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外科醫生與瘋狂大腦決鬥的傳奇:神經學奇案500年,世界最古怪病症的不思議之旅
Amazon、Goodreads年度科普好書
獲獎無數暢銷科普作家、《消失的湯匙》《小提琴家的大拇指》作者又一力作
──妄想、創傷、癲痴、復原,瘋頭瘋腦的人類史──
?
「精神治療不是科學領域,而是文學範疇」──是枝裕和《第三次殺人》
我們的大腦小宇宙如何對所有人說出誠實的謊言?
神經醫學又如何像最出色的小說一樣,揭露普遍的真理?
▍瘋狂的科學家、精神錯亂的罪犯、悲劇天才、苦惱的靈魂,抽絲剝繭一個又一個血腥又迷人的故事!
腦部運作止於何處,心智運作從何處開始?如何從生理腦中生出心智意識?被打了一拳的頭、精神失常、失靈的大腦,腦袋裡的一個小故障,總是會滾成意想不到的大雪球,導致奇怪但顯著的後果。這些瑕疵揭露出大腦如何演化、如何組成,單靠這類案例就可以寫出一整部大腦的自然史。
早期對人腦的研究是靠一種簡單的方法:等待中風、癲癇、傳染病和可怕的意外降臨,然後觀察病患如何應對。在許多案例裡,他們能存活下來簡直就是難解的奇蹟。觀察家對於不同的大腦部位受損造成病患性格大變,感到驚訝。一夕之間,病患就認不得自己的小孩;原本的社區棟梁變成說謊成癖的騙子;有些人則是不能說話但可以唱歌。
著名科普作家山姆‧肯恩以清晰鋒利的機智,挖掘出許多神經學奇案背後的故事,像是幻肢、吃掉記憶的病毒,以及用舌頭看世界的盲人。他講述這些凡夫俗子的奮鬥、堅韌和深刻人性如何打造出神經科學,在過程中揭露大腦的祕密通道。
本書深入剖析500年來神經醫學的傳奇,主題由小而大,從神經元擴展到神經迴路、感知系統、腦部與身體的溝通、腦部與心智的關聯,最後是腦神經與意識的關係。每一章以一位腦神經受損者的故事論述相關主題,帶領我們造訪一個不同的地方、遊歷一個不同的時代,讓那些國王、食人族、侏儒和探險家的生命重新復活,他們的掙扎與奮鬥,使現代的神經科學成為可能。
▍周遊最戲劇化的神經醫學博物館,盡享欲罷不能的邪惡科學樂趣!
【如果可以挑選一種神經缺陷症體驗一天,你會選哪一種?】
▏臉孔失認症:臉盲,無法區別臉孔的不同
▏動物失認症:可以區別植物、臉孔、人造物,無法辨識任何動物
▏顏色失憶症:可以感知顏色,無法記住事物的顏色
▏半側空間忽略症:只吃一半食物、穿半邊衣服,無法留意世界的其中一半
▏外國口音症候群:無法發出需要的聲音,突然用某一種腔調說話
【瘋狂、大腦與人類,神經科學不思議】
▏一根長矛刺中黃金護具裡的法王亨利二世雙眼,扯裂了數百萬個神經元,神經傳導物質在大腦裡氾濫。顱骨骨折可以救人一命,腦震盪卻足以致命?
▏「刺客傳教士」聽到神的旨意要他去暗殺總統,精神失常與腦部化學的因果關係錯綜複雜。憂鬱症讓腦中的化學物質改變,還是腦中的化學物質造成憂鬱症?
▏物理學家理查‧費曼把方程式裡的x看成巧克力色,作曲家李斯特斥責管弦樂團把他的音樂彈錯顏色。神經迴路如何重新配線,打造出可塑性十足的腦袋?
▏牧羊人可以靠長相辨識不同的羊隻,那些羊卻不能辨識他。進行臉部移植之後,大腦會認得變臉的新面孔仍是原來的自我嗎?
▏幻肢、幻齒、幻陰莖的荒謬感覺,反而比真實部位的感受更顯著。神經把訊息傳遞給身體,但愚弄大腦是一件容易的事嗎?
▏笑到東倒西歪,沒有意義,沒有歡喜,沒有快樂,大笑而死。有些退化性的腦疾病在靈長動物身上是有傳染性的?
