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敵對的雙方之間,卻發生了真摯的友誼
一位中國小女孩飄洋過海,她踏上的每一片土地都成為遠方
戰火與憤恨燃燒的年代,陌生的人們接納她、眷顧她、也改變她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七歲的陳銀娜從上海飄洋過海來到德國,寄養在馮.史坦尼茨太太家裡。陳家與馮.史坦尼茨家的友誼可追溯至一九○○年的義和團事變。當時德國參與八國聯軍,也派兵進入了北京。負責採買軍糧的德國軍官史坦尼茨少校,結識了對口的中國事務官員,兩人進而相知相惜。兩國雖敵對,他們卻結為莫逆之交。這位中國官員,正是銀娜的伯祖父。因為長輩當年的友誼,銀娜得以前往德國小城布蘭登堡躲避日禍。但抵達不久,戰爭卻再度威脅到她的生活,希特勒揮軍波蘭,掀起二次世界大戰。伊娜(銀娜的德文名字)密切關注著戰局的發展,並且意外地發現:侵略她祖國的日本,如今卻成為了第二家鄉德國的同盟。幾經顛沛流離,伊娜逐漸明白,所謂的「朋友」、「敵人」或是「家鄉」,在個人的生活體驗中,往往與政治大環境下的定義截然不同。
*本書是根據真人真事創作而成的小說。唯書中人物部分為真實,部分則由作者自創並重新予以編排。
本書特色
個人生命史與外在政治大環境之間,存在著既平行又交錯的關係。透過一位到德國避難的中國小女孩的眼睛,我們知道,所謂的「朋友」、「敵人」或「家鄉」,並不像政治所界定的那樣一目瞭然。
個人往往必須在文化的交混與離散的生活中,艱難地尋找自我的認同。尤為難得的是,在戰時高壓、艱困的環境下,書裡面的人物還能維持善良、樂觀的秉性,在亂世中彼此協助。閱畢本書,將會對二戰前後的中國、德國與世界有更生動的體會。
【目次】
篇名
第一篇 台北,台灣╱一九五五年╱回憶
第二篇 上海╱一九三七年五月╱老家
第三篇 青島╱一九三七年夏天╱在育幼院
第四篇 青島和熱那亞之間╱一九三七年九月╱公海上的中秋節
第五篇 一九三七年十月╱抵達德國
第六篇 布蘭登堡╱一九三七年十月╱新家
第七篇 布蘭登堡╱一九三八年四月五日╱學校
第八篇 一九三八年夏天╱高溫假和星期天產生的問題
第九篇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碎片帶來厄運,碎碎不平安
第十篇 布蘭登堡╱一九三九年╱新的戰爭
第十一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年╱活人的鈔票和死人的紙錢
第十二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一年╱又要打包行李
第十三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二年╱可怕的夢
第十四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三年╱轟炸柏林
第十五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四年╱我們拿伊娜怎麼辦
第十六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五年╱離別
第十七篇 一九四五年四月╱未知的旅程
第十八篇 台北,台灣╱一九五五╱當伊娜回想過往
作者的話
與銀娜的邂逅╱洪素珊
譯者的話
大時代的「小」故事╱馬佑真
附錄
大事年表
內文試閱
女郎側身擠過群集的攤販,好奇的環視著騎樓下熙來攘往的街景,沒有人回頭多看她一眼。這氣味、這喧鬧、這說話的口音,彷彿都來自隱約遙遠的夢境。女郎站定在一個攤子前,那是一輛載貨的三輪車,兩口大鍋爐,架在載貨台上,鍋內有許多乒乓球般大的白色丸子,正在滾水中上下跳躍,載浮載沉。小販不時吆喝著:「熱湯圓,好吃的熱湯圓!」
「湯圓!」──從無法辨識的叫賣聲中,兩個音節突然「脫穎而出」!一瞬間,女郎彷彿又回到當年那個讓劉媽牽著小手的女孩,正享受著那一口咬進白
一位中國小女孩飄洋過海,她踏上的每一片土地都成為遠方
戰火與憤恨燃燒的年代,陌生的人們接納她、眷顧她、也改變她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七歲的陳銀娜從上海飄洋過海來到德國,寄養在馮.史坦尼茨太太家裡。陳家與馮.史坦尼茨家的友誼可追溯至一九○○年的義和團事變。當時德國參與八國聯軍,也派兵進入了北京。負責採買軍糧的德國軍官史坦尼茨少校,結識了對口的中國事務官員,兩人進而相知相惜。兩國雖敵對,他們卻結為莫逆之交。這位中國官員,正是銀娜的伯祖父。因為長輩當年的友誼,銀娜得以前往德國小城布蘭登堡躲避日禍。但抵達不久,戰爭卻再度威脅到她的生活,希特勒揮軍波蘭,掀起二次世界大戰。伊娜(銀娜的德文名字)密切關注著戰局的發展,並且意外地發現:侵略她祖國的日本,如今卻成為了第二家鄉德國的同盟。幾經顛沛流離,伊娜逐漸明白,所謂的「朋友」、「敵人」或是「家鄉」,在個人的生活體驗中,往往與政治大環境下的定義截然不同。
