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歇心靜坐:從初學到深入的靜坐七法,開啟通往內在自由之道
放鬆、敞開心 讓澄澈與簡單 自然浮現
★當代一○八藏密大師之一的格龍仁波切,將修心的最關鍵步驟,精心編纂成七階段的靜坐實修指引,從基礎逐步深化,引你進入大圓滿禪修。
當世界一天天變得更擁擠、更繁忙,困擾我們的問題也越變越多。這些壓力導致我們的行為經常失衡,自由的感覺蕩然無存!若以靜坐等方式,許多問題都會減輕,甚至迎刃而解。
蘇菲派詩人魯米(Jalal al-Din Rumi)說:「昨天我很聰明,因此我想改變世界。今天我有了智慧,所以我正在改變自己。」靜坐就是改變自己的方式,雖是小小的行動,但力道強勁!不只能夠釋放壓力,還可以化解憂愁與抑鬱,矯正諸多失衡,為自己創造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模式,使我們內在與外在世界都安詳和諧。
本書依序呈現的七種靜坐,是一條通往內在自由的道路。它是為「現代人」而設計的,對於任何一個人的生命與靈性開展,都有幫助。
作者格龍仁波切出生於西藏最高、最偏遠的地區。他在那兒的成長環境中,並沒有我們現代生活裡經歷的大部分干擾。因此當他到了西方社會,與目眩神搖的複雜性相遇,並開始在這裡教學的時候,他發現大部分學生根本無法放鬆到足夠的深度,進入靜坐核心。他們也沒有辦法察覺各種傳統靜坐竅訣之間的微妙差異與連結:那些竅訣最終應當會將一切導向最深度的放鬆──證悟。瀰漫在我們社會中的匆忙、壓力、與焦慮,很自然地影響到了修習禪坐的我們。因此,發展深度放鬆,成為這七種靜坐修行體系的首要重點。
本書先談靜坐,把哲學性或技巧性的題材以及定義減到最少,只在相關靜坐的章節中隨文介紹。除了介紹七個階段的靜坐,還插入「法義回顧」單元,把法理做了更詳細的解說,並且提供了背景資料。
真正的靜坐覺受有一種殊勝的感受,所以要避免被我們從事日常事務(我們的計畫、工作、休閒……等)時慣有的大綱、目標、期望等氣氛帶著跑。本書的呈現方式,避開了上述現象,因此禪修者遵循這本實用而細緻入微的指導書籍自學,將可獲致良好成效。當然,大部分人若欲達到最高證悟,最好有一位具格師長的引導。但是,對於一位誠心勤勉的學生來說,這本書一樣很有成效。
★靜坐小語
‧這七種靜坐的精髓是放鬆──放鬆我們的心,敞開它,讓澄澈與簡單自然浮現。
‧釋放壓力與焦慮也是禪修的可喜副產品,但是完全的寧靜與自由(「證悟」本身)才是禪修的目標。
‧通往放鬆之鑰是「簡單」。
‧禪修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七種靜坐提供了一座連接正式禪座與動中修禪的橋樑。
‧耐性是靜坐的關鍵元素,當求取成果的急躁平息下來,我們原本擁有的品質才會浮現。
‧如果我們一進入靜坐就希望獲得成果,我們只是在增加自己的散漫。與其增添更多,此時我們應試著少做一點。
‧只要隨時找個幾分鐘時間,感受一下內心的寧靜,不管心中現起什麼,都對它全然開放,你將可以發展出這種內在的柔性。
‧我們過往以來一直這樣持續忙碌,不是做這個,就是在忙那個,對於這種具有緩解作用的滋補源特別渴求。利用這種心靈能量,我們等於在以一種殊勝的方式自我補養。如果你能每天這樣自我滋補一段較長的時間,那非常好;但假如你每天只有五分鐘或十分鐘空閒可用,幫助仍然很大。你不必剛開始起步就是個「禪修達人」,所有你需要做的,只是讓心與意 達成協議:「我們休息吧!此刻沒有理由跟隨念頭漫遊,也不需要擔憂。且讓我們放鬆,並且開啟。」你甚至完全沒有必要關閉念頭,儘管與它們共處,但不要過度關切或是介入。讓那兒只有完全的開放,然後放鬆於其中。
推薦引文
《歇心靜坐》是一個寶藏,陳列出佛教徒修心的所有必經階段。它帶領我們從第一步踏上禪修之旅,一路走到最後的體悟,圓滿心的證悟天性。本書盡皆涵蓋一切,沒有必要另覓其他修法。
——祖古東杜仁波切,《心靈神醫》、《無盡的療癒》與《無條件的愛心》(The Heart of Unconditional Love,暫譯)的作者
藏傳佛法修行途徑清楚明白又簡單的指引。從初學靜坐到深入修行,《歇心自在》提供了直指而睿智的引導,內容豐富又開放。
