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國共內戰與台灣(台灣戰後體制的起源)(2版) | 拾書所

1949國共內戰與台灣(台灣戰後體制的起源)(2版)

$ 342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1949.國共內戰與台灣 ─ 台灣戰後體制的起源(二版)

1949 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與再生 ! 用 100 多張珍貴照片見證台灣當代歷史 以史料追溯一段驚天動地的時代記憶 本書主要從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綜述了1949年國共內戰的歷史過程。從抗戰勝利後,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並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及至國共內戰再起,政經陷入總危機開始,1949年經歷了「三大戰役」、蔣介石「引退」,以及第三次「國共和談」破局;接著,解放軍過江京滬易幟,蔣介石以及國民黨政府雖然保有半壁江山,仍然欲振乏力,東南、華南、西南防線接連著潰敗,終致撤逃台灣。以台灣為「反共復興基地」,並以舟山群島、金門、海南島等沿海島嶼為「反共跳板」,繼續打內戰。 本書的另一半篇幅則著重在釐清:1949年中,作為國共內戰重要部分的台灣省,如何從達官貴人以及撤退物資的「救生艇」,逐步成為國府的「反共復興基地」。在蔣介石的主控下,獨掌台灣省政治、軍事、黨務以及經濟大權的陳誠,先成立了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後改名保安司令部),實施「出入境管理」、戶口總檢查,以及施行「戒嚴」;接著實施「三七五減租」以及新台幣改革。京滬失陷後,大批軍政人員撤台,台灣與大陸的通訊經貿往來斷絕,取而代之的是重建與日本的經貿關係,並對大陸進行海、空軍的轟炸、封鎖,進行「敵後游擊作戰」;在島內則開始徵兵,建立全民皆兵制度,強化戒嚴,徹底進行反共宣傳,嚴查「禁書」,並進行「白色恐怖」統治。這些都成了日後台灣內戰體制的起源。

作者簡介


曾健民

曾健民,高雄醫學大學畢業,日本九州齒科大學研究,日本行醫10年後返台,現為執業醫師。曾任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專研台灣近現代社會史,尤著力於光復前後台灣史。曾編著《新二二八史像》、《文學二二八》、《光復新聲》、《1945‧破曉時刻的台灣》(聯經)、《台灣1946‧動盪的曙光》等主要著作。

ISBN: 9789570850925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