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日處真我: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的教誨日誌
內容簡介
「你始終是自由的。而那個自由,並無限量。」
被當代靈性導師艾克哈勒・托勒、肯・威爾伯奉為心靈導師的傳奇人物
本書收錄一九四〇年代間,拉瑪那與信徒訪客間的對話與故事
《日處真我》收錄1945年至1947年間,信徒穆達利爾在道場擔任口譯時,所記錄拉瑪那尊者在舊廳與訪客信徒之對話與其見聞。當時完成紀錄後,穆達利爾會將紀錄上呈尊者,請求尊者校閱指正,也是本份日誌的特別之處。
前來道場的抱持著各式各樣的問題,除了心存懷疑者、敵對者、有神論者、無神論者、探索奇蹟者、尋求神通者等,也有反映當時氛圍、抱著對時局的疑問而來的人。這些人想要知道尊者的政治立場、對於當時英國殖民政府與反對運動者的意見,從事入世活動是否與靈性道途上的追求有所扞格。然而,這些問題早在尊者證悟時便已解答了,最經典的即是當尊者的母親要他放棄修行回家時,他所寫下的回答:
「造物主根據眾生過去的行為而宰制其命運。無論你多麽努力,註定不會發生之事,絕對不會發生;註定會發生之事,無論你多麽努力阻止,仍會發生。事情本就如此。因此最佳的因應之道,便是保持靜默。」
在人世間無論是從事什麼活動,在拉瑪那的教誨裡,都要人放棄「我」的概念,捨掉「我該做這個」、「應該有人要去把這事情完成」等有個「作為者」存在的想法,因為這都是腦意識在作祟,使人與真我分離。所以,人應該要消極的活著嗎?
拉瑪那這樣對訪客說:「在你獲致真知或自幻相中醒悟過來之前,你仍須在視見所及的諸多苦難中踐履社會服務,俾以救濟之。只是,當你在行此事時,必須了無『我是作為者』的念頭,僅是懍於『我是神的工具』即可。
同理,幫助人時,莫懷『我在幫助比我下等的人,他需要幫助,我在幫助人的位置上,我是上等的,他是下等的』這類想法,而是要藉著幫助別人,以之作為敬奉神明的媒介。一切的善行,皆是為了真我,而非為別人。其實你不是在幫助別人,你是在幫助你自己。」
如果不求為這世間付出貢獻,那麼人降身在世,所為何來呢?拉瑪那說,你是為了履行今生業已排定的諸多事務而來,所謂「沒有業力牽引,人動彈不得。」但對人而言,你總是有其自由,可以選擇不認同這副身體就是自己,如此一來,身體的活動所引發的苦樂就無法加諸其身。因為,人啊,你真正的名字就是解脫!
本書也可以與記錄一九三〇年代尊者答客問的《對話真我》對照閱讀,以更深入拉瑪那的教導精髓。
關於拉瑪那尊者
拉瑪那尊者在印度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相傳是濕婆神、聖山阿魯那佳拉化為肉身的聖人。
印度一位十六歲的少年,突然歷經瀕死後,頓悟生命的真實本質,於是毅然拋下一切,只留下一紙字條,離家修行。少年沒有在字條上署名,不再自稱「我」,而以「這個」替代。只因開悟後,那個俗世的名字、我執的身分,已然消失。這個少年,便是當代最著名的印度靈性導師,直探生命真我的大悟者:拉瑪那。
此後,拉瑪那渾融在真我的輝耀中,教導世人自問這個「我」是誰,俾找到真實的自己,而拔離無明,破一切苦厄。這個「真我」與「神」無異,人駐止於真我,即是與神同在而合一。
拉瑪那與羅摩克里虛那、甘地、奧羅賓多並列近世印度四大聖者。拉瑪那聲名遠播,海內外信徒訪客,紛來請益,如英國哲學家保羅.布倫頓、名作家毛姆、法國攝影師布列松等皆不遠千里,前往印度參訪,留下許多寶貴的紀錄。
