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營參謀的情報戰記(無情報國家的悲劇) | 拾書所

大本營參謀的情報戰記(無情報國家的悲劇)

$ 308 元 原價 390
內容簡介


大本營參謀的情報戰記:無情報國家的悲劇

因為不是建立在正確情報上的錯誤戰略而殉死的三百萬英靈的呼喊。即將擱筆之際,衷心祈祝他們的冥福。 「不要得意洋洋地把打敗的仗寫來賺錢!」單單是菲律賓群島決戰,就有四十七萬七千人戰死。那些人即使想寫、想說、想控訴也是不可能的。 戰敗後第四十一年的夏天,有一個雜誌主辦一場座談會,堀雖沒有出席,但會中有人發言說雷伊泰島決戰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堀警告台灣近海空戰戰果過分誇大的電報被大本營作戰科的人吃案了」。因為這樣,各方開始注意堀是如何學習情報的工作,又是如何處理情報,如何做判斷的,那同時也就等於在勸請從情報的觀點來釐清「日軍為什麼會敗得那麼慘?」。   現在,已經是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世代當家做主的時代,想知道當年的事情的方法已逐漸失去。一思及此,就開始感到有接受勸請而寫下來的必要。不過本書並不是情報操作手冊,也不是體系性研究日軍的情報的書,而只是一個個人的體驗記錄。是一個在某一天突然被丟進情報世界的人,如何被那一時一時的風濤所擺弄,同時面對困難處境而被鍛鍊成一個「情報職人」而工作的記錄。   希望讀者諸君能從本書中讀取到一個對情報無知的組織(國家、軍)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悲劇,情報方面的思考是如何的重要。本書中提到的許多戰場上的教訓,都是一心一意為了祖國而咬緊牙關作戰,卻因為不是建立在正確情報上的錯誤戰略而殉死的三百萬英靈的呼喊。即將擱筆之際,衷心祈祝他們的冥福。 內容重點 二戰及之前的日本軍部在戰力上一味強調精神的重要而輕視物理(數字)的兵力。 * 日本正規軍事學校中缺少情報教育,因此作者在陸軍大學中沒有接受到情報教育,而是畢業後分派到負責情報的單位,在執行業務中邊看邊學,從長官、前輩及自我學習中學得。 * 作者敘述他在二次大戰中參與了如何準確判斷美軍在呂宋島戰役之馬尼拉登陸作戰,及因日本戰敗而無疾而終的2個登陸日本本土作戰計畫中的美軍登陸地點、時間、兵力的詳細過程。 * 在日軍已失去主動偵察能力(因制空權喪失,日本船艦也無法自由活動)下,如何判斷出美國部署在馬利安納群島一帶的B-29轟炸機之數量、數量及追蹤投擲原子彈的美國轟炸機的詳細手法和過程。 * 作者在研究美國的戰例中看出制空權之意義與其重要性,而在衛星的時代,依然不變。 * 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死守著點(孤島),美軍跳島戰術則在推進制空領域。* 批判陸

作者簡介


堀榮三

堀榮三,1913年生,日本東京陸軍幼年學校、陸軍士官學校(46期)、陸軍大學(校)(56期)畢業。1943年擔任日本大本營陸軍參謀,歷任第二部(情報部)的德國課、蘇聯課、英美課的職位,從事情報業務。其間還擔任駐紮菲律賓群島日本第14方面軍(司令官山下奉文)的情報主任參謀。日本戰敗後,1954年加入日本自衛隊,歷任國外班長、駐德防衛駐在官、統幕第二室(情報室)室長,一直都在情報領域工作。1967年辭官。擔任過大阪學院大學講師之後,當選故鄉奈良縣西吉野村村長,勤於村政改革,1995年在村長任內身故。

ISBN: 9789869532570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