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與金融世界 | 拾書所

猶太人與金融世界

$ 612 元 原價 680
內容簡介

猶太人的金錢和財富觀到底從何而來?如何累積財富?
他們又是如何用財富力量影響到其他族裔?

繼《猶太人與世界》陳述猶太人的歷史發展和宗教觀後,牛津大學經濟史學徐永泰博士再推出《猶太人與金融世界》,從猶太人在美國的發展、成長、影響力,探討猶太族裔 在世界不可撼動的金融成就;並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大屠殺猶太人的緣由和發展,這樣慘無人道的滅族行動,究竟如何影響猶太民族置之死地而後生,發奮圖強、重 新站起!

※關於猶太人的這些事,你知道嗎?
猶太人在美國的發展卓越,包含了法律界、學術界、科技界、商業界、金融界、藝術界……甚至擁有全球財經的影響力
1901年起創立的諾貝爾獎,猶太族裔得獎者比例是其他族裔的1,000倍
眾所皆知的好萊塢影業公司環球、派拉蒙、福斯電影、米高梅和華納兄弟,創辦人皆為猶太裔
美國的平面媒體(如紐約時報)、主要電視台(如CNN)、入口網站(如YAHOO)、購物網站(如Amazon)、搜尋引擎(如Google)後頭都有猶太裔集團 如影隨形
全球的許多大城市都有猶太人出資建立的大屠殺紀念館(Holocaust Museum),共有250座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猶太人的總人口約1,300萬,戰爭中被德國納粹和同黨人屠殺了近600萬人
猶太人浪跡天涯無所不去,猶太人來到中國,從宋朝起已有一千多年

猶太民族在歐洲受盡苦難折磨,卻在美國找到自由的土壤和發展的平台發光發熱,他們從最慘的地獄煎熬中走出來,邁向世界文明和經濟的主導地位。

為什麼猶太人的命運可以如此180度大翻轉?

此書以人類學家的精神,親臨踏查,再加上經濟學家的嚴謹,嘔心寫成,快點打開這本書,跟上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的腳步,了解猶太人吧!
 
自序
2014年我出了第一本有關猶太人的書:《猶太人與世界》,主要研究猶太人的歷史與信仰,猶太教與基督教的衝突,和以色列建國的由來。出版後得到讀者的認同和肯 定,甚感欣慰。本來我計劃將第二本書《猶太人與金融世界》於次年出版,因為讀者给了我很多珍貴的回饋意見,我必須對讀者負責,更謹慎下筆,所以第二本書的研究和資 料整理就更花時間,慢工出細活變成必要。我想如果可以將猶太人的金融世界研究得透徹,相對地就能把他們在美國的實力和影響力了解得更清楚。
猶太人的文化與他們在金融界的作為是不可分割的,不管是從他們過去的歷史、信仰和實際生活,他們都是其他民族羨慕或嫉妒甚至仇恨的對象。在《猶太人與現代資本主 義》(The Jews and Modern Capitalism)一書中有段話形容猶太人個性特徵是很精闢的:「越是財富多的猶太人,他們的信仰越虔誠。」這句話的涵義有兩個:猶太人的信仰是他們累積財富的動力; 他們的累積財富與信仰是平行的互動。財富並不是罪惡,他們也無須因為有財富而帶罪惡感。
中古時期,猶太人被羅馬人驅逐至歐洲倍受壓迫,許多國家法律上不允許他們擁有土地,只能暫時停留。一方面天主教教廷規定基督教徒不可以借錢放利息(usury), 因為早期基督教義的詮釋,認為借錢給別人放利息是不道德的。猶太人的商業才能讓他們自然地進入經濟活動領域,而從事放款業(Money Lender),甚至為君主制服務,提供皇室的金融需求。這是一般人對猶太族裔「好錢」個性產生的誤解。猶太人在金融界的成功有其歷史淵源,卓越的成就和被嫉妒中間通常有 座窄橋,人們走窄路的時候,眼睛只看到細微處。
同樣平等條件下的競爭,猶太族裔表現傑出,由於與基督教衝突(信耶穌和否認耶穌),他們在歐洲不受歡迎,而他們在金融方面的成就成了被嫉妒的原因。基督教文化用宗 教的教義去攻擊他們是最容易上手的手段,在歐洲的歷史中不乏這種記載。
在上一本書中我解釋了猶太人被趕出巴勒斯坦的歷史淵源,他們離開巴勒斯坦家園後在歐洲顛沛流離,四海為家。他們雖然用盡方法想融入歐洲的當地社會,但每當有動亂 時,他們被挑出來作政治和宗教上的祭品,把猶太人單獨列出來談論其成就或功過,對他們而言已經司空見慣。只是我們需要嚴格地檢驗我們言論標準和態度,絕對不能有一 絲絲嫉妒或幸災樂禍的心理,否則他們永遠變成受害者,我們也不知不覺地變成主觀的迫害者。
根據猶太教,他們的信仰是上帝,不是金錢,那麼他們的金錢和財富觀到底從何而來?為什麼努力累積財富呢?如何累積財富?又如何用財富力量影響到其他族裔呢?這是本 書要探討的主要目的,若不從經濟政治歷史去檢驗是找不到答案的。