拉瑪那過世之後,名聲不墜,他的智慧透過文字傳播,成為全球當代修行者的明燈。著名的超個人心理學家肯・威爾伯(Ken Wilber)在坐禪二十年後,讀到拉瑪那的一句話,仍舊感受到拉瑪那智慧的震撼,其後更努力繼續修煉,直到自我死亡。那句話是這麼說的:「在熟睡的夢境中,不存在的東西就不是真的。」而當代重要的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也多次指出,他雖然未曾見過拉瑪那,但與拉瑪那有種特別的連結,對他影響很大,可見拉瑪那的靈性力量所及之宏大深遠。
讚美
達賴喇嘛:「拉瑪那的靈性成就,為無數人指引了一條明路。」
榮格(C. G. Jung)曾說:「拉瑪那的生平與教誨是印度的精華所在,宛如一首千禧讚歌,傳唱世間的救贖,人生的解脫!」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1950年4月16日專文盛讚拉瑪那:「在印度,有成千所謂的聖人,皆宣稱悟道,對拉瑪那而言,他從未自詡,卻成為最受敬愛的人物。」
當代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說:「印度有一位偉大的聖哲拉瑪那,能見到他、讀過他著作的人,都是有福報之人。」
內容簡介
「你始終是自由的。而那個自由,並無限量。」
被當代靈性導師艾克哈勒・托勒、肯・威爾伯奉為心靈導師的傳奇人物
本書收錄一九四〇年代間,拉瑪那與信徒訪客間的對話與故事
《日處真我》收錄1945年至1947年間,信徒穆達利爾在道場擔任口譯時,所記錄拉瑪那尊者在舊廳與訪客信徒之對話與其見聞。當時完成紀錄後,穆達利爾會將紀錄上呈尊者,請求尊者校閱指正,也是本份日誌的特別之處。
前來道場的抱持著各式各樣的問題,除了心存懷疑者、敵對者、有神論者、無神論者、探索奇蹟者、尋求神通者等,也有反映當時氛圍、抱著對時局的疑問而來的人。這些人想要知道尊者的政治立場、對於當時英國殖民政府與反對運動者的意見,從事入世活動是否與靈性道途上的追求有所扞格。然而,這些問題早在尊者證悟時便已解答了,最經典的即是當尊者的母親要他放棄修行回家時,他所寫下的回答:
「造物主根據眾生過去的行為而宰制其命運。無論你多麽努力,註定不會發生之事,絕對不會發生;註定會發生之事,無論你多麽努力阻止,仍會發生。事情本就如此。因此最佳的因應之道,便是保持靜默。」
在人世間無論是從事什麼活動,在拉瑪那的教誨裡,都要人放棄「我」的概念,捨掉「我該做這個」、「應該有人要去把這事情完成」等有個「作為者」存在的想法,因為這都是腦意識在作祟,使人與真我分離。所以,人應該要消極的活著嗎?
拉瑪那這樣對訪客說:「在你獲致真知或自幻相中醒悟過來之前,你仍須在視見所及的諸多苦難中踐履社會服務,俾以救濟之。只是,當你在行此事時,必須了無『我是作為者』的念頭,僅是懍於『我是神的工具』即可。
同理,幫助人時,莫懷『我在幫助比我下等的人,他需要幫助,我在幫助人的位置上,我是上等的,他是下等的』這類想法,而是要藉著幫助別人,以之作為敬奉神明的媒介。一切的善行,皆是為了真我,而非為別人。其實你不是在幫助別人,你是在幫助你自己。」
如果不求為這世間付出貢獻,那麼人降身在世,所為何來呢?拉瑪那說,你是為了履行今生業已排定的諸多事務而來,所謂「沒有業力牽引,人動彈不得。」但對人而言,你總是有其自由,可以選擇不認同這副身體就是自己,如此一來,身體的活動所引發的苦樂就無法加諸其身。因為,人啊,你真正的名字就是解脫!
