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書籍重點
★本書特色: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撰推薦序。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黃偉俐(黃偉俐身心科院長;《失眠勿擾》作者)、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同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台灣第一本由專業的臨床心理師所撰寫,探討母女糾葛關係的療癒專書。
◎除了女兒的狀態與心境,此書最特別之處是同時回頭探討母親的生命困境。
◎「多年來,我一直很好奇:到底外婆與母親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天底下竟然會有傷害自己子女的母親?為什麼這麼多女兒「想愛媽媽,竟然這麼難?」終於,這本《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解開了我多年的疑惑。
心理師黃惠萱利用個案的故事,讓我有撥雲見日之感。……
只可惜,我母親早走了20年,我來不及帶著這本書裡的「療心練習」去教導親愛的媽媽:
『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以自信取代懷疑』、『以客觀事實破除對方的操弄』、要以『拒絕』和『中斷』去面對外婆的心理缺陷。
最重要的,是要「身心健康的活著」,因為我們三個孩子和爸爸的愛,就是妳的美好人生……」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
◎「很多人會困惑:為什麼我們常聽到『母女糾葛』,卻鮮少聽到『父子糾葛』?那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父子之間的關係困境,更常見的是『疏離』,遇到衝突情境時,大多採取指責或逃離的策略來因應。
但同為女性,在母女之間,會有大量親密與情感流動的需求,因此情緒界線容易模糊。尤其在父母的婚姻出狀況時,女孩比男孩更常以拯救者的姿態,企圖去照顧母親的孤單,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成長、獨立與健康,來守護家庭的完整,成為『留守家庭的孩子』。
好的婚姻關係,是父母能夠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因為孩子可以安心、獨立去飛,毋須在自己的生命中往前走時,還得頻頻回首望向孤單母親的身影,並且在自己長大、自組家庭以後,不自覺繼續複製母親的身影。
這是在看完黃惠萱心理師的著作後,最深刻的感觸。特此推薦予您!」──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
◎3段暖心的修復叮嚀
1.儘管大家都說母女連心,但妳的母親不是妳,就算妳用自己的人生去完成母親的期待,她的心靈功課也不會因為妳的努力而少一點。
人生在世,我們只能為自己負責任,也只該為自己負責任。
2.當妳覺得「一定是因為我不夠努力,下屬/孩子才會出這樣的錯!」時,
告訴自己:「我接納我自己有時候不夠努力,我接納我自己無法避免下屬/孩子的錯誤」。
當妳認為「我必須要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才算是個好女人/妻子/母親/媳婦」時,
告訴自己:「我接納我自己無法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
當遇到挫折與失敗時,若批判自己的信念再度出現,請告訴自己:
「我接納這件事情中我做得好的部分,我也接納這件事情中我做得不夠好的部分。」
3.與遺憾共處的最佳方式,就是「如實地接納」。
接納「母親的缺席」,接納自己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真相,並且接納自己對遺憾自然產生的情緒和想像,例如妳會疑惑、生氣、哀傷、怨恨、嫉妒,妳會不由自主地認為可能是自己不好,可能是命運不好。
如實地接納妳會有痛苦的情緒,也接納自己會產生無盡的想像,但是請記得,「情緒只是情緒,想法也只是想法」,這兩者都不是事實。
如果妳不用力地抓住它們,情緒會過去,想法也會改變。
妳覺得遺憾的影響力很大,可實際上沒有妳想像的那麼大。
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一、拒絕逼迫,拿回屬於妳的主動權
二、不論好壞或輸贏,勇敢走自己的路
三、練習放下「比較」,接受「本質」
四、做妳自己故事中的主角
五、接納所有被自己遺忘的妳
六、從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角度
七、練習區分,並經營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
八、練習在關係中說「不」
九、給予適當的信任,讓對方有改變的機會
十、練習「退後幾步」來說話
十一、不斷地摘下偏見的眼鏡
十二、昇華版的陽剛
十三、昇華版的陰柔
十四、信任妳自己
十五、接受妳「無法」狠心,也接受妳「必須」狠心
十六、練習只為自己負責
十七、試著做自己心靈的好媽媽
十八、培養對他人言行的觀察
十九、時常觀照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
二十、練習「不批判、不交換」
二十一、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二十二、平衡且全面地認識自己
二十三、享受平凡的小幸福
二十四、練習分辨「感受」不等於「事實」
二十五、把「不完美的自己」接回來
二十六、山不轉,路轉。跌倒是告訴妳,要用別的方法來成功
二十七、路很長,但一定要走。請遠離受虐關係
二十八、如實地接納生命中的遺憾
