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光下的祕密(電影書衣珍藏版) | 拾書所

奇光下的祕密(電影書衣珍藏版)

$ 539 元 原價 599
內容簡介


奇光下的祕密

內容簡介

奇光下的祕密

美國凱迪克金牌獎得主布萊恩.賽茲尼克 原創經典
《因為愛你》金獎導演 陶德海恩斯 口碑重現

一本文字和圖畫雙線並進的感人小說

★美國凱迪克金牌獎得主力作!
★美國首刷量高達500,000冊!全球已授出15種語文版權!
★美國《紐約時報》童書排行榜榜首
★美國《出版人週刊》2011年度最佳童書
★美國《柯克思書評》2011年度最佳童書
★2011年美國家長協會推薦金牌獎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2011年9月最佳童書
★入圍2011年美國好讀讀者票選好書獎
★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出版人週刊》、《柯克思書評》、《書單》、《學校圖書館期刊》重點推薦
★加拿大《國家郵報》、《環球郵報》與《電影娛樂雜誌》強力推薦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排行榜前100名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五顆星讀者書評篇數破百!
★全書超過230張跨頁炭筆素描插畫,宛如電影運鏡般的驚奇視覺,直觸人心!
★作者布萊恩‧賽茲尼克另一部得獎作品已改編為奧斯卡強片《雨果的冒險》!


一道耀眼白光劃過天際,他失去了聽覺,
她築起夢中那個城市……
他的故事以文字娓娓道來,她的故事完全以插圖敘述

「我們都生活在溝渠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班沉浸在喪母的悲痛中,他渴望見到從未謀面的爸爸,改變自己的生活。當他在媽媽的房間裡發現了可以找到爸爸的線索,卻突然遭到雷擊,原本正常的那隻耳朵再也聽不見聲音。但是,這個男孩毫不畏懼,依然循著線索,隻身來到紐約市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羅絲終日遙望著河對岸的紐約市,對一位神祕的女演員充滿嚮往。她將女演員的一生詳盡蒐集在剪貼簿裡。孤注一擲的,這個女孩也循著女演員的足跡抵達紐約市,踏進了同一座博物館──只不過,時間整整比班早了五十年……

  班的故事以文字娓娓道來,羅絲的故事則以插圖敘述。兩個故事,兩趟追尋內心渴望的旅程,以迷人的對稱安排交織、輪替,帶領讀者一覽博物館的奇珍收藏,隨著班和羅絲的身影探究兩人之間的關聯與糾結;最後,在故事出乎意料的轉折處,班和羅絲的人生相互碰撞,結局不僅令人驚歎,更是發人深省。

  故事情節層次豐富、錯綜複雜、感人且優美──內含超過230張跨頁插圖──絕妙揉合了不凡的想像力和獨特的說故事技巧,是一本文字和圖畫雙線並進的小說,一部精彩絕倫的大師之作。

推薦
「這本書神奇展現圖文結合的新魔力,一開始翻閱就停不下來了!」
──國際知名插畫家 幾米 強力推薦

「仿如國外版的「人間條件」 ,深刻、動人。」
──光 禹(飛碟《夜光家族》主持人、作家)

王嵩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
王聰威(知名小說家)
朱天衣(知名作家)
吳孟芸(電影《第36個故事》插畫家)
林千鈴(台北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林育賢(電影《翻滾吧!阿信》導演)
柯倩華(兒童文學評論家)
洪 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姜秀瓊(電影《乘著光影旅行》導演)
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張曼娟(知名作家)
彭廣林(東吳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
楊力州(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
楊 照(知名文化評論家)
雷 驤(知名作家‧畫家)
廖玉蕙(知名作家)
聯名推薦
(以上按照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國外專業書評

憛u引人、高明且完美的擘劃,以文字和圖像巧妙的說故事。賽茲尼克的天賦在於述說不尋常且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美國《紐約時報》書評

憛u賽茲尼克繼榮獲凱迪克金牌獎的《雨果的祕密》一書,又一本插畫小說,這部作品更加鞏固他的聲望,讓他成為當今最創新的說書人之一。」──美國《出版人週刊》重點書評

憛u值得注目的奇珍。文、圖雙重敘事的形式所提供的閱讀感受,絕非單憑文字或插畫就能實現。」──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重點書評

