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港新灣(打狗港濱戲獅甲) | 拾書所

舊港新灣(打狗港濱戲獅甲)

$ 356 元 原價 356
內容簡介


舊港新灣:打狗港濱戲獅甲

近代高雄的發展與高雄港息息相關。1863年開港,1908年開始築港工程,高雄這個因高雄港而崛起的港市,除了原有的貨物運輸功能外,在日治末期隨著日本政府的南進政策,在戲獅甲地區興築了以軍需工業為主的工業港區。戰爭結束後,這個區域的軍事色彩逐漸淡去,但工業卻逐步增強,不僅奠定高雄成為「工業都市」的基礎,許多戰後與臺灣經濟息息相關的產業,如石化、鋼鐵業等,也從此地發跡。  
  從戲獅甲的變遷過程,可以看到臺灣工業發展的縮影。興起於日治末期的高雄戲獅甲工業區,為了配合日本帝國的南進政策,建立了煉鋁、機械、化學、肥料等工業。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後繼續沿用,進而發展塑膠、合板等產業,台塑第一個工廠也在此建立,自此開啟日後的石化產業。戲獅甲是臺灣最早形成、最重要的工業區,其歷史脈絡包含日治末期的軍需工業、戰後公營事業的接收、臺灣石化及重工業、國營事業民營化、舊港區活化、地方政府與中央之間的拉鋸,以及高雄市與高雄港發展等議題。
  本書是第一本研究戲獅甲工業區的專著,各章依歷史發展鋪陳敘述:日治時期的萌芽;戰後的接收;美援扶持下的戲獅甲黃金時期;戲獅甲工廠轉型失敗後的衰微;戲獅甲工廠民營化後,在多功能經貿園區及亞洲新灣區的政策下,成為高雄新的商業中心。

作者簡介


王御風

王御風,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助理教授。著有《和風吹撫的港市:打造高雄日人的故事》(2017,與杉森藍、吳孟青、黃于津、許聖迪合著)、《圖解臺灣史》(2017)、《波瀾壯闊:台灣貨櫃運輸史》(2016)、《台灣選舉史》(2016)、《圖解台灣棒球史》(2014)、《高雄社會領導階層的變遷(1920-1960)》(2013)、《一本就懂台灣史》(2013)、《鳳山雙城記》(2012)等。

ISBN: 9789578630581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