元 原價 480
內容簡介

如果人們有機會在中國作一次穿越南北、橫貫東西的旅行,將會發現,在這四個方位之間,存在著如此巨大的不同。歷史學家在談論嶺南人的家世時,往往忽略了一點,那些從中原遷徙而來的人,幾乎沒有人是自願的,不是被朝廷貶謫、發配,就是因戰亂而逃出家園,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人人心境都是陰鬱的、悲涼的、怨忿的。經過千百年的沉澱,形成了南方人倔強、堅忍、充滿生命力、具有叛逆精神、敢為天下先的性格。南方人有一種不肯認命的性格,對命運有一種天然的反抗,他們把自身的反叛性帶到了南方,很自然地,他們所信奉的「異端邪說」也在南方傳播和滋長開來,一旦從海洋汲取到外來的養分,馬上會膨脹發酵起來,直接挑戰北方正統。這種情形,已被太平天國、同盟會革命、國民革命等一系列由南方發動的政治運動所一再印證。南北文化的差異,造成相互間的歧視和排斥,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北方人也看不起南方人,北方整天高喊「南征」,南方也整天高喊「北伐」,一個要「武力統一南方」,一個要「飲馬長江,掃蕩黃河」。在20世紀20年代的南北大決戰中,東部地區時而支援南方,時而支持北方,最終倒向南方,成就了國民革命的北伐勝利。正當東部像一顆新星冉冉升起時,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入侵東北,隨之而來的一連串事件:淞滬抗戰,國民政府遷往洛陽,西安事變,有如急風驟雨,令中國整個政治地理格局,突然間完全改觀了。東部這顆明星一夜隕落,而西部則像太陽從黃土高原的背後升起,河漢倒流,天地翻覆,那一年,決定了中國的未來。這是一部角度獨特的中國近代史,始於太平天國運動,止於西安事變,生動地再現了晚清至民國的變遷。作者把社會政治文化形成及演變的原因,與地理環境、自然氣候、文化背景、族群心理,甚至生理原因聯系起來考查,系統地從地域政治與文化的視角,重新解讀了近百年中國社會激盪與轉型的軌跡,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簡介

廣東作家。1980年起開始寫作,並從事圖書編輯出版工作,曾任職於花城出版社、廣東省出版總公司、廣東《瀟灑》雜誌社、廣東教育出版社。創作以歷史、散文、小說為主,出版了《軍閥》、《草莽中國》、《百年激蕩:20世紀廣東實錄》(三卷)、《共和將軍》、《大國的迷失》、《廣州舊事》、《其實你不懂廣東人》、《重返辛亥現場》、《國會現場:1911—1928》、《中國1927:誰主沉浮》等十幾部著作。       
內容目錄

   從大歷史回望近代中國  引言    地域文化決定中國歷史  南方卷:異端與革命1. 反抗大清:一場民族革命一、洪秀全與曾國藩:南方的崛起 二、依靠會黨的反抗運動 三、會黨革命,能創造美好的世界嗎? 2. 反抗北洋:髒水與孩子一起倒掉 一、把政權交給袁世凱對不對? 二、重蹈秘密幫會的老路 三、南方治運動的興與敗 3. 贏了軍事,輸了政治 一、向北方伸出橄欖枝 二、與商人決裂:意味著放棄南方三、南方革命的退潮北方卷:斬不斷的龍脈4. 帝都面孔:凝固與陰沉一、北方草莽與官僚二、恢復帝制的死胡同三、北洋實業的台前幕後5. 還政於清,輸得更慘一、參戰問題:北方亂象紛呈二、帝國的叫魂:1917年7月1日三、再造共和,還是膺品 6. 民族主義與道德主義的標本一、吳佩孚:是華盛頓還是岳武穆二、沒完沒了的戰亂三、內聖外王幻覺的破滅西方卷:固守著黃土高原7.土圍子裡的皇帝們一、與文明的時差二、閻錫山:山西土老財三、馮玉祥:大鬧天宮的農民8.逆淘汰:西北的介入一、黎元洪第二次引狼入室二、曹錕賄選:北洋潰敗的關鍵三、成則問鼎中原,敗則退回西北9. 南北相爭中的「漁翁」一、西北農夫如何謀取利益最大化二、南方、西北和東部鼎足而立三、東部擊退了西南東方卷:在高原與海洋之間10. 夾縫中的奮鬥 一、東部幫會的特點 二、農民大聯合:西北與西南合作反蔣 三、更廣泛的農民革命起來了 11. 儒家與基督一、在國際上試圖強硬起來 二、白山黑水的淪喪 三、輪到上海:東部財團的崩塌 12. 日落西方 一、一個低效政府的艱難運作 二、以空間換時間:東部的空間換完了 三、又回到了西北原點 結束語 歷史的餘音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