二十九、勇於選擇好關係
三十、愈想緊抓,愈該放手
三十一、探索並照顧想壓抑下去的感受
三十二、學習「恰如其分」地照顧自己
三十三、直視痛苦,接受如其所是
三十四、學著視自己若珍寶
三十五、建立人我界線
三十六、享受互動的樂趣
三十七、找到妳自己可以滋養伴侶的方式
三十八、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擔任各種角色
書籍重點
★本書特色: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撰推薦序。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黃偉俐(黃偉俐身心科院長;《失眠勿擾》作者)、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同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台灣第一本由專業的臨床心理師所撰寫,探討母女糾葛關係的療癒專書。
◎除了女兒的狀態與心境,此書最特別之處是同時回頭探討母親的生命困境。
◎「多年來,我一直很好奇:到底外婆與母親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天底下竟然會有傷害自己子女的母親?為什麼這麼多女兒「想愛媽媽,竟然這麼難?」終於,這本《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解開了我多年的疑惑。
心理師黃惠萱利用個案的故事,讓我有撥雲見日之感。……
只可惜,我母親早走了20年,我來不及帶著這本書裡的「療心練習」去教導親愛的媽媽:
『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以自信取代懷疑』、『以客觀事實破除對方的操弄』、要以『拒絕』和『中斷』去面對外婆的心理缺陷。
最重要的,是要「身心健康的活著」,因為我們三個孩子和爸爸的愛,就是妳的美好人生……」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
◎「很多人會困惑:為什麼我們常聽到『母女糾葛』,卻鮮少聽到『父子糾葛』?那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父子之間的關係困境,更常見的是『疏離』,遇到衝突情境時,大多採取指責或逃離的策略來因應。
但同為女性,在母女之間,會有大量親密與情感流動的需求,因此情緒界線容易模糊。尤其在父母的婚姻出狀況時,女孩比男孩更常以拯救者的姿態,企圖去照顧母親的孤單,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成長、獨立與健康,來守護家庭的完整,成為『留守家庭的孩子』。
好的婚姻關係,是父母能夠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因為孩子可以安心、獨立去飛,毋須在自己的生命中往前走時,還得頻頻回首望向孤單母親的身影,並且在自己長大、自組家庭以後,不自覺繼續複製母親的身影。
這是在看完黃惠萱心理師的著作後,最深刻的感觸。特此推薦予您!」──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
◎3段暖心的修復叮嚀
1.儘管大家都說母女連心,但妳的母親不是妳,就算妳用自己的人生去完成母親的期待,她的心靈功課也不會因為妳的努力而少一點。
人生在世,我們只能為自己負責任,也只該為自己負責任。
2.當妳覺得「一定是因為我不夠努力,下屬/孩子才會出這樣的錯!」時,
告訴自己:「我接納我自己有時候不夠努力,我接納我自己無法避免下屬/孩子的錯誤」。
當妳認為「我必須要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才算是個好女人/妻子/母親/媳婦」時,
告訴自己:「我接納我自己無法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
當遇到挫折與失敗時,若批判自己的信念再度出現,請告訴自己:
「我接納這件事情中我做得好的部分,我也接納這件事情中我做得不夠好的部分。」
3.與遺憾共處的最佳方式,就是「如實地接納」。
接納「母親的缺席」,接納自己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真相,並且接納自己對遺憾自然產生的情緒和想像,例如妳會疑惑、生氣、哀傷、怨恨、嫉妒,妳會不由自主地認為可能是自己不好,可能是命運不好。
如實地接納妳會有痛苦的情緒,也接納自己會產生無盡的想像,但是請記得,「情緒只是情緒,想法也只是想法」,這兩者都不是事實。
如果妳不用力地抓住它們,情緒會過去,想法也會改變。
妳覺得遺憾的影響力很大,可實際上沒有妳想像的那麼大。
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一、拒絕逼迫,拿回屬於妳的主動權
二、不論好壞或輸贏,勇敢走自己的路
三、練習放下「比較」,接受「本質」
四、做妳自己故事中的主角
五、接納所有被自己遺忘的妳
六、從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角度
七、練習區分,並經營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
八、練習在關係中說「不」
九、給予適當的信任,讓對方有改變的機會
十、練習「退後幾步」來說話
十一、不斷地摘下偏見的眼鏡
十二、昇華版的陽剛
十三、昇華版的陰柔
十四、信任妳自己
十五、接受妳「無法」狠心,也接受妳「必須」狠心
十六、練習只為自己負責
十七、試著做自己心靈的好媽媽
十八、培養對他人言行的觀察
十九、時常觀照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
二十、練習「不批判、不交換」
二十一、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二十二、平衡且全面地認識自己