聯儲會創始的神秘性
目前金融世界主要是一批金融鉅子曾經透過美國的聯儲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控制了美國的貨幣發行,間接地影響到了全世界貨幣的成本和利率的決定。聯儲會與猶太人到底有什麼關係?請讀者有點耐心,如果不了解聯儲會的背景,那麼就會 覺得聯儲會本身是很枯燥的一個單位。很多讀者認為聯儲會不就是決定利率的高低嗎?可是如果能了解聯儲會的背景,它是怎樣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原因就越來越清楚。
美國聯儲會創造出了美國的聯儲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它是美國短短兩百多年歷史來的第四個中央銀行(Central Bank),為什麼前面的銀行都廢止了,而要在1913年一次世界大戰前成立這個銀行,它的法律根源是什麼?我在研究猶太人的金融活動時讀到了一本很暢銷的書,書名是《傑 克島創造出來的怪物》(The Creature from Jekyll Island)。這本書是嚴謹的學術著作,作者Edward Griffin是財經專家也是歷史學家,他的著作多半著重財經。讀了他這書之後,才知道聯儲銀行,既不是「聯邦政府銀行」(Federal Government Bank),它的名字聽起來像是政府,其實並不是。它也沒有「儲蓄準備金」(Reserve),更不是一般對外的銀行(Commercial Bank)。聯儲會當時只是一個政府授權負責統籌發行美鈔的私人銀行團,印出的鈔票稱為聯邦儲蓄鈔(Federal Reserve Notes),它的起源和成立非常戲劇化,如果說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金融謀略」,只有少數的「圈內人」(inner circle)策劃和決定,透過政治運作將美國的金融控制權獨攬,一點也不為過。只是今天這個體系已經成為事實,雖然很多人質疑它的正當性,但它依然屹立不搖,繼續蠶食著 每一個人的荷包。錢本身沒有貴賤之分,嶄新的和被揉過發皺的鈔票價值仍然一樣,但鈔票發行和使用鈔票者絕對是控制和被控制的關係。
在美國內戰之前,美國人民是不付個人所得稅的,南北戰爭的時候,因為打仗需要經費,林肯總統曾經徵收戰爭稅,但是效果不彰。南北雙方軍隊都得跟財團舉債買軍火練 兵,輸的一方還不了錢成了呆帳爛帳,贏的一方就得付高利貸以還債,各個銀行發行自己的債?,原來發行貨幣的金銀儲備金都應付不了龐大的財政支出。用信用借貸始於聯 儲會,聯儲會剛成立時還沒有明顯效果,不久就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再逢經濟大蕭條(1929-1930)。到了羅斯福總統上台實施新政,美國的失業率還是居高 不下。
二次大戰帶來了很多的軍需品及武器需求,美國介入戰爭,開始了大量借貸,養肥了很多發戰爭財的企業,同時也讓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越陷越深,老百姓的稅率越來越高, 經濟的發展是兩面刃,一方面看到繁榮,另一方面看到欠債的數字高升,通貨膨脹只有快慢卻從未停止,大家都仰賴聯儲會的利息條件調節財政赤字,有用嗎?我們的上一輩 沒有看到調節的效果,我們這一輩也沒有看到,我們的下一輩也絕對看不到。貸款欠債付利息,繳稅,通貨膨脹,和永無安全感是現代金融體制下的必然四大現象,也是「標 準」的金融生活模式,聯儲會是始作俑者嗎?請讀者看完此書自下結論吧。
本書的第一章就是探討聯儲會是個什麼機構,它的起源和神秘性?它和猶太裔的銀行家的關係到底是什麼?請翻閱到本書第一章〈聯邦儲蓄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的起源和獨特機制〉,和第二章〈聯儲會的基本結構和解決不了的問題〉,聽我徐徐道來。

