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華人社會至今尚沒有擺脫學術自我殖民的處境,更沒有精確回應中華文化本質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徵。由於中國學問本來著重於「主客合一」,如果沒有階段性使用「主客對立」的語言型態,將思考指向的目標對象化,藉此構築概念來獲取客觀知識,則我們將無法完成具有現代意義的學術。但,我們該如何階段性使用「主客對立」的知識論,來讓建構華人本土社會科學成為真實,進而讓學術研究能真正回應社會需要呢?這就是本書的終極關懷。
本書由七位學者執筆,圍繞在「黃光國難題」這個核心命題,經由交叉辯論來澄清議題。作者群的討論無不圍繞在釐清抽象概念的正誤,從而獲得可信的知識基礎,更希望建構出能精確闡釋儒釋道文化的理論,因此訂出這部書名。本書最可貴的精神資產,不僅僅是學者間不同觀點交織的火花,甚至不只是學者的深刻反省與自我批判,而是這些不同思路的辯論並未絲毫減損彼此深厚的情誼,呈現「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源風格。
本書由七位學者執筆,圍繞在「黃光國難題」這個核心命題,經由交叉辯論來澄清議題。作者群的討論無不圍繞在釐清抽象概念的正誤,從而獲得可信的知識基礎,更希望建構出能精確闡釋儒釋道文化的理論,因此訂出這部書名。本書最可貴的精神資產,不僅僅是學者間不同觀點交織的火花,甚至不只是學者的深刻反省與自我批判,而是這些不同思路的辯論並未絲毫減損彼此深厚的情誼,呈現「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源風格。
作者簡介
陳復(主編,第一、六、十三章)
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
黃光國(主編,第二、五、七、九、十二、十四章)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
林耀盛(第三、四章)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張蘭石(第八、十、十一、十五章)
閩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夏允中(第十、十一、十五章)
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陳泰璿(第十、十一、十五章)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
張峻嘉(第十、十一、十五章)
高雄師範大學佛法與科學研究室特聘研究員
宜蘭大學博雅學部副教授
黃光國(主編,第二、五、七、九、十二、十四章)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
林耀盛(第三、四章)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張蘭石(第八、十、十一、十五章)
閩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夏允中(第十、十一、十五章)
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陳泰璿(第十、十一、十五章)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
張峻嘉(第十、十一、十五章)
高雄師範大學佛法與科學研究室特聘研究員
內容目錄
第 一 章 黃光國難題:如何替中華文化解開戈迪安繩結(陳復)
第 二 章 「自我」與「自性」:破解「黃光國難題」的策略(黃光國)
第 三 章 「榮進」之後:黃光國難題,我們的難題(林耀盛)
第 四 章 坦塔洛斯的困題:思「反」心理學,批判社群革「心」(林耀盛)
第 五 章 「心性」與「文化的考古」:敬答林耀盛(黃光國)
第 六 章 修養心理學:黃光國儒家自我修養理論的問題(陳復)
第 七 章 由「關係主義」到「修養心理學」(黃光國)
第 八 章 文化傳承與典範轉移之一役:華人宗教研究上的黃光國難題(張蘭石)
第 九 章 華人宗教研究的典範移轉(黃光國)
第 十 章 黃光國難題:自性的有無(陳泰璿、夏允中、張峻嘉、張蘭石)
第十一章 黃光國難題再三問:如何定義自性、如何修養、如何進行社會科學研究(張峻嘉、夏允中、陳泰璿、張蘭石)
第十二章 榮格心理學與自性難題(黃光國)
第十三章 破解黃光國難題:如何構築清晰的知識論策略(陳復)
第十四章 傳承儒家的進路(黃光國)
第十五章 儒釋道「自性」思想的視域融合與理論化(張蘭石、張峻嘉、陳泰璿、夏允中)
第 二 章 「自我」與「自性」:破解「黃光國難題」的策略(黃光國)
第 三 章 「榮進」之後:黃光國難題,我們的難題(林耀盛)
第 四 章 坦塔洛斯的困題:思「反」心理學,批判社群革「心」(林耀盛)
第 五 章 「心性」與「文化的考古」:敬答林耀盛(黃光國)
第 六 章 修養心理學:黃光國儒家自我修養理論的問題(陳復)
第 七 章 由「關係主義」到「修養心理學」(黃光國)
第 八 章 文化傳承與典範轉移之一役:華人宗教研究上的黃光國難題(張蘭石)
第 九 章 華人宗教研究的典範移轉(黃光國)
第 十 章 黃光國難題:自性的有無(陳泰璿、夏允中、張峻嘉、張蘭石)
第十一章 黃光國難題再三問:如何定義自性、如何修養、如何進行社會科學研究(張峻嘉、夏允中、陳泰璿、張蘭石)
第十二章 榮格心理學與自性難題(黃光國)
第十三章 破解黃光國難題:如何構築清晰的知識論策略(陳復)
第十四章 傳承儒家的進路(黃光國)
第十五章 儒釋道「自性」思想的視域融合與理論化(張蘭石、張峻嘉、陳泰璿、夏允中)
ISBN: 978986191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