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英帝國的經驗──喪失美洲,帝國的認同危機與社會蛻變
從新教帝國到世界帝國,從喪失美洲到縱橫七海,
「大英帝國」其實是跨越兩種不同面相,經過解體再重組的「兩個帝國」?
移民、奴隸解放、百貨公司、商品與人的流動……
從社會生活史的「柔性帝國」角度,描繪不為人知的「帝國側臉」,
如此便會勾勒出一幅饒富趣味的景象。
當我們提到「大英帝國」時,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優雅的下午茶、強大的海軍、大英博物館的精美收藏、還是小說家福斯特和毛姆筆下的異國風情?
然而,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卻是從「領土喪失」開始建構起的?
美洲殖民地的獨立在傳統的大英帝國史中,往往只被視為一段不重要的插曲。然而,本書作者大膽地提出一個論點:美洲的喪失,才是大英帝國由「新教帝國」,重組為「世界帝國」的一大關鍵!
■ 「美洲喪失」帶來的衝擊──帝國認同的瓦解與重組
英國在十八世紀初,已經具備了「帝國」的形式;然而,這個帝國不過是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國度,聯繫母國與殖民地的,是共通的新教信仰。透過新教,凝聚了「我們都是英國人」的認同。但,美國獨立卻打破了這種脆弱的紐帶。
同為新教徒的美國人與天主教的法國聯手,打敗了英軍,對英國人造成很大的衝擊。以往的新教認同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思索「我們是誰?」「到底什麼是英國人?」史學家愛德華‧吉朋,正是在這個時候寫下了《羅馬帝國衰亡史》,探索強盛的「帝國」為何會逐漸瓦解的原因。
經由這個「喪失與重組」的過程,英國由英格蘭王國邁向真正的「聯合王國」,其面相也產生了重大轉變。由壟斷貿易轉變為自由貿易、由蓄奴轉變為解放奴隸、移民社會的變化、女性能見度的提升等,都是這個重組過程中所帶來的衝擊。也因為這個重組,我們才得見今日認識的「大英帝國」。
■ 帝國社會結構的重組──移民增長與道德重整
失去美洲之後的大英帝國「解散之後再次重組」,重組後的新帝國,不論在自我認同和社會架構上,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喪失美洲後的英國,開始將蘇格蘭與愛爾蘭納入掌控之中,從而形成了「聯合王國」的雛型;在這種形塑過程中,大量因戰亂與飢荒逃離王國的蘇格蘭人與愛爾蘭人,構成了第一波移民潮的主力。這波移民風潮到了十九世紀後,又因為工業革命造成的貧民問題,而產生了新動力。在這第二波移民潮中,我們所熟知的澳洲、加拿大,以及現今的美國社會,都為其所形塑,並誕生了今日的面貌。
帝國重組的第二個現象,便是道德的重整。美洲的喪失,促使英國人開始省思:我們之所以失敗,是否是因為道德腐敗之故?於是,在英國,掀起了一股「道德重整」之風。包括拯救貧民、鼓吹福音主義、整飭東印度公司的腐敗等,而最為著稱的,便是解放黑奴。英國原本是蓄奴的主要國家,但卻搖身一變成為解放奴隸的先驅。所謂「慈善的帝國」形象,便是在這種狀況下興起的。
■女性的帝國──「維多利亞仕女」VS獨立自主的女性
以維多利亞女王為首,女性的形象在第二次帝國期間也有重大轉變。英國政治家如迪斯雷利等人,將女王打造成「帝國的象徵」,從而為帝國附上了一層女性的柔和色彩。以女王為首的「維多利亞仕女」,給人的印象是一種宛如「家庭的天使」般,溫柔賢慧、愛夫愛子的淑女形象,這種優雅卻又有如籠中鳥般的印象,正是一般大英帝國女性在傳統眼光中的看法。
然而,事實上大英帝國的女性,並不只限於所謂的「維多利亞仕女」。且不說當時因為工業化社會而產生的眾多單身女性,在帝國的各個角落中,也可以見到女性獨立且活躍的形象。除了我們熟知的醫護與慈善領域外,在移民群、殖民地當中,也出現了許多女性遠渡重洋,跨足偏遠社會的身影。
換言之,在看似對女性重重限制的第二次大英帝國,卻也因其發展給了女性更開闊的空間,從而為後來的婦女運動埋下了種子。
■ 自由貿易的帝國──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重組之後的大英帝國,最大的特色就是自由貿易取代了壟斷貿易,過去想像不到的交易情況,在帝國當中都能看到。因此也有人說,新的大英帝國其實就是個「物品的帝國」。
