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各個世代 童年記憶 最難忘的故事
~都在這裡~
全套四冊共收錄111個最好看、最精采的故事!
四十位重量級臺灣兒童文學作家,
採集童年記憶中最難忘的故事,改寫為八百字短篇故事。
匯集最經典的古今中外童話、寓言、神話、民間故事、歷史故事……。
將各時代令人難忘的故事,以這個時代的語言重述。
值得一聽再聽,一讀再讀!
〈田能久與大蛇精〉
面對害人無數的大蛇精,田能久用機智化解危機,救人救己!
〈宋定伯賣鬼〉
鬼可怕,還是人可怕呢?且看宋定伯怎麼賣鬼!
〈威尼斯商人〉
樂於助人的安東尼奧,為什麼能免於被債主割下一磅肉抵債呢?
本書特色
★作者群包含臺灣老中青三代,網羅各大兒童文學獎得主
★每篇800字,適合晨讀或床邊故事
★每篇故事均附精緻全彩插畫
★一本故事、多種文體,有寓言、童話、民間故事、神話等等,提供豐富的閱讀體驗。
★小朋友、老師和家長最棒的說故事話本
★有附注音
【目錄】
1. 田能久與大蛇精—許書寧
2. 甜粥—王春子
3. 布萊梅樂團—王宇清
4. 雙頭鳳—傅林統
5. 宋定伯賣鬼—管家琪
6. 板橋三娘子—劉思源
7. 牛郎織女—洪淑苓
8. 懶人變猴子—陳素宜
9. 驢子和馬—童嘉
10. 望娘灘—林世仁
11. 威尼斯商人—桂文亞
12. 大野狼和七隻小羊—陳景聰
13. 食人巨鳥—曹俊彥
14. 蟾蜍、山烏秋和大螃蟹—陳木城
15. 鹿角還狗哥—子魚
16. 小人魚公主—岑澎維
17. 青鳥—王家珍
18. 金銀島—許榮哲
19. 阿拉丁神燈—林玫伶
20. 夸父追日—蔡宜容
21. 河伯娶新娘—鄒敦怜
22. 北風與太陽—陳郁如
23. 時間老人—施養慧
24. 虎姑婆—王文華
25. 皇帝與算命師—廖炳焜
26. 誰最有用—黃基博
27. 媽祖顯靈—蔡淑?
28. 傑克與魔豆—阿德蝸
推薦序 1:
最初的耳語者仍未走開
黃雅淳◎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的閱讀經驗?如果讓你選擇一個童年時期最難忘的故事,那會是什麼?為什麼?新疆作家李娟曾寫下她第一次讀懂文字意義時的震撼:
好像寫出文字的那個人無限湊近我,只對我一個人耳語。這種交流是之前在家長老師及同學們那裡不曾體會過的。那可能是我最初的第一場閱讀,猶如開殼中小雞啄開堅硬蛋 殼的第一個小小孔隙。(〈閱讀記〉)
這個閱讀體驗打開了她身在遙遠的阿勒泰哈薩克部落中的一扇門,從此通向更廣大世界。
榮格心理分析學派對人類心靈有一個假設,認為人的內在有一個核心真我(Self,或稱「自性」),它對每一個獨特生命的發展有獨特的意圖,它發展的目的是要成為一 個完整、獨特又真實的自己。榮格考察不同民族的宗教、神話、傳說、童話與寓言,得到所有人類共有的幾種原型。他認為原型故事在文學的位置就如同單細胞般的存在,擁 有不停被演繹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跨越時間與文化,觸動不同的心靈。
這套《111個最難忘的故事》邀請了臺灣四十位老中青不同世代的兒文作家,各自採集童年最難忘的故事,改寫為八百字短篇故事,並說明這個故事令他難忘的原因。奇妙 的是,這些被記錄的故事大多是中西方神話、童話等民間文學,以及口傳的家族故事。這似乎驗證了榮格分析學派的理論,這些仍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古老神話、傳說與童話, 必然存在著與當代人心靈仍能相應的精神內涵,呼應著述說者各自的內在狀態。當我們對某些故事特別有所感時,或許它正與我們生命中的主旋律合拍共鳴。而當這些跨越文 化與時空的原型故事出現在我們眼前,講述者與聆聽者也將投射自己的經驗、想像與理解在其中,進而看見故事中的智慧與體悟如何回應著我們當下的生命處境。如此,故事 往往會從一個古老的「他者」故事變成「我的」故事,而同一個故事也會因為一再被傳述而延續,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記憶與資產。
