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字與文物的故事:回到石器時代
實例解說石器時代的文化,解開古器物的來歷,
與現代漢字的身世之謎。
石器時代的古人過著怎麼樣的生活?
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和文明的發展有什麼樣的關聯?
從古器物的發明來說文解字:
◆ 你知道父這個字和石斧的發明有關嗎?
◆ 玉器為什麼做成蟲子的形象?
◆ 古代氏族的圖騰竟和治病有關係?
◆ 「陶」字的由來和陶器的製作有關?
◆ 「庶」民這個字,其實和煮食物的方式有關?
許進雄教授經過嚴謹的研究和考證,重新揭開古文化的面貌:
從石器時代先人的生活器具,推敲現代漢字最原始的起源。
每一個時代都為下一個時代累積文明的果實,
每一段文明都經過千萬年的發展,才成為現在的樣子;
古文化的器物和你我之間相距並不遠,想知道漢字的筆劃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必須回到石器時代的生活現場,認識遠古時期的甲骨文世界。
實例解說石器時代的文化,解開古器物的來歷,
與現代漢字的身世之謎。
石器時代的古人過著怎麼樣的生活?
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和文明的發展有什麼樣的關聯?
從古器物的發明來說文解字:
◆ 你知道父這個字和石斧的發明有關嗎?
◆ 玉器為什麼做成蟲子的形象?
◆ 古代氏族的圖騰竟和治病有關係?
◆ 「陶」字的由來和陶器的製作有關?
◆ 「庶」民這個字,其實和煮食物的方式有關?
許進雄教授經過嚴謹的研究和考證,重新揭開古文化的面貌:
從石器時代先人的生活器具,推敲現代漢字最原始的起源。
每一個時代都為下一個時代累積文明的果實,
每一段文明都經過千萬年的發展,才成為現在的樣子;
古文化的器物和你我之間相距並不遠,想知道漢字的筆劃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必須回到石器時代的生活現場,認識遠古時期的甲骨文世界。
作者簡介
許進雄
1941年出生於高雄。準備大學聯考時,讀到清代王念孫注釋的《廣雅疏證》,從此踏上研究中國文字奧妙的學問。在臺灣大學中文系就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專精甲骨文和博物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應聘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968年),整理館藏的甲骨(明義士收藏),在博物館研究階段,得到重要發現──「以甲骨上的鑽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此一發現影響文字學界甚巨。安陽博物館甲骨展覽廳評為「甲骨學最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後,在東亞系兼職授課。1996年回到臺灣,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聘約,教授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等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專著:《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古事雜談》、《文字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博物館裡的文字學家》、《字字有來頭》系列著作等。
1941年出生於高雄。準備大學聯考時,讀到清代王念孫注釋的《廣雅疏證》,從此踏上研究中國文字奧妙的學問。在臺灣大學中文系就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專精甲骨文和博物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應聘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968年),整理館藏的甲骨(明義士收藏),在博物館研究階段,得到重要發現──「以甲骨上的鑽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此一發現影響文字學界甚巨。安陽博物館甲骨展覽廳評為「甲骨學最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後,在東亞系兼職授課。1996年回到臺灣,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聘約,教授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等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專著:《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古事雜談》、《文字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博物館裡的文字學家》、《字字有來頭》系列著作等。
ISBN: 978957053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