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首次完整俄文直譯.台灣版特別收錄核災30周年紀實攝影) | 拾書所

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首次完整俄文直譯.台灣版特別收錄核災30周年紀實攝影)

$ 576 元 原價 640
內容簡介


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首次完整俄文直譯,台灣版特別收錄核災30周年紀實攝影)

?在這裡,回家只是死亡的開始……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爆炸事故,輻射塵隨風吹至鄰近小國白俄羅斯……為了避開人口密集處,政府以人工方式降下黑雨,白俄羅斯從此成為重災區。其輻射劑量,竟高達廣島原爆的400倍……





***獻給未來人類的一段歷史***

「車諾比堪稱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災害事件,時至今日我還是不解,我所見證的究竟是過去還是未來?……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恐懼的窠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揚名國際代表作

★歷經十年,超過500位受訪者

★首次完整俄文直譯

★台灣版獨家收錄林龍吟導演深入核災地區,傳達三十年後的真實影像

★政大斯拉夫語系教授鄢定嘉、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陳相因專文推薦



「他們常會急著想趕快把話說完,唯恐說慢就來不及了。我當時沒意識到,他們的證詞都是拿生命換來的」



在白俄羅斯的重災區,美麗與恐懼交織而生。花朵開放得異常豔麗,果實長得特別碩大,不過,一切都禁止摘採……



事故後十年,亞歷塞維奇決定傾聽來自受災區的聲音,她花費了二十年,訪問了超過500位倖存者,他們都是以親眼所見的死亡,換取這些證言,且每個人的聲音都反映出某種真相,那是時間概念的崩解、是國家機器的隱瞞、是俄羅斯人的價值觀,與無數個體生命交織出的眾生相。





看得見的死亡與看不見的敵人



當時蘇聯正在進行一場為期十年的阿富汗戰爭,對士兵來說,當戰爭結束後,死亡便開始遠離。不過,對車諾比事故的救災參與者,當任務結束後,才是死亡的開始。他們被迫打一場名為核災的戰爭,但敵人卻是看不見的。難以逃離,也無處使力。



他們經常拿廣島原子彈轟炸和自身處境相比。但不解的是,廣島核彈是因為戰爭引燃,但深處絕境的他們,遭此景況,又是為何?





「那不是名為『科技』的錯,最大的問題在於人」



車諾比事故開啟了一扇窗,讓人民開始懂得去質疑原本認識的世界。當政府說一切都沒事了,但雙眼所見並非如此。沒有人清楚真正的輻射數字。一切都被隱藏。



這段歷史漸漸從其他地區的人民記憶中消失。但對存活下來的這群人,它從未遠離。即使數年後終獲得其他國家的幫助,仍無法換回原來的世界。而數十年來,白俄羅斯重災區,在接受支援之餘,也宛如成了各國學者專家研究的實驗室,而人人都是白老鼠。





車諾比32週年,珍貴收錄重災區紀實攝影,見證災難的過去與未來



受災區,今日是何種景象?



2014年來自台灣的記者與攝影師林龍吟導演,宛如二十年前走訪各地的亞歷塞維奇,穿越重重困難,進入「重災區」白俄羅斯東南方。他們希望透過近30年後的目光,帶領台灣讀者看見另一種樣貌。在快樂的人群、美麗、生機蓬勃的自然景觀背後,乘載著許多人窮其一生也難以遭遇的過往。



今日白俄羅斯最新的核電廠即將啟用,同時人類正面臨碳排放議題,在不定時炸彈與漸進的汙染危害之間,有理性選擇的可能嗎?人總是在歷史中尋找解答,這次就讓我們一起在文字與影像間尋找答案。





◎各界推薦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莊德仁/北市建國中學歷史教師、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陳玉?/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陳相因/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賀立維/退休教授,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

黃士修/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

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鄢定嘉/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系副教授兼主任

劉心華/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系教授

歐茵西/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

蔣雅郁/去過車諾比核電廠兩次但沒死的人

簡義明/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uedada /《絆:後311,日本社會關鍵詞》、《日本製造:日本廣告人的潮流觀察筆記》作者

車諾比核災三十周年紀實團隊

?

作者簡介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1948年生,記者出身。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作品在國內被禁,電話被竊聽,被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因此她2000年離開家鄉,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其他國家。

其作品以新文體寫成,此為諾貝爾文學獎從未出現過的體裁。這樣的寫作技巧,來自俄國口述傳統。讓世人得以看見映射眾多情感的世界,透過拼貼許多聲音,使作品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是一種記錄真相的文獻文學。

她每部作品都花費數年書寫,訪問數百人,對象跨越數個世代,從1917年到今天。可說是關於蘇維埃靈魂的長篇史詩。其描繪的人性拼圖和提出的問題,使其作品不僅是關乎蘇聯而是甚至於全體人類。

除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與1999年赫爾得獎,其作品獲獎無數,《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獲得2011波蘭安格魯斯中歐文學獎、2011波蘭理查德‧卡布辛斯基獎報導文學類。《車諾比的聲音》獲得2005全美書評人協會獎、1996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二手時間: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獲得2013法國文學界四大獎──法國梅迪奇獎散文類、2013德國藝文界最高榮譽──德國書商和平獎。

相關著作:《鋅皮娃娃兵:聆聽死亡的聲音》《戰爭沒有女人的臉:169個被掩蓋的女性聲音》《我還是想你,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二手時間: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

ISBN: 9789862623275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