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四大篇,第一篇為「基礎篇」,涵蓋:臺灣是多元文化的社會;多元文化諮商風潮:回顧多元文化諮商的過去、現在、未來,及其對臺灣諮商的啟示;多元文化諮商及專業訓練的基本定義、概念與架構;及諮商者的多元文化能力等四章。第二篇為「華人文化傳統與心理諮商」,涵蓋「自性」與「五常」:儒家文化中的倫理療癒;人我關係協調的諮商模式;孝道觀念在多元文化諮商中的應用;民俗/宗教療癒做為文化諮商的另類形式:人文臨床學觀點等四章。第三篇為「西方諮商理論在臺灣的應用與文化調整」,涵蓋華人文化哀傷輔導與諮商;運用在地文化進行家庭治療:文獻回顧與實務反思;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於臺灣應用的文化適用性;及後現代敘事治療等四章。第四篇為「特殊族群的多元文化諮商」,涵蓋多元性別諮商;多元文化老人諮商;原住民諮商;新住民諮商;儒家文化下基督宗教取向之諮商模式的建構;Working WISER:臺灣學校輔導工作模式之本土化發展與建置等六章。最後以臺灣多元文化諮商未來發展的方向與任務做為結語。
本書適合諮商心理或心理相關系所學生、心理師、社工師、助人工作者閱讀,也合適做為多元文化諮商教育工作者之課程使用教材。
本書適合諮商心理或心理相關系所學生、心理師、社工師、助人工作者閱讀,也合適做為多元文化諮商教育工作者之課程使用教材。
作者簡介
陳秉華(主編;第一、六、十七章;結語)
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
郭崇信(第二、三章)
學歷: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諮商心理學博士
現職:加拿大溫莎大學臨床心理系教授
陳金燕(第四章)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校區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
黃光國(第五章)
學歷: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特聘教授
曹惟純(第七章)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現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助理
葉光輝(第七章)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博士
現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合聘教授
余安邦(第八章)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博士(社會及人格心理學)
現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佩怡(第九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
現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
趙文滔(第十章)
學歷:香港大學婚姻與家庭治療博士
現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許維素(第十一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吳熙琄(第十二章)
學歷: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婚姻與家族治療博士
現職: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執行長
劉安真(第十三章)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
現職:弘光科技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李開敏(第十四章)
學歷:美國紐約亨特學院碩士後老人學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講師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邱珍琬(第十五章)
學歷:美國德州理工大學諮商師教育博士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趙祥和(第十六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
現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副教授
黃瑩暖(第十七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王麗斐(第十八章)
學歷:美國密蘇里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美國密蘇里大學、教育學校與諮商心理學系「傑出國際客座教授」(永久聘任)
杜淑芬(第十八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諮商心理學博士
現職: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諮商輔導組副教授
諮商心理師
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
郭崇信(第二、三章)
學歷: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諮商心理學博士
現職:加拿大溫莎大學臨床心理系教授
陳金燕(第四章)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校區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
黃光國(第五章)
學歷: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特聘教授
曹惟純(第七章)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現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助理
葉光輝(第七章)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博士
現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合聘教授
余安邦(第八章)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博士(社會及人格心理學)
現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佩怡(第九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
現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
趙文滔(第十章)
學歷:香港大學婚姻與家庭治療博士
現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許維素(第十一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吳熙琄(第十二章)
學歷: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婚姻與家族治療博士
現職: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執行長
劉安真(第十三章)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
現職:弘光科技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李開敏(第十四章)
學歷:美國紐約亨特學院碩士後老人學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講師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邱珍琬(第十五章)
學歷:美國德州理工大學諮商師教育博士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趙祥和(第十六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
現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副教授
黃瑩暖(第十七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王麗斐(第十八章)
學歷:美國密蘇里大學諮商心理學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美國密蘇里大學、教育學校與諮商心理學系「傑出國際客座教授」(永久聘任)
杜淑芬(第十八章)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諮商心理學博士
現職: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諮商輔導組副教授
諮商心理師
內容目錄
第一篇 基礎篇
Chapter 1 臺灣是多元文化的社會|陳秉華
Chapter 2 多元文化諮商風潮:回顧多元文化諮商的過去、現在、未來,及其對臺灣諮商的啟示|郭崇信(吳馥濃譯)
Chapter 3 多元文化諮商及專業訓練的基本定義、概念與架構|郭崇信(吳馥濃譯)
Chapter 4 諮商者的多元文化能力|陳金燕
第二篇 華人文化傳統與心理諮商
Chapter 5 「自性」與「五常」:儒家文化中的倫理療癒|黃光國
Chapter 6 人我關係協調的諮商模式|陳秉華
Chapter 7 孝道觀念在多元文化諮商中的應用|曹惟純、葉光輝
Chapter 8 民俗/宗教療癒做為文化諮商的另類形式:人文臨床學觀點|余安邦
第三篇 西方諮商理論在臺灣的應用與文化調整
Chapter 9 華人文化哀傷輔導與諮商|李佩怡
Chapter 10 運用在地文化進行家庭治療:文獻回顧與實務反思|趙文滔
Chapter 11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於臺灣應用的文化適用性|許維素
Chapter 12 後現代敘事治療|吳熙琄
第四篇 特殊族群的多元文化諮商
Chapter 13 多元性別諮商|劉安真
Chapter 14 多元文化老人諮商|李開敏
Chapter 15 原住民諮商|邱珍琬
Chapter 16 新住民諮商|趙祥和
Chapter 17 儒家文化下基督宗教取向之諮商模式的建構|陳秉華、黃瑩暖
Chapter 18 Working WISER:臺灣學校輔導工作模式之本土化發展與建置|王麗斐、杜淑芬
結語 臺灣多元文化諮商未來發展的方向與任務|陳秉華
Chapter 1 臺灣是多元文化的社會|陳秉華
Chapter 2 多元文化諮商風潮:回顧多元文化諮商的過去、現在、未來,及其對臺灣諮商的啟示|郭崇信(吳馥濃譯)
Chapter 3 多元文化諮商及專業訓練的基本定義、概念與架構|郭崇信(吳馥濃譯)
Chapter 4 諮商者的多元文化能力|陳金燕
第二篇 華人文化傳統與心理諮商
Chapter 5 「自性」與「五常」:儒家文化中的倫理療癒|黃光國
Chapter 6 人我關係協調的諮商模式|陳秉華
Chapter 7 孝道觀念在多元文化諮商中的應用|曹惟純、葉光輝
Chapter 8 民俗/宗教療癒做為文化諮商的另類形式:人文臨床學觀點|余安邦
第三篇 西方諮商理論在臺灣的應用與文化調整
Chapter 9 華人文化哀傷輔導與諮商|李佩怡
Chapter 10 運用在地文化進行家庭治療:文獻回顧與實務反思|趙文滔
Chapter 11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於臺灣應用的文化適用性|許維素
Chapter 12 後現代敘事治療|吳熙琄
第四篇 特殊族群的多元文化諮商
Chapter 13 多元性別諮商|劉安真
Chapter 14 多元文化老人諮商|李開敏
Chapter 15 原住民諮商|邱珍琬
Chapter 16 新住民諮商|趙祥和
Chapter 17 儒家文化下基督宗教取向之諮商模式的建構|陳秉華、黃瑩暖
Chapter 18 Working WISER:臺灣學校輔導工作模式之本土化發展與建置|王麗斐、杜淑芬
結語 臺灣多元文化諮商未來發展的方向與任務|陳秉華
ISBN: 9789861917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