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 編者序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文化空間研究與規劃實踐是辛老師學術生涯中,最精彩、最經典、也最具原創性的部分。辛老師畢生奉獻在都市計劃研究所含工作及任教計42 年(1968 ~ 2009),並擔任三屆所長計有九年。於擔任第三任所長期間(1994 ~ 1997),特別把他在傳統戲曲的豐厚涵養,以及多年文化關懷與實踐所積累之社會參與能量,藉由碩、博士論文的指導、文化空間規劃主題的實習課操作、國科會研究案的提案執行、文建會與台北市政府大型計畫案的主持投入、和尋求小額財源每年辦理研討會等學術活動,帶領都計所老師、同學組成文化空間規劃研究團隊,成員除我本人外,主要包括:古宜靈、廖淑容、吳慶烜、黃勝雄、楊敏芝、郭倩如、沈明展、洪佳慧、林政逸、吳怡彥等幾屆碩博士班同學,大量投入到戲曲、文化空間與城市發展、文化產業的研究及規劃議題實踐,積極把「文化」帶到國土與城市規劃實務之中,成為專業領域的重要組成元素。這項文化導向規劃(Culture-oriented planning)的學術創舉,從傳統戲曲的在地文化出發,不但突破了世界城市(World City)的研究重點,以及創意城市(Creative City)的國際學術主流範疇。在國內空間規劃專業領域中,更突破沒有文化城市規劃論述之傳統,也留下了許多重要成果與建樹。他們包括-文化生活圈規劃的論述提出、城市文化硬體(展演)設施的規劃、孔廟禮制空間活化、歸綏戲曲公園與寺廟文化空間改造等經典之作。在研究所最後十餘年間的努力,辛老師把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從1968 年中興大學時期創辦以來的這塊老招牌,再度擦亮成為研究所的重要發展特色。
辛老師常說:「工程不能使城市變偉大,文化才能使城市變偉大。」在學術的社會實踐上,辛老師以其廣博的人文學養及在文化空間研究上的創意,不但長期參與到文建會、文化部等政策會議,更藉由難以計數的台北市有關文化城市建構的各項文資與城市發展審議等會議的參與,影響了陳其南、陳郁秀、邱坤良等時任文建會主委的決策,以及陳水扁、馬英九、郝龍斌等幾任臺北市長的重要施政。這個參與及實踐過程中,辛老師以其受人敬重的學術風範與說話份量,把過去所積累的研究成果,推展實踐在近代台灣的文化政策與市政建設上。對於文化與空間專業實踐的結合,辛老師是臺灣當代重要的領導學者,當之無愧!無疑的,文建會(今之文化部)、臺北市與市政府、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他們的發展也都因為有了辛老師而更精彩。
除了對台灣規劃體制及空間計畫、政策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外,辛老師畢生數十年從事戲曲與文化空間研究成果之厚重與治學精神,足為後進之典範楷模。特別是2004 年退休後,以其多才,更是嘔心瀝血,積極寫作,應邀參與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著作不斷,香飄兩岸。在2016 年的一次聚會,辛老師交代我編輯出版他的文化與空間規劃之研究論文集,留世紀念。幾經收集,今編輯以專書形式呈現如后。辛老師畢生的文化心志,盡瘁於斯。本書之能乘願完成,特別感謝師母鄭美麗女士、女兒辛淑翰女士、辛建宗導演,以及本所的各項支援,尤其張容瑛教授與都計所第19 屆同學的用心協助。本論文選集內容分成孔廟的禮制空間和釋奠儀式、儒家學說;戲曲;台灣民俗信仰與其儀式;文化城市規劃專題;寺廟文化與城市空間發展研究等五大篇章。前四篇是孔廟禮制釋奠、戲曲文化與民俗儀式的創作性論文;最後一篇則以指導學生的合作論文為主,許多是經審查的學術期刊著作。所錄文章,皆為經典,堪值傳世。