猶太人與美國
我在研究猶太人和其金融關係的時候,看到猶太人在美國的傑出表現,無論是法律界、學術界、商界、金融界的領導地位,和在全球財經方面的影響力,這種成就和他們數十 年前的慘痛遭遇,形成?烈的對比,看到這落差,叫人想探索是什麼力量將這樣的落差串聯起來的呢?當然,我們下一個研究的對象就是美國猶太族裔的特質。
為什麼是美國而不是歐洲呢?答案很簡單,猶太人在歐洲飽受磨難歷盡艱辛,而在美國,他們找到自由的土壤和發展的平台,積極地融入社會,繼而發展,影響美國的社會風 潮、政治和經濟上的意識形態,甚至回過頭來藉著他們的影響力重新回饋歐洲。
猶太人移民到美國以後得到完全的解放,沒有宗教和政治上的壓迫,靠著自己的努力,因而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他們利用美國在法律和經濟的全球影響力,追回他們曾經在 納粹下受難的平衡。美國在很多城市都有猶太人出資建立的大屠殺紀念館(Holocaust Museum),全世界這樣的紀念館有多少,數數看,紐約、洛杉磯、倫敦、巴黎、芝加哥、華盛頓、維也納、上海、耶路撒冷……全世界大城市幾乎都有,總共有250所,是以 單一主題最多的紀念博物館。讓猶太人的子子孫孫都不再忘記他們祖先所受的災難,一方面也展示出他們在全世界所要宣示的實力。從最惨的地獄煎熬中走出來,邁向世界文 明和經濟的主導地位。
在美國猶太人所受到的待遇是迥然不同的,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從脫離英國獨立以後,她陸陸續續給了歐洲和亞洲很多國家的移民機會,所有在歐洲受到政治迫害的或經濟 困窘的,都逃到美洲避難,清教徒受到天主教的打壓是如此,愛爾蘭的馬鈴薯飢荒引起的難民潮是如此,猶太人的受歧視和迫害也如此。
雖然18和19世紀的美國沒有像今天一樣富強,但對移民的確敞開大門,相比其他國家的政策要寬鬆。當然這與美國不斷需要各種人才來幫助她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猶太 人在歐洲備受歧視,來到美國之後,發現了一片天,美國完全沒有像歐洲那樣嚴重的歧視猶太族裔的觀念,只要自己努力,美國反而成了最好表現自己生產力和創造力的人生 舞台。猶太人來到美國,在信仰上、經濟生活上和追求平等和財富上都有驚人的表現。
這當然與歐洲的歷史有關係,美國的歷史只有短短兩百多年,對猶太人的起源和被羅馬人趕出家園巴勒斯坦放逐歐洲的這一段歷史不甚了解。由世界各地逃離到美國來的移 民,自己生活都很緊張,哪有餘力去研究猶太人的根和他們的歷史?
猶太人最早移民至美國始於17世紀,當初是隨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擴充海上商務來到美國。當英國人在中南美洲販賣黑奴時,他們也是船務的服務業者,18世紀時美國最 多猶太人的是在美國南卡(South Carolina)的查爾斯頓(Charleston)。歐洲興起歧視猶太人運動時,大批猶太人選擇移民美國。到了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由於德國納粹的反猶太人政策明確定 調,很多猶太人選擇歐洲緊鄰國家如法國、英國等去避難,當時美國還沒有發展起來,而且又遠在大西洋彼岸,選擇美國不一定是最好的決定。當納粹佔領幾乎整個歐洲,包 括比較先進國家如荷蘭、法國、比利時等,要求這些國家把猶太裔的人全部交出(round up),猶太人在歐洲除了英國之外幾乎沒有藏身之地,而英國又隔著英倫海峽,1939年以前英國還沒有對德國宣戰。
猶太人帶著最後希望,視美國為避難所,蜂擁似的搶灘登陸。這一段歷史豐饒富曲折性。他們與歐洲猶太族群的關係始終藕斷絲連,到了二十世紀他們在美國各方面的影響力 日蒸月上。猶太人儘管住在美國將近三百年的時間,生活早已經融入在地,但是宗教信仰堅定不移,仍然心繫尚未離開歐洲遭到歧視的猶太人族群。他們的獨特思維,經過了 德國納粹的屠殺,少部分人絕處逢生,形成了同仇敵愾的團結力量,對錫安主義復國運動和以色列建國非常支持,給予財務上支援之外,更發揮左右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力, 這也是今日美國與以色列親密關係的緣由。當然也是導致美國與回教國家之間衝突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這個主題牽涉較廣,本書第三章〈猶太人在美國的發展和成長〉,第 四章〈猶太人在美國的影響力〉從政治,媒體,學術和金融方面作說明。

