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他與他的孤獨堡壘 @黃柏軒
第一次與彭先生見面,是在他的畫室。
沒有寒暄,他便直接問我:「你覺得這本書值得出嗎?我的故事會有誰想看?」
我心裡其實有點莫名其妙。
他白手起家創立的「茉力嘉」曾是臺灣的箱包大王。
他當過班尼頓全球設計總監,還擁有班尼頓的全球獨家設計製造及銷售版權。
62歲退休,開始畫畫,曾受到Mini Cooper邀請於50周年慶活動上展出畫作。世界各地品牌邀約不斷,2018年,他還受邀參加新加坡總統的慈善晚會。
除此之外,他玩攝影、露營、玩菸斗、退休後年年出國滑雪,還做得一手好菜。
能把人生過得這麼精彩,如果他沒資格出書,那還有什麼人好意思出自傳?
當下我便懂了,那是他在試我,想理解我怎麼看這件事。
甚至不知道他是有意或無意,先把自卑的一面拿出來,看我接不接得住。
當下回答的細節忘記了,只記得我對他說了這句:「你的經歷,我們這輩年輕人很難體驗到,有很多值得學習的。」他好像挺滿意,是個喜歡人家捧的獅子座無誤。
但後來在寫稿過程中,我也真的不斷反問自己:「他為什麼想出自傳?這本書值得讀嗎?」
這可能是這本書最重要要回答的問題。
我想到了他的孤獨堡壘──林口畫室。
老畫家的畫室在林口,2018年的現在,林口到處都是正在興建的高樓大廈,是個新興的住宅區,他的畫室只有兩層樓,四周都還是荒地,外觀看起來像個鐵皮屋,打開車庫大門,裡頭卻是個像倉庫般寬敞挑高的空間,左半邊井井有條地堆著巨大的畫布,右半邊則是他的顏料,還有幾台果汁機,是他曾經用來調和顏料的。
旁邊放著一堆沾滿顏料的東西,你猜不出哪些是曾經被用來作畫的工具(畢竟他曾經用孫女的鞋子來作畫),哪些只是意外被波及。
門口,總是停著一台敞篷賓士,要不就是紅色的Land Rover。
旁邊堆得高高的巨幅畫布,是他的秘密基地,也是他揮灑畫筆的地方。
他在一樓畫畫,二樓用玻璃隔成兩個大空間,一半做畫廊,另一半做臥室、客廳和吧檯。
客廳總是暗暗的,堆滿了小山般的DVD,一座意外簡約的家庭劇院。
另一半,是個小小的吧檯,亮紅色桌面上佈滿不經意的刮痕,旁邊架上擺著一排名牌菸斗、相機,筆筒(後來才知道筆筒裡每支筆都可高檔了),矮架上散放著各種雜誌、文件,他的豐功偉業與他的心頭好,都在這。
吧檯後面有個流理臺,他總是在這煮義式咖啡招待客人。在等待話語開始前的空白,他總是背對著客人,安靜地煮一杯Espresso等客人把話說完,或把身心安頓好,接著用骨瓷杯盤端上,好像老咖啡店的老闆──咖啡的味道是熟悉的,老義式的味道,又濃又醇。
總是一個人,卻不寂寞,問他待會要幹嘛,下週要幹嘛,他總是有很多好玩的計畫,要畫畫,要打牌,要出國,哪時又要去滑雪了;即使沒要幹嘛,他也是很享受的樣子,在家看碟看一天也很愉快,空虛感根本與此人無緣,好像無論何時何地都讓他自在。
一個人原來可以這麼愉快,而愉快的生活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第一篇稿子完成後,印了紙本給他看,問他看法。
那一篇是寫他創業的故事,不太好寫,邊訪邊寫了三個多月才完成,要找到適合描述他的語調,又要模擬出他當年挑戰風車般的創業壓力,琢磨了很久,直到想起他寫信的細節,才終於把這篇稿子寫出來,說真的給他看時還挺緊張。
「明明都是我做過的事,也是我親口告訴你的……但很奇怪,看稿子時會想著,原來我竟然做過這些事啊。真不簡單。」說著說著,奇怪的是一向很酷、很硬漢、很灑脫的他,竟然偷偷擦起眼淚。
回到要怎麼說彭先生的故事。
我要說的,是一個成功企業家變成了畫家的故事,還是一個畫家意外當了四十年企業家,終於迷途知返的故事?
我喜歡後者。我不知道彭先生比較喜歡哪一個。
有時覺得,他只是不說,但年輕時可能有些陰影,因為貧窮,或因為他的父母。
彭太太曾說:第一次見到他,只覺得怎麼有人這麼瘦、這麼安靜!他在公司是沒有聲音的,很難想像吧?
不能依靠別人、不要期待太多。努力完成自己分內能做的事,盡最大的限度去努力,就是他的生存之道。他人對他來說,似乎只是反映自己的鏡子。
不在意別人眼光,但把自己做到最好。
這樣一個人,我應該循著線索,幫他找出心裡真正的聲音呢?還是要幫他圓一個好聽的人生故事?