──傑克‧康菲爾德,《帶佛法回家》與《踏上心靈幽徑》的作者
格龍仁波切闡述了從基礎到最高階禪修的完整光譜,還有許多可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珍貴洞見。這本書應會改變你的一生。
──阿南渡登,《覺性之妙》與《無我,無礙》的作者
一本現代的禪修鉅著。機智、易讀、又風趣,跟隨這位偉大老師的指引,你將會真正放鬆進入天賦的智慧。這是近年來我讀到最好的禪修指南。
──羅卓˙林茲勒,《端坐如佛》(Sit Like A Buddha暫譯)與《當佛陀走入酒吧》的作者
放鬆、敞開心 讓澄澈與簡單 自然浮現
★當代一○八藏密大師之一的格龍仁波切,將修心的最關鍵步驟,精心編纂成七階段的靜坐實修指引,從基礎逐步深化,引你進入大圓滿禪修。
當世界一天天變得更擁擠、更繁忙,困擾我們的問題也越變越多。這些壓力導致我們的行為經常失衡,自由的感覺蕩然無存!若以靜坐等方式,許多問題都會減輕,甚至迎刃而解。
蘇菲派詩人魯米(Jalal al-Din Rumi)說:「昨天我很聰明,因此我想改變世界。今天我有了智慧,所以我正在改變自己。」靜坐就是改變自己的方式,雖是小小的行動,但力道強勁!不只能夠釋放壓力,還可以化解憂愁與抑鬱,矯正諸多失衡,為自己創造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模式,使我們內在與外在世界都安詳和諧。
本書依序呈現的七種靜坐,是一條通往內在自由的道路。它是為「現代人」而設計的,對於任何一個人的生命與靈性開展,都有幫助。
作者格龍仁波切出生於西藏最高、最偏遠的地區。他在那兒的成長環境中,並沒有我們現代生活裡經歷的大部分干擾。因此當他到了西方社會,與目眩神搖的複雜性相遇,並開始在這裡教學的時候,他發現大部分學生根本無法放鬆到足夠的深度,進入靜坐核心。他們也沒有辦法察覺各種傳統靜坐竅訣之間的微妙差異與連結:那些竅訣最終應當會將一切導向最深度的放鬆──證悟。瀰漫在我們社會中的匆忙、壓力、與焦慮,很自然地影響到了修習禪坐的我們。因此,發展深度放鬆,成為這七種靜坐修行體系的首要重點。
本書先談靜坐,把哲學性或技巧性的題材以及定義減到最少,只在相關靜坐的章節中隨文介紹。除了介紹七個階段的靜坐,還插入「法義回顧」單元,把法理做了更詳細的解說,並且提供了背景資料。
真正的靜坐覺受有一種殊勝的感受,所以要避免被我們從事日常事務(我們的計畫、工作、休閒……等)時慣有的大綱、目標、期望等氣氛帶著跑。本書的呈現方式,避開了上述現象,因此禪修者遵循這本實用而細緻入微的指導書籍自學,將可獲致良好成效。當然,大部分人若欲達到最高證悟,最好有一位具格師長的引導。但是,對於一位誠心勤勉的學生來說,這本書一樣很有成效。
★靜坐小語
‧這七種靜坐的精髓是放鬆──放鬆我們的心,敞開它,讓澄澈與簡單自然浮現。
‧釋放壓力與焦慮也是禪修的可喜副產品,但是完全的寧靜與自由(「證悟」本身)才是禪修的目標。
‧通往放鬆之鑰是「簡單」。
‧禪修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七種靜坐提供了一座連接正式禪座與動中修禪的橋樑。
‧耐性是靜坐的關鍵元素,當求取成果的急躁平息下來,我們原本擁有的品質才會浮現。
‧如果我們一進入靜坐就希望獲得成果,我們只是在增加自己的散漫。與其增添更多,此時我們應試著少做一點。
‧只要隨時找個幾分鐘時間,感受一下內心的寧靜,不管心中現起什麼,都對它全然開放,你將可以發展出這種內在的柔性。
‧我們過往以來一直這樣持續忙碌,不是做這個,就是在忙那個,對於這種具有緩解作用的滋補源特別渴求。利用這種心靈能量,我們等於在以一種殊勝的方式自我補養。如果你能每天這樣自我滋補一段較長的時間,那非常好;但假如你每天只有五分鐘或十分鐘空閒可用,幫助仍然很大。你不必剛開始起步就是個「禪修達人」,所有你需要做的,只是讓心與意 達成協議:「我們休息吧!此刻沒有理由跟隨念頭漫遊,也不需要擔憂。且讓我們放鬆,並且開啟。」你甚至完全沒有必要關閉念頭,儘管與它們共處,但不要過度關切或是介入。讓那兒只有完全的開放,然後放鬆於其中。
推薦引文
《歇心靜坐》是一個寶藏,陳列出佛教徒修心的所有必經階段。它帶領我們從第一步踏上禪修之旅,一路走到最後的體悟,圓滿心的證悟天性。本書盡皆涵蓋一切,沒有必要另覓其他修法。
