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和紙之美:柳宗悅給惜物者、匠人的生活美學態度
跟著柳宗悅一起用耳、用手、用眼來讚嘆和紙之美,
再遇見大和美學Wabi-Sabi的簡樸詩意。
本書匯集〈和紙之美〉、〈和紙之訓〉、〈和紙十年〉
三篇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傾注熱情之作,
透過和紙來強調其材料蘊含的自然及傳統的力量
並把和紙視為日本文化的象徵。
「紙」的日文發音與「神」(kami) 相同,將紙推崇為至高無上的存在。二○一四年「和紙:日本手漉和紙技術」成功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為無形文化遺產。和紙為什麼使日本更為美麗?日本人是如何極致發揮和紙的魅力與美感?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為和紙四處走訪,並作《和紙之美》一書——〈和紙之美〉、〈和紙之訓〉、〈和紙十年〉,三篇小文除了〈和紙之美〉寫於一九三三年,另兩篇成文於一九四二年(來臺民藝巡禮前夕的)。字裡行間在在流露出對和紙傳統的驚嘆及愛惜之心,娓娓描述和紙「用之美」,也表現他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尊重致敬及延續創新的渴求。
第一篇‧〈和紙之美〉
潔白的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真是不可思議,明明只是一張書寫用紙。光裸無瑕的紙面,卻蘊含另一種美感。美紙召來美夢。我思量著紙的天性,揣測它的命運。
第二篇‧〈和紙之訓〉
在和紙身上,最容易見到日本的姿態。潔淨、溫潤、堅強,同時充滿特殊的情趣。原本,和紙即非單一風貌的紙張。無論是哪一種和紙,在未混入其他紙張的情況下,都呈現日本的姿態。
第三篇‧〈和紙十年〉
許多人敬愛和紙。不過,有多少人會關心在背後製作的人們,反省製作者的生活與信念呢?在人們遺忘之際,無名工匠逐漸凋零。而,造紙工作卻永恆不滅。
柳宗悅的民藝巡禮,足跡曾踏上臺灣土地,本書特別附錄林承緯教授專文〈柳宗悅的臺灣民藝紀行〉,一窺柳宗悅如何關心與欣賞島國臺灣特有的民間造型美感?此外,和紙製作在臺灣也曾有過發展,「微型特展」單元蒐集了出自南投埔里、承襲自日本傳來的手工造紙技術又積極創新,從自己土地發展起來的臺灣手工紙數款,讓讀者從美麗而強韌的紙紋絲路、內在纖維感受紙張的魔力。希望藉由這本小書,從論述、從價值、從作品、從材質、從故事、從旅行……去感受去發掘紙的無限內涵與感染力。
跟著柳宗悅一起用耳、用手、用眼來讚嘆和紙之美,
再遇見大和美學Wabi-Sabi的簡樸詩意。
本書匯集〈和紙之美〉、〈和紙之訓〉、〈和紙十年〉
三篇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傾注熱情之作,
透過和紙來強調其材料蘊含的自然及傳統的力量
並把和紙視為日本文化的象徵。
「紙」的日文發音與「神」(kami) 相同,將紙推崇為至高無上的存在。二○一四年「和紙:日本手漉和紙技術」成功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為無形文化遺產。和紙為什麼使日本更為美麗?日本人是如何極致發揮和紙的魅力與美感?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為和紙四處走訪,並作《和紙之美》一書——〈和紙之美〉、〈和紙之訓〉、〈和紙十年〉,三篇小文除了〈和紙之美〉寫於一九三三年,另兩篇成文於一九四二年(來臺民藝巡禮前夕的)。字裡行間在在流露出對和紙傳統的驚嘆及愛惜之心,娓娓描述和紙「用之美」,也表現他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尊重致敬及延續創新的渴求。
第一篇‧〈和紙之美〉
潔白的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真是不可思議,明明只是一張書寫用紙。光裸無瑕的紙面,卻蘊含另一種美感。美紙召來美夢。我思量著紙的天性,揣測它的命運。
第二篇‧〈和紙之訓〉
在和紙身上,最容易見到日本的姿態。潔淨、溫潤、堅強,同時充滿特殊的情趣。原本,和紙即非單一風貌的紙張。無論是哪一種和紙,在未混入其他紙張的情況下,都呈現日本的姿態。
第三篇‧〈和紙十年〉
許多人敬愛和紙。不過,有多少人會關心在背後製作的人們,反省製作者的生活與信念呢?在人們遺忘之際,無名工匠逐漸凋零。而,造紙工作卻永恆不滅。
柳宗悅的民藝巡禮,足跡曾踏上臺灣土地,本書特別附錄林承緯教授專文〈柳宗悅的臺灣民藝紀行〉,一窺柳宗悅如何關心與欣賞島國臺灣特有的民間造型美感?此外,和紙製作在臺灣也曾有過發展,「微型特展」單元蒐集了出自南投埔里、承襲自日本傳來的手工造紙技術又積極創新,從自己土地發展起來的臺灣手工紙數款,讓讀者從美麗而強韌的紙紋絲路、內在纖維感受紙張的魔力。希望藉由這本小書,從論述、從價值、從作品、從材質、從故事、從旅行……去感受去發掘紙的無限內涵與感染力。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柳 宗悅 Yanagi Muneyoshi
