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臺灣守著歷史系列(II)林鐘雄金融論文集 | 拾書所

守著臺灣守著歷史系列(II)林鐘雄金融論文集

$ 948 元 原價 948
內容簡介


守著臺灣守著歷史(系列II):林鐘雄金融論文集

內容簡介

一個讀書人的一生,林鐘雄伴隨臺灣經濟起飛轉型
他書生報國一隻筆,守著臺灣,守著歷史
-彭百顯

林鐘雄老師是一位真正的經濟學家,他的一生辛勤耕耘著經濟相關方面,以社會知識份子或改革者的身分,追求更遠大理想的抱負於經濟專業領域,貢獻所長於臺灣。他關懷臺灣,在許多重大的社會公共議題上,提供見解建立體制,推行政策,改善經濟資源配置,釋放經濟要素活力,促進經濟成長,穩定物價,並提昇經濟公平、社會正義;在這些領域的政策辯論中,林鐘雄老師勤勉守護臺灣經濟,留下許多嘔心瀝血的著作,可說是於當代供作臺灣經濟發展前進的墊腳石。讀者可以發現,本書主要的內涵即在呈現這方而的價值:臺灣經濟史上的歷史意義。

此兩大系列書是林鐘雄老師除大學教科書、專書以及委託研究專題之外,由其所遺留相關論述彙集而成的重要著作,是觀察當代臺灣社會經濟變遷的重要參考文獻,也是研究臺灣20世紀下半葉經濟發展史和經濟思想史的重要一環。

系列II是金融論文集,包括貨幣經濟領域以及專題研析,論述內容之性質再區分為貨幣思潮:理論與政策、貨幣學派:弗利德曼、金融環境與金融情勢、金融體制與金融市場、利率與貨幣政策、匯率與外匯問題等六個單元。

本系列書之論述皆與臺灣經濟社會的進展有關,這是一部主要以林鐘雄之時代(1960一1990年代)對當時臺灣經濟發展過程觀察論述的著作。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林鐘雄(1938-2006)

林鐘雄獨鍾《約翰・克里斯多夫》,他所著的《貨幣銀行學》與《經濟學》中,每一章皆擷取了《約翰・克里斯多夫》片段佳句作為前言,文句中既滌蕩了年輕學子正在滋長的心靈,從中亦透露出他深厚的人文氣息。在嚴肅的經濟理論之前,也許林鐘雄教授要告訴我們的,還有更多。

林鐘雄曾服務政府、學界,金融業,投注研究政策措施的幕後協助改革,領導財政部金融研究小組致力金融自由化,推動金融市場運作機制。極力推動經濟現代化,建言無數。他執教鞭四十年,桃李成群,培育出許多臺灣經濟金融菁英;晚期進入玉山銀行為首任董事長,並為中央銀行理事、常務理事,總統府國策顧問,創辦臺灣智庫,及擔任臺灣財務金融學會理事長、臺灣經濟學會理事長、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


編者簡介

彭百顯

開南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
文化大學銀行系兼系主任
中興大學及文化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財政部金融研究小組研究員
臺灣省合作金庫高級專員、調查研究室副主任
立法委員(第1、2、3屆)
南投縣縣長
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李登輝民主協會秘書長
《民報》社長
臺銀綜合證券(股)公司獨立董事
臺灣銀行(股)公司獨立董事
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內容目錄