本書也可以與記錄一九三〇年代尊者答客問的《對話真我》對照閱讀,以更深入拉瑪那的教導精髓。
關於拉瑪那尊者
拉瑪那尊者在印度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相傳是濕婆神、聖山阿魯那佳拉化為肉身的聖人。
印度一位十六歲的少年,突然歷經瀕死後,頓悟生命的真實本質,於是毅然拋下一切,只留下一紙字條,離家修行。少年沒有在字條上署名,不再自稱「我」,而以「這個」替代。只因開悟後,那個俗世的名字、我執的身分,已然消失。這個少年,便是當代最著名的印度靈性導師,直探生命真我的大悟者:拉瑪那。
此後,拉瑪那渾融在真我的輝耀中,教導世人自問這個「我」是誰,俾找到真實的自己,而拔離無明,破一切苦厄。這個「真我」與「神」無異,人駐止於真我,即是與神同在而合一。
拉瑪那與羅摩克里虛那、甘地、奧羅賓多並列近世印度四大聖者。拉瑪那聲名遠播,海內外信徒訪客,紛來請益,如英國哲學家保羅.布倫頓、名作家毛姆、法國攝影師布列松等皆不遠千里,前往印度參訪,留下許多寶貴的紀錄。
拉瑪那過世之後,名聲不墜,他的智慧透過文字傳播,成為全球當代修行者的明燈。著名的超個人心理學家肯・威爾伯(Ken Wilber)在坐禪二十年後,讀到拉瑪那的一句話,仍舊感受到拉瑪那智慧的震撼,其後更努力繼續修煉,直到自我死亡。那句話是這麼說的:「在熟睡的夢境中,不存在的東西就不是真的。」而當代重要的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也多次指出,他雖然未曾見過拉瑪那,但與拉瑪那有種特別的連結,對他影響很大,可見拉瑪那的靈性力量所及之宏大深遠。
讚美
達賴喇嘛:「拉瑪那的靈性成就,為無數人指引了一條明路。」
榮格(C. G. Jung)曾說:「拉瑪那的生平與教誨是印度的精華所在,宛如一首千禧讚歌,傳唱世間的救贖,人生的解脫!」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1950年4月16日專文盛讚拉瑪那:「在印度,有成千所謂的聖人,皆宣稱悟道,對拉瑪那而言,他從未自詡,卻成為最受敬愛的人物。」
當代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說:「印度有一位偉大的聖哲拉瑪那,能見到他、讀過他著作的人,都是有福報之人。」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A.達瓦拉吉.穆達利爾(A. Devaraja Mudaliar, 1897-1972)
職業律師,1900年首次訪見拉瑪那於維魯巴沙洞屋,1930年成為拉瑪那親近的信徒,1942年定居於拉瑪那道場,與拉瑪那十分親近,凡個人生活瑣事,無不請詢拉瑪那。1945年至1947年間,他在道場舊廳忠實記錄拉瑪那與信徒訪客間的對話,日後由道場輯印成《日處真我》(Day by Day with Bhagavan),是瞭解拉瑪那教誨重要的經典書籍,另撰有《稀世珍寶》(Gems from Bhagavan)、《我對拉瑪那尊者的回憶》(My Recollections of Bhagavan Sri Ramana)。
譯者簡介
蔡神鑫
台南人,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SFSU)研究所碩士,作品有《真我與我》、《對話真我》、《真我三論》、《稀世珍寶》、《無苦與破我》、《超越與尋覓》等書,另有編譯多種。
A.達瓦拉吉.穆達利爾(A. Devaraja Mudaliar, 1897-1972)
職業律師,1900年首次訪見拉瑪那於維魯巴沙洞屋,1930年成為拉瑪那親近的信徒,1942年定居於拉瑪那道場,與拉瑪那十分親近,凡個人生活瑣事,無不請詢拉瑪那。1945年至1947年間,他在道場舊廳忠實記錄拉瑪那與信徒訪客間的對話,日後由道場輯印成《日處真我》(Day by Day with Bhagavan),是瞭解拉瑪那教誨重要的經典書籍,另撰有《稀世珍寶》(Gems from Bhagavan)、《我對拉瑪那尊者的回憶》(My Recollections of Bhagavan Sri Ramana)。
譯者簡介
蔡神鑫
台南人,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SFSU)研究所碩士,作品有《真我與我》、《對話真我》、《真我三論》、《稀世珍寶》、《無苦與破我》、《超越與尋覓》等書,另有編譯多種。
內容目錄
目錄
譯序
原序
第一章 一九四五年
第二章 一九四六年
第三章 一九四七年
附錄一 拉瑪那尊者生平事略
附錄二 推薦必讀書目
附錄三 延伸閱讀書目
譯註
譯序
原序
第一章 一九四五年
第二章 一九四六年
第三章 一九四七年
附錄一 拉瑪那尊者生平事略
附錄二 推薦必讀書目
附錄三 延伸閱讀書目
譯註
ISBN: 978986959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