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姿與言:詩國革命新論
鄭毓瑜教授有感於當「漢語詩」逐漸演變成為「現代詩」,其中的「現代質地」更必須回到漢語脈絡來討論。她解析了晚清民初以來,漢語文化系統面對新語詞、新學科、英語文法等外來衝擊的種種回應,以及不斷內省「如何向新世界開口發聲?」、「如何重建與世界的新關係?」不論是新詞,或是原來已經使用的舊詞,作者坦言當語言成為思考對象或者翻新意旨,都足以作為考察自十九世紀下半葉以來,思想、感知及語文表現種種變遷的軌跡。因此鄭毓瑜教授詳實地從語法學、音韻學、修辭學、心理學等不同領域,研究探討漢語新思維的轉身與蛻變。
本書重新探索「文法」與「句讀」相迎應的動態過程,勾勒自詩界革命以來的漢語詩論述,如何在技術體系、工業文明的惘惘憂懼中,引生從語音分節到姿態節奏、從語序連斷到活軟肌理的種種說法;其中由足之進止來往,模擬往復力動的心聲意態,並同步體現由物我「相與(相感)」至於「相對」的意象旋轉與存有變動,一個不能被當代語言學所設定,而必須由身體自我來進行重設的語言現象,其實早已經在二十世紀初期宣告了漢語詩自己的「現代」轉向!
鄭毓瑜教授有感於當「漢語詩」逐漸演變成為「現代詩」,其中的「現代質地」更必須回到漢語脈絡來討論。她解析了晚清民初以來,漢語文化系統面對新語詞、新學科、英語文法等外來衝擊的種種回應,以及不斷內省「如何向新世界開口發聲?」、「如何重建與世界的新關係?」不論是新詞,或是原來已經使用的舊詞,作者坦言當語言成為思考對象或者翻新意旨,都足以作為考察自十九世紀下半葉以來,思想、感知及語文表現種種變遷的軌跡。因此鄭毓瑜教授詳實地從語法學、音韻學、修辭學、心理學等不同領域,研究探討漢語新思維的轉身與蛻變。
本書重新探索「文法」與「句讀」相迎應的動態過程,勾勒自詩界革命以來的漢語詩論述,如何在技術體系、工業文明的惘惘憂懼中,引生從語音分節到姿態節奏、從語序連斷到活軟肌理的種種說法;其中由足之進止來往,模擬往復力動的心聲意態,並同步體現由物我「相與(相感)」至於「相對」的意象旋轉與存有變動,一個不能被當代語言學所設定,而必須由身體自我來進行重設的語言現象,其實早已經在二十世紀初期宣告了漢語詩自己的「現代」轉向!
作者簡介
鄭毓瑜
鄭毓瑜教授為國立台灣大學講座教授,中文系特聘教授,在學術研究方面,鄭教授擅長結合中西人文思潮,為古典文學開拓具有前瞻性與跨領域的視野,其中關於「空間」、「身體」與「抒情傳統」的論述尤為海內外注目,近年來也致力於探討近現代知識經驗與文學表述的新關係。研究成果曾獲得中華民國教育部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科會傑出學者研究計畫,胡適紀念講座,台大傑出專書獎,並曾獲美國Fulbright、國科會(科技部)、蔣基會與Harvard、UCLA、UIUC、Princeton等著名學術機構獎助,出國研究或講學。著有《六朝文氣論探究》、《六朝情境美學》、《性別與家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等專書
鄭毓瑜教授為國立台灣大學講座教授,中文系特聘教授,在學術研究方面,鄭教授擅長結合中西人文思潮,為古典文學開拓具有前瞻性與跨領域的視野,其中關於「空間」、「身體」與「抒情傳統」的論述尤為海內外注目,近年來也致力於探討近現代知識經驗與文學表述的新關係。研究成果曾獲得中華民國教育部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科會傑出學者研究計畫,胡適紀念講座,台大傑出專書獎,並曾獲美國Fulbright、國科會(科技部)、蔣基會與Harvard、UCLA、UIUC、Princeton等著名學術機構獎助,出國研究或講學。著有《六朝文氣論探究》、《六朝情境美學》、《性別與家國—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等專書
ISBN: 978986344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