二十三、享受平凡的小幸福
二十四、練習分辨「感受」不等於「事實」
二十五、把「不完美的自己」接回來
二十六、山不轉,路轉。跌倒是告訴妳,要用別的方法來成功
二十七、路很長,但一定要走。請遠離受虐關係
二十八、如實地接納生命中的遺憾
二十九、勇於選擇好關係
三十、愈想緊抓,愈該放手
三十一、探索並照顧想壓抑下去的感受
三十二、學習「恰如其分」地照顧自己
三十三、直視痛苦,接受如其所是
三十四、學著視自己若珍寶
三十五、建立人我界線
三十六、享受互動的樂趣
三十七、找到妳自己可以滋養伴侶的方式
三十八、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擔任各種角色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同時也兼具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的角色。目前於黃偉俐診所擔任臨床心理師,並於《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擔任專欄作家。
畢業於中正大學心理系,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研究所。曾任職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團體帶領者。
希望透過簡單的心理學理論與諮商經驗的分享,帶給一樣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靈上的支持與鼓舞。
粉絲專頁:「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同時也兼具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的角色。目前於黃偉俐診所擔任臨床心理師,並於《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擔任專欄作家。
畢業於中正大學心理系,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研究所。曾任職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團體帶領者。
希望透過簡單的心理學理論與諮商經驗的分享,帶給一樣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靈上的支持與鼓舞。
粉絲專頁:「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內容目錄
目錄
【推薦序一】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009
【推薦序二】母女為何糾葛?/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014
輯一 女兒們,這不是妳的錯
無法進食的女兒──控制型的母親034
‧哭著對媽媽大吼035
‧她無法相信自己的感覺與判斷036
‧身體成為抗議的戰場038
‧習慣扮演「被動的受害者」039
‧被許多「好媽媽」的標準所綁架,無法動彈041
‧妳不需要用力地證明自己「好」,也不用一直「贏」043
‧人生有很多辛苦要克服。若妳不為自己奮鬥,就會讓別人來逼妳044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一、拒絕逼迫,拿回屬於妳的主動權046
二、不論好壞或輸贏,勇敢走自己的路047
害怕「成功」與耀眼的女兒──嫉妒型的母親048
‧學會少說話的女兒049
‧母親與女兒之間的利劍052
‧「妳是小公主,那我是什麼?」──一個母親痛苦的矛盾054
‧「比別人好」,不會讓妳感到幸福056
‧切斷母女間的「連通管」,從母親的故事中走出來057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三、練習放下「比較」,接受「本質」058
四、做妳自己故事中的主角058
被父親性侵的女兒──旁觀型的母親059
‧心裡的徹底崩塌060
‧深埋心中的恨意061
‧「無法信任」成為最大的難題064
‧在那些危機時刻,她不是一個母親,她只是一個痛苦的受害者067
‧過早選擇原諒,會讓被遺忘和壓抑的自己回不了家069
‧接每一個「自我的碎片」回家070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五、接納所有被自己遺忘的妳071
總陷入三角關係的女兒──退讓型的母親074
‧她有兩個家075
‧她「渴切」別人為她爭執076
‧我們長大後的人際模式,在小時候已經有了藍圖078
‧不健康的「退讓」與「心理界線」薄弱有關081
‧學習從「自己」的角度來認識一個人083
‧專注於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082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六、從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角度085
七、練習區分,並經營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086
總與人「絕交」的女兒──情緒勒索型的母親087
‧仍縈繞耳邊的謾罵與威脅088
‧情緒上折磨人的加害者092
‧生一個完全屬於我的小孩,她不會離開我094
‧學習分辨「情感羈絆」和「情緒勒索」的不同096
‧永遠選擇「繞道而行」,是另外一種負向影響097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八、練習在關係中說「不」098
九、給予適當的信任,讓對方有改變的機會099
「媽媽,為什麼妳總是看不到我的好?」──重男輕女型的母親101
‧提到母親,她總是挑剔102