◎午茶時間的登場
在英國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男人喝咖啡,女人喝紅茶」。相較於價格較昂的咖啡,隨著東印度公司擴張輸入英國的紅茶,變成了女性喜愛的飲品。女性將「準備下午茶」當成是家庭的一個重要環節,於是英式下午茶也就成了「英國習慣」的一大象徵。
◎百貨公司的興起
百貨公司的興起,也是自由貿易帝國的一大象徵。受到第一次萬國博覽會的刺激,人們對於各地商品的需求激增,於是出現了將各地貨物集中一處,供市民進行消費的百貨業。百貨公司的出現,代表著民眾對於物質的渴望大幅提升。
◎博物館的出現
帝國擴張的另一個象徵,就是博物館的出現。以大英博物館為代表,博物館不只蒐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物品,同時也擴充了當代人民的眼界。十九世紀末,英國爆發了狂熱的「埃及熱潮」,大英博物館的埃及展品功不可沒。
◎旅行的發達
帝國的版圖擴大,同時也促進了旅行業的誕生。汽船與火車的出現,讓原本昂貴的旅行變成大眾都能享受的廉價娛樂,登山變成時尚消遣,海外旅行也變成帝國人民趨之若鶩的新享受。不過,旅行團員欠缺對當地的理解,破壞環境,這對帝國的形象,其實也有不良影響。
從新教帝國到世界帝國,從喪失美洲到縱橫七海,
「大英帝國」其實是跨越兩種不同面相,經過解體再重組的「兩個帝國」?
移民、奴隸解放、百貨公司、商品與人的流動……
從社會生活史的「柔性帝國」角度,描繪不為人知的「帝國側臉」,
如此便會勾勒出一幅饒富趣味的景象。
當我們提到「大英帝國」時,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優雅的下午茶、強大的海軍、大英博物館的精美收藏、還是小說家福斯特和毛姆筆下的異國風情?
然而,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卻是從「領土喪失」開始建構起的?
美洲殖民地的獨立在傳統的大英帝國史中,往往只被視為一段不重要的插曲。然而,本書作者大膽地提出一個論點:美洲的喪失,才是大英帝國由「新教帝國」,重組為「世界帝國」的一大關鍵!
■ 「美洲喪失」帶來的衝擊──帝國認同的瓦解與重組
英國在十八世紀初,已經具備了「帝國」的形式;然而,這個帝國不過是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國度,聯繫母國與殖民地的,是共通的新教信仰。透過新教,凝聚了「我們都是英國人」的認同。但,美國獨立卻打破了這種脆弱的紐帶。
同為新教徒的美國人與天主教的法國聯手,打敗了英軍,對英國人造成很大的衝擊。以往的新教認同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思索「我們是誰?」「到底什麼是英國人?」史學家愛德華‧吉朋,正是在這個時候寫下了《羅馬帝國衰亡史》,探索強盛的「帝國」為何會逐漸瓦解的原因。
經由這個「喪失與重組」的過程,英國由英格蘭王國邁向真正的「聯合王國」,其面相也產生了重大轉變。由壟斷貿易轉變為自由貿易、由蓄奴轉變為解放奴隸、移民社會的變化、女性能見度的提升等,都是這個重組過程中所帶來的衝擊。也因為這個重組,我們才得見今日認識的「大英帝國」。
■ 帝國社會結構的重組──移民增長與道德重整
失去美洲之後的大英帝國「解散之後再次重組」,重組後的新帝國,不論在自我認同和社會架構上,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喪失美洲後的英國,開始將蘇格蘭與愛爾蘭納入掌控之中,從而形成了「聯合王國」的雛型;在這種形塑過程中,大量因戰亂與飢荒逃離王國的蘇格蘭人與愛爾蘭人,構成了第一波移民潮的主力。這波移民風潮到了十九世紀後,又因為工業革命造成的貧民問題,而產生了新動力。在這第二波移民潮中,我們所熟知的澳洲、加拿大,以及現今的美國社會,都為其所形塑,並誕生了今日的面貌。
帝國重組的第二個現象,便是道德的重整。美洲的喪失,促使英國人開始省思:我們之所以失敗,是否是因為道德腐敗之故?於是,在英國,掀起了一股「道德重整」之風。包括拯救貧民、鼓吹福音主義、整飭東印度公司的腐敗等,而最為著稱的,便是解放黑奴。英國原本是蓄奴的主要國家,但卻搖身一變成為解放奴隸的先驅。所謂「慈善的帝國」形象,便是在這種狀況下興起的。