▏腦傷有時會釋放出黑暗欲望,神經科學未來無疑將改變司法體系。如果犯罪行為是腦傷所致,違犯者有罪與否?
▏杜斯妥也夫斯基在癲癇發作之前會經歷罕見的「狂喜前兆」,之後又會感到幻滅。腦部生理運作與心智思考運作,邊界截然分明還是模糊難辨?
▏感覺自己多出一顆頭,越趨近牆壁時牆壁越往後退,右手扣上扣子而左手馬上解開。當情緒和心智現象出了差錯,人會如何陷入妄想?
▏腦傷導致的強制說謊傾向常常帶有黑色幽默的趣味,而缺乏維生素也會影響人的記憶。有些人看起來對自己正在撒謊毫無所覺,這真的可能嗎?
▏有些說話結巴的人唱起歌來完全沒問題,有些人可以寫下句子卻無法閱讀它。如果左右側腦無法協同合作,我們連推理小說都讀不了?!
▏過去的神經科學家翻遍大腦裡的每一個裂縫,想找到人類意識的所在地。意識是存在於我們大腦裡某個地方的某樣東西嗎?
▍對本書的讚譽
「大腦在哪裡結束,心智又從哪裡開始?充滿好奇心的讀者將會發現,在你專心投入這本極度迷人又發人深省的神經科學史著作時,你的大腦和心智都在興奮跳躍。」
——唐娜‧查維斯(Donna Chavez),《書單》雜誌(Booklist)
「在科普作家山姆‧肯恩的巧手下,腦傷的故事變得更加閃耀,不僅照亮了坐在診斷桌旁或躺在檢驗台上的角色,還闡明了至今依然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科學發現的通則……肯恩為病患注入生命,也讓醫生和科學家與未知腦傷奮戰的過程變得鮮活起來。」
——鮑伯‧葛蘭特(Bob Grant),《科學家》雜誌(The Scientist)
「肯恩……讓我們看到,顱內災難如何透過從大體解剖到意識層面的惱人案例,逐步建構出神經科學。科學無論多普及,還是有更多令人著迷的內容。」
——芭芭拉‧凱澤(Barbara Kiser),《自然》期刊(Nature)
「肯恩不僅向這些讓科學得以進步的患者們致敬,還讓這些患者充滿人性。」
——克拉拉‧莫斯科維茲(Clara Moskowitz),《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把你的Netflix待看影片先暫停吧。這本書從第一頁開始,就會要你全心投入。這不僅是一本關於存在奧祕的迷人指南,還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故事集,凡是對古怪罕見及形上學有興趣的人,都會愛不釋手。」
——威廉‧龐士東(William Poundstone),《為什麼出布容易贏》(Rock Breaks Scissors)作者
「作者以高超技巧闡述大腦的功能與失能如何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興味盎然……這些聲明最後提出一些扣人心弦的重大問題,關於身分的本質,以及身而為人意味著什麼。」
——霍華‧史奈德(Howard Schneider),《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這是山姆‧肯恩迄今為止最棒的一本書,一本好讀、非傳統的大腦歷史,裡頭充滿了瘋狂科學家、精神錯亂的罪犯、天才,以及不幸的靈魂。」
——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醉人植物博覽會》(The Drunken Botanist)作者
「娛樂與血腥兼具……山姆‧肯恩證明,一個可以將每則故事與其背後科學串連起來的能幹嚮導,永遠充滿了狂熱的好奇心。」
——凱特‧塔特爾(Kate Tuttle),《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暢銷作家肯恩用接連不斷的故事,提供一個引人入勝但有時也恐怖可怕的角度,讓我們看到早期的神經科學基本上就是一種醫療猜謎遊戲……好看又具引用價值,肯恩的書寫銳利精闢,每個故事都讓神經科學史變得活靈活現。」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閱讀這本故事集就像在參觀一座神經科學博物館最戲劇性的失常案例,每一章都把我們帶到另一個不同的地方和時代。」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Amazon、Goodreads年度科普好書
獲獎無數暢銷科普作家、《消失的湯匙》《小提琴家的大拇指》作者又一力作
──妄想、創傷、癲痴、復原,瘋頭瘋腦的人類史──
?
「精神治療不是科學領域,而是文學範疇」──是枝裕和《第三次殺人》
我們的大腦小宇宙如何對所有人說出誠實的謊言?
