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本刑法總則體系+解題書(2018年11月4版) | 拾書所

就是這本刑法總則體系+解題書(2018年11月4版)

$ 493 元 原價 580
內容簡介


一、體系建立:本書參考市面上最新出版的教科書,逐一說明各類犯罪的審查體系,輔以體系圖說明,幫助讀者建立基本觀念,不怕見樹不見林。
二、學說豐富:針對律師、司法官與三四等國家考試,整理近五年學者的文章,並以淺白的方式說明,幫助讀者即時掌握最新學說見解,資訊不漏接。
三、實務統整:本書收錄多則最高法院具有參考價值的裁判,並整理近期具有考相的最高法院判決,幫助讀者掌握實務風向,嗅出國考趨勢。
四、解題詳實:本書每章均附有歷年國考試題,並撰寫分析或擬答,幫助讀者建立答題能力,有效產出相關刑法知識。只要反覆練習本書例題,刑法絕不再是拉低分數的那一科。
綜上所述,本書出版目的在於建立刑總體系,並透過例題建構答題能力。希望讀者看完這本書,就能具備足以上榜的刑法實力。

作者簡介


周易
政大法研所刑法組碩士
補教名師
(刑法相關著作10餘本)
來自桃園,小名木瓜。最近迷上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但下意識會思考各宮嬪妃的刑事責任,根本職業病(已經是絕症了!)

法夫子
北大法研所刑事法專攻
律師高考及格


內容目錄


本書使用說明 Ⅰ
刑法解題模式概說 Ⅴ

A 序說刑法
1 鳥瞰刑法
【第一節】刑事實體法與刑事程序法 A-1-3
【第二節】刑事實體法初探 A-1-4
一、規範架構 A-1-4
二、規範內容 A-1-6
三、法律效果 A-1-7
四、刑法是一部「法益保護法」 A-1-8
五、法益的分類 A-1-8
2 罪刑法定原則
【第一節】意義與目的 A-2-3
【第二節】下位內涵 A-2-4
一、禁止以習慣法作為刑法法源 A-2-4
二、禁止類推適用 A-2-5
專題研究-類推與解釋之差異 A-2-6
三、效力不溯及既往 A-2-8
四、罪刑明確性 A-2-9
3 刑法之效力與解釋
【第一節】刑法之效力 A-3-3
一、時之效力 A-3-3
二、地之效力 A-3-9
專題研究-行為地與結果地於個別犯罪類型之具體認定 A-3-14
三、外國裁判之效力 A-3-16
【第二節】刑法之解釋 A-3-18
一、解釋方法舉隅 A-3-18
二、立法定義 A-3-21

B 單獨行為人之刑事責任
1 故意作為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犯罪審查體系於刑法釋義學之意義 B-1-5
【第二節】刑法上之行為 B-1-6
一、行為理論之演變脈動 B-1-6
二、具有刑法品質之行為 B-1-9
【第三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1-12
一、前言 B-1-12
二、犯罪基本類型 B-1-15
專題研究-適性犯 B-1-21
三、客觀不法構成要件-條件因果關係與客觀可歸責性 B-1-27
專題研究-個案事實不明時對因果關係及客觀歸責之認定 B-1-45
四、主觀不法構成要件-故意與意圖 B-1-49
【第四節】違法性 B-1-54
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與違法性之作用差異 B-1-54
二、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⑴-正當防衛 B-1-55
專題研究-侵害現在性之認定 B-1-59
專題研究-防衛行為必要性之判斷標準 B-1-66
專題研究-挑唆防衛 B-1-71
三、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⑵-緊急避難 B-1-77
專題研究-學說上所稱「自招危難」(即行為人自己引起危難情狀),能否主張緊急避難阻卻違法? B-1-81
專題研究-針對社會利益的急迫危難,能否主張緊急避難阻卻違法? B-1-82
四、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⑶-依法令之行為 B-1-92
五、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⑷-依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行為 B-1-96
六、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⑸-業務上正當行為 B-1-97
專題研究-新聞記者的採訪行為應如何阻卻違法? B-1-99
七、阻卻違法事由之實例⑹-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 B-1-103
【第五節】罪責(有責性) B-1-107
一、前言 B-1-107
二、罪責原則 B-1-108
三、刑法第19條修正後之立場 B-1-108
四、罪責要素 B-1-109
專題研究-延展型過當防衛 B-1-117
五、原因自由行為 B-1-125
專題研究-對構成要件模式的質疑與反省 B-1-128
專題研究-可罰性漏洞與自醉構成要件行為 B-1-138
【第六節】不法與罪責以外之犯罪成立要件 B-1-139
一、客觀處罰條件 B-1-139
專題研究-刑法第185條之4肇事逃逸罪「致人死傷」要素在犯罪階層體系的定位 B-1-141
二、個人解除刑罰事由與個人排除、減輕刑罰事由 B-1-143
【第七節】犯罪行為階段 B-1-144
一、前言 B-1-144
二、預備犯 B-1-147
三、未遂犯 B-1-150
專題研究-印象理論之疑點 B-1-151
專題研究-著手判斷的類型化 B-1-157
專題研究-不能未遂與準中止未遂之交錯 B-1-175
【第八節】錯誤論 B-1-183
一、哪些階層會出現「主、客觀不一致」的情形? B-1-183
二、從各階層的功能出發,釐清錯誤的本質-禁止規範與容許規範 B-1-184
三、對於禁止規範產生之錯誤 B-1-184
四、對於容許規範產生之錯誤 B-1-199
專題研究-典型的誤想過當防衛 B-1-207
五、另一種觀察角度-正面錯誤vs.反面錯誤 B-1-209
六、特殊類型錯誤-包攝錯誤(涵攝錯誤) B-1-212
2 過失作為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基本概念 B-2-3
一、過失責任原則 B-2-3
二、過失犯之處罰須明文規定 B-2-3
三、無認識過失與有認識過失 B-2-3
【第二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2-5
一、前言 B-2-5
二、過失作為犯之行為不法 B-2-6
三、過失作為犯之結果不法 B-2-14
【第三節】違法性 B-2-21
一、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難 B-2-21
二、得被害人承諾 B-2-22
【第四節】罪責 B-2-23
3 不純正不作為犯之審查體系
【第一節】不作為犯之分類 B-3-4
一、純正不作為犯 B-3-4
二、不純正不作為犯 B-3-4
【第二節】作為與不作為之區分 B-3-5
一、早期見解-能量說 B-3-5
二、現今多數說-從規範的角度區分作為與不作為 B-3-5
三、實例之檢驗 B-3-6
【第三節】審查體系 B-3-8
一、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 B-3-8
二、違法性-以義務衝突為核心 B-3-20
三、罪責-以不法意識與誡命錯誤(保證人義務錯誤)為核心 B-3-21
四、未遂犯 B-3-22