やなぎ むねよし(一八八九~一九六一年)。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家。就讀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部哲學科時,開始察覺生活中民藝品的實用美學,提倡「用之美」,並開始收集、研究日本及朝鮮的民藝。一九三六年設立日本民藝館,向大眾宣導民藝之美不遺餘力,活躍時期被稱之為「民藝運動」,一九四三年任日本民藝協會首任會長,一九五七年榮獲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後人美稱「民藝之父」,不論在保留日本傳統工藝美學及培養大眾對於民藝用品的美感皆有所貢獻,更對其後的創作者影響深遠,包括柳宗悅的兒子、日本工業設計巨匠柳宗理。出版有《柳宗悅全集》、《日本手工藝》等書,臺灣譯有《工藝之道:日本百年生活美學之濫觴》、《民藝之國日本》。
【譯者簡介】
侯詠馨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誤打誤撞走上譯者之路,才發現這是自己追求的人生。喜歡透過翻譯看見不同的世界。現為專職譯者。
【畫家簡介】
吳繼濤(本書水墨畫、封面題字)
生於臺南市,書畫創作者,旁涉書畫藝術評論、策展工作。曾獲東華扶輪美術獎(一九九八)、吳三連藝術獎(二○○一),出版個人創作集七輯、專書二冊,水墨作品並為國內外美術館典藏。現任教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
柳 宗悅 Yanagi Muneyoshi
やなぎ むねよし(一八八九~一九六一年)。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家。就讀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部哲學科時,開始察覺生活中民藝品的實用美學,提倡「用之美」,並開始收集、研究日本及朝鮮的民藝。一九三六年設立日本民藝館,向大眾宣導民藝之美不遺餘力,活躍時期被稱之為「民藝運動」,一九四三年任日本民藝協會首任會長,一九五七年榮獲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後人美稱「民藝之父」,不論在保留日本傳統工藝美學及培養大眾對於民藝用品的美感皆有所貢獻,更對其後的創作者影響深遠,包括柳宗悅的兒子、日本工業設計巨匠柳宗理。出版有《柳宗悅全集》、《日本手工藝》等書,臺灣譯有《工藝之道:日本百年生活美學之濫觴》、《民藝之國日本》。
【譯者簡介】
侯詠馨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誤打誤撞走上譯者之路,才發現這是自己追求的人生。喜歡透過翻譯看見不同的世界。現為專職譯者。
【畫家簡介】
吳繼濤(本書水墨畫、封面題字)
生於臺南市,書畫創作者,旁涉書畫藝術評論、策展工作。曾獲東華扶輪美術獎(一九九八)、吳三連藝術獎(二○○一),出版個人創作集七輯、專書二冊,水墨作品並為國內外美術館典藏。現任教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
內容目錄
目次
◎推薦序:
〈在虛擬的時代迷戀實存〉/中央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巫佩蓉
◎柳宗悅小傳與生平年表:
〈發現尋常中的隱微之美〉
第一篇‧〈和紙之美〉
─潔白的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第二篇‧〈和紙之訓〉
─在和紙身上,最容易見到日本的姿態。
第三篇‧〈和紙十年〉
─無名工匠逐漸凋零。
◎特別附錄:
〈柳宗悅的臺灣民藝紀行〉/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林承緯
◎淺談尋紙與用紙:
〈意在楮穎間〉/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吳繼濤
◎風格散步:
〈穿梭於傳統與當代之間,當一天二十一世紀柳宗悅〉
◎微型特展:
〈手工抄紙的解剖美學〉
◎推薦序:
〈在虛擬的時代迷戀實存〉/中央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巫佩蓉
◎柳宗悅小傳與生平年表:
〈發現尋常中的隱微之美〉
第一篇‧〈和紙之美〉
─潔白的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第二篇‧〈和紙之訓〉
─在和紙身上,最容易見到日本的姿態。
第三篇‧〈和紙十年〉
─無名工匠逐漸凋零。
◎特別附錄:
〈柳宗悅的臺灣民藝紀行〉/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林承緯
◎淺談尋紙與用紙:
〈意在楮穎間〉/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吳繼濤
◎風格散步:
〈穿梭於傳統與當代之間,當一天二十一世紀柳宗悅〉
◎微型特展:
〈手工抄紙的解剖美學〉
ISBN: 9789869445108