探討猶太人在歐洲的受難
欲全盤了解猶太人的歷史文化不去深入探討他們的受苦受難是抓不到核心的,而在長達三千多年的受難過程中,以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大屠殺最為嚴重。
猶太人在戰前的總人口約1,300萬,而在戰爭中被德國納粹和同黨人屠殺了600萬,其中90%的猶太裔族群在東歐,整個民族元氣大傷。美國猶太裔的大導演史提 芬.史比伯(Steven Spielberg)導演的《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敘述奧地利商人辛德勒為了賺戰爭錢,從德國納粹手上選了一千多名猶太裔勞工,包括婦女、小孩,給他的工廠做工,因此這些勞工沒有被送到集中營,而存活下來的真 實故事。
事實上,猶太人在納粹下受難的冤魂高達電影裡面的四千倍。猶太人在德國納粹的酷刑和屠殺下學會逆來順受,能夠存活真不容易。兩小時的電影能夠表達的有限,實際上發 生的事件和過程比電影裡面的情節要殘酷得多。
在《猶太人與世界》的書裡,我介绍了猶太人在2000年前耶稣誕生後產生的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相互影響和衝突。猶太人的一神論和不接受耶稣是他們所信的上帝的獨生子 的基督教教義基本上是分歧的。但後來基督教文化成為歐洲主流信仰,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圍繞在基督教教義左右,不信耶稣變成猶太人的「原罪」。在上一本書中第二章〈耶 穌與猶太人的基本衝突〉,和第三章〈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分歧點——耶穌〉裡面分析了這種根由。
二次大戰中,德國納粹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殘酷行為,不但造成了歷史上猶太人幾乎面臨滅族危機,也造成猶太人大難不死,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大團結,促成建設以色列國的 大作為。這一切太戲劇化了,把它歸納成歷史的宿命也好,當成聖經預言的實現也好,我們必須很謹慎地檢視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真正理由和過程。那不只是宗教的,也是 政治和經濟的,和人性中的最惡質的貪婪與歧視。
在上本書第四章〈永不停止的迫害和肅殺:從巴勒斯坦說起〉,提及猶太族裔在歐洲被迫害的歷史,從基督教變成歐洲主流意識後,猶太人幾乎在每個國家都有受害的歷史痕 跡,比較有代表性的如西班牙、俄國、法國和東歐等地區,至於二次世界大戰被迫害和屠殺猶太族最厲害的德國,我略為帶過,卻留在這一本書中做詳細的闡述。
研究猶太人為什麼會被德國納粹政府追殺,不得不從德國的近代史著手找出相關性。我手中的中文巨著《二十世紀德國史》(1995),詳細敘述了將近一百年的發展過 程,無論是經濟政治或制度,都鉅細靡遺。只可惜的是涉及到德國納粹如何對付猶太人的篇幅僅有兩小段而已,有關反猶太和為什麼反猶太的思維如何形成的,並沒有指陳或 敘述,的確有遺珠之憾。我覺得我有義務做進一步的檢視和研究,盡可能的把這一段補足。
二次世界大戰約有五千至七千萬的人民和軍隊死亡,其中最多的五個國家是蘇聯、中國、德國、日本和波蘭。波蘭既不是戰爭發起國家,也沒有選擇能力站在軸心國或英美聯 盟,只是因為被德國佔領,變成了德國予取予求的糧食和資源供應地區,更因為她是猶太人離開巴勒斯坦後在歐洲的第二故鄉,也是人數最集中的地方,就捲入人類歷史上最 悲慘命運行為中的配角。日本天皇的軍隊在中國和亞洲的侵略和野蠻行為,讓人痛恨和唾棄。同樣的德國納粹在歐洲集體屠殺猶太人的惡行和殘忍,真的在人類歷史中罕見, 超乎亞洲人的想像。當然戰後,波蘭又被蘇聯佔領控制,其中波蘭人有做過德國幫兇的,有跟著猶太人一樣受苦的,也有被俄國人欺凌打壓迫害的,人民也受了不少苦,一直 到1989年蘇聯解體為止,讓我們覺得戰爭中,誰都得不到好處,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