所以,當我們閱讀這些被不同世代作家所採集或重寫的童年難忘故事時,似乎看見當年對這些作家訴說的神秘耳語者仍未走開,它仍透過故事對每一個讀者訴說著屬於他,或 許也將屬於我們的心靈祕密與寶藏。
推薦序 2:
以新時代語言 傳遞雋永故事
~臺灣首度跨世代故事採集~
馮季眉◎字畝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作家是最會說故事的人!而他們小時候,一定也有人為他們說好聽的故事。那些好聽的故事,讓他們成為愛聽故事、愛寫故事、愛分享故事的人,並且用自己釀造的故事,豐 富這個世界,也回應飽含故事滋養的童年不時對他們發出的召喚。
有一次和幾位兒童文學作家朋友相聚,故事高手們見了面,七嘴八舌,不是說八卦,而是說故事。童書作家的腦子和肚子裡,似乎隨時裝滿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神奇精采的 故事,它們活潑又充滿生機,不時會淘氣的跑出來玩。這樣的聚會,簡直像是一場交換故事的遊戲,彼此交換正在進行以及還在醞釀中的故事。就這樣,每個說故事的人都換 到好些有趣的故事。在兒童文學還沒有成形以前,故事都以口傳方式流傳,這種互相交換故事的遊戲,不正是故事採集與書寫的源頭嗎?透過採集與書寫,使得原本僅僅流傳 於一時一地的口傳文學,能夠代代相傳而成為人類社會共享的資產。
這個交換故事的有趣經驗,促使我想將它轉化為童書編輯計畫,邀集分屬不同世代、不同成長背景的臺灣兒童文學作家,一起回顧童年聽過或讀過、迄今仍印象深刻的故事, 改寫重述,說給後來的小讀者聽,讓雋永、有趣的故事,透過不同世代、透過新的語言與感知,傳遞下去。
特約主編玫靜向數十位兒童文學作家發出邀請,共有四十位作家共襄盛舉,並各自提出幾個「最難忘的故事」。主編淘汰重複的選題,確定篇目之後,由作家將原本的故事提 煉濃縮為短篇故事,以當代的語言進行改寫重述。這就是這一套《最難忘的故事》的誕生過程。
這應是臺灣首度進行「向不同世代的作家採集兒時故事」。首批採集結果,收集了一百一十一個故事,包括童話、寓言、神話、民間故事等多元類型,故事來源則涵蓋古今中 外的兒童文學名著、未經書寫的口傳故事……。主編精心編輯,將一百一十一個故事分為四集,每集二十七至二十八個故事,篇篇搭配全彩插圖,讓兒童閱讀文字的同時,也 閱讀豐富的圖像,豐富視覺、激發想像。
為什麼將故事篇幅設定為八百字呢?這是考量兒童聽說讀寫的時間、速度、能力,特地做的安排。八百字的短篇故事,適合兒童隨時隨地利用零碎時間閱讀,只要短短幾分 鐘,便能充分享受一則故事的樂趣。八百字故事,也適合做為親子共讀的床邊故事,慢慢講述,口讀時間約是五分鐘。題材多元的短篇故事,同時也是校園晨讀、課堂「迷你 閱讀」、說故事與朗讀練習的好素材。由於同一集所收錄的故事類型、題材、來源,具高度異質性與多樣性,小讀者手持一書,便得以穿越時空、出入古今,這種閱讀體驗, 相對於閱讀一本單一主題的書,更富於變化也更新鮮有趣。
世上應該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但願我們都能像《一千零一夜》裡的莎赫札德,面對「再說一個故事好不好」的要求,總有說不完的故事。《最 難忘的故事》請來臺灣最傑出、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為孩子們獻上一百一十一個精采的故事。這,只是字畝文化推出臺灣版「莎赫札德」說故事的開始喔……。
~都在這裡~
全套四冊共收錄111個最好看、最精采的故事!