騎車前往林口畫室訪問的路,有一段是彎彎曲曲的山路。
每次騎在這條山路上,我總是開始緊張於接下來的訪問。我覺得他太聰明,一定看得出我的緊張──那讓我更緊張了。
某天,實在太緊張了,一邊騎車一邊拿出錄音筆自言自語,對錄音筆談到我焦慮的點是什麼,想要達成的是什麼,這本書最重要的應該是什麼……神經病般(而且危險駕駛)的自言自語中,突然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這是我的自傳,如果我明天就要死去,我希望可以在自傳中留下些什麼?」
我想看到的是:
那些我真正重視的目標被達成的過程。
那些我深深錯過、再也無法彌補的遺憾。
以及,它們最後化做什麼樣的形式留在我的人生裡。
突然,我就看清了很多東西。
他也許並不覺得自己是個成功的企業家。他只是埋頭猛做,享受著衝撞跟突破,只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也許他直到退休,心臟裝了支架,重拾從畢業後就沒再拿起的畫筆,才終於放鬆下來,找到與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方式。
他本質是個非常善良的人,也許最不願意的就是與別人衝突,是善於保護自己的,很忠於自我的,也願意承認自己自私的人。
我最喜歡他的一點,就是他承認自己有多自私,而且沒有打算要改的意思。
這才叫做「做自己」。沒有到這個程度,都還是在為別人而活,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中。
面對一個這麼成熟、愉快、誠實、充滿活力的人,我只要盡量的去感受他,聽他說話就好了。
那些故事自己會說話,最好的例子就是,在我訪問他、寫這本書的一年裡,每次我跟人聊到他的故事,總會換來一番目瞪口呆的表情,而哀傷的部分,也是結結實實的。
能認識這樣的人生一級玩家,真是太幸運了。
所以,我只要放膽去寫就好。拋出舞台,任憑他表演,我做鏡子,畫面就已足夠精彩。
第一次與彭先生見面,是在他的畫室。
沒有寒暄,他便直接問我:「你覺得這本書值得出嗎?我的故事會有誰想看?」
我心裡其實有點莫名其妙。
他白手起家創立的「茉力嘉」曾是臺灣的箱包大王。
他當過班尼頓全球設計總監,還擁有班尼頓的全球獨家設計製造及銷售版權。
62歲退休,開始畫畫,曾受到Mini Cooper邀請於50周年慶活動上展出畫作。世界各地品牌邀約不斷,2018年,他還受邀參加新加坡總統的慈善晚會。
除此之外,他玩攝影、露營、玩菸斗、退休後年年出國滑雪,還做得一手好菜。
能把人生過得這麼精彩,如果他沒資格出書,那還有什麼人好意思出自傳?
當下我便懂了,那是他在試我,想理解我怎麼看這件事。
甚至不知道他是有意或無意,先把自卑的一面拿出來,看我接不接得住。
當下回答的細節忘記了,只記得我對他說了這句:「你的經歷,我們這輩年輕人很難體驗到,有很多值得學習的。」他好像挺滿意,是個喜歡人家捧的獅子座無誤。
但後來在寫稿過程中,我也真的不斷反問自己:「他為什麼想出自傳?這本書值得讀嗎?」
這可能是這本書最重要要回答的問題。
我想到了他的孤獨堡壘──林口畫室。
老畫家的畫室在林口,2018年的現在,林口到處都是正在興建的高樓大廈,是個新興的住宅區,他的畫室只有兩層樓,四周都還是荒地,外觀看起來像個鐵皮屋,打開車庫大門,裡頭卻是個像倉庫般寬敞挑高的空間,左半邊井井有條地堆著巨大的畫布,右半邊則是他的顏料,還有幾台果汁機,是他曾經用來調和顏料的。
旁邊放著一堆沾滿顏料的東西,你猜不出哪些是曾經被用來作畫的工具(畢竟他曾經用孫女的鞋子來作畫),哪些只是意外被波及。
門口,總是停著一台敞篷賓士,要不就是紅色的Land Rover。
旁邊堆得高高的巨幅畫布,是他的秘密基地,也是他揮灑畫筆的地方。
他在一樓畫畫,二樓用玻璃隔成兩個大空間,一半做畫廊,另一半做臥室、客廳和吧檯。
客廳總是暗暗的,堆滿了小山般的DVD,一座意外簡約的家庭劇院。
另一半,是個小小的吧檯,亮紅色桌面上佈滿不經意的刮痕,旁邊架上擺著一排名牌菸斗、相機,筆筒(後來才知道筆筒裡每支筆都可高檔了),矮架上散放著各種雜誌、文件,他的豐功偉業與他的心頭好,都在這。
吧檯後面有個流理臺,他總是在這煮義式咖啡招待客人。在等待話語開始前的空白,他總是背對著客人,安靜地煮一杯Espresso等客人把話說完,或把身心安頓好,接著用骨瓷杯盤端上,好像老咖啡店的老闆──咖啡的味道是熟悉的,老義式的味道,又濃又醇。
總是一個人,卻不寂寞,問他待會要幹嘛,下週要幹嘛,他總是有很多好玩的計畫,要畫畫,要打牌,要出國,哪時又要去滑雪了;即使沒要幹嘛,他也是很享受的樣子,在家看碟看一天也很愉快,空虛感根本與此人無緣,好像無論何時何地都讓他自在。
一個人原來可以這麼愉快,而愉快的生活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第一篇稿子完成後,印了紙本給他看,問他看法。
那一篇是寫他創業的故事,不太好寫,邊訪邊寫了三個多月才完成,要找到適合描述他的語調,又要模擬出他當年挑戰風車般的創業壓力,琢磨了很久,直到想起他寫信的細節,才終於把這篇稿子寫出來,說真的給他看時還挺緊張。
「明明都是我做過的事,也是我親口告訴你的……但很奇怪,看稿子時會想著,原來我竟然做過這些事啊。真不簡單。」說著說著,奇怪的是一向很酷、很硬漢、很灑脫的他,竟然偷偷擦起眼淚。
回到要怎麼說彭先生的故事。
我要說的,是一個成功企業家變成了畫家的故事,還是一個畫家意外當了四十年企業家,終於迷途知返的故事?
