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迫與自由 | 拾書所

壓迫與自由

$ 342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關鍵特色
?備受卡繆、西蒙?波娃、蘇珊?桑塔格、阿岡本高度讚譽的西蒙?韋伊,與漢娜?鄂蘭並列「黑暗時代的女思想家」──
?法國當代思想家珍貴著作,中文版首次上市,值得收藏。
?本書為卡繆所編的第六部韋伊的遺稿,也是其相當重要的思想力作。
?編者卡繆引為法國哲學思想必讀之作!卡繆讚譽作者為:「我們時代唯一偉大的靈魂……歐洲的重生如果沒有韋伊的思想,將是不可想像的。」

媒體、作家推薦
「韋伊是法蘭西給當今世界的一份珍貴的禮物……她在現代世界占有獨一無二的位置,這歸因於她思想上完美無缺的延續性。……她的一生,是堅決而瘋狂的一生。在我看來,在人類的共同弱點這個視角上,韋伊的重要意義必須得到重估。」
──切斯拉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波蘭詩人,諾貝爾獎得主)

「韋伊和她的理念之間有種令人感到痛苦的同一性,作為精神之現代苦役最不妥協而令人不安的見證人,她當之無愧。」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作為一個思考政治的人,一如在任何其他方面一樣,西蒙?韋伊都是無法歸類的。她的同情所具有的悖論性,是促成其均衡的原因。一方面,她熱情地擁護平民,特別是受壓迫者──被人的邪惡與自私所壓迫的人,以及被現代社會的無名力量所壓迫的人。……另一方面,她在本質上就是個離群索居的人,以及個人主義者,深深恐懼著她所謂的集體──現代集權主義所創造的怪獸。她在乎的是人的靈魂。
她對人類權力與人類責任的研究,揭露了某些陳腔濫調當中的謬誤,這些陳腔濫調現在依然流行,而在戰爭期間則被當成道德興奮劑。」
──T. S. 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我們時代唯一偉大的靈魂……歐洲的重生如果沒有韋伊的思想,將是不可想像的。」
──阿爾貝?卡繆(Albert Camus)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靈性作家。」
安德烈?紀德(André Gide)

「你是救世軍嗎?」
──托洛斯基(??? ????????? ??????? [Leon Trotsky])

「她的才智、苦修主義、奉獻精神與決然勇氣,我都十分佩服,只是我不能把她看成我的同道人。」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我從《神聖人》(Homo sacer)之後便一直沒有放棄的對法律的批判,正是根植於韋伊。」
──喬治?阿岡本(Giorgio Agamben)

「我們相信音樂帶給我們的情緒,可以讓我們在事後體驗到西蒙娜?韋伊所謂的『絕對的安靜』──電影中最偉大的音樂。」
──澤貝紐?普萊斯納(Zbigniew Preisner,奇士勞斯基《紅白藍三部曲》、《十誡》編曲家)

內容簡介
「西蒙?韋伊在乎的是人的靈魂。她對人類權力與人類責任的研究,揭露了某些陳腔濫調當中的謬誤,這些陳腔濫調現在依然流行,而在戰爭期間則被當成道德興奮劑。」──T.S. 艾略特

「我羨慕她有一顆為全世界跳動的心。」」──西蒙?波娃

《壓迫與自由》是卡繆所整理出版第六部韋伊的遺稿,出版於一九五五年。她早年即為出名的馬克思主義運動家,在法國高中教學與組織工會,並曾親身前往德國(一九三二年)見證過德國工人運動與納粹黨運動,之後韋伊寫下了許多報導、短文、論文,其中最有名的是作為本書主體的一文〈反思自由與社會壓迫的起因〉(一九三四年)。卡繆將這篇重要論述與其他相關主題的文章集結成本書。

在這一系列文章中,韋伊對照歐洲與蘇聯共產主義當時的現況,反思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革命指導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西蒙?韋伊(Simone Weil, 1909-1943)
猶太裔法國哲學家、和平主義者、神祕主義思想家。生於1909年,1928年入法國高等師範學院,她是西蒙娜波娃的同窗,師從阿蘭,關注工人處境,被稱為「紅色貞女」(la vierge rouge)。

畢業後任高中哲學教師,投身工人運動,並在納粹崛起其間參與過營救德國左派成員,接待過流亡巴黎的托洛斯基,但終身未加入共產黨。後來她又親自參與工廠勞動,留下筆記《工人的處境》,被卡繆引為必讀之作。西班牙內戰時,她短暫參與過反法西斯陣營的國際縱隊,同陣營的還有歐威爾、海明威、聶魯達、卡繆、畢卡索等。

一九三七至一九三八年間,她經歷了重要的神祕體驗,深入基督教神祕主義思想,並開始以大量的筆記整理、反思過去與當下的公共活動。二戰爆發後,她先領著父母取道卡薩布蘭卡前往紐約,然後又潛回英國倫敦,加入自由法蘭西反抗軍。

一九四三年八月,在完成了戴高樂臨時政府要求她撰寫的國是建言後,因拒絕接受比法國占領區人民每日配給還更多的食物,導致過度虛弱,病逝於療養院。戰後,卡繆編輯了一系列她的遺稿,使韋伊得到廣泛的關注,蘇珊?桑塔格、艾略特、米沃什都曾盛讚過韋伊著作中的精神力量。

譯者簡介
卡繆(Albert Camus, 1913-1960)
生於北非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勞工家庭,父親在他出生未久便因戰爭亡故。中學後開始半工半讀,大學畢業之後擔任記者,報導許多阿爾及利亞中下勞動階層及穆斯林的疾苦,同時參與政治運動,組織劇團表達觀點。二戰爆發後因在阿爾及利亞服務的報紙被查封,前往巴黎的新聞媒體任職。文學作品眾多,195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著有小說《異鄉人》、《鼠疫》等。1960年於法國因車禍過世。


譯者簡介
楊依陵
法國國際影音創作暨導演學院(École international de creation audiovisuelle et de réalisation)畢業,自由譯者。

審校者
梁家瑜
英國艾賽克斯大學電影暨文學碩士,法國高等電影研究院助理導演二級專業文憑。自由譯者、專欄作家、攝影師。譯有《邊境國》、《再見非洲》、《論特權》、《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二)》,著有《起初,是黑夜》。服務於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



ISBN: 9789570531503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