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生涯是自我抉擇的產物,反應現代人對自我存在的責任。個人擁有愈多掌握自我的機會,就可以由個人自主地賦予更積極的意義,而不僅是消極的等待他人安排或機會來臨,身心障礙者的生涯也應同樣如此看待。
本書主要從理論基礎的剖析,進一步探討協助身心障礙者生涯發展的方式/管道,包括:可供參考的運作模式、評量方式的使用、教學、就業服務、輔導與諮商,以至整個輔導與轉銜制度的建立;期能依能力取向的理念,達成「讓每個人選擇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能夠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之願景。
國內有關身心障礙者生涯輔導與轉銜服務工作尚有許多發展空間,有賴行政主管機關的規劃與督導,以及第一線實務工作者的落實。因此,除從制度面協助改善其學習與工作環境外,整個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態度,乃至學生畢業後進入社區職場的適應與發展機會,更需全體國民共同營造無障礙的生活與學習環境,惟有如此,特殊教育始有開花結果的前景,而身心障礙學生的生涯亦得以真正獲得展現之契機。
本書主要從理論基礎的剖析,進一步探討協助身心障礙者生涯發展的方式/管道,包括:可供參考的運作模式、評量方式的使用、教學、就業服務、輔導與諮商,以至整個輔導與轉銜制度的建立;期能依能力取向的理念,達成「讓每個人選擇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能夠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之願景。
國內有關身心障礙者生涯輔導與轉銜服務工作尚有許多發展空間,有賴行政主管機關的規劃與督導,以及第一線實務工作者的落實。因此,除從制度面協助改善其學習與工作環境外,整個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態度,乃至學生畢業後進入社區職場的適應與發展機會,更需全體國民共同營造無障礙的生活與學習環境,惟有如此,特殊教育始有開花結果的前景,而身心障礙學生的生涯亦得以真正獲得展現之契機。
作者簡介
林幸台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士、碩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瀑校區教育碩士
美國喬治亞大學教育博士
經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講師、副教授、輔導研究所教授(1973-1990)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所長(1987-1990)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1990-2013)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系主任(1993-1996)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所長(2004-2007)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名譽教授(2013-)
專長:生涯輔導與諮商、測驗與統計、特殊教育
專著: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與宋湘玲、鄭熙彥合著,復文,1985)
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五南,1987)
生涯輔導(與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合著,心理,2011)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士、碩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瀑校區教育碩士
美國喬治亞大學教育博士
經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講師、副教授、輔導研究所教授(1973-1990)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所長(1987-1990)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1990-2013)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系主任(1993-1996)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所長(2004-2007)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名譽教授(2013-)
專長:生涯輔導與諮商、測驗與統計、特殊教育
專著: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與宋湘玲、鄭熙彥合著,復文,1985)
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五南,1987)
生涯輔導(與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合著,心理,2011)
內容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生涯發展與身心障礙
第二節 美國身心障礙者生涯輔導與轉銜服務的發展
第三節 我國身心障礙者生涯輔導與轉銜服務的發展
第二章 生涯理論
第一節 生涯理論取向
第二節 特質論與適配論
第三節 生涯發展論
第四節 認知論
第五節 生涯理論與實務
第三章 生涯教育與轉銜服務模式
第一節 生涯教育的意義與相關模式
第二節 轉銜服務模式
第三節 轉銜服務與轉銜計畫
第四節 個別化轉銜計畫的規劃
第四章 生涯與轉銜評量
第一節 職業輔導評量模式
第二節 轉銜與生涯評量
第三節 有效的個案評量
第四節 評量方式與工具
第五章 生涯與轉銜教育
第一節 社區本位生涯課程
第二節 成果導向課程設計
第三節 教學內涵與材料
第四節 自我決策與教學
第六章 生涯輔導與就業服務
第一節 生涯輔導基本原則與策略
第二節 生涯諮商與介入
第三節 就業與職業重建服務
第四節 職務再設計/工作環境改善
第七章 轉銜服務機制與人員/機構協調合作
第一節 轉銜機制與機構合作
第二節 轉銜服務團隊
第三節 復健諮商專業人員
第四節 家長參與及專業互動
第八章 能力取向的生涯發展願景
第一節 障礙與障礙者的發展
第二節 能力取向
第三節 能力取向與生涯發展
第四節 生涯願景
參考文獻
索引
第一節 生涯發展與身心障礙
第二節 美國身心障礙者生涯輔導與轉銜服務的發展
第三節 我國身心障礙者生涯輔導與轉銜服務的發展
第二章 生涯理論
第一節 生涯理論取向
第二節 特質論與適配論
第三節 生涯發展論
第四節 認知論
第五節 生涯理論與實務
第三章 生涯教育與轉銜服務模式
第一節 生涯教育的意義與相關模式
第二節 轉銜服務模式
第三節 轉銜服務與轉銜計畫
第四節 個別化轉銜計畫的規劃
第四章 生涯與轉銜評量
第一節 職業輔導評量模式
第二節 轉銜與生涯評量
第三節 有效的個案評量
第四節 評量方式與工具
第五章 生涯與轉銜教育
第一節 社區本位生涯課程
第二節 成果導向課程設計
第三節 教學內涵與材料
第四節 自我決策與教學
第六章 生涯輔導與就業服務
第一節 生涯輔導基本原則與策略
第二節 生涯諮商與介入
第三節 就業與職業重建服務
第四節 職務再設計/工作環境改善
第七章 轉銜服務機制與人員/機構協調合作
第一節 轉銜機制與機構合作
第二節 轉銜服務團隊
第三節 復健諮商專業人員
第四節 家長參與及專業互動
第八章 能力取向的生涯發展願景
第一節 障礙與障礙者的發展
第二節 能力取向
第三節 能力取向與生涯發展
第四節 生涯願景
參考文獻
索引
ISBN: 97898619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