我喜歡後者。我不知道彭先生比較喜歡哪一個。
有時覺得,他只是不說,但年輕時可能有些陰影,因為貧窮,或因為他的父母。
彭太太曾說:第一次見到他,只覺得怎麼有人這麼瘦、這麼安靜!他在公司是沒有聲音的,很難想像吧?
不能依靠別人、不要期待太多。努力完成自己分內能做的事,盡最大的限度去努力,就是他的生存之道。他人對他來說,似乎只是反映自己的鏡子。
不在意別人眼光,但把自己做到最好。
這樣一個人,我應該循著線索,幫他找出心裡真正的聲音呢?還是要幫他圓一個好聽的人生故事?
騎車前往林口畫室訪問的路,有一段是彎彎曲曲的山路。
每次騎在這條山路上,我總是開始緊張於接下來的訪問。我覺得他太聰明,一定看得出我的緊張──那讓我更緊張了。
某天,實在太緊張了,一邊騎車一邊拿出錄音筆自言自語,對錄音筆談到我焦慮的點是什麼,想要達成的是什麼,這本書最重要的應該是什麼……神經病般(而且危險駕駛)的自言自語中,突然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這是我的自傳,如果我明天就要死去,我希望可以在自傳中留下些什麼?」
我想看到的是:
那些我真正重視的目標被達成的過程。
那些我深深錯過、再也無法彌補的遺憾。
以及,它們最後化做什麼樣的形式留在我的人生裡。
突然,我就看清了很多東西。
他也許並不覺得自己是個成功的企業家。他只是埋頭猛做,享受著衝撞跟突破,只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也許他直到退休,心臟裝了支架,重拾從畢業後就沒再拿起的畫筆,才終於放鬆下來,找到與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方式。
他本質是個非常善良的人,也許最不願意的就是與別人衝突,是善於保護自己的,很忠於自我的,也願意承認自己自私的人。
我最喜歡他的一點,就是他承認自己有多自私,而且沒有打算要改的意思。
這才叫做「做自己」。沒有到這個程度,都還是在為別人而活,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中。
面對一個這麼成熟、愉快、誠實、充滿活力的人,我只要盡量的去感受他,聽他說話就好了。
那些故事自己會說話,最好的例子就是,在我訪問他、寫這本書的一年裡,每次我跟人聊到他的故事,總會換來一番目瞪口呆的表情,而哀傷的部分,也是結結實實的。
能認識這樣的人生一級玩家,真是太幸運了。
所以,我只要放膽去寫就好。拋出舞台,任憑他表演,我做鏡子,畫面就已足夠精彩。
作者簡介
彭雄渾:1947年出生於新竹,原是一公車司機之子。25歲白手起家,成立「茉力嘉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專營箱包外銷,打造箱包王國。曾擔任班尼頓全球獨家首席設計師近十年、期間設計出的四色行李箱全球熱銷;退休後,他重拾畫筆與內在世界對話,走上了專業藝術家的道路,創作十年間已在臺灣、新加坡及義大利展覽無數。遍及世界各地的友人喚他Stephen Peng。
黃柏軒:2017年成立自由出版工作室「愛文社」,專做非主流怪書,以愉悅與享樂為前提的一人出版者。1983年出生於臺南,著有詩集《附近有人笑了》,逗點文創結社出版。
愛文社:https://www.facebook.com/lrwinsaga/
黃柏軒:2017年成立自由出版工作室「愛文社」,專做非主流怪書,以愉悅與享樂為前提的一人出版者。1983年出生於臺南,著有詩集《附近有人笑了》,逗點文創結社出版。
愛文社:https://www.facebook.com/lrwinsaga/
ISBN: 978986972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