‧自小缺乏被母親同理,所以也看不到自己的好104
‧女人更容易為難女人107
‧擁抱妳的本心,看見自己的「好」108
‧摘下母親讓妳戴上的偏見110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練習「退後幾步」來說話111
十一、不斷地摘下偏見的眼鏡112
為母親抱不平、力爭上游的女兒──懦弱型的母親113
‧一顆心疼媽媽的心114
‧對孩子來說,很殘酷的事117
‧女人成為「犧牲的一代」119
‧培養真正的自信與安全感121
‧強悍引來強悍,敵意招致敵意122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二、昇華版的陽剛123
十三、昇華版的陰柔124
輯二 請從理解媽媽的生命困境開始
總「假裝」自己需要幫助的女兒──殘忍型的母親126
‧「被幫助」,才能讓自己感到安全128
‧對自己的出生感到抱歉130
‧最深的痛楚──母親的心裡沒有我133
‧她是「很可憐」?還是「很可恨」?134
‧「自我懷疑」讓妳無法自保135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四、信任妳自己137
十五、接受妳「無法」狠心,也接受妳「必須」狠心137
從小就扛起照顧母親責任的女兒──憂鬱型的母親139
‧為媽媽多長一顆心140
‧「親職小孩」常面臨「無法求助及被照顧」的困境143
‧憂鬱的人往往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145
‧憂鬱的人,主因往往是更久以前的傷痕146
‧別讓妳的付出超過關係的界線,那是「害」,不是「愛」148
‧照顧自己,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149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六、練習只為自己負責151
十七、試著做自己心靈的好媽媽151
在穿著、言語上,不斷吸引他人注意的女兒──疏離型的母親153
‧想讓自己成為所有人都「想要的對象」154
‧她腦海裡的計劃和考量,從來沒有別人在裡面159
‧「母女的疏離」是影響女兒的真正關鍵159
‧戒除快速親密的癮161
‧培養關照內外在真實的能力162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八、培養對他人言行的觀察164
十九、時常觀照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165
時刻保持警戒的女兒──威脅型的母親168
‧不惜傷人,逼對方就範169
‧長出符合母親期望的面具171
‧找出活在妳心裡「嚴厲的內在父母」174
‧接受真實世界裡「不完美」,卻仍然珍貴的愛175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二十、練習「不批判、不交換」177
二十一、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178
只渴望轟轟烈烈,無法接受平淡日子的女兒──善變型的母親179
‧平淡等於變心前兆?181
‧必須不斷尋求讓自己安心的「證據」182
‧跟誰在一起,就成為對方的影子185
‧了解自己,整合妳的生命故事186
‧學習從客觀的角度,好好認識別人188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二十二、平衡且全面地認識自己189
二十三、享受平凡的小幸福190
老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女兒──敵意型的母親191
‧她覺得自己不是媽媽的小孩193
‧被指責,不全然是因為「妳不好」195
‧對他人的敵意,其實是自己無法接納自己的部分196
‧困在「想像中」的敵意與害怕裡198
‧別人對妳的情緒,不代表妳真實的狀態,反之亦然200
‧妳小心防備別人的惡意,其實是妳對自己的敵意202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二十四、練習分辨「感受」不等於「事實」204
二十五、把「不完美的自己」接回來205
她常愛上會罵她、兇她的男人──嚴苛型的母親206
‧尋覓著可
【推薦序一】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009
【推薦序二】母女為何糾葛?/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014
輯一 女兒們,這不是妳的錯
無法進食的女兒──控制型的母親034
‧哭著對媽媽大吼035
‧她無法相信自己的感覺與判斷036
‧身體成為抗議的戰場038
‧習慣扮演「被動的受害者」039
‧被許多「好媽媽」的標準所綁架,無法動彈041
‧妳不需要用力地證明自己「好」,也不用一直「贏」043
‧人生有很多辛苦要克服。若妳不為自己奮鬥,就會讓別人來逼妳044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一、拒絕逼迫,拿回屬於妳的主動權046
二、不論好壞或輸贏,勇敢走自己的路047
害怕「成功」與耀眼的女兒──嫉妒型的母親048
‧學會少說話的女兒049
‧母親與女兒之間的利劍052
‧「妳是小公主,那我是什麼?」──一個母親痛苦的矛盾054
‧「比別人好」,不會讓妳感到幸福056
‧切斷母女間的「連通管」,從母親的故事中走出來057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三、練習放下「比較」,接受「本質」058
四、做妳自己故事中的主角058
被父親性侵的女兒──旁觀型的母親059
‧心裡的徹底崩塌060
‧深埋心中的恨意061
‧「無法信任」成為最大的難題064
‧在那些危機時刻,她不是一個母親,她只是一個痛苦的受害者067
‧過早選擇原諒,會讓被遺忘和壓抑的自己回不了家069