神經醫學又如何像最出色的小說一樣,揭露普遍的真理?
▍瘋狂的科學家、精神錯亂的罪犯、悲劇天才、苦惱的靈魂,抽絲剝繭一個又一個血腥又迷人的故事!
腦部運作止於何處,心智運作從何處開始?如何從生理腦中生出心智意識?被打了一拳的頭、精神失常、失靈的大腦,腦袋裡的一個小故障,總是會滾成意想不到的大雪球,導致奇怪但顯著的後果。這些瑕疵揭露出大腦如何演化、如何組成,單靠這類案例就可以寫出一整部大腦的自然史。
早期對人腦的研究是靠一種簡單的方法:等待中風、癲癇、傳染病和可怕的意外降臨,然後觀察病患如何應對。在許多案例裡,他們能存活下來簡直就是難解的奇蹟。觀察家對於不同的大腦部位受損造成病患性格大變,感到驚訝。一夕之間,病患就認不得自己的小孩;原本的社區棟梁變成說謊成癖的騙子;有些人則是不能說話但可以唱歌。
著名科普作家山姆‧肯恩以清晰鋒利的機智,挖掘出許多神經學奇案背後的故事,像是幻肢、吃掉記憶的病毒,以及用舌頭看世界的盲人。他講述這些凡夫俗子的奮鬥、堅韌和深刻人性如何打造出神經科學,在過程中揭露大腦的祕密通道。
本書深入剖析500年來神經醫學的傳奇,主題由小而大,從神經元擴展到神經迴路、感知系統、腦部與身體的溝通、腦部與心智的關聯,最後是腦神經與意識的關係。每一章以一位腦神經受損者的故事論述相關主題,帶領我們造訪一個不同的地方、遊歷一個不同的時代,讓那些國王、食人族、侏儒和探險家的生命重新復活,他們的掙扎與奮鬥,使現代的神經科學成為可能。
▍周遊最戲劇化的神經醫學博物館,盡享欲罷不能的邪惡科學樂趣!
【如果可以挑選一種神經缺陷症體驗一天,你會選哪一種?】
▏臉孔失認症:臉盲,無法區別臉孔的不同
▏動物失認症:可以區別植物、臉孔、人造物,無法辨識任何動物
▏顏色失憶症:可以感知顏色,無法記住事物的顏色
▏半側空間忽略症:只吃一半食物、穿半邊衣服,無法留意世界的其中一半
▏外國口音症候群:無法發出需要的聲音,突然用某一種腔調說話
【瘋狂、大腦與人類,神經科學不思議】
▏一根長矛刺中黃金護具裡的法王亨利二世雙眼,扯裂了數百萬個神經元,神經傳導物質在大腦裡氾濫。顱骨骨折可以救人一命,腦震盪卻足以致命?
▏「刺客傳教士」聽到神的旨意要他去暗殺總統,精神失常與腦部化學的因果關係錯綜複雜。憂鬱症讓腦中的化學物質改變,還是腦中的化學物質造成憂鬱症?
▏物理學家理查‧費曼把方程式裡的x看成巧克力色,作曲家李斯特斥責管弦樂團把他的音樂彈錯顏色。神經迴路如何重新配線,打造出可塑性十足的腦袋?
▏牧羊人可以靠長相辨識不同的羊隻,那些羊卻不能辨識他。進行臉部移植之後,大腦會認得變臉的新面孔仍是原來的自我嗎?
▏幻肢、幻齒、幻陰莖的荒謬感覺,反而比真實部位的感受更顯著。神經把訊息傳遞給身體,但愚弄大腦是一件容易的事嗎?
▏笑到東倒西歪,沒有意義,沒有歡喜,沒有快樂,大笑而死。有些退化性的腦疾病在靈長動物身上是有傳染性的?
▏腦傷有時會釋放出黑暗欲望,神經科學未來無疑將改變司法體系。如果犯罪行為是腦傷所致,違犯者有罪與否?
▏杜斯妥也夫斯基在癲癇發作之前會經歷罕見的「狂喜前兆」,之後又會感到幻滅。腦部生理運作與心智思考運作,邊界截然分明還是模糊難辨?
▏感覺自己多出一顆頭,越趨近牆壁時牆壁越往後退,右手扣上扣子而左手馬上解開。當情緒和心智現象出了差錯,人會如何陷入妄想?