C 多數行為人參與之刑事責任
1 正犯與共犯之區別標準
【第一節】實務見解:主客觀擇一標準說 C-1-3
【第二節】學說見解:犯罪支配理論 C-1-6
一、行為支配 C-1-6
二、意思支配 C-1-6
三、功能支配 C-1-7
2 正犯論
【第一節】直接正犯 C-2-3
【第二節】間接正犯 C-2-4
一、概說 C-2-4
二、承認間接正犯之實質理由與依據 C-2-5
三、類型 C-2-8
四、間接正犯概念之擴張-承認「正犯後正犯」 C-2-11
五、間接正犯之未遂犯 C-2-12
六、間接正犯之逾越與錯誤 C-2-13
七、排除間接正犯適用之情形 C-2-17
【第三節】共同正犯 C-2-18
一、概說 C-2-18
二、成立要件 C-2-20
三、重要類型 C-2-26
四、共同正犯之既、未遂 C-2-39
專題研究  共同正犯成立未遂之判準 C-2-40
五、共同正犯之逾越與錯誤 C-2-48
六、排除共同正犯適用之情形 C-2-56
3 共犯論
【第一節】共犯從屬性原則 C-3-3
一、前言 C-3-3
二、共犯從屬性 C-3-3
三、我國現行刑法採取之共犯從屬模式-限制從屬性原則 C-3-4
【第二節】教唆犯 C-3-5
一、教唆犯之主、客觀要件 C-3-6
二、教唆犯與共謀共同正犯、間接正犯之區別 C-3-9
三、正犯之錯誤對教唆犯成罪之影響 C-3-10
專題研究-當教唆犯之犯行與正犯之犯行不一致時,應如何處理? C-3-12
四、教唆犯之既、未遂 C-3-14
五、未遂教唆 C-3-14
【第三節】幫助犯 C-3-17
一、幫助犯之主、客觀不法構成要件 C-3-18
專題研究-幫助犯之因果關係 C-3-20
二、幫助犯之既、未遂 C-3-23
【第四節】連鎖共犯 C-3-30
4 正犯與共犯之交錯
【第一節】前言 C-4-3
【第二節】共犯與身分 C-4-4
一、刑法第31條第1項-純正身分(不法身分、構成身分) C-4-4
二、刑法第31條第2項-不純正身分(罪責身分、加減身分) C-4-6

D 犯罪競合論
1 競合之基本概念
【第一節】行為數與競合 D-1-4
【第二節】行為單數與行為複數 D-1-5
一、行為單數 D-1-5
專題研究-實行行為局部重疊(同一)之想像競合 D-1-17
二、行為複數 D-1-21
2 附論-新刑法下連續犯與牽連犯之去留
【第一節】連續犯 D-2-3
【第二節】牽連犯 D-2-11

E 刑罰論
【第一節】刑事制裁體系概說 E-3
一、刑罰 E-3
二、保安處分 E-3
【第二節】刑罰 E-4
一、刑罰之種類 E-4
二、刑罰之加重與減輕 E-9
三、刑罰執行之暫緩與寬恕 E-13
四、刑罰之障礙 E-16
【第三節】保安處分 E-20
一、具有剝奪人身自由特性之保安處分 E-20
二、非干預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 E-22

F 附錄1-重要解題版型F-1

G 附錄2-沒收修法專區G-1

歷屆試題索引 H-1

ISBN: 9789578612723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