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暢銷金曲製造機:同樣是流行音樂,為什麼只有泰勒絲、布蘭妮、少女時代征服全世界?
旋律可以計算,靈感可以量產,歌手不能不聽製作人的話!?
流行音樂產業的終極秘辛
粉絲心理、科學樂理、媒體操作、藝人包裝、商業手法、地域影響……
全方位剖析暢銷金曲的洗腦法則!
為什麼有些歌你一聽就愛上,恨不得能重複播放個三天三夜?
根據統計,一般人平均在7秒之內就會決定是否要轉台,因此瑞典音樂人Denniz PoP為流行音樂制訂了「7秒法則」(也被稱為「音軌與記憶點」),也就是讓一首歌每七秒之內就得出現一個能抓住你注意力的「記憶點」,好讓你願意繼續聽下去。如果你發現現代流行歌曲的編排比過去更複雜、變化更豐富,你更容易在逛街時、在餐廳吃飯時被店家播放的某一首歌擊中,這不僅僅是錄音室科技更進步,更是因為製作人們知道了如何牢牢「勾」住你注意力的方法。
為什麼有些歌明明不怎樣,最後你也還是重複播放了三天三夜?
如果一擊不中,暢銷金曲永遠都有第二次攻陷你的機會。
人會對熟悉的事物產生感情,只要讓你對某一首歌留下些微印象(當然這又是「記憶點」的作用了)當你下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排斥感會減少,親切感會產生,再偶然多聽個幾次(這對挾有媒體優勢的大牌明星根本不是問題),你就會開始主動搜尋這首歌。
這就是「三次法則」(rule of three)。
不管你喜歡的藝人看起來有多獨立、多有想法、多會創作、多狂野不羈,他們都得乖乖聽製作人的話。
血淋淋的例子就是凱莉˙克萊森。當年凱莉以「美國偶像」第一屆冠軍的身分風光出道,其第二張專輯肩負確立凱莉克萊森在歌壇地位的重任,於是不管凱莉有多討厭歌曲製作人麥克斯˙馬丁,她都必須唱那首未來霸占各國排行榜的超級金曲──〈你離開以後〉(Sine U been gone)。這張專輯全球大賣1100萬張。
然而到了第三張專輯,搶回製作主導權的凱莉放手一搏,完全不聽任何製作人的選曲建議,最終銷量硬生生暴跌90%,世界巡迴演唱會也只能被迫取消。
歌手的確需要有判斷力,然而寫歌賣錢這件事,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來。
為什麼你愛的藝人剛剛好就是你喜歡的樣子?
打造出新好男孩(Backstreet Boys)跟超級男孩(N Sync)的製作人歸納出這幾項原則:壞孩子會吸引到人口統計學中所謂「邊緣人」(Cutting Edgers)那群,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會吸引到「主流者」(Mainstreamers),運動咖(jock)會吸引到「從眾者」(In-Crowders),比較詩意的類型會吸引到「個人主義者」(Individualist),若有一個大塊頭壯漢,則會吸引那些會帶女兒來看表演的媽媽們。這幾項原則後來被韓流教父李秀滿用來打造他的偶像團體帝國。
不只有IKEA,瑞典還是全世界第三大流行音樂出產國!
瑞典除了有目前全球最大的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更曾以ABBA佔據整個70年代,現在又用製造出無數告示牌冠軍單曲的製作人Max Martin占據你的iPod,從新好男孩的〈I want it that way〉、小甜甜布蘭妮的〈Baby One More Time〉、邦喬飛的〈It’s my life〉,到近期Jessie J的〈Bang Bang〉、凱蒂佩芮的〈I kissed a girl〉、〈California Gurls〉、〈Teenage Dream〉,以及小天后泰勒絲的〈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Shake it off〉、〈Blank Space〉……等等,甚至連K-pop都有瑞典音樂人的蹤跡,你的音樂播放器幾乎無法逃脫他們的網羅。
這個北歐國家的魔力來自哪裡,為何一個地理上處於偏遠位置的寒冷國度能有如此巨大的金曲能量?
暢銷金曲總是帶給大家一種罪惡般的愉悅感,這很正常。
因為這就是一首暢銷金曲「必須」要做到的事。
※繁體中文版獨家加入歌曲QRcode,讓你隨讀隨聽
旋律可以計算,靈感可以量產,歌手不能不聽製作人的話!?
