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別人的錢(金融的黑歷史與那些圈內人的高風險秘密) | 拾書所

玩別人的錢(金融的黑歷史與那些圈內人的高風險秘密)

$ 405 元 原價 405
內容簡介


玩別人的錢:金融的黑歷史與那些「圈內人」的高風險秘密

這種事業的高獲利風險,只限聰明業內人製造(但也許由你我買單)
當代經濟中龐大不可忽視的金融部門,到底靠什麼獲利?
他們憑什麼享有特許地位,又為何能賺這麼多錢?
答案是:他們靠著玩「別人的錢」(Other People’s Money, OPM)驚人致富。
曾為金融時報專欄作家、享譽西方的權威經濟學作家,同時也極熟悉金融行業內情的約翰.凱在這本著作中指出:在金融界觀點下,利潤並非來自創造新的財富,而是財富的挪用——就是用別人的錢。(也可能是你我的)

在這本書中,約翰‧凱向我們展示了金融部門是如何成長的,它慢慢脫離了過去無聊的普通日常業務(存款、住房貸款與財富轉移),並形成了「自己跟自己做生意,自己跟自己對話,根據自己定的標準來評價自己」的一種營運模式。而外部世界則要接受他們的標準。約翰‧凱認為金融部門的貪婪和管理不善導致了整體經濟的失敗,我們需要對他們進行改革。

金融危機十週年,透視「大到不能倒」的真正關鍵與下一場危機之源……

現代社會少不了金融體系的功能。這兩者間有顯明的因果關係,而我們也能在廣泛面向中尋得確鑿佐證。在工業化的初始階段及全球貿易的開拓期,金融發展與英國、荷蘭等國同時起步。但如今,金融部門在政壇舉足輕重,是最為有力的產業說客和重要的競選金主。新聞媒體每天都會報導「市場」動靜,而這乃是指證券市場。公司經營方針受金融支配。二十年來,增進「股東價值」一向是金科玉律。政府推行起經濟政策,著眼的是「市場」看法,而家家戶戶為求退休後能有安穩日子,也越來越不得已要仰賴「市場」。頂尖大專院校的頂尖畢業生,有極高比例將金融業視為金飯碗。

約翰.凱認為,過去三四十年來,金融部門登上這等經濟主導地位的過程可稱作「金融化」(financialisation)──這個醜惡詞彙相當有用,能概略描述這段對政治、經濟、社會有深遠意涵的歷史進程。當前的經濟自願採納了「金融地位特殊論」,已釀成大禍。金融部門本身更格外堅守此一信念。這產業,多半是與自己交易,與自己對話,以自行訂定的標準評判自身績效。

在這種金融化年代,銀行家更勇於擁抱風險、走向全球。從高頻交易到無所不能的「證券化」產品,以及對風險改採「能否以小搏大」的業內態度轉變,新一代金融業群集了號稱「地球上最聰明的人才」,以程式、複雜的數學進行大量操作的獲利事業;只不過,他們最終發展出的行業形態已不是「大到不能倒」──而是「複雜到不能倒」。

對此,本書倡言,金融應該要回歸簡單,恢復對經濟那種看來無聊但卻穩定有效的協助,當代的金融創新已經走偏也過度,不論是持正義立場的監管呼聲或是如「占領華爾街」支持者號召的反擊,約翰.凱認為,這些改革都沒有搔到癢處──太多監管甚至反而讓金融高階主管企圖鋌而走險──我們應該回到金融行業的內部,破解其誘因與導正這場金融化的深層理由。

經濟學的兩門分支「金融理論」及「貨幣經濟學」也專注於研究金融。這種學術現象即遭曾因議會反對者眾而退選聯邦儲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主席的賴瑞.桑默斯(Larry Summers)譏諷是「番茄醬經濟學」(ketchup economics):無視番茄醬內在價值,僅比較容量各異的瓶裝番茄醬作何價格。「番茄醬經濟學」意在貶斥金融業不該獨一無二,也不認為需另尋論述才能明白金融活動本質和金融市場運作。

本書的主張也是由此出發──我們需要金融,但今天這個金融化世界已走到物極而反的田地。
在這本書裡,約翰.凱以獨特犀利方式展現出金融的黑暗核心有何弊病,又該如何革新。
一如羅馬帝國因為社會日趨複雜化,最終導致它沒能力管理,也無法自我修復而衰敗。我們已在現代龐大的金融系統中看到一樣的問題。

作者簡介


約翰.凱(John Kay

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教授暨倫敦政經學院客座教授。英國傑出的經濟學家。他是數家公開發行公司的董事,並曾每周為《金融時報》撰寫專欄,亦主持過英國政府對股權市場的檢視。(該份檢視報告於二○一二年公布,建議英國政府大幅改革。)

約翰?凱於經濟及金融經濟領域的著述豐富,包括《市場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Markets)、《總而言之》(The Long and Short of It)、《迂迴的力量》(Obliquity)。

ISBN: 9789869519717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