■女性的帝國──「維多利亞仕女」VS獨立自主的女性
以維多利亞女王為首,女性的形象在第二次帝國期間也有重大轉變。英國政治家如迪斯雷利等人,將女王打造成「帝國的象徵」,從而為帝國附上了一層女性的柔和色彩。以女王為首的「維多利亞仕女」,給人的印象是一種宛如「家庭的天使」般,溫柔賢慧、愛夫愛子的淑女形象,這種優雅卻又有如籠中鳥般的印象,正是一般大英帝國女性在傳統眼光中的看法。
然而,事實上大英帝國的女性,並不只限於所謂的「維多利亞仕女」。且不說當時因為工業化社會而產生的眾多單身女性,在帝國的各個角落中,也可以見到女性獨立且活躍的形象。除了我們熟知的醫護與慈善領域外,在移民群、殖民地當中,也出現了許多女性遠渡重洋,跨足偏遠社會的身影。
換言之,在看似對女性重重限制的第二次大英帝國,卻也因其發展給了女性更開闊的空間,從而為後來的婦女運動埋下了種子。
■ 自由貿易的帝國──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重組之後的大英帝國,最大的特色就是自由貿易取代了壟斷貿易,過去想像不到的交易情況,在帝國當中都能看到。因此也有人說,新的大英帝國其實就是個「物品的帝國」。
◎午茶時間的登場
在英國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男人喝咖啡,女人喝紅茶」。相較於價格較昂的咖啡,隨著東印度公司擴張輸入英國的紅茶,變成了女性喜愛的飲品。女性將「準備下午茶」當成是家庭的一個重要環節,於是英式下午茶也就成了「英國習慣」的一大象徵。
◎百貨公司的興起
百貨公司的興起,也是自由貿易帝國的一大象徵。受到第一次萬國博覽會的刺激,人們對於各地商品的需求激增,於是出現了將各地貨物集中一處,供市民進行消費的百貨業。百貨公司的出現,代表著民眾對於物質的渴望大幅提升。
◎博物館的出現
帝國擴張的另一個象徵,就是博物館的出現。以大英博物館為代表,博物館不只蒐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物品,同時也擴充了當代人民的眼界。十九世紀末,英國爆發了狂熱的「埃及熱潮」,大英博物館的埃及展品功不可沒。
◎旅行的發達
帝國的版圖擴大,同時也促進了旅行業的誕生。汽船與火車的出現,讓原本昂貴的旅行變成大眾都能享受的廉價娛樂,登山變成時尚消遣,海外旅行也變成帝國人民趨之若鶩的新享受。不過,旅行團員欠缺對當地的理解,破壞環境,這對帝國的形象,其實也有不良影響。
作者簡介
井野瀨久美惠
甲南大學教授,專長為英國近代史、大英帝國史。曾任日本性別史學會理事、編輯委員、日本學術會議第一部會史學委員會所屬會員。二??四年以著作《殖民地經驗的去向》獲得東京女子大學女性學研究所第十九回「女性史?青山??賞」。二??五以著作《殖民地經驗的去向:Alice Green的沙龍和世紀轉換期的大英帝國》(人文書院,2004)取得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另著有《女人們的大英帝國》(講談社,1998)、《被稱為Hooligan的少年們──小孩子們的大英帝國》(中央公論,1999)、《謁見黑人、白人之王──繪畫中的大英帝國》(山川,2002);與北川勝彥共編著《非洲與帝國──朝向殖民主義研究的新思考》(晃洋書房,2011年)。
甲南大學教授,專長為英國近代史、大英帝國史。曾任日本性別史學會理事、編輯委員、日本學術會議第一部會史學委員會所屬會員。二??四年以著作《殖民地經驗的去向》獲得東京女子大學女性學研究所第十九回「女性史?青山??賞」。二??五以著作《殖民地經驗的去向:Alice Green的沙龍和世紀轉換期的大英帝國》(人文書院,2004)取得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另著有《女人們的大英帝國》(講談社,1998)、《被稱為Hooligan的少年們──小孩子們的大英帝國》(中央公論,1999)、《謁見黑人、白人之王──繪畫中的大英帝國》(山川,2002);與北川勝彥共編著《非洲與帝國──朝向殖民主義研究的新思考》(晃洋書房,2011年)。
ISBN: 978957865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