▏腦傷導致的強制說謊傾向常常帶有黑色幽默的趣味,而缺乏維生素也會影響人的記憶。有些人看起來對自己正在撒謊毫無所覺,這真的可能嗎?
▏有些說話結巴的人唱起歌來完全沒問題,有些人可以寫下句子卻無法閱讀它。如果左右側腦無法協同合作,我們連推理小說都讀不了?!
▏過去的神經科學家翻遍大腦裡的每一個裂縫,想找到人類意識的所在地。意識是存在於我們大腦裡某個地方的某樣東西嗎?
▍對本書的讚譽
「大腦在哪裡結束,心智又從哪裡開始?充滿好奇心的讀者將會發現,在你專心投入這本極度迷人又發人深省的神經科學史著作時,你的大腦和心智都在興奮跳躍。」
——唐娜‧查維斯(Donna Chavez),《書單》雜誌(Booklist)
「在科普作家山姆‧肯恩的巧手下,腦傷的故事變得更加閃耀,不僅照亮了坐在診斷桌旁或躺在檢驗台上的角色,還闡明了至今依然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科學發現的通則……肯恩為病患注入生命,也讓醫生和科學家與未知腦傷奮戰的過程變得鮮活起來。」
——鮑伯‧葛蘭特(Bob Grant),《科學家》雜誌(The Scientist)
「肯恩……讓我們看到,顱內災難如何透過從大體解剖到意識層面的惱人案例,逐步建構出神經科學。科學無論多普及,還是有更多令人著迷的內容。」
——芭芭拉‧凱澤(Barbara Kiser),《自然》期刊(Nature)
「肯恩不僅向這些讓科學得以進步的患者們致敬,還讓這些患者充滿人性。」
——克拉拉‧莫斯科維茲(Clara Moskowitz),《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把你的Netflix待看影片先暫停吧。這本書從第一頁開始,就會要你全心投入。這不僅是一本關於存在奧祕的迷人指南,還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故事集,凡是對古怪罕見及形上學有興趣的人,都會愛不釋手。」
——威廉‧龐士東(William Poundstone),《為什麼出布容易贏》(Rock Breaks Scissors)作者
「作者以高超技巧闡述大腦的功能與失能如何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興味盎然……這些聲明最後提出一些扣人心弦的重大問題,關於身分的本質,以及身而為人意味著什麼。」
——霍華‧史奈德(Howard Schneider),《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這是山姆‧肯恩迄今為止最棒的一本書,一本好讀、非傳統的大腦歷史,裡頭充滿了瘋狂科學家、精神錯亂的罪犯、天才,以及不幸的靈魂。」
——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醉人植物博覽會》(The Drunken Botanist)作者
「娛樂與血腥兼具……山姆‧肯恩證明,一個可以將每則故事與其背後科學串連起來的能幹嚮導,永遠充滿了狂熱的好奇心。」
——凱特‧塔特爾(Kate Tuttle),《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暢銷作家肯恩用接連不斷的故事,提供一個引人入勝但有時也恐怖可怕的角度,讓我們看到早期的神經科學基本上就是一種醫療猜謎遊戲……好看又具引用價值,肯恩的書寫銳利精闢,每個故事都讓神經科學史變得活靈活現。」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閱讀這本故事集就像在參觀一座神經科學博物館最戲劇性的失常案例,每一章都把我們帶到另一個不同的地方和時代。」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簡介
山姆‧肯恩
《紐約時報》暢銷書《消失的湯匙》(The Disappearing Spoon)、《小提琴家的大拇指》(The Violinist’s Thumb)作者。
明尼蘇達大學主修物理和英語文學,美國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圖書館科學碩士。
作品散見於《美國最佳科學與自然寫作》(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and Nature Writing)、《紐約客》(The New Yorker)、《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Slate》雜誌、《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等。
《紐約時報》暢銷書《消失的湯匙》(The Disappearing Spoon)、《小提琴家的大拇指》(The Violinist’s Thumb)作者。
明尼蘇達大學主修物理和英語文學,美國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圖書館科學碩士。
作品散見於《美國最佳科學與自然寫作》(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and Nature Writing)、《紐約客》(The New Yorker)、《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Slate》雜誌、《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等。
ISBN: 978986235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