‧接每一個「自我的碎片」回家070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五、接納所有被自己遺忘的妳071
總陷入三角關係的女兒──退讓型的母親074
‧她有兩個家075
‧她「渴切」別人為她爭執076
‧我們長大後的人際模式,在小時候已經有了藍圖078
‧不健康的「退讓」與「心理界線」薄弱有關081
‧學習從「自己」的角度來認識一個人083
‧專注於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082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六、從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角度085
七、練習區分,並經營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086
總與人「絕交」的女兒──情緒勒索型的母親087
‧仍縈繞耳邊的謾罵與威脅088
‧情緒上折磨人的加害者092
‧生一個完全屬於我的小孩,她不會離開我094
‧學習分辨「情感羈絆」和「情緒勒索」的不同096
‧永遠選擇「繞道而行」,是另外一種負向影響097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八、練習在關係中說「不」098
九、給予適當的信任,讓對方有改變的機會099
「媽媽,為什麼妳總是看不到我的好?」──重男輕女型的母親101
‧提到母親,她總是挑剔102
‧自小缺乏被母親同理,所以也看不到自己的好104
‧女人更容易為難女人107
‧擁抱妳的本心,看見自己的「好」108
‧摘下母親讓妳戴上的偏見110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練習「退後幾步」來說話111
十一、不斷地摘下偏見的眼鏡112
為母親抱不平、力爭上游的女兒──懦弱型的母親113
‧一顆心疼媽媽的心114
‧對孩子來說,很殘酷的事117
‧女人成為「犧牲的一代」119
‧培養真正的自信與安全感121
‧強悍引來強悍,敵意招致敵意122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二、昇華版的陽剛123
十三、昇華版的陰柔124
輯二 請從理解媽媽的生命困境開始
總「假裝」自己需要幫助的女兒──殘忍型的母親126
‧「被幫助」,才能讓自己感到安全128
‧對自己的出生感到抱歉130
‧最深的痛楚──母親的心裡沒有我133
‧她是「很可憐」?還是「很可恨」?134
‧「自我懷疑」讓妳無法自保135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四、信任妳自己137
十五、接受妳「無法」狠心,也接受妳「必須」狠心137
從小就扛起照顧母親責任的女兒──憂鬱型的母親139
‧為媽媽多長一顆心140
‧「親職小孩」常面臨「無法求助及被照顧」的困境143
‧憂鬱的人往往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145
‧憂鬱的人,主因往往是更久以前的傷痕146
‧別讓妳的付出超過關係的界線,那是「害」,不是「愛」148
‧照顧自己,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149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六、練習只為自己負責151
十七、試著做自己心靈的好媽媽151
在穿著、言語上,不斷吸引他人注意的女兒──疏離型的母親153
‧想讓自己成為所有人都「想要的對象」154
‧她腦海裡的計劃和考量,從來沒有別人在裡面159
‧「母女的疏離」是影響女兒的真正關鍵159
‧戒除快速親密的癮161
‧培養關照內外在真實的能力162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十八、培養對他人言行的觀察164
十九、時常觀照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165
時刻保持警戒的女兒──威脅型的母親168
‧不惜傷人,逼對方就範169
‧長出符合母親期望的面具171
‧找出活在妳心裡「嚴厲的內在父母」174
‧接受真實世界裡「不完美」,卻仍然珍貴的愛175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二十、練習「不批判、不交換」177
二十一、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178
只渴望轟轟烈烈,無法接受平淡日子的女兒──善變型的母親179
‧平淡等於變心前兆?181
‧必須不斷尋求讓自己安心的「證據」182
‧跟誰在一起,就成為對方的影子185
‧了解自己,整合妳的生命故事186
‧學習從客觀的角度,好好認識別人188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二十二、平衡且全面地認識自己189
二十三、享受平凡的小幸福190
老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女兒──敵意型的母親191
‧她覺得自己不是媽媽的小孩193
‧被指責,不全然是因為「妳不好」195
‧對他人的敵意,其實是自己無法接納自己的部分196
‧困在「想像中」的敵意與害怕裡198
‧別人對妳的情緒,不代表妳真實的狀態,反之亦然200
‧妳小心防備別人的惡意,其實是妳對自己的敵意202
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二十四、練習分辨「感受」不等於「事實」204
二十五、把「不完美的自己」接回來205
她常愛上會罵她、兇她的男人──嚴苛型的母親206
‧尋覓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