學生 周志龍 2018 年 謹記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文化空間研究與規劃實踐是辛老師學術生涯中,最精彩、最經典、也最具原創性的部分。辛老師畢生奉獻在都市計劃研究所含工作及任教計42 年(1968 ~ 2009),並擔任三屆所長計有九年。於擔任第三任所長期間(1994 ~ 1997),特別把他在傳統戲曲的豐厚涵養,以及多年文化關懷與實踐所積累之社會參與能量,藉由碩、博士論文的指導、文化空間規劃主題的實習課操作、國科會研究案的提案執行、文建會與台北市政府大型計畫案的主持投入、和尋求小額財源每年辦理研討會等學術活動,帶領都計所老師、同學組成文化空間規劃研究團隊,成員除我本人外,主要包括:古宜靈、廖淑容、吳慶烜、黃勝雄、楊敏芝、郭倩如、沈明展、洪佳慧、林政逸、吳怡彥等幾屆碩博士班同學,大量投入到戲曲、文化空間與城市發展、文化產業的研究及規劃議題實踐,積極把「文化」帶到國土與城市規劃實務之中,成為專業領域的重要組成元素。這項文化導向規劃(Culture-oriented planning)的學術創舉,從傳統戲曲的在地文化出發,不但突破了世界城市(World City)的研究重點,以及創意城市(Creative City)的國際學術主流範疇。在國內空間規劃專業領域中,更突破沒有文化城市規劃論述之傳統,也留下了許多重要成果與建樹。他們包括-文化生活圈規劃的論述提出、城市文化硬體(展演)設施的規劃、孔廟禮制空間活化、歸綏戲曲公園與寺廟文化空間改造等經典之作。在研究所最後十餘年間的努力,辛老師把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從1968 年中興大學時期創辦以來的這塊老招牌,再度擦亮成為研究所的重要發展特色。
辛老師常說:「工程不能使城市變偉大,文化才能使城市變偉大。」在學術的社會實踐上,辛老師以其廣博的人文學養及在文化空間研究上的創意,不但長期參與到文建會、文化部等政策會議,更藉由難以計數的台北市有關文化城市建構的各項文資與城市發展審議等會議的參與,影響了陳其南、陳郁秀、邱坤良等時任文建會主委的決策,以及陳水扁、馬英九、郝龍斌等幾任臺北市長的重要施政。這個參與及實踐過程中,辛老師以其受人敬重的學術風範與說話份量,把過去所積累的研究成果,推展實踐在近代台灣的文化政策與市政建設上。對於文化與空間專業實踐的結合,辛老師是臺灣當代重要的領導學者,當之無愧!無疑的,文建會(今之文化部)、臺北市與市政府、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他們的發展也都因為有了辛老師而更精彩。
除了對台灣規劃體制及空間計畫、政策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外,辛老師畢生數十年從事戲曲與文化空間研究成果之厚重與治學精神,足為後進之典範楷模。特別是2004 年退休後,以其多才,更是嘔心瀝血,積極寫作,應邀參與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著作不斷,香飄兩岸。在2016 年的一次聚會,辛老師交代我編輯出版他的文化與空間規劃之研究論文集,留世紀念。幾經收集,今編輯以專書形式呈現如后。辛老師畢生的文化心志,盡瘁於斯。本書之能乘願完成,特別感謝師母鄭美麗女士、女兒辛淑翰女士、辛建宗導演,以及本所的各項支援,尤其張容瑛教授與都計所第19 屆同學的用心協助。本論文選集內容分成孔廟的禮制空間和釋奠儀式、儒家學說;戲曲;台灣民俗信仰與其儀式;文化城市規劃專題;寺廟文化與城市空間發展研究等五大篇章。前四篇是孔廟禮制釋奠、戲曲文化與民俗儀式的創作性論文;最後一篇則以指導學生的合作論文為主,許多是經審查的學術期刊著作。所錄文章,皆為經典,堪值傳世。
學生 周志龍 2018 年 謹記
作者簡介
■ 作者簡介
● 辛晚教(1938.11.25 ~ 2017.10.7)
◎ 簡傳
台灣都市計畫學者,為台灣規劃界與都市計畫界重要導師,長期致力於台灣都市計劃制度之擬議、國土規劃制度之開創、土地問題與政策建言、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環境規劃之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
為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創辦人之一,於該所任教及工作前後達42 年(1968 ~ 2009), 期間擔任該所所長9 年(1975 ~ 1981、1994 ~ 1997),並參與台北大學特定區與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校區之整體規劃。曾擔任內政部營建署副署長、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委員、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長等,此外也長期擔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審議委員、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透過文資保存、都市計劃、環境共容的合宜並進方式,致力提升台北城市文化內涵素養。育有三子女。