——祖古東杜仁波切,《心靈神醫》、《無盡的療癒》與《無條件的愛心》(The Heart of Unconditional Love,暫譯)的作者
藏傳佛法修行途徑清楚明白又簡單的指引。從初學靜坐到深入修行,《歇心自在》提供了直指而睿智的引導,內容豐富又開放。
──傑克‧康菲爾德,《帶佛法回家》與《踏上心靈幽徑》的作者
格龍仁波切闡述了從基礎到最高階禪修的完整光譜,還有許多可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珍貴洞見。這本書應會改變你的一生。
──阿南渡登,《覺性之妙》與《無我,無礙》的作者
一本現代的禪修鉅著。機智、易讀、又風趣,跟隨這位偉大老師的指引,你將會真正放鬆進入天賦的智慧。這是近年來我讀到最好的禪修指南。
──羅卓˙林茲勒,《端坐如佛》(Sit Like A Buddha暫譯)與《當佛陀走入酒吧》的作者
作者簡介
格龍仁波切
扎‧格龍祖古晉美丹真曲紮仁波切(H. E. Dza Kilung Tulku Jigme Tendzin Chodrak Rinpoche,簡稱格龍仁波切)是晉美俄察降措(H. H. Jikme Ngotsar Gyatso)的第五任轉世,後者是十八世紀一位已開悟大修行者,並在東藏康巴的雜曲卡(Dzachuka)地區建立了格龍寺(Kilung Monastery)。
仁波切幼年即被正式發現為一位祖古(轉世活佛),後經頂果欽則仁波切(H. H. Dilgo Khyentse Rinpoche)、多智欽仁波切(H. H. Dodrupchen Rinpoche)、佐欽仁波切(H. E. Dzogchen Rinpoche)等認證為第五世格龍仁波切。仁波切在十幾歲的青少年初期就完成了一次三年閉關,並於十七歲時接掌格龍寺。
格龍仁波切於一九九三年前往印度佛教聖地,展開短期的朝聖之旅,出乎意料的,這趟旅程延長到了七年。在印度的期間,他遇到一些西方學生,他們邀請仁波切來到美國教學。一九九八年,他前往美國,在西雅圖地區集結了僧伽團體,並開始把他的時間分配給格龍寺以及西方國家的弘法之旅,去到的地區最後包括歐洲、南美洲、印度、東南亞、亞洲各地。仁波切目前住在美國西雅圖北面的惠德比島(Whidbey Island)上。
格龍仁波切是格龍基金會(Kilung Foundation)的創始主任,在回應西方社會希求佛法教導之呼喚的同時,他也把人道救援送往東藏的雜曲卡地區,支持西藏的教育、文化與人道救援計畫。
扎‧格龍祖古晉美丹真曲紮仁波切(H. E. Dza Kilung Tulku Jigme Tendzin Chodrak Rinpoche,簡稱格龍仁波切)是晉美俄察降措(H. H. Jikme Ngotsar Gyatso)的第五任轉世,後者是十八世紀一位已開悟大修行者,並在東藏康巴的雜曲卡(Dzachuka)地區建立了格龍寺(Kilung Monastery)。
仁波切幼年即被正式發現為一位祖古(轉世活佛),後經頂果欽則仁波切(H. H. Dilgo Khyentse Rinpoche)、多智欽仁波切(H. H. Dodrupchen Rinpoche)、佐欽仁波切(H. E. Dzogchen Rinpoche)等認證為第五世格龍仁波切。仁波切在十幾歲的青少年初期就完成了一次三年閉關,並於十七歲時接掌格龍寺。
格龍仁波切於一九九三年前往印度佛教聖地,展開短期的朝聖之旅,出乎意料的,這趟旅程延長到了七年。在印度的期間,他遇到一些西方學生,他們邀請仁波切來到美國教學。一九九八年,他前往美國,在西雅圖地區集結了僧伽團體,並開始把他的時間分配給格龍寺以及西方國家的弘法之旅,去到的地區最後包括歐洲、南美洲、印度、東南亞、亞洲各地。仁波切目前住在美國西雅圖北面的惠德比島(Whidbey Island)上。
格龍仁波切是格龍基金會(Kilung Foundation)的創始主任,在回應西方社會希求佛法教導之呼喚的同時,他也把人道救援送往東藏的雜曲卡地區,支持西藏的教育、文化與人道救援計畫。
ISBN: 9789864774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