目錄

林鐘雄論文集II 金融論文集 目錄

■ 【總編輯序】守著臺灣.守著歷史 —
林鐘雄勤勉耕耘一生的寫照/ 4
■ 林鐘雄生平紀要/ 8
一、貨幣思潮:理論與政策 16
■ 貨幣政策與經濟發展(譯)(1969.12) 17
■ 貨幣政策有效性的論爭(1971.12) 37
■ 試論貨幣政策的工具(1972.2) 58
■ 貨幣政策的作用過程(1972.4) 78
■ 貨幣主義者與非貨幣主義者的論爭(1972.7)97
■ 貨幣市場與貨幣政策指標(1972.7)113
■ 論貨幣、資產調整與經濟活動(1972.8)135
■ 論美國經濟大恐慌(1972.12) 155
■ 論對當前貨幣政策的幾種看法(1974.4.29 及4.30)181
二、貨幣學派:弗利德曼 190
■ 弗利德曼論「以法則替代權衡」(1971.3) 191
■ 弗利德曼論國際收支(1971.4)210
■ 弗利德曼論貨幣(1972.3)231
■ 唯貨幣論者的貨幣史觀(1972.6) 244
■ 弗利德曼的反凱因斯革命淺說(1976.11)275
三、金融環境與金融情勢 284
■ 從貨幣供給看1964 年的金融情況(1965.5)285
■ 二十年來之臺灣金融與物價(1966.5)300
■ 黃金風潮與黃金二價試析(1968.4)316
■ 法郎危機試析(1968.12) 342
■ 特別提款權是什麼?(1973.11) 354
■ 韓圜貶值之經濟意義的初步分析(1974.12.9)363
■ 淺釋通貨膨脹(1975.9.14)370
■ 韓圜貶值及其經濟影響的初步分析(1980.1.13)374
■ 論我國基本金融環境的變化(1982.6)378
■ 當前幾個金融問題(1984.12) 388
■ 當前國內金融情勢及其展望(1990.2)401
■ 東亞金融危機的省思(1998.9) 415
■ 人民幣若貶 牽動後果嚴重(1998.9.14)420
四、金融體制與金融市場 424
■ 論金融媒介機構(1973.1) 425
■ 對健全證券市場的幾點看法(1973.4.16)440
■ 試析最近股票價格變動的經濟因素(1974.2.25)449
■ 貨幣數量與股票價格(1974.4.23). 455
■ 對「貨幣市場」的幾點看法(1974.8.15)460
■ 「貨幣市場」與金融改革(1975.1.18)465
■ 貨幣市場淺說(1976.2.29). 470
■ 貨幣市場的組織(1976.3.7). 474
■ 我國金融制度的問題及改進之道(1985.2.16)478
■ 農業金融與整體金融體系之關係(1985.3)483
■ 合作金融與整體金融體系之關係(1986.9)534
■ 銀行拒收大額存款問題之商榷(1987.4.25)557
■ 中小企業金融與一般金融之比較(1988.9)559
■ 臺灣的新銀行與其對中國大陸的關係(1992.10.27) 598
■ 我國創建區域金融中心與兩岸經貿關係(1995.3) 604
■ 銀行在今後我國經濟發展上所能扮演的角色(1996.6) 627
■ 專訪:股市順其自然,匯市有必要守(1998.8.19)641
■ 專訪:銀行該倒閉的就倒閉(1999.3.9)645
■ 以時間空間重新審視金融秩序(1999.5.2)648
■ 專訪:部分新銀行逾放依舊嚴重(1999.9.5)653
■ 專訪:房市不振波及金融業 引發嚴重惡性效應656
(2000.8.7)
五、利率與貨幣政策. 660
■ 降低利率後的新趨勢(1975.2.24). 661
■ 貨幣供給增加率應逐漸達到20%的水準(1976.10.4) 667
■ 對降低利率及當前金融情勢的看法(1976.10.22) .669
■ 論再降低利率的經濟意義(1976.12.15) 673
■ 降低利率後的新情勢(1977.4.1). 678
■ 當前的利率政策與經濟環境(1977.6.10)683
■ 新貨幣政策行動的剖析(1979.5.16)687
■ 「放鬆信用」後的貨幣問題(1979.5.29)691
■ 分析央行綜合性新貨幣政策的行動背景效果及其
展望(1979.8.22)696
■ 國際經濟變局下我國的利率問題(1980.4)700
■ 調整銀行利率的新意義(1981.1.6)704
■ 利率自由化與我國貨幣政策的展望(1981.2)708
■ 利率自由化的背景及其問題(1981.3).. 717
■ 銀行利率自由化的衝擊(1986.4) 725
■ 貨幣供給額問題與政策(1986.5.27) 731
■ 物價上漲、預期升值與緊縮政策(1992.6.11). 736
■ 專訪:降息有助提振經濟(2001.10.4).. 740
六、匯率與外匯問題. 742
■ 如何穩定幣值與物價以促進經濟之成長(1973.2) 743
■ 試論新臺幣對美元升值(1973.3) 754
■ 新臺幣對美元升值是否合理?(1973.4)763
■ 對新臺幣對美元再升值的看法(1973.8.1)772
■ 目前不是新臺幣貶值的時機(1974.3.31)779
■ 從新臺幣不貶值論當前的財經措施(1975.2.24)784
■ 調整匯率的經濟效果(1975.12.7). 790
■ 日圓升值新臺幣升值(1978.7.4). 795
■ 升值與機動匯率下的新經濟情勢(1978.7.11)800
■ 匯率機動調整對工商業經營的影響(1978.8)805
■ 機動匯率與我國經濟情勢(1978.8) 814
■ 匯率變動與中小企業經營(1978.12 及1979.1)823
■ 我國外匯存量激增之原因、對策及展望(1986.3) 845
■ 當前我國的匯率問題與動向(1986.8.24)855
■ 省思我國的外匯問題(1986.12) 859
■ 新臺幣的匯率問題(1987.1) 870
■ 外匯自由化對我國經濟金融的影響(1989.7)876
■ 當前匯率問題的一些反省(1992.5.30)902
■ 試析以新臺幣作為貿易結算工具問題(1992.6.16) 906
七、專題研析— 910
十年來臺灣的貨幣與物價(1955-1964)
附錄:紀念緬懷林教授. 990
■ 附錄1 彭百顯,〈一代經濟學宗師的終身職志:自由〉 991
■ 附錄2 林鐘雄之著作要覽. 1030




ISBN: 9789864563128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