◎ 教育生涯
1938 出生於台灣澎湖,後隨父母搬遷至高雄。
1957 ~ 1961 就讀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地政學系。
1962 土地行政高考考取榜首。
1966 進入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任職,協助周一夔教授創辦都市計劃研究所。
1968 ~ 2009 於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任教及工作四十二年,期間擔任三屆都市計劃研究所所長。
1968 ~ 2009 任教期間,除協助台北大學三峽校區之規劃以外,也積極推動台灣國土規劃體系,倡議台灣在地化的文化規劃,成為台灣文化規劃的先驅者。
2000 擔任「財團法人環境規劃與城鄉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致力於規劃
學界人才的培養。
◎ 國土規劃奠基者
鑒於台灣都市化問題日趨嚴重,且當時台灣也缺乏都市規劃的經驗,1966年政府洽請聯合國技術顧問團來台,同時成立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經合會)都市建設及住宅計畫小組,並在聯合國顧問孟森夫婦的指導下,帶入新的規劃思潮。當時辛任教於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也成為經合會都市計劃小組研究員。極力倡議台灣國土規劃體系,促成台灣國土規劃體系的完整建立。
1980 ~ 1990 積極參與推動「國土綜合開發計畫」與「國土綜合發展計畫法」(草案),為現在國土計畫法之前身。
1982 出版《都市與區域計劃》一書,為都市計劃學界重要書籍之一。
◎ 文化貢獻
1990 倡議台灣在地化的文化規劃,影響目前台灣國土規劃對於文化元素的重視。
1990 創立南管樂團《咸和樂團》,醉心於戲曲創作,對傳統戲曲與歌仔戲也有相關文獻考究。
1995 ~ 1996 主持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之《全國文化生活圈文化展演設施發展綱要計畫》
1997 ~ 2006 擔任祭孔大典分獻官,並對孔廟文化與祭祀空間深入研究發表論文。
1994 ~ 2012 擔任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委員。
◎ 獲獎殊榮
行政院
1998 行政院一等服務獎章
1992 行政院二等服務獎章
1987 行政院三等服務獎章
教育部
1976 教育部四維獎章
1990 教育部大學教學特優教師獎
學會與社團
1982 中國土地改革協會獎牌
1988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學術獎狀
1993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計劃獎章
● 辛晚教(1938.11.25 ~ 2017.10.7)
◎ 簡傳
台灣都市計畫學者,為台灣規劃界與都市計畫界重要導師,長期致力於台灣都市計劃制度之擬議、國土規劃制度之開創、土地問題與政策建言、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環境規劃之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
為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創辦人之一,於該所任教及工作前後達42 年(1968 ~ 2009), 期間擔任該所所長9 年(1975 ~ 1981、1994 ~ 1997),並參與台北大學特定區與國立台北大學三峽校區之整體規劃。曾擔任內政部營建署副署長、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委員、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理事長等,此外也長期擔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審議委員、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透過文資保存、都市計劃、環境共容的合宜並進方式,致力提升台北城市文化內涵素養。育有三子女。