憛u打開賽茲尼克的新書《奇光下的祕密》,有如打開一座奇珍收藏櫃。賽茲尼克運用了很多相互交織的主題,包括:聽障和安靜、了解並珍視這個世界的能力、家庭、生命的連繫。這本書多達六百多頁,故事節奏卻輕快活潑,吸引讀者的謎團隨著情節一路推展。《奇光下的祕密》是一份獻給眼睛、心智和心靈的禮物。」──美國《書單》重點書評

憛u視覺效果驚人、徹徹底底令人注目,《奇光下的祕密》所展現的熟練和成熟證明了──沒錯,閃電可以擊出兩次幸運。」──美國《柯克思書評》重點書評

憛u這個故事動人且巧妙,故事核心滿布謎團,相信讀者讀完之後,應該會念念不忘。」──美國《華爾街日報》

憛u對於渴望擁有自己的世界的年輕人來說,布萊恩‧賽茲尼克的動人故事,應該會在他們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

憛u美國凱迪克金牌獎得主布萊恩‧賽茲尼克(Brian Selznick)的最新傑作《奇光下的祕密》,揉合了絕妙的想像力和說故事技巧。賽茲尼克優美且細膩的插圖,帶領讀者一覽博物館裡各種各樣的奇珍收藏,並隨著班和羅絲探究他們彼此之間的連結。最後,在故事出乎意料且發人深省的轉折處,他們的人生相互碰撞,不僅令人驚歎,更肯定生命的價值。」──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2011年9月最佳童書書評

憛u一本令人著迷、感動的小說……如此引人入勝,連翻頁都來不及。」──加拿大《國加郵報》

憛u這是一部了不起、出色的作品,一本不得不讀的好書,其本身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奇珍收藏櫃。」──加拿大《環球郵報》

憛u書的奇蹟。」──加拿大《電影娛樂雜誌》

導讀

無一物中無盡藏
導賞人/宋珮(藝術工作者)

  這本書是布萊恩‧賽茲尼克(Brian Selznick)繼《雨果的祕密》(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之後,再度運用獨創的圖文敘事法述說的另一個精彩故事。不同於《雨果的祕密》文圖連結、串成一線,這個故事循兩條線發展,一條以文字為主,描寫1977年發生在班這個男孩身上的故事,另一條以圖畫為主,描寫1927年發生在女孩羅絲身上的故事。隨著文圖交錯進行,讀者發現兩個孩子都有聽覺障礙,兩個人的身世經歷也都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有某種關聯。等到最後兩位主角相遇,彼此的關係也終於揭曉,於是兩條故事線合而為一,文圖並進,解開了所有謎團。

  聽障者的世界、博物館的收藏都和主角關係密切,顯然是作者精心經營的小說主軸。賽茲尼克在原書末尾的〈作者謝辭〉當中說,之前他爲《雨果的祕密》搜尋資料的時候,看過一部紀錄片,標題是《透過聽障的眼睛》,介紹美國聽障文化的歷史,其中有一段談到電影聲音科技的發展,無意間隔離了有聽覺障礙的人。有聲電影從1927年開始盛行,在此之前,聽障者和平常人可以一起觀賞默片,但是沒有字幕的有聲電影卻把聽障人士排除在外,這段訊息促使賽茲尼克構思羅絲這個角色。紀錄片中還包含一段訪談,訪問一位聽障男子,他的父母都聽得見,這位男子就像許多聽障人士一樣,直到念大學、遇見其他聽障朋友,才感覺自己找到了同伴,有了自己的文化族群,這段艱辛過程也被放進羅絲的故事裡面。

  至於選擇博物館作為主要場景,則是因為一九九○年代初期,有位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的朋友,邀請賽茲尼克參觀幕後的工作區域,令他大開眼界,當時就立定志願,一定要為這座博物館寫個故事。故事中的博物館出現在兩個不同時代,之間相隔五十年,文字描寫的是1977年的模樣,圖畫中畫的則是1927年的樣子,賽茲尼克根據檔案資料,試圖在畫中重現一九二○年代的風貌,連地板上的圖案也經考證。不過為了情節需要,他不得不把展覽廳的位置做了一些調整。