四十位重量級臺灣兒童文學作家,
採集童年記憶中最難忘的故事,改寫為八百字短篇故事。
匯集最經典的古今中外童話、寓言、神話、民間故事、歷史故事……。
將各時代令人難忘的故事,以這個時代的語言重述。
值得一聽再聽,一讀再讀!
〈田能久與大蛇精〉
面對害人無數的大蛇精,田能久用機智化解危機,救人救己!
〈宋定伯賣鬼〉
鬼可怕,還是人可怕呢?且看宋定伯怎麼賣鬼!
〈威尼斯商人〉
樂於助人的安東尼奧,為什麼能免於被債主割下一磅肉抵債呢?
本書特色
★作者群包含臺灣老中青三代,網羅各大兒童文學獎得主
★每篇800字,適合晨讀或床邊故事
★每篇故事均附精緻全彩插畫
★一本故事、多種文體,有寓言、童話、民間故事、神話等等,提供豐富的閱讀體驗。
★小朋友、老師和家長最棒的說故事話本
★有附注音
【目錄】
1. 田能久與大蛇精—許書寧
2. 甜粥—王春子
3. 布萊梅樂團—王宇清
4. 雙頭鳳—傅林統
5. 宋定伯賣鬼—管家琪
6. 板橋三娘子—劉思源
7. 牛郎織女—洪淑苓
8. 懶人變猴子—陳素宜
9. 驢子和馬—童嘉
10. 望娘灘—林世仁
11. 威尼斯商人—桂文亞
12. 大野狼和七隻小羊—陳景聰
13. 食人巨鳥—曹俊彥
14. 蟾蜍、山烏秋和大螃蟹—陳木城
15. 鹿角還狗哥—子魚
16. 小人魚公主—岑澎維
17. 青鳥—王家珍
18. 金銀島—許榮哲
19. 阿拉丁神燈—林玫伶
20. 夸父追日—蔡宜容
21. 河伯娶新娘—鄒敦怜
22. 北風與太陽—陳郁如
23. 時間老人—施養慧
24. 虎姑婆—王文華
25. 皇帝與算命師—廖炳焜
26. 誰最有用—黃基博
27. 媽祖顯靈—蔡淑?
