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越不正確的結果對大眾越好,只要他們展現出向更好的理解與更好的判斷,緩步前進的過程。
自從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重力波」的概念,「如何偵測到遙遠宇宙傳來的訊息」成了天文物理學家近百年來念茲在茲的努力方向;而誰能先「看到」重力波,也成了科學界,甚或背後支援的國家機構,競逐資金、技術、學術地位的角力場。2017年,LIGO研究團隊中的三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使得「重力波」,這個愛因斯坦最後的預言,成為該年度最夯的物理詞彙。
柯林斯為英國著名的STS(科技與社會研究)及社會學學者,他以重力波實驗室為田野地,從1972年開始對其研究社群進行超過四十年的近身觀察、研究,本書即是他多年田野成果,除了點出這群科學家究竟在努力些什麼、努力的意義為何;也以「科學-社會學家」身分,從社會學角度對所謂「科學研究」提出觀察與思考。
全書圍繞著2007年著名的「秋分事件」展開,柯林斯以故事性的方式描寫重力波探測團隊的研究過程、科學家在實驗過程中的掙扎和內心戲,與各小組之間的牽制。同時以淺白方式穿插介紹重力波、重力波探測、科學研究中的「盲植」概念,以及面對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科學家如何以有限的經驗做出最佳的判斷。
不同於其他天文學觀測,重力波的偵測沒有圖像,只有數字。如何從一堆各種雜訊和意外事件的數字中,提取出重力波訊號,需要非常多的統計與詮釋,不同的重力波偵測社群不僅對統計工具有所爭議,他們對於統計結果的主觀假設,也有可能影響研究的結果。這種科學並非是像相對論、量子力學的「精確科學」,而是更偏向氣象學、暖化趨勢這種「不精確的科學」;雖不精確,卻更與一般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更適合進行社會學式的分析,並更有機會從中「發現」科學本質的價值。
科學的社會研究歷經三個階段的轉變。「第一波」他們將科學視為知識生產的卓越形式,而科學的社會研究就是找出社會能如何夠最適當地培育它。「第二波」使用了各種懷疑論工具,闡明先前位居主導地位的科學模式是錯誤的,那些佐證它的諸多科學成果案例都過於簡化。當涉及知識的形成,科學並沒有明顯的特殊保證。第三波科學的社會研究認可這一點,但認為現代社會進行決策仍須以技術作為基礎。因此,「第三波」旨在尋找建立科學導向思考之價值的另一種方式。
關於自然世界的知識,科學仍舊是我們所擁有最好的工具,科學程序仍是形成技術知識,最有價值的模型,只是重點在於:人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除了科學家的角色,也包括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該如何看待科學、看待專業。
科學家可能把事情弄錯,科學也一定會繼續向前行。在21世紀的科學,比真理更重要的是展現了一個具有誠信的專家,當他們有所不知時,如何下判斷;這也是科學對社會的指引。
自從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重力波」的概念,「如何偵測到遙遠宇宙傳來的訊息」成了天文物理學家近百年來念茲在茲的努力方向;而誰能先「看到」重力波,也成了科學界,甚或背後支援的國家機構,競逐資金、技術、學術地位的角力場。2017年,LIGO研究團隊中的三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使得「重力波」,這個愛因斯坦最後的預言,成為該年度最夯的物理詞彙。
柯林斯為英國著名的STS(科技與社會研究)及社會學學者,他以重力波實驗室為田野地,從1972年開始對其研究社群進行超過四十年的近身觀察、研究,本書即是他多年田野成果,除了點出這群科學家究竟在努力些什麼、努力的意義為何;也以「科學-社會學家」身分,從社會學角度對所謂「科學研究」提出觀察與思考。
全書圍繞著2007年著名的「秋分事件」展開,柯林斯以故事性的方式描寫重力波探測團隊的研究過程、科學家在實驗過程中的掙扎和內心戲,與各小組之間的牽制。同時以淺白方式穿插介紹重力波、重力波探測、科學研究中的「盲植」概念,以及面對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科學家如何以有限的經驗做出最佳的判斷。
不同於其他天文學觀測,重力波的偵測沒有圖像,只有數字。如何從一堆各種雜訊和意外事件的數字中,提取出重力波訊號,需要非常多的統計與詮釋,不同的重力波偵測社群不僅對統計工具有所爭議,他們對於統計結果的主觀假設,也有可能影響研究的結果。這種科學並非是像相對論、量子力學的「精確科學」,而是更偏向氣象學、暖化趨勢這種「不精確的科學」;雖不精確,卻更與一般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更適合進行社會學式的分析,並更有機會從中「發現」科學本質的價值。
科學的社會研究歷經三個階段的轉變。「第一波」他們將科學視為知識生產的卓越形式,而科學的社會研究就是找出社會能如何夠最適當地培育它。「第二波」使用了各種懷疑論工具,闡明先前位居主導地位的科學模式是錯誤的,那些佐證它的諸多科學成果案例都過於簡化。當涉及知識的形成,科學並沒有明顯的特殊保證。第三波科學的社會研究認可這一點,但認為現代社會進行決策仍須以技術作為基礎。因此,「第三波」旨在尋找建立科學導向思考之價值的另一種方式。
關於自然世界的知識,科學仍舊是我們所擁有最好的工具,科學程序仍是形成技術知識,最有價值的模型,只是重點在於:人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除了科學家的角色,也包括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該如何看待科學、看待專業。
科學家可能把事情弄錯,科學也一定會繼續向前行。在21世紀的科學,比真理更重要的是展現了一個具有誠信的專家,當他們有所不知時,如何下判斷;這也是科學對社會的指引。
內容目錄
【推薦序】來自天上幽靈的一個應許 傅大為
【譯者序】
前言 Introduction
第一章 重力波探測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ion
第二章 秋分事件:初期 The Equinox Event: Early Days
第三章 抗拒發現 Resistance to Discovery
第四章 秋分事件:中期 The Equinox Event: The Middle Period
第五章 統計檢測的隱藏歷史 The Hidden Histories of Statistical Tests
第六章 秋分事件:結局 The Equinox Event: The Denouement
第七章 重力的幽靈 Gravity’s Ghost
跋:21世紀的科學 Envoi: Scie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後記:阿卡迪亞會議的反思 Postscript: Thinking after Arcadia
附錄1 2007年10月爆發小組的檢查清單 The Burst Group Checklist as of October 2007
附錄2 爆發小組為阿卡迪亞會議準備的摘要 The Burst Group Abstract Prepared for the Arcadia Meeting
致謝 Acknowledgments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譯者序】
前言 Introduction
第一章 重力波探測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ion
第二章 秋分事件:初期 The Equinox Event: Early Days
第三章 抗拒發現 Resistance to Discovery
第四章 秋分事件:中期 The Equinox Event: The Middle Period
第五章 統計檢測的隱藏歷史 The Hidden Histories of Statistical Tests
第六章 秋分事件:結局 The Equinox Event: The Denouement
第七章 重力的幽靈 Gravity’s Ghost
跋:21世紀的科學 Envoi: Scie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後記:阿卡迪亞會議的反思 Postscript: Thinking after Arcadia
附錄1 2007年10月爆發小組的檢查清單 The Burst Group Checklist as of October 2007
附錄2 爆發小組為阿卡迪亞會議準備的摘要 The Burst Group Abstract Prepared for the Arcadia Meeting
致謝 Acknowledgments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ISBN: 9789865727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