  賽茲尼克又談到主角逃家躲進博物館的構想,是受到著名小說《天使雕像》的影響,這本得到1968年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金奬的青少年小說,描寫一對姊弟逃家後躲進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因為深受展出的天使雕像吸引,他們開始追查雕刻家和收藏家的資料,終於得知隱藏在背後的祕密,同時也結束了逃家之旅;而《奇光下的祕密》中躲在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班,則是藉著館中的檔案文件和其他線索解開身世之謎,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除了博物館之外,這本書還用文字和圖畫描繪了其他場景,包括明尼蘇達州火石湖區、紐澤西州的霍博肯市、紐約街道和皇后區美術館,賽茲尼克一一拜訪這些地方,實地勘查,仔細研究,爲虛構的故事創造出很有真實感的展演空間。他還在故事中加入了實際發生的歷史事件,例如:1927年有聲電影的開始、1964年世界博覽會,以及1977年7月13日紐約大停電,並且利用這些時間點來銜接故事情節,煞費苦心。

  賽茲尼克的文字向來簡潔,他順著時間脈絡,用第三人稱敘事,客觀描述班和其他角色的行動、表情與對話,爲讀者留下足夠的想像空間,因此讀者自然而然的在腦中建構出一幅幅畫面。有意思的是,在作者精心安排下,有時讀者腦中的畫面剛好與圖畫中呈現的相符,即使文圖的時間有差距,讀者還是能從對照中得到明示與暗示,豐富了原先的想像,例如:暴風雨來臨時雷雨閃電交加的場面、博物館外觀、展覽廳、阿尼吉托隕石(又稱約克角隕石)和各種收藏品展示。而有些在文字裡重複出現的東西到了故事線合一的時候,也揭露在讀者眼前,比如:銀墜飾盒、《大驚奇》這本書、金凱書店,以及主要角色的樣貌等等。到了末尾,文字和圖畫更相輔相成,共同展現精緻又壯觀的「紐約全貌」。

  至於圖畫部分,賽茲尼克採取他慣用的炭筆素描,以及電影運鏡般的鏡頭、角度變化,流暢且清晰的敘述羅絲的故事,由於羅絲聽不見,因此這種類似默片的表達方式,更能讓讀者感受到一個無聲的世界,一個聽障人士生活的世界。此外,賽茲尼克在圖畫中還置入許多文字訊息,例如:羅絲收集的剪報、默片字幕卡、電影院外面的張貼、紐約街道上的廣告牌……這些都幫助讀者了解劇情的發展,到了最後,還可以和羅絲的自述互相對照。

  正如《雨果的祕密》裡的機械裝置一樣,這部小說也有貫穿全書的重要象徵,就是由班的集物盒衍生出來的收藏概念,其中有跟個人記憶有關的收藏,例如:羅絲的剪貼簿、詹米的拍立得照片、伊蓮和班的家、筆記本上的對話等等;也有珍奇物品的收藏,例如:奇珍收藏櫃和美術館、博物館。此外,灰狼的實景模擬展示是火石湖冬夜的縮影,「紐約全貌」是完整又精確的城市模型,而這兩樣展示都和班的父親丹尼爾有關。賽茲尼克由各種形式的收藏概念推演,進而影射每一個體都可以是一座博物館,由自己擔任博物館館長。個人的身世、記憶或是內在世界本是不斷累積的結果,既有隱藏的部分,也有公開展示的外觀。

  書裡,賽茲尼克引用了王爾德喜劇《少奶奶的扇子》中的一句名言:「我們都生活在溝渠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班在挫折、迷惘當中,反覆思考這句話,卻始終不明白,直到最後,他和羅絲、詹米一起坐在皇后區美術館的屋頂上,這時整座紐約市停電了,一片黑暗,但他們卻仰頭望見滿天星星,而讀者彷彿也在其中,和班同時有所領悟。於是,這一幕為王爾德的名句作了絕佳的注腳,也爲整個故事畫下華麗的句點。
書摘

  班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閉上眼睛,他知道自己永遠去不了杜魯斯。阿姨和姨丈負擔不起旅行的花費,尤其是他們現在還得照顧他。雖然班愛阿姨和姨丈,可是跟他們在一起並沒有一家人的感覺。然而,班又能去住哪裡呢?他沒有其他的家人。班很小的時候,外公和外婆就過世了,他對自己的爸爸則一無所知。有一次,班向媽媽暗示想了解關於爸爸的事,她卻只是重複的將馬尾綁緊幾次,然後把頭髮放下來。當她把一頭烏溜溜的長髮甩落到肩膀上的那一刻,眼中充滿了淚水。班從來沒有看過媽媽流淚,他嚇壞了,從此不敢再提這個問題。就在那件事過後,媽媽拿出她最喜歡的一張唱片,播放一首叫做〈奇異太空〉的歌,歌詞描述湯姆少校這位太空人在太空中迷失了。她喜歡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聆聽。她閉著眼睛,把手心貼在喇叭音箱的布面上,用皮膚感受聲音的震動。