28. 傑克與魔豆—阿德蝸
推薦序 1:
最初的耳語者仍未走開
黃雅淳◎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的閱讀經驗?如果讓你選擇一個童年時期最難忘的故事,那會是什麼?為什麼?新疆作家李娟曾寫下她第一次讀懂文字意義時的震撼:
好像寫出文字的那個人無限湊近我,只對我一個人耳語。這種交流是之前在家長老師及同學們那裡不曾體會過的。那可能是我最初的第一場閱讀,猶如開殼中小雞啄開堅硬蛋 殼的第一個小小孔隙。(〈閱讀記〉)
這個閱讀體驗打開了她身在遙遠的阿勒泰哈薩克部落中的一扇門,從此通向更廣大世界。
榮格心理分析學派對人類心靈有一個假設,認為人的內在有一個核心真我(Self,或稱「自性」),它對每一個獨特生命的發展有獨特的意圖,它發展的目的是要成為一 個完整、獨特又真實的自己。榮格考察不同民族的宗教、神話、傳說、童話與寓言,得到所有人類共有的幾種原型。他認為原型故事在文學的位置就如同單細胞般的存在,擁 有不停被演繹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跨越時間與文化,觸動不同的心靈。
這套《111個最難忘的故事》邀請了臺灣四十位老中青不同世代的兒文作家,各自採集童年最難忘的故事,改寫為八百字短篇故事,並說明這個故事令他難忘的原因。奇妙 的是,這些被記錄的故事大多是中西方神話、童話等民間文學,以及口傳的家族故事。這似乎驗證了榮格分析學派的理論,這些仍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古老神話、傳說與童話, 必然存在著與當代人心靈仍能相應的精神內涵,呼應著述說者各自的內在狀態。當我們對某些故事特別有所感時,或許它正與我們生命中的主旋律合拍共鳴。而當這些跨越文 化與時空的原型故事出現在我們眼前,講述者與聆聽者也將投射自己的經驗、想像與理解在其中,進而看見故事中的智慧與體悟如何回應著我們當下的生命處境。如此,故事 往往會從一個古老的「他者」故事變成「我的」故事,而同一個故事也會因為一再被傳述而延續,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記憶與資產。
所以,當我們閱讀這些被不同世代作家所採集或重寫的童年難忘故事時,似乎看見當年對這些作家訴說的神秘耳語者仍未走開,它仍透過故事對每一個讀者訴說著屬於他,或 許也將屬於我們的心靈祕密與寶藏。
推薦序 2:
以新時代語言 傳遞雋永故事
~臺灣首度跨世代故事採集~
馮季眉◎字畝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作家是最會說故事的人!而他們小時候,一定也有人為他們說好聽的故事。那些好聽的故事,讓他們成為愛聽故事、愛寫故事、愛分享故事的人,並且用自己釀造的故事,豐 富這個世界,也回應飽含故事滋養的童年不時對他們發出的召喚。
有一次和幾位兒童文學作家朋友相聚,故事高手們見了面,七嘴八舌,不是說八卦,而是說故事。童書作家的腦子和肚子裡,似乎隨時裝滿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神奇精采的 故事,它們活潑又充滿生機,不時會淘氣的跑出來玩。這樣的聚會,簡直像是一場交換故事的遊戲,彼此交換正在進行以及還在醞釀中的故事。就這樣,每個說故事的人都換 到好些有趣的故事。在兒童文學還沒有成形以前,故事都以口傳方式流傳,這種互相交換故事的遊戲,不正是故事採集與書寫的源頭嗎?透過採集與書寫,使得原本僅僅流傳 於一時一地的口傳文學,能夠代代相傳而成為人類社會共享的資產。
這個交換故事的有趣經驗,促使我想將它轉化為童書編輯計畫,邀集分屬不同世代、不同成長背景的臺灣兒童文學作家,一起回顧童年聽過或讀過、迄今仍印象深刻的故事, 改寫重述,說給後來的小讀者聽,讓雋永、有趣的故事,透過不同世代、透過新的語言與感知,傳遞下去。
特約主編玫靜向數十位兒童文學作家發出邀請,共有四十位作家共襄盛舉,並各自提出幾個「最難忘的故事」。主編淘汰重複的選題,確定篇目之後,由作家將原本的故事提 煉濃縮為短篇故事,以當代的語言進行改寫重述。這就是這一套《最難忘的故事》的誕生過程。
