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
報導者深度專題「廢墟裡的少年」,完整而深入的圖文集結
臺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專文導讀
收錄2018臺灣新聞攝影大獎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15歲起,我這樣養活自己》完整版本
「這些邊緣少年需要的不是可憐和同情。請記得,他們的廢墟與我們的花園實是結構不平等下的一體兩面……他們需要的是『重新與社會和社群連結』。」
──臺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本書導讀者
他們還不滿十八歲,就要背著噴農藥的桶子謀生計,田壟間看似浪漫的雲霧其實是帶著毒性的氣體,用來吃飽的每一分錢,都是抵押自己健康換來的;
他們因家庭失能,被安置在少福機構,卻在不意間成為被其他院生性掠奪的對象;
他們為了幫家裡多攢一點錢,遠走異鄉,成為詐騙集團的一分子,不但被強制洗腦,人身自由也完全被剝奪;
她們被母親的同居男友強暴,為了脫離原生家庭,早早就離家另組家庭,期待獲得幸福,然而,家庭的根基依舊脆弱,童年時的創傷,似乎在下一代的身上輪迴複製……
許許多多的「他們」,各種各樣不該由年輕孩子面對的境遇;他們是家庭失能下的犧牲品,是生活在殘破人生之中的廢墟少年。他們有高比例會成為中輟生,學校的主流教育思維縱使看見他們的困境,也幾乎無能回應;社工與社福單位長期的人力與資源缺乏,讓孩子們在多數時候還是獨自抵禦現實的碾壓。
透過影像與文字,《報導者》記者群在全國深入採訪了多名在高風險家庭中長大的少年,希望帶著讀者從少年的視角,近距離看見他們在困頓之中如何努力生活。除了拋出疑問,這一系列報導試圖探究問題的結構根源:臺灣的高風險家庭形成的原因;在並非沒有相關法令的保護下,為何這群孩子仍會被目前的社福體系、教育體系層層漏接;他們為何會成為勞動市場中被剝削的一群?甚至被不法組織吸納?同時也透過香港、南韓與本土的不同案例,試圖為這些孩子,找尋出更有力量的未來之路。
報導者深度專題「廢墟裡的少年」,完整而深入的圖文集結
臺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專文導讀
收錄2018臺灣新聞攝影大獎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15歲起,我這樣養活自己》完整版本
「這些邊緣少年需要的不是可憐和同情。請記得,他們的廢墟與我們的花園實是結構不平等下的一體兩面……他們需要的是『重新與社會和社群連結』。」
──臺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本書導讀者
他們還不滿十八歲,就要背著噴農藥的桶子謀生計,田壟間看似浪漫的雲霧其實是帶著毒性的氣體,用來吃飽的每一分錢,都是抵押自己健康換來的;
他們因家庭失能,被安置在少福機構,卻在不意間成為被其他院生性掠奪的對象;
他們為了幫家裡多攢一點錢,遠走異鄉,成為詐騙集團的一分子,不但被強制洗腦,人身自由也完全被剝奪;
她們被母親的同居男友強暴,為了脫離原生家庭,早早就離家另組家庭,期待獲得幸福,然而,家庭的根基依舊脆弱,童年時的創傷,似乎在下一代的身上輪迴複製……
許許多多的「他們」,各種各樣不該由年輕孩子面對的境遇;他們是家庭失能下的犧牲品,是生活在殘破人生之中的廢墟少年。他們有高比例會成為中輟生,學校的主流教育思維縱使看見他們的困境,也幾乎無能回應;社工與社福單位長期的人力與資源缺乏,讓孩子們在多數時候還是獨自抵禦現實的碾壓。
透過影像與文字,《報導者》記者群在全國深入採訪了多名在高風險家庭中長大的少年,希望帶著讀者從少年的視角,近距離看見他們在困頓之中如何努力生活。除了拋出疑問,這一系列報導試圖探究問題的結構根源:臺灣的高風險家庭形成的原因;在並非沒有相關法令的保護下,為何這群孩子仍會被目前的社福體系、教育體系層層漏接;他們為何會成為勞動市場中被剝削的一群?甚至被不法組織吸納?同時也透過香港、南韓與本土的不同案例,試圖為這些孩子,找尋出更有力量的未來之路。
作者簡介
文字——
李雪莉
《報導者》總主筆、臺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入行十九年,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影視中心總製作人、駐北京特派員,以及加拿大McGill大學Sauve Scholar、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二○一七年出版調查報導專書《血淚漁場》,獲選Openbook年度十大好書,此系列報導亦獲得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人權首獎及調查報導首獎,以及臺灣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首獎。以記者為終身志業。
簡永達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報導者》記者。二○一七年曾以《無國籍的移工小孩》獲得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人權報導二獎、《第一廣場,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入圍新聞特寫決選名單;二○一八年以《遮掩的傷口:安置機構裡被性侵的少年們》獲得國際特赦組織人權新聞特寫優異獎。期望自己在報導中能做到如社會學家的思考,以及人類學家的田野能力。
攝影——
余志偉
「跟攝影一起死去。」
投身新聞攝影工作十六餘年,拿下二○一五及二○一八年度最佳攝影記者,現任《報導者》攝影主任,嘗試建立新時代影像敘事的論述和實踐,進而改變產業生態和運作模式。
李雪莉
《報導者》總主筆、臺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入行十九年,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影視中心總製作人、駐北京特派員,以及加拿大McGill大學Sauve Scholar、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二○一七年出版調查報導專書《血淚漁場》,獲選Openbook年度十大好書,此系列報導亦獲得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人權首獎及調查報導首獎,以及臺灣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首獎。以記者為終身志業。
簡永達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報導者》記者。二○一七年曾以《無國籍的移工小孩》獲得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人權報導二獎、《第一廣場,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入圍新聞特寫決選名單;二○一八年以《遮掩的傷口:安置機構裡被性侵的少年們》獲得國際特赦組織人權新聞特寫優異獎。期望自己在報導中能做到如社會學家的思考,以及人類學家的田野能力。
攝影——
余志偉
「跟攝影一起死去。」
投身新聞攝影工作十六餘年,拿下二○一五及二○一八年度最佳攝影記者,現任《報導者》攝影主任,嘗試建立新時代影像敘事的論述和實踐,進而改變產業生態和運作模式。
ISBN: 978986968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