  那一夜,班躺在床上,望著貼在天花板上的螢光星星,想像湯姆少校就是自己的爸爸,他不禁揣測:爸爸到底長什麼模樣?他知不知道班的存在?他會不會返回地球?

  班睜開眼睛,看著手電筒照射在木盒上的小光環,木盒就放在他的大腿上。自從媽媽過世以後,湯姆少校總是在他的心上縈繞不去。班喜歡假裝湯姆少校乘著太空船降落在阿姨家後面,然後他就在大家面前登上太空船,消失在夜空中。他知道這個白日夢很幼稚,卻始終揮之不去。
他又從木盒裡拿出一隻貝殼黏成的小烏龜,它摸起來既清涼又光滑。這是他升上三年級的時候,媽媽送給他的。其實那和他們常開的一個玩笑有關,因為他小時候很安靜,媽媽都叫他「烏龜」。「你知道嗎?烏龜,」媽媽在他們出發到學校前對他說:「你要當這種烏龜……記得伸出頭來……把話說出來,要勇敢。」

  媽媽的手指頭從他的臉頰摸到下巴,然後托起他的臉,他們四目相對。「別人跟你說話的時候,不要害怕直視他們的眼睛,好嗎?」
「好。」他說,目光沒有離開媽媽。
「這樣好多了。」

  班緊緊握住貝殼烏龜,把木盒和手電筒放在床上。他打開紗窗,把頭探出去。外面的空氣相當悶溼,他望向自己的家,它空蕩蕩的坐落在樹林間。一隻蚊子在他正常的那隻耳朵旁發出嗡嗡聲,他把頭稍稍轉向右邊,隱約聽到羅比的收音機傳來一位卡車司機說暴風雨快來了。班抬頭看天空,雲層愈來愈厚,但是烏雲間還有幾顆星星閃閃發光。

  之前媽媽告訴他,只要找到北極星,就不會迷失,他深信不疑。可是現在媽媽不在了,他才體會到那句話並不是真的。

媽媽貼在布告欄上的神祕嘉言,又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我們都在溝渠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班一直靠著羅比房間的窗框,不知不覺間胸前印出了一條紅槓。他望著雲朵翻滾而來,回裡想著夜空中出現北極光的那些時光。只要北極光出現,不論是什麼時間,湖邊的居民都會叫醒彼此,大家一起觀看在天空飄動的奇異閃爍光幕。雖然班的媽媽兩年前就戒菸了,但是他還清楚記得當時一起站在屋外,她手上香菸的氣味。她會將雙手交叉在胸前,從嘴角吐出煙霧。如果空氣夠冷,班也會把雙手交叉在胸前,從嘴角吐出霧氣,媽媽看他這樣總是大笑。然後媽媽會敞開大衣,讓班和她一起裹在裡面,他們就這樣久久凝視著空中美麗的色彩。

  一陣突然劃過的閃光打斷了班的回憶。他睜大眼睛,從羅比的窗台可以看到一顆流星自雲間閃過,然後消失不見。他許下一個跟媽媽有關的願望,雖然明知這個願望永遠不可能實現。

  班沒有意識到自己把貝殼烏龜握得有多緊,直到它陷進了皮膚裡。他痛得差點喊出聲來,不過還是忍住了,他不想再把羅比吵醒。

  這時候,班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八十三步之外的那個黑漆漆的家,竟然有一盞燈亮了。媽媽房間的窗簾透出明亮的黃色光線。
班不可置信的望著。

  頭暈眼花的,他把烏龜放回木盒裡、上鎖,然後塞回床底。他的心怦怦跳,隨即穿上了套頭衫和球鞋,懶得再費心繫好鞋帶。
他抓起紅色手電筒,悄悄溜出阿姨家。

  湖水輕拍碼頭,船隻緊挨著彼此。一隻潛鳥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