◎ 教育生涯
1938 出生於台灣澎湖,後隨父母搬遷至高雄。
1957 ~ 1961 就讀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地政學系。
1962 土地行政高考考取榜首。
1966 進入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任職,協助周一夔教授創辦都市計劃研究所。
1968 ~ 2009 於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任教及工作四十二年,期間擔任三屆都市計劃研究所所長。
1968 ~ 2009 任教期間,除協助台北大學三峽校區之規劃以外,也積極推動台灣國土規劃體系,倡議台灣在地化的文化規劃,成為台灣文化規劃的先驅者。
2000 擔任「財團法人環境規劃與城鄉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致力於規劃
學界人才的培養。
◎ 國土規劃奠基者
鑒於台灣都市化問題日趨嚴重,且當時台灣也缺乏都市規劃的經驗,1966年政府洽請聯合國技術顧問團來台,同時成立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經合會)都市建設及住宅計畫小組,並在聯合國顧問孟森夫婦的指導下,帶入新的規劃思潮。當時辛任教於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也成為經合會都市計劃小組研究員。極力倡議台灣國土規劃體系,促成台灣國土規劃體系的完整建立。
1980 ~ 1990 積極參與推動「國土綜合開發計畫」與「國土綜合發展計畫法」(草案),為現在國土計畫法之前身。
1982 出版《都市與區域計劃》一書,為都市計劃學界重要書籍之一。
◎ 文化貢獻
1990 倡議台灣在地化的文化規劃,影響目前台灣國土規劃對於文化元素的重視。
1990 創立南管樂團《咸和樂團》,醉心於戲曲創作,對傳統戲曲與歌仔戲也有相關文獻考究。
1995 ~ 1996 主持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之《全國文化生活圈文化展演設施發展綱要計畫》
1997 ~ 2006 擔任祭孔大典分獻官,並對孔廟文化與祭祀空間深入研究發表論文。
1994 ~ 2012 擔任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委員。
◎ 獲獎殊榮
行政院
1998 行政院一等服務獎章
1992 行政院二等服務獎章
1987 行政院三等服務獎章
教育部
1976 教育部四維獎章
1990 教育部大學教學特優教師獎
學會與社團
1982 中國土地改革協會獎牌
1988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學術獎狀
1993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計劃獎章
內容目錄
■ 目錄
編者序-周志龍
序-廈門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陳耕
序-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第11屆理事長.黃世孟
序-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彭光輝
序-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現任理事長.林峰田
【禮樂與民俗】
壹、孔廟的禮制空間和釋奠儀式、儒家學說
.談孔廟祭祀禮制問題
.台灣釋奠禮樂改進
.孔子與音樂-寫在孔廟南管音樂會之前
.孔廟禮制空間
.孔廟釋奠禮樂與其在台灣之傳承
.先哲朱子、書院與台灣
貳、戲曲
.歌仔戲曲調發展與兩岸交流
.臺灣高甲戲唱曲曲調探討
.無形文化資產與南管
.新加坡國際南音大會記
.南管在臺灣
.中臺灣南樂展風情-第四屆中華南樂大會記
.澎湖南管人在高雄
.三鳳宮前鑼鼓鬧、生旦競唱歌仔腔
.台灣高甲戲《百花臺》一劇曲調探討
.台灣歌仔戲生態與演出現象
.南管《御前清客》恩銜與仕紳化