這應是臺灣首度進行「向不同世代的作家採集兒時故事」。首批採集結果,收集了一百一十一個故事,包括童話、寓言、神話、民間故事等多元類型,故事來源則涵蓋古今中 外的兒童文學名著、未經書寫的口傳故事……。主編精心編輯,將一百一十一個故事分為四集,每集二十七至二十八個故事,篇篇搭配全彩插圖,讓兒童閱讀文字的同時,也 閱讀豐富的圖像,豐富視覺、激發想像。
為什麼將故事篇幅設定為八百字呢?這是考量兒童聽說讀寫的時間、速度、能力,特地做的安排。八百字的短篇故事,適合兒童隨時隨地利用零碎時間閱讀,只要短短幾分 鐘,便能充分享受一則故事的樂趣。八百字故事,也適合做為親子共讀的床邊故事,慢慢講述,口讀時間約是五分鐘。題材多元的短篇故事,同時也是校園晨讀、課堂「迷你 閱讀」、說故事與朗讀練習的好素材。由於同一集所收錄的故事類型、題材、來源,具高度異質性與多樣性,小讀者手持一書,便得以穿越時空、出入古今,這種閱讀體驗, 相對於閱讀一本單一主題的書,更富於變化也更新鮮有趣。
世上應該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但願我們都能像《一千零一夜》裡的莎赫札德,面對「再說一個故事好不好」的要求,總有說不完的故事。《最 難忘的故事》請來臺灣最傑出、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為孩子們獻上一百一十一個精采的故事。這,只是字畝文化推出臺灣版「莎赫札德」說故事的開始喔……。
作者簡介
許書寧
全套四十位作者(依故事出現先後排序):
桂文亞、管家琪、許書寧、陶樂蒂、童 嘉、陳景聰、陳木城
廖炳焜、施養慧、劉思源、岑澎維、陳素宜、劉旭恭、王宇清
黃基博、林武憲、黃文輝、洪淑苓、林玫伶、王文華、李光福
鄭宗弦、蔡淑?、子 魚、阿德蝸、黃郁欽、王春子、傅林統
林世仁、曹俊彥、王家珍、許榮哲、蔡宜容、鄒敦怜、陳郁如
劉伯樂、鄭丞鈞、黃 海、王洛夫、石麗蓉
第二集作者介紹(依篇目先後排序):
許書寧
先後畢業於輔仁大學大傳系廣告組及大阪總合設計專門學校繪本科。作品曾獲臺日多樣獎項。
目前定居於大阪,從事文圖創作與翻譯工作。創作內容包括繪本、散文、插畫、翻譯、設計、有聲書等。
王春子
經常被誤會成筆名的名字,其實是用了三十多年的本名。插畫家,為了作品的一氣呵成,也接平面設計,兒子出生後,開始創作繪本,著有圖文集《一個人遠足Be Strong》、《你的早晨是什麼?》,繪本《媽媽在哪裡?》、《雲豹的屋頂》,也和朋友持續製作發行獨立刊物《風土痣》。
王宇清
一個想很多卻寫得很慢的創作者,透過為孩子寫故事,學習正向面對自己和欣賞世界。出版有《妖怪新聞社》系列、《願望小郵差》、《水牛悠尾的煩惱》、《空氣搖滾》等 作品。其他作品散見於國語日報、國語日報週刊、小典藏雜誌等。
傅林統
桃園人,擔任國小教職工作46年。一向喜歡給兒童說故事、寫故事、帶領閱讀,學生和家長暱稱他「愛說故事的校長」。退休後,仍在桃園市文化局培訓「說故事媽媽」和 「兒童閱讀帶領人」,並示範說故事技巧,升級為「愛說故事的爺爺」。
著有《傅林統童話》、《偵探班出擊》、《真的!假的?魔法國》、《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兒童文學風向儀》等作品。
管家琪
曾任民生報記者,後專職寫作至今。目前在臺灣已出版創作、翻譯和改寫的作品逾三百冊,在香港、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等地也都有大量的作品出版,曾多次得獎。
劉思源
職業是編輯,興趣是閱讀,最鍾愛寫故事,一個終日與文字為伴的人。目前重心轉為創作,走進童書作家的行列中。出版作品近五十本,包含《短耳兔》、《愛因斯坦》、 《阿基米得》、《狐說八道》系列等。作品得到多項兒童文學獎的肯定。
洪淑苓
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多種學術專書及新詩集《預約的幸福》、《尋覓,在世界的裂縫》;童詩集《魚缸裡的貓》;散文集《扛一棵樹回家》、《誰寵我,像十七歲 的女生》、《騎在雲的背脊上》等。
