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殖民之後?:臺灣困境、「中國」霸權與全球化
兼治中國近現代史、後殖民研究、全球化理論
當代重要學者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第一本在臺出版著作
土耳其裔美國學者阿里夫.德里克,二○一六年五月應成大臺文系之邀,來臺發表系列講座。本書主要內容,即為相關的五篇講稿,以及一篇深入專訪,從中不僅可見德里克快人快語的一面,也能看到他學思歷程的幾番轉折:從六○學運狂飆年代的親身參與者,到七○、八○年代的中國共產革命研究者,九○年代轉而投入後殖民與全球化理論,然後據此進一步分析解釋「後革命」時代的中國。
事實上這位國際知名學者與臺灣頗有淵源,一九六九年曾來臺學習中文,九○年代又多次造訪。但臺灣卻從未出版過他的著作,本書《殖民之後?》是第一本,大致涵蓋了他學術生涯後半場的核心關懷。
面對一個後殖民與全球化的世界,他思索並追問,殖民真的結束了嗎?全球化終將使世界融為一體?德里克的答案並不樂觀。帝國殖民體制雖然崩潰,隨後的國族建構浪潮,卻往往使用殖民手段壓迫少數、消滅差異。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不但沒有消融隔閡,反倒強化了民族國家之間的競爭與自我意識;況且當資本主義全球化,造就資本可到處流動的跨國企業,深刻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何嘗不是一種殖民形式?
我們以為殖民已是歷史,但德里克殷殷提醒,殖民處境仍無所不在,在全球化的今日,更徹底的殖民正在發生。
告別革命重返世界貿易體系的當代中國,正是受益於這樣的全球結構,並挾其經濟成就強勢發聲。德里克對此深表憂心。他指出中共以反擊歐美殖民主義和反抗西方文化霸權為由,一方面雄心勃勃展開「中華」民族復興大業,視解決臺灣問題為終結舊殖民體制的遺害(但對於臺灣來說卻是再添一筆殖民歷史);另一方面動輒強調中國文化特殊性,來合理化自身的威權統治。他疾呼知識分子此時更要勇於批判與分辨,不該輕易接受以文化差異為託辭的主張。
德里克已在二○一七年十二月一日過世,因此本書也是他的最後遺作,一份給臺灣的臨別贈言。他形容臺灣是「殖民主義製造的土地」,而他對殖民主義的戮力探討,特別是殖民主義、民族主義、歷史認同之間糾葛的關係,今時今日尤其值得我們省思。
兼治中國近現代史、後殖民研究、全球化理論
當代重要學者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第一本在臺出版著作
土耳其裔美國學者阿里夫.德里克,二○一六年五月應成大臺文系之邀,來臺發表系列講座。本書主要內容,即為相關的五篇講稿,以及一篇深入專訪,從中不僅可見德里克快人快語的一面,也能看到他學思歷程的幾番轉折:從六○學運狂飆年代的親身參與者,到七○、八○年代的中國共產革命研究者,九○年代轉而投入後殖民與全球化理論,然後據此進一步分析解釋「後革命」時代的中國。
事實上這位國際知名學者與臺灣頗有淵源,一九六九年曾來臺學習中文,九○年代又多次造訪。但臺灣卻從未出版過他的著作,本書《殖民之後?》是第一本,大致涵蓋了他學術生涯後半場的核心關懷。
面對一個後殖民與全球化的世界,他思索並追問,殖民真的結束了嗎?全球化終將使世界融為一體?德里克的答案並不樂觀。帝國殖民體制雖然崩潰,隨後的國族建構浪潮,卻往往使用殖民手段壓迫少數、消滅差異。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不但沒有消融隔閡,反倒強化了民族國家之間的競爭與自我意識;況且當資本主義全球化,造就資本可到處流動的跨國企業,深刻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何嘗不是一種殖民形式?
我們以為殖民已是歷史,但德里克殷殷提醒,殖民處境仍無所不在,在全球化的今日,更徹底的殖民正在發生。
告別革命重返世界貿易體系的當代中國,正是受益於這樣的全球結構,並挾其經濟成就強勢發聲。德里克對此深表憂心。他指出中共以反擊歐美殖民主義和反抗西方文化霸權為由,一方面雄心勃勃展開「中華」民族復興大業,視解決臺灣問題為終結舊殖民體制的遺害(但對於臺灣來說卻是再添一筆殖民歷史);另一方面動輒強調中國文化特殊性,來合理化自身的威權統治。他疾呼知識分子此時更要勇於批判與分辨,不該輕易接受以文化差異為託辭的主張。
德里克已在二○一七年十二月一日過世,因此本書也是他的最後遺作,一份給臺灣的臨別贈言。他形容臺灣是「殖民主義製造的土地」,而他對殖民主義的戮力探討,特別是殖民主義、民族主義、歷史認同之間糾葛的關係,今時今日尤其值得我們省思。
作者簡介
阿里夫‧德里克
當代著名學者。一九四○年出生於土耳其,一九七三年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一九六九年在美攻讀歷史學博士期間曾來臺學習一年中文,後又於九○年代又多次造訪臺灣。他在美國杜克大學歷史系任教近三十年,二○○一年轉至奧勒岡大學,二○○六年退休後曾受邀到香港中文大學擔任歷史與文化系客座教授。德里克早期致力於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中國共產革命史的研究,其博士論文《革命與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起源,一九一九─一九三七》(Revolution and History: Origins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1919-1937)一鳴驚人,奠定他在學界的重要地位。接下來他繼續以《中國共產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中國革命中的無政府主義》(Anarch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等著作,描繪中國共產革命的思想史圖景。一九九○年代之後,他的學術興趣轉向後殖民研究與全球化理論,寫成《革命之後》(After the Revolution)、《後殖民氛圍》(The Postcolonial Aura)、《全球現代性》(Global Modernit)等一系列論戰著作,但同時也持續關注、批判在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中晉升贏家的當代中國。德里克已於二○一七年底過世。
當代著名學者。一九四○年出生於土耳其,一九七三年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一九六九年在美攻讀歷史學博士期間曾來臺學習一年中文,後又於九○年代又多次造訪臺灣。他在美國杜克大學歷史系任教近三十年,二○○一年轉至奧勒岡大學,二○○六年退休後曾受邀到香港中文大學擔任歷史與文化系客座教授。德里克早期致力於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中國共產革命史的研究,其博士論文《革命與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起源,一九一九─一九三七》(Revolution and History: Origins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1919-1937)一鳴驚人,奠定他在學界的重要地位。接下來他繼續以《中國共產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中國革命中的無政府主義》(Anarch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等著作,描繪中國共產革命的思想史圖景。一九九○年代之後,他的學術興趣轉向後殖民研究與全球化理論,寫成《革命之後》(After the Revolution)、《後殖民氛圍》(The Postcolonial Aura)、《全球現代性》(Global Modernit)等一系列論戰著作,但同時也持續關注、批判在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中晉升贏家的當代中國。德里克已於二○一七年底過世。
ISBN: 978986960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