.泉南弦管 蜀主郎君
.說《四空仔》道《五空仔》
.唐美雲歌仔戲曲藝術之成就及貢獻
.戲曲落倍之藝術
.金門傳統藝術研討會記
參、臺灣民俗信仰與其儀式
.台灣民俗信仰與政治環境
.土地公信仰與當前之課題及策略
.科儀禮樂在勝安
.王母聖典科儀禮樂規劃
.平埔土地公與保德宮-保存之意義及爭議
.台北城重現「台北府天后」與北台灣媽祖文化節
.也談「新港奉天宮媽祖繞境」
.關聖帝信仰在臺灣
.台灣媽祖之信仰與其認知
.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法會
.南京天妃宮之再生
.首屆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祝詞及建議
【文化與城市】
肆、文化與城市規劃專題
.文化慶典與都市發展
.關於城市文化的形塑與永續
.台灣「文化資產」保存講稿
.台灣文化資產保存與文化生態環境保護-台北大龍峒文化園區規劃
.經國先生領導台灣文化建設之評價
.地區活力、新故鄉社區營造-政策、範例與規劃師
.現代主義規劃思潮下都市的空間特徵-以都市與維護角度談友善社區
.地方文化產業與國際休閒化
伍、寺廟空間與城市文化議題研究
.台灣文化生活圈規劃體系
.都市文化展演活動與空間之發展
.文化生活圈與文化設施發展之研究
.都市化、階層化、文化認同與藝文活動參與
.廟宇文化空間與社群互動之關係:三峽清水祖師廟的個案研究
.文化導向都市再生之策略模式:臺北市保安宮文化慶典與空間計畫的個案研究
.創新、能力與文化產業群聚的演化-臺北市音樂產業個案研究
.都市文化與空間規劃芻議
編者序-周志龍
序-廈門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陳耕
序-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第11屆理事長.黃世孟
序-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彭光輝
序-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現任理事長.林峰田
【禮樂與民俗】
壹、孔廟的禮制空間和釋奠儀式、儒家學說
.談孔廟祭祀禮制問題
.台灣釋奠禮樂改進
.孔子與音樂-寫在孔廟南管音樂會之前
.孔廟禮制空間
.孔廟釋奠禮樂與其在台灣之傳承
.先哲朱子、書院與台灣
貳、戲曲
.歌仔戲曲調發展與兩岸交流
.臺灣高甲戲唱曲曲調探討
.無形文化資產與南管
.新加坡國際南音大會記
.南管在臺灣
.中臺灣南樂展風情-第四屆中華南樂大會記
.澎湖南管人在高雄
.三鳳宮前鑼鼓鬧、生旦競唱歌仔腔
.台灣高甲戲《百花臺》一劇曲調探討
.台灣歌仔戲生態與演出現象
.南管《御前清客》恩銜與仕紳化
.泉南弦管 蜀主郎君
.說《四空仔》道《五空仔》
.唐美雲歌仔戲曲藝術之成就及貢獻
.戲曲落倍之藝術
.金門傳統藝術研討會記
參、臺灣民俗信仰與其儀式
.台灣民俗信仰與政治環境
.土地公信仰與當前之課題及策略
.科儀禮樂在勝安
.王母聖典科儀禮樂規劃
.平埔土地公與保德宮-保存之意義及爭議
.台北城重現「台北府天后」與北台灣媽祖文化節
.也談「新港奉天宮媽祖繞境」
.關聖帝信仰在臺灣
.台灣媽祖之信仰與其認知
.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法會
.南京天妃宮之再生
.首屆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祝詞及建議
【文化與城市】
肆、文化與城市規劃專題
.文化慶典與都市發展
.關於城市文化的形塑與永續
.台灣「文化資產」保存講稿
.台灣文化資產保存與文化生態環境保護-台北大龍峒文化園區規劃
.經國先生領導台灣文化建設之評價
.地區活力、新故鄉社區營造-政策、範例與規劃師
.現代主義規劃思潮下都市的空間特徵-以都市與維護角度談友善社區
.地方文化產業與國際休閒化
伍、寺廟空間與城市文化議題研究
.台灣文化生活圈規劃體系
.都市文化展演活動與空間之發展
.文化生活圈與文化設施發展之研究
.都市化、階層化、文化認同與藝文活動參與
.廟宇文化空間與社群互動之關係:三峽清水祖師廟的個案研究
.文化導向都市再生之策略模式:臺北市保安宮文化慶典與空間計畫的個案研究
.創新、能力與文化產業群聚的演化-臺北市音樂產業個案研究
.都市文化與空間規劃芻議
ISBN: 978986057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