流行音樂產業的終極秘辛
粉絲心理、科學樂理、媒體操作、藝人包裝、商業手法、地域影響……
全方位剖析暢銷金曲的洗腦法則!
為什麼有些歌你一聽就愛上,恨不得能重複播放個三天三夜?
根據統計,一般人平均在7秒之內就會決定是否要轉台,因此瑞典音樂人Denniz PoP為流行音樂制訂了「7秒法則」(也被稱為「音軌與記憶點」),也就是讓一首歌每七秒之內就得出現一個能抓住你注意力的「記憶點」,好讓你願意繼續聽下去。如果你發現現代流行歌曲的編排比過去更複雜、變化更豐富,你更容易在逛街時、在餐廳吃飯時被店家播放的某一首歌擊中,這不僅僅是錄音室科技更進步,更是因為製作人們知道了如何牢牢「勾」住你注意力的方法。
為什麼有些歌明明不怎樣,最後你也還是重複播放了三天三夜?
如果一擊不中,暢銷金曲永遠都有第二次攻陷你的機會。
人會對熟悉的事物產生感情,只要讓你對某一首歌留下些微印象(當然這又是「記憶點」的作用了)當你下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排斥感會減少,親切感會產生,再偶然多聽個幾次(這對挾有媒體優勢的大牌明星根本不是問題),你就會開始主動搜尋這首歌。
這就是「三次法則」(rule of three)。
不管你喜歡的藝人看起來有多獨立、多有想法、多會創作、多狂野不羈,他們都得乖乖聽製作人的話。
血淋淋的例子就是凱莉˙克萊森。當年凱莉以「美國偶像」第一屆冠軍的身分風光出道,其第二張專輯肩負確立凱莉克萊森在歌壇地位的重任,於是不管凱莉有多討厭歌曲製作人麥克斯˙馬丁,她都必須唱那首未來霸占各國排行榜的超級金曲──〈你離開以後〉(Sine U been gone)。這張專輯全球大賣1100萬張。
然而到了第三張專輯,搶回製作主導權的凱莉放手一搏,完全不聽任何製作人的選曲建議,最終銷量硬生生暴跌90%,世界巡迴演唱會也只能被迫取消。
歌手的確需要有判斷力,然而寫歌賣錢這件事,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來。
為什麼你愛的藝人剛剛好就是你喜歡的樣子?
打造出新好男孩(Backstreet Boys)跟超級男孩(N Sync)的製作人歸納出這幾項原則:壞孩子會吸引到人口統計學中所謂「邊緣人」(Cutting Edgers)那群,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會吸引到「主流者」(Mainstreamers),運動咖(jock)會吸引到「從眾者」(In-Crowders),比較詩意的類型會吸引到「個人主義者」(Individualist),若有一個大塊頭壯漢,則會吸引那些會帶女兒來看表演的媽媽們。這幾項原則後來被韓流教父李秀滿用來打造他的偶像團體帝國。
不只有IKEA,瑞典還是全世界第三大流行音樂出產國!
瑞典除了有目前全球最大的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更曾以ABBA佔據整個70年代,現在又用製造出無數告示牌冠軍單曲的製作人Max Martin占據你的iPod,從新好男孩的〈I want it that way〉、小甜甜布蘭妮的〈Baby One More Time〉、邦喬飛的〈It’s my life〉,到近期Jessie J的〈Bang Bang〉、凱蒂佩芮的〈I kissed a girl〉、〈California Gurls〉、〈Teenage Dream〉,以及小天后泰勒絲的〈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Shake it off〉、〈Blank Space〉……等等,甚至連K-pop都有瑞典音樂人的蹤跡,你的音樂播放器幾乎無法逃脫他們的網羅。
這個北歐國家的魔力來自哪裡,為何一個地理上處於偏遠位置的寒冷國度能有如此巨大的金曲能量?
暢銷金曲總是帶給大家一種罪惡般的愉悅感,這很正常。
因為這就是一首暢銷金曲「必須」要做到的事。
※繁體中文版獨家加入歌曲QRcode,讓你隨讀隨聽
作者簡介
約翰‧西布魯克
自1993年開始擔任紐約客雜誌的撰稿人。喜歡探索科技、設計及音樂之間在創意領域中交互作用的影響。現居於紐約布魯克林。
自1993年開始擔任紐約客雜誌的撰稿人。喜歡探索科技、設計及音樂之間在創意領域中交互作用的影響。現居於紐約布魯克林。
ISBN: 978986384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