陳素宜
臺灣新竹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1987年第一篇童話〈純純的新裝〉在《國語日報》發表後,開始努力從事兒童文學創作。作品涵蓋少年小說、童話和兒童散 文等文類。作品得到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及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獎、金鼎獎等多項兒童文學獎項的肯定。
童 嘉
臺大社會系畢業,曾任報社專欄組記者,其後為陪伴小孩成長成為全職家庭主婦至今。2000年因
全套四十位作者(依故事出現先後排序):
桂文亞、管家琪、許書寧、陶樂蒂、童 嘉、陳景聰、陳木城
廖炳焜、施養慧、劉思源、岑澎維、陳素宜、劉旭恭、王宇清
黃基博、林武憲、黃文輝、洪淑苓、林玫伶、王文華、李光福
鄭宗弦、蔡淑?、子 魚、阿德蝸、黃郁欽、王春子、傅林統
林世仁、曹俊彥、王家珍、許榮哲、蔡宜容、鄒敦怜、陳郁如
劉伯樂、鄭丞鈞、黃 海、王洛夫、石麗蓉
第二集作者介紹(依篇目先後排序):
許書寧
先後畢業於輔仁大學大傳系廣告組及大阪總合設計專門學校繪本科。作品曾獲臺日多樣獎項。
目前定居於大阪,從事文圖創作與翻譯工作。創作內容包括繪本、散文、插畫、翻譯、設計、有聲書等。
王春子
經常被誤會成筆名的名字,其實是用了三十多年的本名。插畫家,為了作品的一氣呵成,也接平面設計,兒子出生後,開始創作繪本,著有圖文集《一個人遠足Be Strong》、《你的早晨是什麼?》,繪本《媽媽在哪裡?》、《雲豹的屋頂》,也和朋友持續製作發行獨立刊物《風土痣》。
王宇清
一個想很多卻寫得很慢的創作者,透過為孩子寫故事,學習正向面對自己和欣賞世界。出版有《妖怪新聞社》系列、《願望小郵差》、《水牛悠尾的煩惱》、《空氣搖滾》等 作品。其他作品散見於國語日報、國語日報週刊、小典藏雜誌等。
傅林統
桃園人,擔任國小教職工作46年。一向喜歡給兒童說故事、寫故事、帶領閱讀,學生和家長暱稱他「愛說故事的校長」。退休後,仍在桃園市文化局培訓「說故事媽媽」和 「兒童閱讀帶領人」,並示範說故事技巧,升級為「愛說故事的爺爺」。
著有《傅林統童話》、《偵探班出擊》、《真的!假的?魔法國》、《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兒童文學風向儀》等作品。
管家琪
曾任民生報記者,後專職寫作至今。目前在臺灣已出版創作、翻譯和改寫的作品逾三百冊,在香港、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等地也都有大量的作品出版,曾多次得獎。
劉思源
職業是編輯,興趣是閱讀,最鍾愛寫故事,一個終日與文字為伴的人。目前重心轉為創作,走進童書作家的行列中。出版作品近五十本,包含《短耳兔》、《愛因斯坦》、 《阿基米得》、《狐說八道》系列等。作品得到多項兒童文學獎的肯定。
洪淑苓
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多種學術專書及新詩集《預約的幸福》、《尋覓,在世界的裂縫》;童詩集《魚缸裡的貓》;散文集《扛一棵樹回家》、《誰寵我,像十七歲 的女生》、《騎在雲的背脊上》等。
陳素宜
臺灣新竹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1987年第一篇童話〈純純的新裝〉在《國語日報》發表後,開始努力從事兒童文學創作。作品涵蓋少年小說、童話和兒童散 文等文類。作品得到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及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獎、金鼎獎等多項兒童文學獎項的肯定。
童 嘉
臺大社會系畢業,曾任報社專欄組記者,其後為陪伴小孩成長成為全職家庭主婦至今。2000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