*本書是根據真人真事創作而成的小說。唯書中人物部分為真實,部分則由作者自創並重新予以編排。
本書特色
個人生命史與外在政治大環境之間,存在著既平行又交錯的關係。透過一位到德國避難的中國小女孩的眼睛,我們知道,所謂的「朋友」、「敵人」或「家鄉」,並不像政治所界定的那樣一目瞭然。
個人往往必須在文化的交混與離散的生活中,艱難地尋找自我的認同。尤為難得的是,在戰時高壓、艱困的環境下,書裡面的人物還能維持善良、樂觀的秉性,在亂世中彼此協助。閱畢本書,將會對二戰前後的中國、德國與世界有更生動的體會。
【目次】
篇名
第一篇 台北,台灣╱一九五五年╱回憶
第二篇 上海╱一九三七年五月╱老家
第三篇 青島╱一九三七年夏天╱在育幼院
第四篇 青島和熱那亞之間╱一九三七年九月╱公海上的中秋節
第五篇 一九三七年十月╱抵達德國
第六篇 布蘭登堡╱一九三七年十月╱新家
第七篇 布蘭登堡╱一九三八年四月五日╱學校
第八篇 一九三八年夏天╱高溫假和星期天產生的問題
第九篇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碎片帶來厄運,碎碎不平安
第十篇 布蘭登堡╱一九三九年╱新的戰爭
第十一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年╱活人的鈔票和死人的紙錢
第十二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一年╱又要打包行李
第十三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二年╱可怕的夢
第十四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三年╱轟炸柏林
第十五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四年╱我們拿伊娜怎麼辦
第十六篇 布蘭登堡╱一九四五年╱離別
第十七篇 一九四五年四月╱未知的旅程
第十八篇 台北,台灣╱一九五五╱當伊娜回想過往
作者的話
與銀娜的邂逅╱洪素珊
譯者的話
大時代的「小」故事╱馬佑真
附錄
大事年表
內文試閱
女郎側身擠過群集的攤販,好奇的環視著騎樓下熙來攘往的街景,沒有人回頭多看她一眼。這氣味、這喧鬧、這說話的口音,彷彿都來自隱約遙遠的夢境。女郎站定在一個攤子前,那是一輛載貨的三輪車,兩口大鍋爐,架在載貨台上,鍋內有許多乒乓球般大的白色丸子,正在滾水中上下跳躍,載浮載沉。小販不時吆喝著:「熱湯圓,好吃的熱湯圓!」
「湯圓!」──從無法辨識的叫賣聲中,兩個音節突然「脫穎而出」!一瞬間,女郎彷彿又回到當年那個讓劉媽牽著小手的女孩,正享受著那一口咬進白
作者簡介
洪素珊(Susanne Hornfeck)
慕尼黑大學德國文學博士,漢學家。從事專業著述及書籍翻譯,譯作曾多次獲獎。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四年為德國學術交流協會(DAAD)派任於臺灣大學外文系之客座講師。著有《銀娜的旅程》(認同三部曲1)、《英格的孤島》(認同三部曲2)、《木蘭的外婆》(認同三部曲3)。
封面插畫
賀艮得(Günter Hornfeck)
德國畫家及版畫家。
譯者
馬佑真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教育系研究。曾任職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維爾茨堡大學漢學系講師,現為淡江大學德文系講師,並為自由譯者。
慕尼黑大學德國文學博士,漢學家。從事專業著述及書籍翻譯,譯作曾多次獲獎。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四年為德國學術交流協會(DAAD)派任於臺灣大學外文系之客座講師。著有《銀娜的旅程》(認同三部曲1)、《英格的孤島》(認同三部曲2)、《木蘭的外婆》(認同三部曲3)。
封面插畫
賀艮得(Günter Hornfeck)
德國畫家及版畫家。
譯者
馬佑真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教育系研究。曾任職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維爾茨堡大學漢學系講師,現為淡江大學德文系講師,並為自由譯者。
ISBN: 9789865727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