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波瀾 | 拾書所

宇宙波瀾

$ 378 元 原價 378
內容簡介


宇宙波瀾:科技與人類前途的自省

科學大師戴森最想流傳千古的著作,
台灣新世代最迫切需要的視界與思維。

  《宇宙波瀾》是戴森最出名的著作,他把科學生活比作個人靈魂的航程,寫下了科學工作五十年的回憶,浪漫而生動的記述了,在他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科學家,如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科學頑童費曼、美國氫彈之父泰勒等人的風範與成就。他也描述了核能反應爐、遺傳工程以及太空探索的研發歷程與爭議,對科技發展與人類前途傳達了深刻的省思。

  戴森為二戰的核武犧牲者悲痛,於是進一步用核能技術,設計有益人類的TRIGA反應爐;他潛心於虛無縹緲的量子世界,也腳踏實地動手打造太空火箭;他警告遺傳工程若失控將顛覆自然,但也深信良好監督的遺傳工程,將與太空旅行密不可分。他的思路橫跨兩個世紀,遨遊於最小的微塵與極大的星辰之間,並誠摯的提醒世人:深耕地球,放眼銀河。

  ★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銀籤獎」

得獎紀錄

  中國時報開卷版一週好書推薦
  聯合報讀書人版每週好書推薦
  新聞局第一屆優良中譯圖書推介
  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
  香港明報年度十大好書
  金石堂年度暢銷書榜TOP 100
  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銀籤獎」
  國際物理年推薦100本中文物理書、
  2010科普閱讀年推薦「百大科普好書」
  美國亞馬遜網站讀者評論五顆星盛讚

推薦

  《宇宙波瀾》是戴森不滅熱忱的最佳寫照,也是我讀過最了不起的科學家回憶錄。戴森以科學家的幽默與自省,人文學家的敏感筆觸,寫下了自己眼中獨特的大千世界。──《新共和》

  戴森一心掛念公共知識,但並非要用科學開導大眾,而是希望大眾理解科學,並進一步協助約束科學。這是充滿智慧的自傳,是記錄了眾多偉大點子、與形塑個人生命事件的回憶錄。──《芝加哥太陽報》

  《宇宙波瀾》寫作之好,令人驚艷!戴森字字珠璣,旁徵博引且說服力十足。──魯道夫‧佩爾斯爵士 Sir Rudolf E. Peierls (前英國原子科學家協會會長)

  這世界若有所謂「通人」,戴森應當之無愧。《宇宙波瀾》讓我們看到,西方最深厚的人文傳統下,一顆自由的心靈如何流動如魚,戴森本人印證,「生命程序的高深知識,只能用來補強我們身上本質屬於人性的成分。」──林和,台灣大學大氣系名譽教授

  研究領域一再違逆主流的科學家戴森……他最強調「好科學就是反叛權威」。而《宇宙波瀾》這本自傳式沉思錄,處處表現他的睿智及特立獨行,難怪《科學美國人》雜誌稱他是「老跟主流成垂直方向前進的人」。──程樹德,陽明大學微免所退休教授

作者簡介


戴森

全球知名科學家、科學作家,現為普林斯頓高研院名譽教授。

  戴森為量子電動力學第一代巨擘,二十九歲即成為普林斯頓高研院教授。曾協助設計TRIGA反應爐、獵戶座太空船,也受美國政府邀請擔任國防部、航太總署、裁軍署等單位的顧問;積極參與公眾事務,對於全球暖化、軍備裁減、禁絕核武等議題皆有建樹。他延伸構想的「戴森球」概念,影響了全世界的科幻作品。即使高齡,但仍不減熱忱,他在八十九歲與同事共同發表的賽局理論新解,為賽局研究注入了活水。

  戴森一生優游於數學、物理、核能工程、天文、生命科學等領域,志在探索未知的世界。他不僅是極為優秀的科學大師,更是關心人類命運,嚮往無限宇宙的睿智哲人。

內容目錄


導讀 推波助瀾更待誰 李國偉 6
中文版序 科學‧浪漫‧人文關懷 12

第一部 英格蘭 18
第1章 魔術城市 20
第2章 救贖浮士德 32
第3章 少年十字軍 44
第4章 詩人之血 62

第二部 美利堅 80
第5章 科學學徒 82
第6章 阿布奎基之旅 96
第7章 攀登F6? 110
第8章 降E小調前奏曲 132
第9章 紅色小校舍 144
第10章 1970土星見 160
第11章 天路客、聖徒與太空人 176
第12章 使人和睦 188
第13章 防禦倫理 208
第14章 夏普謀殺案 224
第15章 妖獸出沒的島嶼 238
第16章 實驗自由 254

第三部 宇宙 262
第17章 遠方的鏡子 264
第18章 臆想實驗 274
第19章 ET鄉關何處尋 286
第20章 支序群與純系 302
第21章 銀河綠意 312
第22章 回到地球 330
第23章 萬物設計之論辯 338
第24章 天地之夢 350

第一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 得獎感言 邱顯正 362
編輯後記 〈題目文字〉 林榮崧 364


ISBN: 9789863209904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